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郝晴  肖平凡 《山西建筑》2011,37(1):9-11
通过分析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评价现有的一些昆明居住社区的空间环境,以舒适性为原则,给今后的社区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期创造出一种以人为本并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居住氛围。  相似文献   

2.
张静 《室内设计》2002,(1):13-18
一、从传统社区建筑走向社区聚居环境 人类追求生存空间的活动包括居住和聚集两种。居住与建筑对应,聚集则与环境场所相关。 对于“居”,大家都能理解,对于“聚”,我们则可以形象化的把它理解为当人们走出自己的住房外,走出带有屋顶的建筑之外,在开敞的空间环境里的活动聚集。经历数千年的建筑活动,人类不仅解决了造房筑屋、遮风避雨的基本需求而且从结构材料到体量形态,已是无所不能。“居”,对于  相似文献   

3.
殷平平  侍星宇 《城市住宅》2021,28(10):145-147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城市空间资源不断减少,城市建设正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自然环境与建设可居环境并行.居住区作为城市居民的容身之所,设计重点趋于建筑,居住环境美化,但缺少人性化的户外空间.户外空间在居住设计中不可或缺,不仅能改善居民的公共生活质量,而且能调节居住区的微气候.选取南京市建邺区应天街G53号地块商住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居住建筑中户外空间环境友好型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居住环境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噪声是影响居住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中华坊为例,探讨居住区的整体策划以及建筑方案设计对噪声控制的影响.应用建筑技术手段,通过在社区边沿设置隔声屏障以及对建筑外墙进行构造处理,并着重提出噪声控制的处理手法,以达到隔声降噪的效果,确保高尚社区良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建设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的背景下,对老旧社区的改造与提升成为重要议题.城市老旧社区在城市更新中为适应居住需求变化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自主性改造,在公共环境、道路关系、街巷空间、建筑形态等方面呈现复杂的再组织行为.以福州市鼓楼区后营后巷为例,对老旧社区空间特征演变及其成因进行调查与分析,为福州老旧社区的治理增加前期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晶  马云  蔡忠原 《华中建筑》2021,(2):109-112
中国西部小城镇中心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停车设施不足、公共空间缺乏、绿色空间短缺、建筑风貌混乱、临时建筑数量较大.该文以陕西蒲城中心地段有机更新为例,借鉴日本规划学者布野修斯提出"城市组织研究",提出小城镇有机更新技术框架,并提出"营造文化空间—改造社区居住空间—建造绿色宜居空间"的有机更新模式.最终目的是恢复城...  相似文献   

7.
注重文化与共享空间从重视建筑本身、单体户型开始变为关注居住环境、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共享空间的价值。“人以群分”也将是社区的一大发展趋势。量化空间退居“二线”本世纪提到居住空间一词时,不仅是量化的空间,而且还有第二空间——景观空间,第三空间——智慧空间。视线里能看到好的、美的社区环境和城市环境;居住者足不出户就能获得足够的信息,扩展视野。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筑色彩的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是除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以外,以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最重要要素。本文以分析色彩对居住建筑意象的营造作用入手探讨城市居住建筑色彩的设计要素,并扼要介绍了我国居住建筑色彩的发展状况,指出居住建筑色彩意象的营造应从观察者主体与一动不动环境客体两方面进行考虑,意象创新是居住区色彩设计最根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居住空间更多集中在城市,人口过度膨胀给环境带了巨大压力,在污染和不合理占用土地资源之后,城市居住环境逐步恶化,现代建筑尤其是居住建筑应该注重于生态建筑设计,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让生态科学技术为改变人类居住环境服务,寻求一种既能够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又能与城市气候、植被、动物融为一体的新的居住建筑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自贡南湖生态城邻里中心项目设计为例,通过详述创作中的思路历程,阐述城市社区综合体建筑的设计特点.方案先从城市区位及基地环境入手,分析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接着研究如何引入有效的外部开放空间链接城市并激活建筑,然后梳理多样化的功能并将其合理配置到建筑中,最后探讨建筑的外界面处理及使用怎样的材料来烘托氛围.通过一步步逻辑分析,力求最终的设计方案在顺应环境的前提下营造积极的公共空间,服务社区.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大量的为美化城市环境而进行的景观设计是一次重释城市空间内容及形式的历史机遇.文章通过8个“都市实践URBANUS”的都市造园案例来论述如何将零星的项目机会总结为系统化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1960年代是英国城市规划的分水岭,自此英国城市规划开始从以物质空间为主导的规划转向以社会经济政策为引导的规划时代。以1968年城市计划为开端,迄今为止英国政府推出了诸多的城市发展政策,这些城市政策在总体社会经济目标框架下被称为城市更新、城市再生或城市复兴运动。今天看来,更新、再生、复兴,这三个仅有一字之差的措辞用语事实上代表了不同社会转型阶段英国城乡规划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创新。本文的研究便是从历史出发,简要分析英国自1960年代以来其城市更新、城市再生、城市复兴等不同城市政策制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发展思想、采取的政策形式、相应的社会效应等,目的是明晰当代城市发展理论实践整体的社会逻辑。  相似文献   

13.
张继刚 《规划师》2007,23(8):14-18
城市景观的内涵因学科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城市风貌由形而上的"风"和形而下的"貌"组成,对城市景观风貌的研究包含对显质形态风貌要素和潜质形态风貌要素的研究.城市风貌系统结构呈现出空间生态结构和时间文态结构的双重属性.对城市景观风貌的维育,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原理与技术,强化实施与管治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组织是城市中各种人类活动和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是城市发展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因而成为城市科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着重回顾了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对城市空间组织的研究历程及其理论成果,并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新特点,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田莉 《规划师》1999,15(1):63-68
城市总体轮廓作为城市意象的主要组成要素,对城市形象的体现起着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其价值、保护原则及设计内容的阐述, 揭示了它对创造和谐优美的城市景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荷伯特城市滨水区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华  卜菁华 《华中建筑》2005,23(1):109-111,119
该文以萨利文海湾总体规划为基础,提出了荷伯特滨水空间改造所涉及的两大核心概念——即“硬质”的城市空间形态方面的“层”概念和“软质”的城市活动方面的概念,并通过荷伯特滨水区改造的具体实施内容加以分析论证。吸取荷伯特滨水区改造中有关“层”级界面和社会活动方面的理念,对于提高我国滨水环境开发建设水平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深圳公共艺术广场是Urbanus的都市造园系列之二,作为城市策略它将公共艺术设施置放到混杂密集的城市街区之中,通过重塑基地表层地形创造了一个富于想象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城市传统空间轴线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建国 《建筑学报》2003,66(5):24-27
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要素。论文探讨了城市传统空间轴线的概念,分析了历史上部分中外城市空间轴线的缘起、发展,构成方式、空间特色及其与城市形态的关系;对城市传统空间轴线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创新与城市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中国城市文化延续与创新的策略,探讨了城市营销与城市特色文化意象塑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吴天谋  蒋万芳 《规划师》2004,20(1):58-59
提高城市空间品质是当前城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城市细部的复合性、艺术性、文化性、教育性、生态性对城市空间品质有重要影响,城市设计需要在城市细部设计的层面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城市空间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