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南药学》2020,(2):283-28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临床营养治疗中的作用与价值,为营养支持在SA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消化ICU 2017年6月至12月收治的SAP患者行营养支持药学监护,对营养支持方案进行药学建议,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共提出70条建议,58条(82.86%)建议被临床医师完全采纳,35条(50%)药学建议为临床药师主动的用药干预。最常见的3种建议为调整肠外营养(PN)处方组分、调整肠内营养(EN)制剂、调整肠外营养类型。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营养支持治疗十分有必要,可协助医师制订更加安全有效的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保证营养支持药物安全、合理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内容和模式。方法:结合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原则及并发症处理原则,分析治疗方案,为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制订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可以从抗感染药物的调整、抑制胰腺分泌、药物不良反应及营养支持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开展药学监护。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及时发现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出现,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及进行药学监护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临床药师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过程,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监护患者用药的全过程,针对患者病情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进行临床服务,参与治疗过程,针对以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为主的药物选用提供合理化建议,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病情得以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和用药分析,优化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案,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并提高临床药师的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再灌食综合征治疗及预防。方法采用补充磷酸盐,个体化、规范化营养支持,适时应用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再灌食综合征11例。结果11例全部救治成功。结论再灌食综合征的治疗关键是在于及时补充磷酸盐。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应循序渐进,随时对治疗中的患者进行营养分析,个体化、规范化治疗,适时应用肠内营养,从根本上杜绝再灌食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张强 《抗感染药学》2021,18(8):1226-1229,1240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方法.方法:临床药师结合1例高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参与临床会诊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并分析干预前后患者急性胰腺炎的抗感染治疗过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实施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用药方案的建议,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抗感染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患者治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直面患者,开展床前用药教育和药学服务,提高了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确保了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药学监护点和监护方法。方法:为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药学监护,进行用药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可以从改善微循环、抑制胰腺分泌、营养支持、抗菌药物选用及出院用药教育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药学监护。结论:医师参考临床药师给出的建议制定治疗方案,有利于对患者实施更加全面、个体化的监护,体现了临床药师作为治疗团队成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新  唐春梅 《中国药业》2013,(24):62-63
目的分析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用药方案,探讨临床药师对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的药学监护点。方法对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可在有效循环血量、营养支持、胰腺休息及抗感染药物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避免潜在的用药风险。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暴发性急性胰腺炎药物治疗,有利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周欣  邱峰 《中国药房》2013,(2):190-19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危重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中发挥的作用,促进临床营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营养支持方案在急性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受损及营养支持方式过渡时的调整,讨论临床药师在个体化营养支持和营养药物合理应用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对此例AECOPD患者的营养支持进行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制订了合理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了营养药物得到有效、安全的利用,减少了并发症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营养药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袁慧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301-330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6例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评估后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并根据不同营养过程加强相应的护理及临床观察,确保营养支持顺利实施。结果 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实施合适的营养支持治疗后,为尽快恢复提供了充分营养支持并满足了患者的营养需要。其中60例患者康复出院,26例患者由于病情恶化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整个治疗过程无死亡病例。结论虽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为首要治疗原则,但严密的观察和完善的护理仍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减少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4):773-775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术后伴重症急性胰腺炎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及其对策。方法:结合1例典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用药全过程,分析患者术后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结果:临床药师通过临床治疗全过程的药学监护,提高了药物治疗疗效。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保证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2.
50年前,我们第一次到北京,不一定需要地图。故宫不难找。今天,我们第一次到北京,没有地图是很难找到鸟巢、水立方等新景点的。同样的道理,50年前看病简单。今天,去医院看病是一门学问。这就是健康管理中的"需求管理"。看病是一种需求,需要管理。您对看病的学问了解得越多,对日益复杂的医疗服务系统就越能游刃有余。比如: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Consider the cohort design and suppose that the outcome of primary interest is a continuous random variable observed repeatedly over time. Suppose that there is a second variable of clinical relevance which is also observed repeatedly. We are interested in assessing whether the "serial marker" is in some sense predictive of the primary outcome. We would also like to predict the trend for the primary outcome assuming that the clinical marker follows a profile of specific clinical interest. In series of earlier papers, we have addressed these issues by applying a bivariate repeated measures model. One regression model was prescribed to relate the primary outcome to important explanatory variables, while a second regression model was prescribed for the serial marker. In this paper, we perform a series of simulation studies to investigate the empirical properties of this approach. Bivariate repeated measures data were generated at random, and basic study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sample size, the number of time points, the degree of serial correlation within the clinical marker, and type of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erial marker and the primary outcome were varied. The ability of the methodology to capture the underly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et of repeated measures was assessed. The ability to predicting the primary outcome corresponding to a known marker profile of specific interest was examined.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