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形分离器三维流场的测定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采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了方形分离器内部三维速度场并采用K-ε模型及应力代数模型对其内部的三维流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作者还采用X型热线探头旋转法测量三维流场,提出了改进x型热线探头方向特性方程的具体方法,并通过计算和实验结果的比较得出:在方形分离器内的旋风流动的计算中,K-ε模型及应力代数模型均得到比较合理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同时应力代数模型的结果揭示了各向异性湍流的特点。图7参3  相似文献   

2.
汽轮机叶片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静态与动态应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获得汽轮机叶片更为真实详细的应力状态,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并采用合适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给出了完成叶片三维应力分析所必须的三个步骤并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叶片三维有限元计算网格的自动生成,合适的静态与动态应力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后处理方法。文中最后还使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分析了一个汽轮机末级长叶片和五片成组叶片的静态与动态应力,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表明了计算模型的精确度以及应力分析系统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时仿真算法对锅炉-汽轮机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整体性模拟。首先建立了详尽的汽轮机各部件动态数学模型和热力系统流量网络计算模型,特别是除氧器、表面加热器和凝汽器的通用动态数学模型;然后,将汽轮机系统动态模型与锅炉系统动态模型连接为整体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该文还列出了锅炉某些参数变化时汽轮机系统几个关键基本参数仿真结果。对电站锅炉-汽轮机系统的整体性模拟可以对运行人员进行更加全面的指导,并且为进行单元机组的瞬态性能计算,进而修正稳态性能计算结果奠定了基础。图12参3  相似文献   

4.
光伏系统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状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维祥 《新能源》1997,19(4):20-23
根据电化学基本理论,建立了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状态模型,并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过充实验得到了模型中三个参数Ki、Ku、Kt的值。该模型经实验表明,充电状态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证实该模型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首次提出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单元(微元)段分节点热阻、热容网络——四维热网络概念,并以此建立腔体式吸收器-槽形抛物镜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的集热过程动态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抛物镜反射率p、腔体窗透过率tg及腔体窗发射率eg对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温高压注蒸汽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是进行稠油热采机理研究及优化油田开发方案的有效方法,模型是高温高压注蒸汽三维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核心部分。为模拟真实油藏条件必须合理控制模型热损失。基于理论计算方法,采用热流数值模拟技术,提出了一种实验模型热损失控制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在氮气作为围压介质的大型高温高压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系统上实施了模型热损失控制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热损失得到有效控制,油藏中蒸汽腔扩展得以真实模拟。  相似文献   

7.
叶宏  殷洪 《太阳能学报》1997,18(3):307-313
首次提出了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单元分节点热阻,热容网络-四维热风格概念,并以此建立腔体式吸收器-槽形抛物镜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动态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抛物镜反射率p,腔体窗透过度tg及腔体窗发射率eg对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动态增厚火焰模型对斯坦福大学甲烷/空气燃烧器非预混火焰进行了三维全可压缩大涡模拟,其中湍流亚网格模型采用Smagorinsky-WALE 模型,反应机理采用甲烷四步简化机理.将计算结果与层流小火焰模型及实验值进行比较发现:在进口附近的区域,动态增厚火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非常吻合,但在远离进口区域,预测的混合作用大于实验值;动态增厚火焰模型的预测效果与层流小火焰模型相当.  相似文献   

9.
以槽式太阳能系统管式集热器的二维热学和三维光学耦合模型为研究对象,提出快速的数值算法。模型考虑温度对材料热性能的影响,计算两种集热器在太阳辐照下的性能,并与实验数据及其他二维传热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工作温度达到250℃以上时,模型预测的热损平均相对误差对于真空和空气两种工况分别为4.66%和2.61%。  相似文献   

