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研究组采取KTH糖尿病社区干预的健康教育模式,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患者的遵医行为变化。结果:在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按时复诊、规范服药、血糖自我检测、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按时复诊、规范服药、血糖自我检测、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TH糖尿病社区干预有利于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功能,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治疗的30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者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但其和餐后2h血糖的相关性显著优于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P<0.05).结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中餐后2h血糖的诊断价值更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有助于临床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文格观察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格列美脲组)22例,B组(格列吡嗪组)20例,进行为期12周的对照观察。结果纳入病例42例,完成病例42例,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均呈有意义的下降(P<0.05),从下降幅度的百分率统计,格列美脲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格列吡嗪组,但空腹血糖下降幅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餐后2h血糖,格列美脲组优于格列吡嗪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期间A组有1例发生低血糖,而B组有4例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6.
观察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将2010年7月~12月间应用艾塞那肽的1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分析: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就诊时降糖药物应用药统计。对患者进行艾塞那肽5μg一日2次早晚餐前1 h皮下注射后,观察用药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变化。结果显示用艾塞那肽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较用药前下降,艾塞那肽降低餐后血糖较空腹血糖程度高。艾塞那肽可短时间内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餐后血糖较空腹血糖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封心峰 《黑龙江医药》2014,27(5):1193-119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组抽取门诊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GLU(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以及HbAlc(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GLU、2hPG、HbA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与GLU与2hPG相关系数分别为r=0.38、r=0.79,可见HbAlc与GLU、2hPG呈正相关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lc随着血糖的升高而升高,对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珂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75-77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8例2型糖尿病确诊者(2型糖尿病组)、110例空腹血糖受损者(空腹血糖受损组)及118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FPG、2hPG及HbA1c测定,对检测结果 进行计量资料统计学分析和各项诊断指标诊断糖尿病的确诊率及漏诊率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FPG、2hPG、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5)。空腹血糖受损组的FPG和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8例糖尿病患者中FPG确诊率为48.0%,2hPG确诊率为91.4%,HbA1c确诊率为89.9%,三者联合检测确诊率为98.5%,明显高于任一单项指标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G、2hPG及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有其自身的诊断特点,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在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风险评估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45岁以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在早期发现糖尿病的效果,分析糖尿病高危人群转化的不良因素。方法对社区45岁以上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研究。结果社区45岁以上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7.65%,葡萄糖调节异常(IGR)人群占32.57%。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升高,研究对象饮食中含有足够的水果和蔬菜等时,其糖尿病患病率和葡萄糖调节异常率显著降低。结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降低葡萄糖调节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OGTT 2 h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就诊的627例糖尿病危险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FPG、OGTT 2 hPG、HbA1c,并对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627例研究对象中,单独应用FPG检出疑似糖尿病119例,单独应用OGTT 2 hPG检出疑似糖尿病166例,单独应用HbA1c检出疑似糖尿病142例,同时查FPG、2 hPG及HbA1c检出疑似糖尿病236例,单独使用三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并不高,且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将三项指标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检出率,极大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应用FPG结合OGTT 2 hPG诊断糖尿病79例,应用FPG结合HbA1c诊断糖尿病7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FPG结合HbA1c诊断糖尿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FPG、2hPG、HbA1c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FPG、2hPG、HbA1c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效果,为诊断糖尿病病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120例作为糖尿病组,对照组为本院100例健康体检者,各组对象均空腹8h后,采集空腹血液检测FPG和HbA1c指标.各组对象在抽取空腹血液2h后进行2hPG检测.观察并记录两组FPG、2hPG、HbA1c水平,记录不同诊断标准下的确诊率、灵敏度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FPG、2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较高;诊断标准采用FPG≥7.0 mmol/L时,糖尿病组确诊率为47.5%;诊断标准采用2hPG≥11.1 mmol/L时,确诊率为91.7%;诊断标准采用HbA1c≥6.5%时,确诊率为90.0%;采用三项指标联合进行诊断时,确诊率为98.3%.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的确诊率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其他任一诊断标准(P<0.05).结论 FPG、2hPG、HbA1c联合检测能使糖尿病的确诊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漏诊率进一步减少,使糖尿病诊断的灵敏度提高,在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风险评估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扫描式葡萄糖动态监测系统(FGMS)对2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FGMS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分析患者同时间段血糖报告,对患者是否发生黎明现象进行诊断。以CGMS为金标准,分析FGMS诊断黎明现象的价值。结果 CGMS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25例出现黎明现象,经FCGS检出阳性21例,阴性39例,检出率为35.00%(21/60)。FGMS的Kappa值为0.860,一致性较好。FGMS的准确度为93.00%(56/60),灵敏度为84.00%(21/25),特异度为100.00%(35/35),阳性预测值为100.00%(21/21),阴性预测值为89.74%(35/39)。结论 FGMS对黎明现象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测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对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HRV时域分析各项指标(SDNN、SDSD、SDANN、RMSSD及PNN50)进行了测定,并与60例正常成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Ⅱ型糖尿病患者HRV各项时域分析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HRV各项时域指标的测定,有利于评价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4.
