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铜在NaCl/KSCH/Na2SO4溶液中阳极溶解时存在电化学振荡现象,Na2SO4的加入使振荡诱导期显著减小,振荡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探讨了电极表面状态和电极周围电解液组成对振荡行为的影响,及电化学振荡过程。  相似文献   

2.
铜在 Na Cl/ K S C N/ Na2 S O4 溶液中阳极溶解时存在电化学振荡现象, Na2 S O4 的加入使振荡诱导期显著减小,振荡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探讨了电极表面状态和电极周围电解液组成对振荡行为的影响,及电化学振荡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旋转圆盘电极并结合线性扫描、恒电位单阶跃、恒电流电解、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综合考察了Ni_3S_2在硫酸盐溶液中的阳极电化学溶解动力学规律,查明了其活性溶解反应的控制步骤;并利用Au-Hg齐环电极检测到中间硫氧离子的还原电流,提出了Ni_3S_2阳极分段溶解逐步氧化的反应机理。求取了反应速度常数、固相扩散系数、反应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本文是冰镍电化学行为研究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4.
Na2SiO3对碱性硫脲溶液选择性溶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Na2SiO3浓度对碱性硫脲浸金的影响和金及其常见伴生元素银、铜、镍、铁在含有Na2SiO3的碱性硫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加入Na2SiO3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的溶解电流,Na2SiO3的最佳浓度为0.15mol/L.分析不同电势时lgJ与lgc(Na2SiO3)之间的关系可得:在电势为0.42V时,Na2SiO3对碱性硫脲溶液电化学溶金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含Na2SiO3的碱性硫脲溶液对金的溶解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电势为0.58V时溶金效果最佳,金、银、镍和铁的阳极电流密度分别为2.49,1.22,1.03和0.09mA/cm2;而同时加入Na2SiO3和Na2SO3时碱性硫脲溶液选择性溶金的最佳电势负移至0.42V,对金的选择性溶解更为明显,金、银、铜、镍和铁的溶解电流密度依次为3.83,1.13,0.73,0.14和0.09mA/cm2,金的溶解电流密度分别是银、铜、镍和铁的3.4,5.2,27.3和42.6倍.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恒电势技术详细考察了浓碱条件下金属锌的电化学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了经电化学腐蚀后锌电极的表面形貌及组成.结果表明:在电化学循环伏安交叉环电势区,恒电势电流振荡条件下在电极表面可产生纳米锌氧化物阵列或薄膜;此外,电化学循环伏安反扫电流远大于正扫电流的主要原因是电极表面锌氧化物/氢氧化物钝化物种的生成与活性络合溶解,这也是电流振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 0 .5 mol/ L HCl溶液中 2 -巯基苯并咪唑 (MBI)和 1 -苯基 -5 -巯基 -四氮唑 (PMTA)对铜的缓蚀作用。MBI和 PMTA的加入使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 ,对铜电极的阳极腐蚀过程存在抑制作用。两者复配使用增强了对铜电极的阳极和阴极电化学过程的抑制作用 ,提高了铜电极膜电阻 ,从而具有较好的缓蚀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7.
铜在浓碱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循环伏安不研究了铜电极在浓碱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对浓碱溶液中的电流峰的归属进行了指认,并进行了动力学特征的分析,探索了扫描速度与温度对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0.5mol/L HCl溶液中2-巯基苯并咪唑(MBI)和1-苯基-5-疏基-四氮唑(PMTA)对铜的缓蚀作用。MBI和PMTA的加入使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对铜电极的阳极腐蚀过程存在抑制作用,两者复配使用增强了对铜电极的阳极和阴极电化学过程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铜电极膜电阻,从而具有较好的缓蚀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铜离子在石墨烯(GO)/蛋白(Hb)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检测铜离子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在p H=7.0的PBS缓冲溶液中,修饰电极比裸电极有较好的电化学响应,其峰电流与溶液的p H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各种电化学方法对金在硫代硫酸盐溶液中阳极溶解的行为及机理进行的研究表明,无氨时,金的阳极溶解约在50mV(SCE)出现电流峰,极化曲线有明显的钝化特征,金的阳极溶解速度较慢;氨对金的阳极溶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它使钝化作用减弱,金的溶解速度增大。金在含氨的硫代硫酸盐溶液中的溶解机理是:氨优先与金粒表面阳极上的金离子络合,生成的金氨络离子进入溶液后被硫代硫酸根离子取代,生成最终产物金硫代硫酸根离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碳钢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和电流振荡行为。发生振荡的电位范围仅在钝化电位附近。振荡电流反映了电极活化、钝化过程的交替变化,其大小、周期和峰宽都随着溶液 H_-~+离子浓度改变而变化。振荡电流的形状亦与 H_-~+离子浓度有关。振荡原因是钝化膜的结构和组成的不均匀,它反复地生成和溶解,使电极表面交替钝化和活化,致使电流振荡。  相似文献   

12.
