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DD3镍基单晶合金非对称循环载荷低周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680℃温度下进行[001]、[011]和[111]三种取向的DD3单晶合金光滑试样非对称循环载荷低周疲劳试验,表明晶体取向对DD3单晶合金的应变疲劳寿命有显著影响,[001]取向寿命最长,[111]取向寿命最短。用晶体取向函数修正总应变范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晶体取向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引入参量k表示载荷循环特性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它与循环寿命之间呈幂函数关系。根据影响单晶叶片低周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提出循环塑性应变能的计算方法,构成塑性应变能的主要因素应包括总应变范围、取向函数和载荷循环特性等影响参量,它们与塑性应变能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用塑性应变能作为损伤参量导出单晶合金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利用低周疲劳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所有试验数据均落在2.6倍偏差的分布带内。  相似文献   

2.
一种镍基单晶合金高温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强度》2015,(5):857-862
提出一种考虑平均应力、应变比和晶体取向的镍基单晶合金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建立镍基单晶合金在[001]和[111]晶体取向下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平均应力和应变比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然后,通过引入晶体取向函数建立不同晶体取向与[001]和[111]晶体取向下寿命预测模型中疲劳参数的关系,从而考虑镍基单晶合金晶体取向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最后,提出通过[001]和[111]晶体取向下的模型来预测任意晶体取向下疲劳寿命的方法。提出的方法用DD3和PWA1840镍基单晶合金高温低周疲劳寿命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3.
面心立方晶体单晶材料多轴低周疲劳寿命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立方晶体单晶材料的等效应变和等效应力作为参量,考虑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偏轴受载时存在正应力和切应力的耦合效应,引入k参量描述非对称循环载荷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建立工程上实用的幂函数形式的面心立方晶体单晶材料多轴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将立方晶体单晶材料屈服准则及其弹塑性本构模型集成到ANSYS软件中,对DD3单晶合金在680℃温度下的低周疲劳缺口试样进行非对称载荷循环应力应变分析.对不同的模型参量进行多元回归相关分析,发现用立方晶体单晶材料等效应变和等效应力作为模型参量拟合的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最大,κ参量与循环次数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利用CMSX-2镍基单晶合金薄壁圆筒试样的拉一扭循环载荷低周疲劳试验数据和DD3镍基单晶合金缺口试样的低周疲劳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试验所得数据分别落在2.5倍和2.0倍偏差分布带内.  相似文献   

4.
基于单胞模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低周疲劳寿命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微观尺度结构特征,建立了γ/γ′双相单胞有限元模型,并基于能量耗散理论,引入统一表征非对称载荷循环特性和拉/扭多轴效应的k参量,以循环塑性应变能作为损伤参量,建立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分别利用宏观有限元模型和γ/γ′双相单胞微观有限元模型对[001]取向的DD3、PWA1480和CMSX-2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单轴、多轴低周疲劳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观单胞有限元模型反映了试验合金的微观结构特性,其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宏观有限元模型的;上述3种合金几乎所有的试验数据分别落在1.3,2.0和2.0倍偏差分布带内。  相似文献   

5.
在980℃温度下,对不同取向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6在不同低周疲劳条件下的循环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01]取向的合金在高总应变幅下表现出循环硬化特征,在低总应变幅下表现为基本循环稳定;[011]和[001]取向合金具有大致相同的特征。应变速率会对合金的循环硬化曲线产生影响,在低应变速率的条件下,硬化曲线整体上是向下移动,循环应力峰值下降;施加的总应变幅越大,循环应力下降越明显;高应变速率使得两种取向合金在相同的总应变幅下硬化曲线的初始硬化速率上升,这种现象对于[111]取向的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非对称循环载荷下镍基单晶合金低周疲劳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影响单晶叶片低周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对循环塑性应变能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讨,认为构成塑性应变能的主要因素应包括循环等效应力范围、全应变范围、晶向参数和平均应力等影响参量,它们与塑性应变能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利用试验数据对循环塑性应变能与镍基单晶合金低周疲劳寿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循环塑性应变能与镍基单晶合金低周疲劳寿命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理论镍基单晶合金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灰色理论研究DD3镍基单晶合金高温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特性,对等效应变范围、温度、应变路径角、拉/扭载荷相位角和轴向应变比等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引入损伤参量Q表征非对称循环特性和拉/扭多轴效应,以参量Q、等效应变范围Δεe和Mises等效应力范围Δσe构造疲劳损伤参量,建立低周疲劳寿命GM(1, N)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与多轴低周疲劳寿命的关联度等级依次为等效应变范围、温度和应变路径角为一级,拉/扭载荷相位角为二级,轴向应变比为三级;680 ℃和850 ℃温度下的GM(1, N)疲劳寿命模型的预测寿命与试验寿命的绝对关联度分别为0.97、0.86,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9%、6.0%;两种温度的试验数据几乎分别落在1.93、2.13倍偏差分布带内。  相似文献   

