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40  
目的应用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背软组织缺损。方法采用手部桡神经浅支、尺神经手背支伴行血管蒂的岛状皮瓣,即拇指桡、尺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第一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第三、四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中、环指;小指尺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小指。共5种15块,修复指部皮肤缺损15例。皮瓣切取的最大面积达5cm×3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类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特别适用于一期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创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以第一掌骨背侧皮神经为轴线,设计并切取筋膜蒂皮瓣,将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创面.结果 本组共32例患者.30例皮瓣Ⅰ期修复,其中6例术后出现表皮下淤血及水泡,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表浅坏死,均经换药处理后愈合,皮瓣血运良好.随访2~12个月,皮瓣弹性、质地良好,外形饱满.皮瓣两点辨别觉:Ⅰ期吻合神经者为6~11 mm,未吻合神经者为8~ 18 mm.结论 应用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成活率高、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手部不同类型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应用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及指掌侧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26例手及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该皮瓣切取方便,转位灵活,血供可靠,是修复手及手指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总结应用轴型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不N情况分别采用尺动脉腕上支皮瓣、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前臂皮神经逆行岛状皮瓣、指背筋膜岛状皮瓣、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髂腹股沟皮瓣7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临床应用75例,静脉回流障碍6例,局部血运不良部分坏死3例,经处理皮瓣均成活。随访3~36个月,皮瓣质地、感觉好,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7种轴型血管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1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最小缺损面积为3.0 cm×2.5 cm,最大为6.5 cm×4.0cm,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3.0 cm~7.0 cm×4.0 cm.结果 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弹性良好,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皮瓣浅感觉存在;前臂供区直接缝合7例,中厚植皮4例,外观满意.结论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是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四肢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5,自引:21,他引:74  
目的报道四肢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用带桡神经拇背尺侧支,前臂外侧皮神经前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及第一掌背皮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拇指、手背、手腕部软组织缺损10例;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区,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4例;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腕掌部软组织缺损1例,皮瓣最大面积18cm×10cm.结果15例中10例完全成活,5例均因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但皮下组织均成活,经植皮而愈,经随访皮瓣的质地、外观及功能尚好.结论此类皮瓣动脉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有的具有重建感觉的条件,可顺、逆行移位,损伤较小,操作简单,有些部位可进行远位游离移植,应用得当,效果满意.但静脉回流障碍的防治、蒂的长度与皮瓣成活面积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切取方法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21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应用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最大为5cm×3cm,面积最小为2.0cm×1.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结论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血管恒定,切取简便,成活率高,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应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12种不同类型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共160例。皮瓣类型:虎口背侧筋膜蒂皮瓣25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0例,指背筋膜蒂皮瓣9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23例,前臂骨间背动脉岛状皮瓣28例,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15例,桡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2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12例,足底内侧逆行皮瓣3例,足背动脉逆行皮瓣5例。其中血管蒂皮瓣104例;筋膜蒂皮瓣34例;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2例。结果145例逆行岛状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完全坏死9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6例。术后随访,成活的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结论逆行岛状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皮瓣较薄,与受区皮肤质地、色泽比较接近等优点,是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4月至2011年12月,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手掌软组织缺损6例,手背软组织缺损2例,拇指背侧软组织缺损1例,均伴有深部组织外露.切取皮瓣面积3cm× 5cm~6cm×8cm.结果:9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经过3月~5年随访,所有皮瓣外观、质地、色泽、弹性较好,无需Ⅱ期整形,患手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远端蒂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14种不同类型的远端蒂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共127例。皮瓣类型:指背筋膜蒂皮瓣9例,手指侧方岛状皮瓣25例,掌背动脉逆行皮瓣15例,食指背侧岛状皮瓣8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13例,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6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7例,前臂骨间背动脉岛状穿支皮瓣7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4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8例,足底内侧逆行皮瓣3例,跖背动脉逆行皮瓣2例。其中血管蒂皮瓣81例,筋膜皮瓣9例,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7例。结果本组1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个月,127例远端蒂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完全坏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7例。