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使农村配电网逐渐暴露出电压偏低的问题,现有的无功优化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针对农村供电现状,提出了基于以电网实时监测为基础及以用电管理为核心的变电站、线路、配变电压无功协调控制的无功优化新模式,从而加强配电网电能质量的管理,以提高电压质量、降低运行线损,为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提出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为了开拓市场,特别是农村用电市场,必须提高农村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确保用户用上安全、优质、经济的电能。而农村低压电网运行系统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电能的各项指标。目前,在DL499-92《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中只对TN-C系统、TT系统及IT系统作了规定。下面对各种系统作进一步地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配电网接线模式决定着用户能否获得足够的电能,影响着电网建设和改造的经济性。本文首先对各种接线模式的特点和供电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综合比较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县城和农村配电网,分别推荐合理的接线模式,为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开展,农村电网设施也在进行不断的革新,为充分满足农村用电的日益增长需求,新型配电网在农村建立起来,在农村新型配电网供电的巨大压力下,农村新型配电网除接线方式和设备选型十分重要,农村新型配电网技术管理措施的完善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花宁 《电工材料》2021,(5):78-80
目前我国十分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一直围绕着农村配电网的运行管理进行,其目的是能够全方位地提升农村配电网的运营管理水平,有效处理存在于农村配电网运维管理环节中的各个问题点,不断完善的国家电网建设,全方位地促进农村用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面向服务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主动配电网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提供主动配电网逐层消纳分布式电源过程的电能质量实时监测功能,重点观测潮流方向变化对电能质量水平的影响。该系统基于IEC 61850标准建立电能质量信息模型,通过制造报文规范(MMS)将现场电能质量实时监测数据上传到主站解析并存入实时数据库;采用Silverlight技术对主动配电网主接线进行建模和绘制,客户端通过Windows通信基础(WCF)服务与服务器端通信,获取实时监测数据,并结合主接线图实现主动配电网电能质量全局实时监测功能,达到数据图形一体化展示效果。该系统在广东某地区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中正常运行使用,为主动配电网控制策略制定及电能质量问题分析治理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持,证明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农村配电网节能降耗技术升级改造,是供电企业提高其电能运营经济效益的重要项目,也是农村配电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分析了配电网节能降耗总体评估方案后,针对农村配电网节能降耗技术升级改造以节电节能效益为最大技改目标,着重分析了优化配电网结构、配电变压器合理选型和布置、装设无功动态补偿设备等农村配电网节能降耗技术措施,以期提高农村配电网综合运营经济效益,有效改善供电电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允许系统可以带电运行两小时。本文针对以上现状,补足之前关注上的缺失,专门研究了该情况对配电网负荷侧和电源侧电能计量回路的影响。本文推导了电能计量装置分别装设在负荷侧和电源侧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电能计量回路的数学物理模型,以及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前后配电线路有功损耗变化的表达式,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得出了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对负荷侧电能计量回路无影响但对电源侧电能计量回路有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直流配电网供电容量大、可靠性高、可控性强,已成为电力系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电能质量是直流配电网规划设计与运行控制的关键问题。文中探讨了直流配电网电能质量的特征,阐述了电能质量事件的产生机理、影响及评价指标;分析了直流配电网电能质量扰动传递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电能质量扰动定位的一般方法和框架,讨论了适用于直流配电网电能质量扰动定位的方法;综述了直流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归纳了不平衡电压、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谐波的控制方法。最后,从直流配电网电能质量指标定义及其关联性、多级直流配电网扰动溯源的复杂性、直流电能质量动态分区治理的混杂性等方面对直流配电网电能质量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何通 《大众用电》2011,(9):33-34
近年来,农网改造虽然使农网网架结构明显改善,但无功补偿和改造却不尽合理,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性扶持的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呈良好稳定发展态势,农村用电负荷迅猛增长,本来无功补偿配置不足的配电网又加重了负担。因此,加强中低压配网无功补偿的优化,保持无功平衡,对于保证电能质量,降低电网损耗,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设备利用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从配电网内外过电压水平、供电可靠性、配电网的运行维护,以及我国的配电网结构特点等几方面分析、讨论了配电网主要采用的几种接地方式。采用配电网中性点对地绝缘方式简单、经济、供电可靠性较高,但只适合电网电容电流较小情况;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防雷效果差但能有效抑制电网内过电压;采用中性点经自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防雷效果较好,能有效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提高供电可靠性.但不能消去由断线引起的谐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展农村用电大检查,找出哈尔滨供电区农村用电出现的共性问题,使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工作有序进行,促使哈尔滨地区农村用电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国家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未来新型农村电网应充分考虑适应农村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发展,实现"小电源"与配网互动。针对未来分布式电源在农网中应用的可能性,研究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新农村电网规划问题。建立了电网投资成本最小化和系统线损最小化的双目标规划模型。该模型在约束条件中考虑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潮流的影响。以IEEE14节点系统为例模拟了规划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分布式电源接入之后能够增强农网供电能力并降低系统线损。该模型能满足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探讨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对农网供电可靠性指标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重合器在城网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供电网的特点,包括故障种类及概率、变电站断路器速断保护、容量等级要求、环网供电、配电自动化的要求、地缆网的特点等。指出重合器虽然在农村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在城市电网中处于试点运行阶段,初步探讨了重合器在城市供电网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应注意的情况。建议在城市供电网中采用重合器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刘晓慧  伍斌 《江西电力》2012,36(1):38-40
在农网改造中,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台区、型号、容量及按技术标准合理安装配电变压器是保证变压器经济运行、降低损耗、安全可靠供电的重要因素.结合南康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在近年的农网改造工程中选用配电变压器台区、型号、容量等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农网建设中配电变压器的选用、安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电网节能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电网具有分布广泛且分散、发展不平衡、供电半径较长、季节性负荷明显等特点,线损率高于城市电网,节能降损空间巨大,综合应用各类降损技术才能全面解决节能降损问题。从综合节能、优化供电模式、节能型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技术、线损分析与管理、需求侧管理等方面综述了农村电网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电网建设目前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一直以来对农村配电电网建设的投入不足,使农村配电网出现了设备老化、供电可靠性差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农村配电网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始终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基于此,结合工程项目经济性评价的理论知识,分析了农村配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特点,又分析了农村配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评价的意义,最后提出了一种能适合于配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河南省城市中压电网基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谐振接地方式。随着中压电网的发展,电容电流增加较快,系统普遍面临电容电流增加的问题,严重威胁设备和人身安全,影响供电可靠性。本文通过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运行经验为基础,结合基本理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低压配电网TN接地型式及五芯电力电缆PE线选择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低压配电网TN接地型式,并对五芯电力电缆PE绝缘线芯颜色标志、外护套标称厚度的计算及PE线导体截面积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无功补偿主要集中在高、中压配电网,而低压配电网补偿较少,以致低压配电网的线损较大,降低了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和电压质量.分析比较了低压无功补偿的方武及应用,介绍了低压配电线路无功优化的经典模式"三分之二法则",论述了应用此法则实现最优配置的方法步骤,实际算例表明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的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