10.
蒸汽喷射泵式蓄热器的动态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启容  张金翠  王兆俊 《节能技术》2003,21(5):12-13,30
建立了适用于工程应用的蒸汽蓄热器放热压力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验测得值的比较表明,该模型能正确反映蓄热器放热过程的动态特性。将喷射泵引入蒸汽蓄热系统,建立了蒸汽喷射泵式蓄热器系统的数学模型,仿真计算结果证明了蒸汽喷射泵式蓄热器系统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四角燃烧的SG-1025t/h实际锅炉屏区为例,对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应用于锅炉屏区的三维冷态流场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以KIVA程序为基础来计算分支排气管内的气体流动,对KIVA程序作了若干改进,如增加了处理进、出口边界的功能,以适应开口热力系统流动的计算;在压力亚循环阶段和对流通量计算过程中,引入面中心速度求解动量方程,使流场解的特性得到很大的改善;采用分块耦合方法生成三分支排气管三维贴体网格;利用时间相关法设置定常流动收敛准则等。最后,采用改进的KIVA求解分支排气管定常三维流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KIVA的改进是成功的。改进的KIVA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较强的通用性,可以用于具有复杂形状的开口系统的流动计算  相似文献   

13.
李红亮  翟建  熊建清  窦燕  尚晓燕 《水电能源科学》2011,29(11):164-166,215
针对河口村水库面板堆石坝工程量大、填筑强度高、施工影响因素较多、施工组织设计复杂等问题,以动态循环网络、主导实体时钟值扫描和动态边界约束等技术建立了仿真计算模型,对面板堆石坝的施工实时动态系统仿真,并利用OGRE引擎实时渲染工程三维面貌.计算结果获得了行车密度、填筑强度、机械配置和工程进度等施工参数,实现了仿真过程的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流态化模型、热解模型、硫化氢与脱硫剂气固反应等单一过程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水蒸汽流化条件下煤热解气化过程中污染物释放与脱硫综合模型,分析了模型计算结果,并对当实验数据含有相关随机误差时的参数识别方法进行了考察,为实验装置设计和测量系统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流态化模型,热解模型,硫化氢与脱硫剂气固反应等单一过程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水蒸汽流化条件下煤热解气化过程中污染释放与脱硫综合模型,分析了模型计算结果,并对当实验数据含有相关随机误差时的参数识别方法进行上考察,为实验装置设计和测量系统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电站锅炉再热器系统的分析,基于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管道金属蓄热平衡方程和热力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建立了对流换热式再热系统的动态计算模型,并以600MW电站锅炉机组为例,将由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分析比较,验证了再热器动态模型的精度和合理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机组的动态特性。研究结果将为机组动态过程的定量分析和仿真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光勤  卢军  杨小凤 《太阳能学报》2016,37(6):1468-1475
以建筑桩基螺旋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新的螺旋型地埋管换热器单元体离散方法,建立基于瞬态热平衡理论的三维数值传热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管内对流换热、管壁导热、桩基回填料与土壤热物性差异、表面边界条件等对其传热过程的影响。分析讨论模型网格离散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及迭代的收敛性问题,并采用两组热响应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网格离散适应性及迭代收敛性,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一款设计中的工程机械冷却系统,建立了一维数值模型与三维CFD模型。通过一维/三维耦合计算,研究在散热器模块串联安置并留有间隙的情况下,部分空气绕过前排散热器流动对工程机械冷却系统换热性能造成的影响。将CFD计算结果的风速数据嵌入标准的一维数值模型,对一维仿真计算进行修正。修正后,前排低温油散热器尺寸需要增加约11.3%,经实验验证满足要求。一维/三维耦合仿真使冷却系统热管理仿真计算的精度得到提高,使一维仿真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燃煤热电厂主蒸汽管道、热再热蒸汽管道、冷再热蒸汽管道、高压给水管道(四大管道)和支吊架构建的管道监测系统的结构、数据处理、模型组建以及系统模块的研发路径.介绍了现场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管道设备在线监测和状态计算,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应用效果.实时数据的接入和有限元计算的程序化,使原有的静态档案式管理模式提升为实时动态...  相似文献   

20.
叶宏  魏蔚 《新能源》1997,19(6):6-12
提出了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单元(微元)段分节点热阻、热容网络-四维热网络概念,并依此建立了腔体式吸收器-槽形抛物镜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的集热过程动态仿真模型。根据地理位置和不同季节的气象条件,利用仿真模型和太阳直射辐射日分布模型,计算了埃及Cairo地区在几个典型月份的日均太阳直射辐射强度Ib、工质温度Tfm、瞬时集热效率Ptot,c,n和瞬时Yong效率Pe,c,n随时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