成活的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结论远端蒂皮瓣移位修复肢体远端组织缺损安全、简便、不吻合血管,成功率高,皮瓣较薄,与受区皮肤质地、色泽比较接近等优点,是修复肢体远端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修复12例(男8例,女4例)手背软组织缺损;右手7例,左手5例;年龄16~46岁(平均30岁)。缺损范围4 cm×6 cm~8 cm×15 cm,切取阔筋膜瓣范围5.0 cm×7.5 cm~8 cm×16 cm。行Ⅰ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阔筋膜瓣的血管蒂与受区的血管行端端吻合。结果:1例术后发生远端尖部小片植皮坏死,经更换敷料逐渐自行愈合。11例术后经过顺利,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该筋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供,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切取容易,而且较薄,适宜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脂肪筋膜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手背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脂肪筋膜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14例手背部缺损创面患者.术前进行脂肪筋膜瓣设计,脂肪筋膜瓣切取面积8 cm×6 cm~12 cm×9 cm,覆盖创面后在脂肪筋膜瓣表面加皮片移植.结果 14例脂肪筋膜瓣及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10个月.脂肪筋膜瓣色泽、质地、弹性均良好,无臃肿,无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脂肪筋膜瓣联合植皮是修复手背部创面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采用手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一期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17指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者,应用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一期修复。皮瓣面积:1.5cm×1.5cm-3.1cm×3.6cm。结果17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伤指外形与正常指相近,皮瓣弹性、色泽良好。指腹饱满而不臃肿.质地柔软,有排汗功能,两点辨别觉达5-9mm。结论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一期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疗程短,效果好,是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此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合足背皮瓣在急诊中修复手背皮肤、神经及伸肌腱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切取带趾伸肌腱、皮神经的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9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经13~54个月的随访,伤手运动基本正常,感觉和外形恢复良好,对足部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带皮神经及趾伸肌腱的复合足背皮瓣一期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肌腱和神经的缺损,是目前修复手背复合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15例,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修复,根据手部缺损情况设计股前外侧皮瓣,沿皮瓣穿支血管向远端继续解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考虑好手部各缺损处间距,按需切取分叶穿支皮瓣、阔筋膜瓣、股直肌肌瓣、股外侧肌肌瓣、股中间肌肌瓣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肌间隔瓣。形成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主干的一蒂多叶瓣,在肌瓣及阔筋膜瓣上植皮,一次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 结果 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修复各创面在肌瓣、阔筋膜瓣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血管肌间隔上植皮均成活良好,外形无臃肿,植皮处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创面愈合好,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正常。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 20个月,平均8.7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优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0%。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能一次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缩短手术时间及疗程,手部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是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Vascular basis of dorsal digital and metacarpal skin flaps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We studied the vascular anatomy of dorsal digital skin flaps and the vascular anastomoses between the dorsal cutaneous branch of the palmar digital artery (PDA) and the dorsal digital branches (the terminal branches) of the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 (DMA) at the level of the proximal phalanx. Eight fresh cadavers (16 hands) were injected with a lead oxide-gelatin mixture. Our radiographic assessment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2 sources of the arterial supply to the dorsum of the digit, the dorsal digital branches of the DMA, and the dorsal cutaneous branches of the PDA. These branches anastomose with each other. A flap including the territory of the dorsal cutaneous branches of the PDA and a part of the territory of the DMA can be harvested on the dorsal aspect of the proximal and middle phalanges. The extended neurovascular island flap, based on the PDA and the dorsal branch of digital nerve, can be transposed to the volar surface of an adjacent finger resurfacing the entire length of the digit.  相似文献   

17.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观察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用37侧成人上肢标本,对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行径,分支分布及其与头静脉的关系等进行解剖观察,并设计了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应用于临床修复手背疱痕切除后遗留创面。结果 前臂外侧皮神经前支与头静脉紧密伴行,其全程由4支节段性皮动脉发支营养。  相似文献   

18.
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1984年~1993年,应用腓肠肌皮瓣、腓肠外侧动脉皮瓣、隐动脉皮瓣、筋膜皮瓣等带蒂移位,修复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49例的临床效果。其中47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皮瓣感染坏死,1例环绕膝部瘢痕疙瘩切除后,以游离皮片移植治愈。经平均3年6个月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皮瓣不臃肿,皮瓣的血运、弹性、颜色与正常皮肤相似。顺行转移的皮瓣感觉功能正常,但远侧稍感麻木。认为由于膝部功能的特殊性,采用皮瓣转移术修复缺损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