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果酸体外抑制血管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熊果酸在体外对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细胞迁移及小管形成实验观察熊果酸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熊果酸质量浓度为62.5~500μg/ml时,对VEC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质量浓度为125μg/ml时,对VEC迁移及小管形成均有抑制作用(P〈0.05);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对VEC迁移及小管形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熊果酸在体外具有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酸性同工铁蛋白对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价值,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8例HCC、30例肝炎(HP)、28例肝硬化(LC)患者及33例正常人血清酸性同工铁蛋白(SAIF)水平。结果显示:HCC、HP和LC组患者SAIF值均呈现非正态分布,其中位值分别为440μg/L、218μg/L和120μg/L,正常组为66μg/L。HCC组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HP与LC组和正常组比较,其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但LC组与正常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ROC确定SAIF=250μg/L为临界值,则SAIF诊断HCC的阳性率为85.46%。SAIF与AFP无相关性。SAIF与肝癌体积和临床分期无关。以上结果表明SAIF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用提取的家兔大网膜脂质血管生长因子(Lipidangiogenicfactor,LAF)初品,注射于昆明种小白鼠背部皮下,每天一次共五次,同时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最后测定其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LAF对小鼠的血清溶菌酶的产生无明显影响:总体水平(CH50)在LAF中剂量250μg/ml时明显下降(P<0.01);低剂量(25μg/ml)和高剂量(2500μg/ml)的LAF对小鼠脾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外克隆形成培养技术研究维拉帕米(VPL)联用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和足叶己甙(VP-16)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结果显示:VPL2.2μmol/L能明显增加单一应用的不同浓度ADM、VCR或VP-16对白血病细胞克隆形成单位(L-CFU)的抑制作用,而不增加其对正常粒巨系克隆形成单位(GM-CFU)的毒性。0.92μmol/LADM、0.0250μmol/LVCR及1.70μmol/LVP-16联合应用下,L-CFU集落存活率为11.61%%,再联用2.20μmol/LVPL则为3.52%;而相同条件下GM-CFU集落存活率分别为35.81%及26.05%(与相应L-CFU组相比,P<0.01),提示VPL能明显增加上述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下的选择性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哮喘患者痰液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探讨两种疾病发病机理的异同。方法采用荧光酶标法对COPD和哮喘患者痰液EC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哮喘组痰液ECP为(278.4±149.8)μg/L,显著高于COPD组(78.4±46.4)ug/L,p<0.05。哮喘组痰液ECP水平与呼吸秒率(FEV1%)呈显著负相关(r=-0.68,p<0.05).而COPD组两者之间未显示出明确的相关性。结论COPD和哮喘息者虽然都存在着气道炎症,但两者的性质不同,痰液ECP浓度测定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甲亢病人的钙磷代谢、骨代谢和骨密度改变及机理。方法 对38 例甲亢病人治疗前后用单能 C T( S E Q C T) 测定骨密度( B M D) 变化,用双抗体法测定血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 C I C P) ,骨钙素( B G P) 和尿脱氧吡啶酚( D P D) 排泄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 B M D 明显降低[ 男(120±8) mg/cm 3 H A,女(114 ±7 .2) m g/cm 3 H A] 治疗后都恢复正常。血 B G P 男性从(15 .2 ±7 .9)μg/ L 下降到(7 .5 ±2 .8)μg/ L( P< 0 .05) ,女性从(16 .4 ±7 .1)μg/ L 下降到(6 .8 ±2 .1) μg/ L( P< 0 .01) 。血 C I C P 男性从(185 ±23 .5)ng/ ml 下降到(70 ±10 .4)ng/ ml( P< 0 .05) ,女性从(164 ±16 .2)ng/ ml 下降到(69 ±9 .2)ng/ ml( P< 0 .05) 。尿 D. P. D 男性从(13 .7 ±2 .5)n M/ m M 下降到(3 .4 ±1 .0) n M/ m M( P< 0 .01) ,女性从(14 .6 ±2 .3)n M/ m M 下降到(4 .5 ±1 .2  相似文献   

7.
蝎毒多肽对大鼠纤溶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蝎毒中获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肽类混合物(简称SVP),用下肢血管灌流和整体给药的动物模型,观察对血管灌流液内纤溶酶原激活物(PA)活性、血浆优球蛋白纤溶活性(EFA)、纤溶酶(PL)活性的影响。结果:1~20μg/ml灌流3min和0.8,1.6mg·kg-1ipSVP1h血浆中PA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或P<0.01),这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A活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钩吻碱类提取物在浓度大于1.25μg/ml以上时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MLR)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最低抑制浓度为2.5μg/ml,抑制率为18.3%。单独采用C57BL/6j小鼠脾细胞进行实验,促有丝分裂剂为细菌脂多糟(LPS5μg/ml),在钩吻碱类提取物浓度为40μg/ml才出现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为18%,改用刀豆蛋白A(ConA2μg/ml)刺激,钩吻碱类提取物最低抑制浓度为20μg/ml,抑制率为12.4%(P<0.05).脾细胞先经ConA活化.后用白细胞介素2(5u/ml)维持培养,此时钩吻碱类提取物的最低抑制浓度为40μg/ml.抑制率为17.1%(P<0.05)。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素E_1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PGE1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用PGE1治疗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69.5±4.8岁)。用PGE1100~200μg加0.9%生理盐水250~500ml静滴,每天1次,30天为1疗程。结果:PGE1治疗1疗程后,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均有明显降低(P<0.01),而对高密度脂蛋白(HDL-ch)则无影响(P>0.05)。血液流变学中全血低切粘度、血球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血沉无影响(P>0.05)。表明:PGE1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降低血脂和血粘度作用,为一种降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4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6例慢性肺心病(CPHD)患者血浆内皮素(ET),心房利钠多肽(ANF)、精氨酸加压素(AVP)、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浓度,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COPD患者血浆ET、ANF、AV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ET升高与ANF、AVP呈正相关(ANF:r=0.3967P<0.05,AVP:r=0.4149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