8.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疲劳寿命评估方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镍基单晶合金的滑移变形机制和疲劳裂纹萌生机理,分别介绍镍基单晶合金蠕变寿命和低循环疲劳寿命分析评估模型;镍基单晶合金蠕变、疲劳寿命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应用各向异性张量描述非弹性各向异性变形的宏观力学(唯象)模型和基于晶体学滑移变形理论的微观力学模型;晶体取向、平均应力、环境温度、循环频率、循环应力比是影响单晶合金蠕变-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单晶合金多轴低循环疲劳损伤,单晶合金在疲劳-蠕变交互作用下的疲劳损伤和单晶合金的接触疲劳损伤等问题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多因素镍基单晶合金LCF寿命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强度》2013,(5):657-662
镍基单晶合金力学性能和疲劳失效特性的取向相关性,使得低周疲劳因素的确定成为国内外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修正的晶体学理论和试验微观滑移现象,对DD3和PWA1480两种镍基单晶合金低周疲劳损伤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同时考虑最大剪应力范围、最大剪应变范围、应力比和法向应变,可以解释镍基单晶材料的微观滑移损伤机理和解决疲劳失效取向相关性的问题,其低周疲劳寿命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回归相关系数分别提高到0.947 6和0.967 4。  相似文献   

10.
在Instron 8862型疲劳试验机上对油井套管用N80Q钢进行完全对称循环载荷(平均应变为0)和非对称循环载荷(平均应变为0.5%和1.0%)下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该钢的低周疲劳特性,并讨论了考虑不同因素的低周疲劳寿命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塑性应变能随应变幅的增大呈线性增长趋势,平均应变对塑性应变能几乎无影响;在对称载荷、不同应变幅(0.5%~2.0%)下以及非对称载荷、应变幅大于1.0%下,N80Q钢均无应力松弛行为,而在非对称载荷、应变幅小于1.0%时出现明显的应力松弛行为,且初始平均应力越大,应力松弛行为越明显;考虑最大应力、应力范围、应变范围以及平均应变影响的经验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预测寿命主要分散在1.2倍分散带内.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8—8型不锈钢焊缝产生晶间腐蚀的机理,提出了在焊缝中添加Ti、Nb等合金元素,改善焊接时的加热与冷却条件以及采用焊后热处理等防晶间腐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提高 La F3 ( Eu2 + .Ca2 + )晶体质量的三种方法 :防止原料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水解 ,晶体的定向生长和掺入的 Eu3 +改为 Eu2 +。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2.15~1 500μm的相干光源,研究了CO激光在高质量非线性晶体ZnGeP2和GaSe中的混频效应。为了提高转换效率,在激光锁模方式下对CO激光器的二次谐波、和频和差频的产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利用GaSe晶体和ZnGeP2晶体,调Q多谱线CO激光辐射的谱线内倍频效率分别大于0.3%和1.1%。采用ZnGeP2晶体进行倍频时,可调谐锁膜CO激光器的转换效率为12.5%。模拟结果显示,二次谐波与和频产生的输出光谱相同。相邻谱线下,和频和差频的产生过程中,基波和一次谐波可以分别在4.0~5.0μm和100~≥1 200μm(太赫兹范围)形成振荡。利用锁模CO激光器在ZnGeP2晶体中的混频效应,可以得到2.15~≥1 500μm的相干光源,同时转换效率可达到甚至高于12.5%。  相似文献   

14.
白俊霞  郝伟 《光学仪器》2008,30(3):83-87
介绍了液晶材料光折变效应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机理及特性,根据光折变液晶材料的发展,分别对掺杂染料的液晶、聚合物分散液晶、掺杂铁电材料液晶等几种液晶材料的光折变效应的各个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实际应用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型石英晶体粘度测量仪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讨论了新型石英晶体粘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介绍了探讨头设计的方法以及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组成。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粘度测量仪适于低粘度测量。  相似文献   

16.
李智  马勇 《工具技术》2004,38(3):28-30
分析了金刚石的研磨技术 ,介绍了金刚石的研磨方法。提出一种研磨机改造方案 ,增强了研磨机的控制功能 ,提高了研磨机的加工精度 ,降低了金刚石刀具的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17.
郑继红  王雅楠 《光学仪器》2014,36(2):182-188
液晶微透镜是一种利用电光效应来改变透镜折射率空间分布和微电子技术工艺制作的新型微透镜,是结合了微透镜技术和液晶良好电控特性的新型光学微纳器件。液晶微透镜具有尺寸微小,焦距可调等优点,在微光学系统和微光机电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概述了液晶微透镜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典型液晶微透镜类型,包括液晶(LC)和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透镜的发展,阐述了液晶微透镜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氟硼铍酸钾(KBe2BO3F2,KBBF)晶体的倍频特性,结合基波光光栅耦合和KBBF晶体内全反射特性设计了新型KBBF晶体光栅耦合器。介绍了KBBF晶体光栅耦合器设计原理。在KBBF晶体表面制作光栅结构,使其衍射级次满足匹配角进而产生倍频光;结合在KBBF晶体内的全反射传输,增大光程,获得高的倍频转化效率。通过计算晶体匹配角、走离角、倍频系数等参数,获得合适的光栅匹配类型。优化设计匹配光栅参数,获得了槽型参数及较高的衍射效率;基于光栅衍射效率与倍频转化率的关系获得了KBBF晶体光栅耦合器的倍频转化率计算公式,并给出它们的适用范围。最后,基于5.2mm×5.2mm×1mm KBBF晶体研制了晶体光栅耦合器,该光栅耦合器能够实现深紫外波段倍频光的输出,总倍频转化效率达到了16.86%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芳羧酸酯类冠醚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相转变情况,发现有的化合物是液晶,而有的却不是。液晶性质的差异是由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石英晶体量热仪测温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量热仪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设计了石英晶体量热仪测温系统硬件电路,确定了系统总体结构;构造了频率测量电路、单片机及存储器电路、水位检测电路、点火丝检测电路、时钟脉冲产生电路;给出了系统选型的依据,阐述了其中主要元器件的功能、结构、特性与其它部分的连接方式。实践表明,系统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