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少霞 《中外医疗》2013,32(21):91-9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所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全量肝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给予半量肝素+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出血事件、不良心脏事件、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TMP(TIM-I)血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脏发生量以及TMP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L)的过程中,替罗非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它可以对肌注组织进行有效地改善,以此来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心脏事件的概率,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因此,可以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重建冠脉循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恢复心肌有效再灌注、降低AMI死亡率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然而术后支架内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是PCI严重并发症之一。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被认为是目前作用最快、选择性最高的血小板抑制剂。本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黎军德  左梅  赵娟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14-19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静脉泵入替罗非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69例,均为无条件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在术前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24~72小时,术前、术后应用阿司匹林300mg/天,氯吡格雷75mg/天、术前总量≥600mg,低分子肝素钙5 000U皮下注射1次/12小时,ACEI、β受体阻断剂、他汀类调脂药物,对照组除不用替罗非班外,余治疗同治疗组。观察PCI术中、术后TIMI血流,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术后30天内出现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改善心肌再灌注,改善TIMI血流,减少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不增加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术后30天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术前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药物,治疗组在术中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梗死血管血流TIMI分级情况、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PCI术后的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德林 《西部医学》2012,24(11):2126-2128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直接PCI,42例)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40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CI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0d内不良心脏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中是有效而安全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PCI+替罗非班,28例)和对照组(PCI,40例),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PCI术前服用氯吡格雷300~600 mg.阿司匹林300 mg,术后各75 mg·d-1,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 000~10000 U.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1,静脉维持量0.15μg·kg-1·min-124-36 h.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TIMl分级)血流情况,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96.4%(27/28),对照组82.5%(33/4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7.1%(2/28),对照组17.5%(7/40)(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0例已确诊的A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肌梗死溶栓心肌组织灌注(TMP)分级情况、24 h及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MP3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4 h及30 d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够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可安全用于AMI介入治疗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4年5月~2007年10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0例,年龄45~80(60.7&#177;7.5)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在介入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治疗,同时静脉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以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组除未加盐酸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术中再灌注血管终末段显影祯数和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峰时间,术中及术后重要脏器出血情况、心衰发生率、术后1周心功能情况。结果两组靶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成功率均达100%,术中及术后出血事件、心衰、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术中再灌注血管终末段显影祯数和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治疗组CK-MB酶峰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1周后心脏彩超评价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能改善冠脉微循环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已确诊的A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30例)和对照组(常规PCI,30例)。替罗非班组PCI术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半量肝素,对照组仅应用全量肝素治疗,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TMP(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血流情况,24h及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MP3'级为96.7%(29/30),对照组为80.O%(24/3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替罗非班组6.7%(2/30),对照组16.7%(5/30)(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安全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盐酸替罗非班与冠脉介入治疗相联合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之后的即刻TIMI(血流分级)血流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之后12 h、24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30 d内所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并且要对其出血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发现无显著差异存在,观察组患者的即刻TIMI血流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观察组中患者的轻度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但无严重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术后12 h、24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2周时间的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并且有很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何战斌 《中外医疗》2012,31(7):99+101-99,10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2组患者均按常规治疗,治疗组术中给予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梗死血管血流变化及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梗死血管TIMI分级3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梗死血管血流,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戴晓萍 《安徽医学》2013,34(8):1145-1147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AMI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36例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PCI治疗作为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PC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梗死区域血管TIMI分级、术后4周内病死、血运重建、难治性心肌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TIMI分级3级者为33例(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72.22%,χ2=4.60,P0.05)。观察组术后4周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8%(χ2=4.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血管出血等,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4例(11.12%)出血,对照组2例(5.55%)出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恢复梗死区域血管血流,降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肖艳春  郭勇  苟华良  孙向阳  颜崇平 《四川医学》2010,31(10):1504-150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择期冠状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4例,均于起病8~12d行PCI。治疗组在PCI术中即刻经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0μ/kg,3min内推注完。后以0.1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36h。术前、术后均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术后加用低分子肝素钠6000U,1次/12h×8d。对照组除不用替罗非班外,治疗均相同。观察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术后4周内出血并发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AMI择期PCI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7月100例AMI行急诊PCI患者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血流情况、心功能参数、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方案治疗后观察组的IRA的TIMI3级血流、ST段50%回落百分比、术后2个月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IRA慢复流或无复流、MACE发生率、术后2个月LVD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第7 d LVEF及LVDd、术后出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可降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有效的改善心肌灌注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48例,术中按10μg/kg 3~5min静脉推注后,改为0.1~0.15μg/(kg·min)静脉输入,持续24~72h.结果 48例患者中除3例出现牙龈出血,1例发生鼻衄,1例拔出鞘管后,腹股沟处出现严重血肿,经及时处理均好转外,其余43例均效果良好.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效果良好,但存在出血风险,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调整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剂量,预防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陈震  周俊高  徐曙东  孙欣 《现代医学》2010,38(2):141-143
目的:观察补救性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常规治疗失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19例)及对照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外,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结果:治疗组胸痛缓解时间显著缩短,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虽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出血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补救性运用替罗非班可有效缓解症状,且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单纯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在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54/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49/6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 2~3级占91.67%(55/60),sumSTR>50%占85.00%(51/60),LVEF为(46.36±3.65)%,对照组分别为80.00%(48/60)、73.33%(44/60)、(39.99±3.12)%,观察组上述冠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冠脉血流情况,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周浩  黄伟剑  计光  张怀勤 《浙江医学》2011,33(6):840-842
目的 观察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并接受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PCI)48例和对照组(常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术后30d射血分数(EF)、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症、输血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PCI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各级TIMI血流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PCI术后即刻达TIMI 3级血流比例(95.8%)高于对照组(78.0%)(P<0.05),PCI术后30min达TIMI 3级血流比例(97.9%)高于对照组(86.0%)(P<0.05),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75.0%)高于对照组(57.0%)(P<0.05).观察组30d心脏EF(44.2%)高于对照组(37.0%)(P<0.05),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4.2%)低于对照组(14.0%)(P<0.05).两组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中可改善术后TIMI血流,降低心血管事件,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宣城市中心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血栓抽吸、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A组)32例,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B组)28例。 A组术中行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持续给予36 h,同时肝素抗凝,监测APTT;B组行标准PCI术。结果 A组在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抗栓基础上加用血栓抽吸、冠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明显地改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胸痛症状、心电图好转、心肌的损伤及左室重构,术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B组;同时,减少了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而出血病例并没有增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应用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效果良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