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吻合指神经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近4年共接诊指端缺损患者30例42指均采用指端清创,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同时吻合指神经。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30例患者42指皮瓣全部存活,指端外形好,感觉恢复好。结论吻合指神经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治疗指端缺损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生林  胡勇  吴中和  芮小峰 《安徽医学》2010,31(9):1027-1029
目的探讨指端组织缺损不同皮瓣修复方案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皮瓣治疗94例患者130个指皮瓣:23例V-Y皮瓣、12例邻指皮瓣、63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7例邻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5例腹部带蒂皮瓣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所有皮瓣全部成活。除15例腹部带蒂皮瓣的功能及外观差以外,其余各指恢复良好。结论 V-Y皮瓣修复指端损伤效果最好;邻指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邻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效果较好;腹部带蒂皮瓣用于修复指脱套伤效果不够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面积设计皮瓣大小,治疗3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对30例患者随访2~4个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结论:采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指端软组织缺损疗效确切,是治疗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1例12指指端指腹缺损,行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术后辅以积级感觉再训练康复治疗。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依据国际手外科联合学会的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疗效的评定的方法:感觉恢复S5为6指,S4为2指,S3为2指;皮瓣两点辨别觉:正常为6指,减退为4指。结论:应用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端缺损,术后辅以积级感觉再训练康复治疗,是促进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保留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期间的指端缺损患者32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16例患者均采取保留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照组的16例患者均采取交臂皮瓣修复,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早期以及后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天后,实验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皮瓣肿胀,有1例出现血液循环系统障碍,有1例出现皮瓣坏死;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缺血症状。3个月后复诊,实验组的16例患者皮瓣质地、外观均比较良好,且手指屈伸活动影响较小,指端感觉恢复情况良好;对照组患者有4例交臂皮瓣略显臃肿,且16例患者的指端感觉恢复情况一般。结论:保留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具有相对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外伤性指端皮肤缺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9例23指外伤性指端皮肤缺损的病人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19例23指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8个月,手指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靠、效果良好,是修复外伤性指端皮肤缺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指端缺损患者应用不同术式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6例指端缺损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侧方筋膜组43例给予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术,掌侧皮瓣组42例应用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术,岛状皮瓣组41例采用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比三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外观感觉及持物稳定性评分。结果:三组患者优良率相当,均为100%(P>0.05),侧方筋膜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低于掌侧皮瓣组及岛状皮瓣组,外观感觉评分及持物稳定性评分均高于掌侧皮瓣组及岛状皮瓣组(P<0.05)。结论: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术手术用时短,术后愈合快,能够更为有效地恢复指端缺损患者的持物稳定性及感觉功能,外观佳。  相似文献   

8.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宝俊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7):738-739,742
目的:观察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指端(指腹)缺损的患者实行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操作简便,术后效果好,是修复指端(指腹)皮瓣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带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带蒂皮瓣急症修复指端缺损的效果。②方法 分别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同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邻指皮瓣急诊修复指端缺损病人29例。③结果 经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的随访,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感觉恢复情况: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5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8mm,同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7mm,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7mm,邻指皮瓣平均为7mm。④结论 指端缺损的修复方法多,各种带蒂皮瓣均有其优点,应灵活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金绍林  佘迪  王辉  路友群  吴健 《安徽医学》2010,31(10):1174-1176
目的探讨应用5种不同的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2年2月至2009年6月应用同指皮瓣修复手术治疗的87例指端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V-Y皮瓣、指掌侧推进皮瓣、局部旋转皮瓣,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皮瓣大部分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5种皮瓣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术中应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因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的42例患者的48指,所有患者均应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岛状皮瓣进行逆行转移,对患者的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手术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修复效果、手指功能和外形。结果:42例患者的48指,其中36例患者的39指皮瓣移植全部成活,成活率为81.2%;有4例患者的6指皮瓣在移植后出现部分坏死,占12.5%,然后医护工作者对患者进行换药处理2周后,创面完成愈合;有2例患者的3指皮瓣完全坏死,改用其他部位皮瓣进行再次手术以修复创面。在手术后4~12个月内对42例患者均进行了随防,平均随访时间7个月,观察患者的患指恢复情况。发现所有经手术治疗的患指的指端及指腹饱满度恢复良好,经修复的皮瓣颜色和质地均良好,患者对患指的外形恢复较为满意;远侧指间关节伸曲功能恢复良好。主动伸屈范围:屈曲约55°~85°,平均60°,伸直约0度;所有48例患指深感觉恢复均得到恢复,有42例患指的浅感觉得到恢复,皮瓣两点辨别能力为8~10 mm。结论: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在指端软组织修复手术中,可以有效地恢复指端软组织缺损,且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和神经。该方法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是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应用手指中节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患指中节指动脉逆行岛状皮辩转住修复指端皮肤缺损116例134指。该皮瓣切取最大面积为1.4×1.4cm^2,最小为1.2×0.8cm^2。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134指术后随访6-18个月,39例失访,疗效满意。结论手指中节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指端缺损,操作简便,创伤小,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末节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海平 《大家健康》2016,(9):101-102
目的:探讨不同切取方式的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该院收治指端缺损患者共100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实施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中节指背皮瓣、单纯筋膜蒂近节指背皮瓣、带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蒂的近节指背皮瓣三种修复术,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100例患者122指,皮瓣成活78指、皮瓣部分成活40指、皮瓣未成活4指。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提示患者在手部外观及患者功能上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结论: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但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各项要点,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45例(45指)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等5种岛状皮瓣修复。通过术后随访,比较各种皮瓣的治疗效果、治疗优缺点和最佳适应损伤类型。结果45例皮瓣全部成活,植皮区I期愈合。术后1例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和1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后,均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5.7±2.1)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恢复满意,质地柔软,弹性好,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拇指活动、对掌功能及皮肤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临床治疗各有优点,临床可根据拇指皮肤缺损特点,选择最佳皮瓣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的33例(33指)指端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用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8指,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指,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指,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8指,吻合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7指。皮瓣切取平均面积为(1.2×1.5)cm2~(1.8×2.5)cm2结果 5种手术方式得到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指端缺损患者采用不同术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可以更好的修复患者的损伤,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32例拇指指端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平均随访(14.6±2.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1例患者出现皮瓣坏死,皮瓣成活率为96.9%。修复后患者拇指外形满意,皮瓣饱满,质地及色泽良好,拇指关节活动度及虎口张开度恢复正常。结论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较好,皮瓣存活率高,对于改善手功能及外观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翻转修复24例28指指端皮肤缺损创面,并在上臂或腹部切取相应面积的全厚皮片于供皮区游离植皮。结果24例28指皮瓣均全部成活,指端创面及供皮区愈合良好。指体功能及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中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成活率高,对手指功能影响小,指端外观感觉恢复效果好,是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和腹部皮瓣修复对指端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41例指端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式,对照组采用腹部皮瓣修复,观察两组手术及患指神经感觉、运动康复和末梢循环等康复指标.结果:两组皮瓣均成活,手术时间和皮瓣并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临床运用手指中节指背岛状筋膜蒂皮瓣含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逆行转移修复指端缺损38例41指。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功能、外形均为满意。结论该皮瓣切取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快捷,是指端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带血管神经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2007年5月应用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治疗30例35指指端缺损.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26个月随访,外形满意,效果良好.结论 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修复指端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