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输血是手术患者常见的辅助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自体输血和同种异体血输注。肿瘤患者由于血供更为丰富,手术中极易发生大失血,需要及时输血纠正循环变化,改善机体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的预后是不利的。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自体血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优势开始显现,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体输血应用于肿瘤手术中更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
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本院154例血液肿瘤患者无效输注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年龄、性别、输血前血红蛋白(Hb)浓度、输血次数及原发疾病的关系.结果 无效输注与患者性别和输血前Hb浓度无关,与输血次数和原发疾病有关.结论 血液肿瘤患者的无效输注与其输血次数及原发疾病...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者手术输血新观念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许多文献表明,由于输血可引起患者免疫功能抑制,从而使残余肿瘤细胞得以迅速生长,增加了肿瘤患者肿瘤复发率.笔者现就输血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和可能的机制,以及如何转变输血观念、科学用血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临床输血与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输血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支持手段之一。输血对肿瘤患者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可纠正患者的贫血状况,提高血氧含量,加速肿瘤细胞氧化和变性坏死;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受者免疫抑制,导致肿瘤复发和术后感染。滤除白细胞输血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合理进行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自体输血是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输血对肿瘤患者治疗的支持作用、输血和免疫抑制、输血与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和肿瘤复发、去白细胞输血及肿瘤患者自体血输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输血是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重要的支持手段,但是异体输血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为了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感染和复发的影响,我们对本院446名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术期输血与癌症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大多数癌症患者,尤其是需要手术治疗者往往离不开输血。输血诱发免疫抑制,有利于移植器官存活的事实早已获得公认。1981年,Gantt等提出,肿瘤抗原在许多方面与组织相容性抗原相似,输血有可能象作用于移植器官那样作用于肿瘤组织,有利于肿瘤组织在体内的存活。此后,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提示输血可能影响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对预后不利。然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输血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肿瘤患者自体输血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于择期手术肿瘤患者采用贮存式白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肿瘤患者白体输血较异体输血的输血反应率、感染率显著降低,3年生存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白体输血是可行的,能够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可减少同种异体血的输注,且没有增加肿瘤的复发。联合射线辐照或去白细胞滤器过滤可提高回收血输注的安全性。去白细胞滤器操作简易。因此,肿瘤患者中应用联合去白细胞滤器的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应视为可行方案,但仍需要进一步建立相关的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9.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血主要用于准备器官移植的患者输血和需要反复输血患者的临床输血与同时免疫的研究.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国内外输血界公认为,去白细胞输血具有减少同种异体输血副作用的效果,可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防止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降低传播白细胞相关传染病病原体的危险性.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去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大大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进一步观察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及伤口愈合的影响,笔者对胶州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98例肿瘤患者跟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接受围术期异体输血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在我院住院手术的304例食管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20.0软件、χ~2检验、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法进行分析围术期异体输血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1.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PLT水平、病人肿瘤大小、TNM分期等是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是否接受输血的危险因素。2.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是否接受输血与患者的年龄、术前贫血情况、肿瘤TNM分期等具有相关性,且围术期输血是影响食道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异体输血增加了肿瘤复发的机会,降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对于实体肿瘤患者,一经诊断明确,常采取手术治疗方案,而患者在手术中往往需要输血.Rho(D)阴性患者的血源困难,因备血等待手术不利于疾病的及时治疗,也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且异体输血易诱发患者细胞免疫抑制,导致术后肿瘤的早期复发转移和术后感染.因此,对Rho(D)阴性择期手术的肿瘤患者,开展自体输血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本科自1996年以来,对入院就诊择期手术的26例Rho(D)阴性肿瘤患者中的23例,成功实施了自体输血,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围术期输血与肺癌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 ,这一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的治疗手段 ,已被认为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被归诸于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免疫抑制。有关输血对肿瘤患者预后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已相继开展 ;动物实验也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取得了输血与免疫抑制机制研究的新突破。在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前瞻性研究的同时 ,严格输血指征 ,提倡自体输血或成分输血 ,以减少输血对肺癌及其它肿瘤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肿瘤患者的临床输血前试验中,由于配血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影响,以及肿瘤患者红细胞膜上和血清中存在的肿瘤自身抗体的干扰,易造成交叉配血困难.为此,我们对输血前采用常规生理盐水介质和聚凝胺试剂交叉配血不配合的标本,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Rh(D)阴性择期手术病人自体输血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外科手术的大量开展,时有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延缓择期手术.因异体输血可能引起输血传染病的危险,自体输血越来越被引起重视.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54名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了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量共20 000ml,全部安全回输给患者.现将其中2名Rh(D)阴性患者自体输血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输血是临床治疗尤其是在肿瘤根治手术和肿瘤放疗及化疗期间必不可少的支持疗法,它一方面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耐受力和疗效,另一方面又会促进肿瘤的转移和术后感染。因此,对于肿瘤患者的输血应对其进行有益作用与输血风险的权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输血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仍然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支持手段之一。但几十年来,输血与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相关性一直有所争议。该文就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输血的相关研究报道,探讨输血引发肿瘤复发转移的免疫机制、输血与恶性肿瘤预后的关系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膜后肿瘤患者术中输血的影响因素及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用χ~2检验对术中输血组和未输血组患者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患者术中输血的影响因素。选取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对比两组患者差异。结果在术中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患者中,脂肪肉瘤都是最为多见的组织学分型,分别占38.5%(20/52)和17.9%(15/84)。单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肉瘤构成比、多次手术、联合切除脏器、肿瘤累及大血管、肿瘤长径10 cm、术前APTT39 s、术前Hb110 g/L等7个因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10 cm、多次手术、肿瘤累及大血管以及术前Hb110g/L是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后输血率、术后进入ICU率、住院时间以及出院Hb值4个预后指标上,术中输血组均弱于未输血组。结论对于存在术中输血高危因素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应重点关注并提前干预,降低患者输血率,保障手术安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自体输血在肿瘤外科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Burrows于1982年首先报告结直肠癌手术,接受同种异体输血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未输血患者,此后大量的研究提示输血对肿瘤患者术后复发有促进作用,并且降低患者生存率。但给肿瘤患者施行的手术多为大型手术,手术前后的输血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外科医师所能做到的是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作为同种异体输血的一种替代技术——自体输血正在逐渐被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储存式自体血回输对脊柱外科非肿瘤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诊断为非肿瘤脊柱疾病的手术患者134例,分为自体输血组77例,异体输血组57例,记录并比较组间的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的差异、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率,并分析住院时长以及自体血的节血效果.结果 自体输血组术前采血及自体...  相似文献   

20.
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液保护——困惑、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因肿瘤而手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肿瘤组织(特别是恶性肿瘤)血流丰富,手术常引起大量出血而导致急性失血性贫血。输血能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液携氧能力,因此肿瘤患者手术中常需输入异体血以纠正术中急性失血,改善组织氧供。据2003年Hansen的不完全统计,约1/3的库血用于肿瘤切除手术,且这一比例还不断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