张雪琼  任卫红  万思然  林威 《安徽医药》2021,25(10):2032-2035
目的 探析孕8~14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空腹血浆葡萄糖(FPG)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妊娠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常规性孕前检查的孕妇5124名,收集其基本资料及孕8~14周的血清中HbA1c、FPG及HOMA-IR.按其孕24~28周空腹葡萄糖耐受试验(OGTT)筛查结果分为GDM组和非GDM组.比较组间基本资料以及HbA1c、FPG、HOMA-IR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的相关因素,并建立联合诊断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Hanley-McNeil方法比较曲线下面积.分析HbA1c联合FPG、HOMA-IR对GDM的预测价值.结果 5124名孕妇中,合并GDM的孕妇有526名(10.26%),糖代谢正常孕妇4598名(89.74%).GDM组孕妇血清中的HbA1c(5.47±0.37)%、FPG(5.18±0.32)mmol/L及HOMA-IR(3.32±0.84)均高于正常孕妇清中的HbA1c(5.01±0.14)%、FPG(5.02±0.39)mmol/L及HOMA-IR(2.17±0.2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bA1c(OR=1.390,95%CI:1.046~1.846)、FPG(OR=1.323,95%CI:1.020~1.717)、和HOMA-IR(OR=1.831,95%CI:1.104~3.036)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回归模型中的概率预测值P来拟合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预测模型检测的曲线下面积(0.871)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清HbA1c联合FPG、HOMA-IR对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的灵敏度较好,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按一般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常规教育指导,发放相关教育资料。观察组则给予系列的自我管理教育,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指导等。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大幅度高于对照组(P均〈0.001),血压和血脂异常及肥胖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以强化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糖尿病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早期空腹血糖在预测妊娠期糖尿病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我院接收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护人员采集患者的年龄、身高等基本信息,以及孕早期(≤13周)空腹血糖值,采用迈瑞的BS-82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孕妇于24~28周来院常规进行75g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建立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曲线下面积(AUC)进行计算,获得不同界限值点的特异度及灵敏度,最佳诊断界值点利用约登(Youden)指数法获取,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首次产检空腹血糖对妊娠糖尿病(GDM)的影响,并计算OR值。结果观察组孕妇孕前平均体质指数、年龄均较对照组明显要大(P 0.05),观察组首次检测空腹血糖平均孕周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孕妇孕早期空腹血糖平均值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 0.05)。观察组患者孕早期血压值、孕早期Hb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 0.05),两组孕早期HbA1C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早期空腹血糖、年龄是以GDM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孕早期FPG每增加一个单位,则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危险就增加3.44倍(P=0.000);PG诊断GDM的ROC AUC为0.821[P=0.000,95%可信区间(95%CI)为0.766~0.875]。Youden指数根据空腹血糖(PFG)在不同界限值点的特异度及灵敏度进行计算,Youden指数最大为0.480,对应的妊娠早期FPG诊断GDM的诊断阙值点为4.85mmol/L,其特异度为81.3%,灵敏度为68.8%。结论孕早期FPG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有预测意义,当血糖值达4.85mmol/L及以上时,提示发生GDM的风险较高,此时应及时干预,控制血糖,使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2例在我院内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持续6个月。结果干预组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健康及不良行为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社区T2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糖尿病药物治疗及糖尿病知识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社区护理干预,并随访观察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自我监测血糖百分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自我监测血糖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6个月内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及自我监测血糖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T2DM患者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自我监测血糖的百分率,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入院率,有利于T2DM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根据"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全科理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群体干预,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社区中168名糖尿病患者作为一个群体统一管理。结果群体干预效果明显优于针对某一患者治疗的专科模式,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群体干预效果显著,在慢病管理中全科模式有明显优越性,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