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1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收集到的16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涉及的药物品种共46个,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18种80例,占49.38%),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排第2位(4种41例,占25.31%);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153例,占94.44%);主要药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71.60%;属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有121例,新的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有4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有1例;报告人以护士最多(93.83%),药剂师最少(仅0.62%)。结论应关注和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药物,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报告在医院安全用药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更好地提高医院安全用药决策成为各家医院的共同做法。通过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报告在医院安全用药决策中的作用进行阐述,为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自2011年原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后,本院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工作。为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警示,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分析了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上报的1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法:对1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病人的基本情况、药品分类、给药途经、临床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院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有43例(占30.71%);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途径给药;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50~70岁人群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发人群,大多转归良好。结论:定期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可以提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临床工作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汇总分析盘锦市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盘锦市2007年1-12月收集到的977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有62.33来源于医疗机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占27.94。不良反应累积的主要系统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抗微生物药物占47.08。静脉给药占给药途经的51.79。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报告质量和分析评价能力,为保障公众用药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5.
刘振秋  王琦  袁晔 《天津药学》2007,19(3):20-2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是公众用药安全的保障,是上市后药品再评价的重要依据。基层医疗单位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频发的地方之一,其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及监测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的安全,是药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作为基层医疗单位应如何更好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如何建立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7例报告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5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见;不良反应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将抗菌药物作为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以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已明确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纳入了法律程序,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成为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为更好地做好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笔者从我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心选出100例进行分析,以期掌握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动态,进一步搞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孙慧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132-13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8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52.5%,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0%,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意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物警戒》2023,(6):712-719
目的 全面、客观地分析2022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提示公众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总结202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对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解读。结果 2022年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02.3万份。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64.2万份;涉及怀疑药品218.5万例次,其中化学药品占82.3%、生物制品占2.6%、中药占12.8%;涉及基本药物报告94.2万份。关注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抗变态反应药、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结论 应持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安全用药水平,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的60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与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12月上报的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6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46~60岁患者较多,占41.67%;静脉滴注给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为70%;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50%;涉及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最为常见,占45%。结论应加强与重视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315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培良  陈芃  陈贤伟 《今日药学》2009,19(8):49-50,53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和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监测报告水平.方法 对本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15例,分别从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系统、患者基本情况、报告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主要与抗菌药物、中药制剂的使用和静脉给药有关,新的一般不良反应/事件55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3例.结论 在用药过程特别加强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的用药监护,加强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药剂师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明晰药剂师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中的任务,分析其作用。结果药剂师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主力军,可以全面了解药品的使用信息及发展趋势,及时与医师、护士、患者进行沟通,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作出判断和评价,收集相关信息,监测新引进药物的应用情况,能够有效减少药源性损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合理用药咨询服务。结论明晰药剂师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中的主体责任,能够有效降低临床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浅谈药师在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师在医院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和问题,呼吁临床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结果药师在监测工作中应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水平。结论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病例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至6月上报的87例药品不良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2014年8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以静脉给抗菌药物为主、其次是营养类药物、中成药制剂。结论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用药监护,减少ADR对患者的危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用药情况的关系。结果:203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男性多于女性;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是抗肿瘤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充分发挥护士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中的作用,做好基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法从护士工作的特点出发,具体阐述护士在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评价中的突出特点,肯定护士从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优势。结果与结论通过实践,护士在报告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中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充分利用护士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实施主动监测,可以提高报告和监测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2):1172-1173
目的:探讨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加深对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目的的认识,结合药师工作的核心和宗旨,提供药学服务.结果:充分发挥药师专业特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水平.结论: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彭耀 《安徽医药》2009,13(9):1147-1148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47种。由抗感染药物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中药制剂也占有一定比例。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治疗用药安全。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及我院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及临床合理用药经验汇总。结果建立和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正确服用和保管药品,达到药品真正地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用性。结论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药品信息的宣传,降低了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强化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积极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2011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情况,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及我院报告和监测的应对措施,明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关联性评价原则和要点。结果通过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统计分析,明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重要性。结论通过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学习,明确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