将流动注射技术与半封闭电极相结合,研究了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和柠檬酸根离子对铁/硫酸体系阳极溶解过程的影响.在恒电位极化过程中,向电极/溶液界面分别注射含以上3种离子的溶液,通过比较注射不同溶液时的电化学行为,分析3种阴离子对铁阳极溶解过程的影响机理.氯离子具有吸附性和侵蚀性,电位较低时,更多地表现为吸附性,电位较高时,更多地表现为侵蚀性;柠檬酸根离子具有缓蚀性,能够吸附在电极表面,抑制铁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硫酸根离子则对铁的阳极溶解过程影响不大.实验结果表明,流动注射技术与半封闭电极相结合是研究金属腐蚀的一种有效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金属阳极恒电位溶解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有效电流的概念,导出了金属阳极恒电位溶解的动力学模型。此模型也适用于受固相扩散传质控制的合金或类合金(如某些金属硫化物)阳极的恒电位溶解过程。在液相扩散传质控制条件下,金属阳极恒电位溶解的动力学模型为:i(t)=i_x+[i(0)-i_x]e~(-pt)Q(t)=i_xt+[(i(0)-i_x)/p](1-e~(-pt))利用此模型对锡阳极在氟硅酸-硫酸溶液中恒电位溶解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4.
模拟城市酸雨条件下形成铜锈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可以重复获得铜锈的试验方法,把形成的铜锈从基体上剥离,填充到多孔微电极中,在模拟城市强酸雨条件下(0.2 gL-1Na2SO4+0.2 gL-1Na HCO3,pH值为3的酸性溶液中),测试了铜锈的电化学行为.在硼酸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测试表明,铜锈的电化学反应存在Cu(II)/Cu(I)和Cu(I)/Cu两个还原过程;对比试验发现,在腐蚀型测试介质中(模拟城市酸雨),阳极区可以观察到氧化现象,但是由于BiTA对铜锈的稳定作用,峰值电流明显降低.明确了BiTA对铜锈溶解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温高浓度溴化锂溶液中磷脱氧铜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和化学业浸泡法对磷脱氧铜在高温65%LiBr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OH对腐蚀行为起双重作用,低浓度有利于形成Cu2O、CuO氧化膜,而高浓度则形成HCu2O2^-和CuO2^2-型化合物,促进氧化膜溶解;最佳LiOH浓度为0.10mol/L,65%LiBr 0.10mol/L LiOH溶液中添加200mg/L Na2MoO4时缓蚀效果较好,这是由于吸附在阳极表面的MoO4^2-参与电极反应过程,还原生成的MoO2掺杂在Cu2O和CuO氧化膜中阻碍侵蚀性Br^-吸附,有效地抑制铜的活性溶解。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硫酸镍溶液中Ni在Pt电极上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以及丙烯基硫脲(ATU)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M的NiSO4溶液中,镍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M/n实验值分别为31.7和38.0 g/mol,都是两电子过程.在含ATU的NiSO4溶液中,镍在铂电极上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共出现3个电流峰,其M/n实验值分别为60.4、117.1和60.0 g/mol,表明ATU改变了镍的电极过程,对镍的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有比较复杂的影响;CV结果还证实:ATU促进了镍的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本文还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Ni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17.
Cu的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是镀铜、铜电解和有机电合成等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过程.本文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硫代氨基脲(HT)对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HT的溶液中,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M/n分别为33.0和31.6g/mol,是一个2-电子过程.实验条件下,HT能吸附在铜电极表面,阻化了铜的电极过程,但并不改变铜电极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的历程.本文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Cu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弱极化曲线测量数据计算机处理方法,并计算了55%Al-Zn-1.6%Si合金镀层在3%NaCl溶液中腐蚀过程的电化学参数,研究了镀件在3%NaCl溶液中发生整体腐蚀加速的机理.结果表明,镀层表面微电偶局部腐蚀的发展形成了基体钢与镀层金属的宏观电偶腐蚀,电偶电位Eg随时间的正移,使镀层金属的溶解电流密度迅速增大,钢基体受到的保护效应减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金属Cu,Zn,Ni为"牺牲"阳极,在无隔膜电解槽和含配体水杨醛缩甘氨酸Schiff碱、2-氨基吡啶的甲醇溶液中首次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Ni(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质谱、核磁、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ML.L.′nH2O[L=C9H7NO3,(M=Cu(Ⅱ),L′=CH3OH,n=0;M=Zn(Ⅱ)、Ni(Ⅱ),L′=2-氨基吡啶n=1)].电合成Zn(Ⅱ)、Ni(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0.5 mol.F-1,电极反应为2电子反应,电合成C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1.0 mol.F-1,电极反应为1电子反应,Schiff碱配体均以三齿进行配位.Cu(Ⅱ)配合物中Cu(Ⅱ)(L)L′/Cu(I)(L)L′电对的可逆半波电位Er1/2为-1.225 V(vs S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