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藏南仲巴地体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南北蛇绿(混杂)岩带之间重要的构造单元,其构造变形特征对于研究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研究对仲巴地体中段(马攸木段)南北向剖面进行露头尺度的构造解析、显微构造分析并结合相关年代学研究,厘定该区域的变形期次、变形条件与演化阶段。研究结果显示,仲巴地体中段由北至南可分为断褶带、复式褶皱带和断块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变形特征具有北强南弱的特点。中部复式褶皱为一大型复式背斜,层间次级构造发育,表明褶皱形成与南北向挤压作用下的层间滑动有关。根据石英c轴组构特征,确定研究区主体变形温度为低温区间,对应绿片岩相。对断褶带南侧的云母石英片岩进行绢云母Ar-Ar定年,获得71.6±2.2Ma的坪年龄,代表仲巴地体北缘的一次强烈向南逆冲事件。根据构造组合特征与构造叠加改造关系,可将仲巴地体中段划分为复式褶皱带形成、叠加与改造等主要变形阶段,这对于研究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南北亚带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重磁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反演、天然地震震源的统计以及深断裂与火山活动关系的研究提出:佳木斯地体与两侧的造山带有着截然不同的地壳物质组成和构造类型,晚白垩世以来,其深部构造活动性较两侧更强。  相似文献   

3.
仲巴地体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南北蛇绿岩带之间的重要构造单元,目前对其是否存在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记录及构造属性判别尚不明确.通过野外观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年代学分析,在仲巴地体中段的公珠错一带识别出一套侵入到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锆石U-Pb年龄为~478 Ma,表明岩石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该套花岗岩具有高Si、富Al和总碱含量较高的特点,铝饱和指数A/CNK=1.13~1.2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相对亏损Ba、Sr、Nb、Ti等,属于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这是首次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仲巴地体内部识别出代表早奥陶世构造-热事件的地质记录,该套花岗岩形成过程与原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俯冲结束后的上地壳熔融相关,证明仲巴地体在早古生代应为东冈瓦纳大陆北缘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北山地区古板块及地体构造的划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祁连山、北山地区在显生宙分属柴达木—祁连、华北、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及西伯利亚等5个古板块。各板块初期均有一元古界陆核组成,陆核边缘及周围即为地斜。地体是以蛇绿岩带及深大断裂围限的岩石组合体。每个地体都是增生于古陆缘带最基本的一个大地构造单元。从而划分出13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和15个地体。在区域地层层序及分布、构造类型和古地理变化等方面,论述了各个构造单元的特征及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北山地区在显生宙分属柴达木—祁连、华北、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及西伯利亚等5个古板块。各板块初期均有一元古界陆核组成,陆核边缘及周围即为地斜。地体是以蛇绿岩带及深大断裂围限的岩石组合体。每个地体都是增生于古陆缘带最基本的一个大地构造单元。从而划分出13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和15个地体。在区域地层层序及分布、构造类型和古地理变化等方面,论述了各个构造单元的特征及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月球的地体构造与起源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按照月球表面物质成分分布的特点,月壳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化学地体:1)风暴洋克里普地体(PKT);2)斜长质高地地体(FHT);3)南极爱特肯地体(SPAT),综合对比天体化学和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前缘和热点,本文建立了月球地体构造及其起源的星子堆积模式,对月球化学分布的不均匀性的起因给出了较为简单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川滇地体、思茅地体白垩纪、古近纪地层古地磁数据以及新生代地壳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青藏高原东南缘GPS监测研究结果,揭示了新生代时期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块体的旋转变形特征.根据古地磁数据模拟计算得出~5Ma以来哀牢山-红河走滑断裂带(ARF)受川滇地体挤压而发生弯曲变形的南北向偏移速率至少为~13.05mm/a,奠边俯左旋走滑断裂带(DBPF)西侧思茅地体内部自~5Ma以来至少存在~2.08mm/a的东西向伸展分量,而DBPF 5Ma以来的南北向平均左旋走滑速度则至少为~1.66mm/a,与现今GPS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证明鲜水河-小江左旋走滑断裂带(XXF)的左旋走滑运动虽然没有切断ARF,但是川滇地体的南向顺时针旋转挤压作用导致了断裂带的南向弯曲变形,从而吸收了部分左旋走滑速率,造成左旋走滑运动在跨过ARF传递到DBPF后走滑速率发生了突变,由~10mm/a减小于2~3mm/a.缅泰地块和思茅地体在经历了渐新世-中新世时期以高黎贡山-实楷右旋走滑断裂带和ARF为边界的东南侧向顺时针旋转挤出运动之后,自5Ma开始,至少思茅地体与川滇地体一起,以XXF和DBPF为旋转边界发生了以东喜马拉雅构造节为近似中心的旋转挤出运动.  相似文献   

8.
仲巴微地体之定义及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5万西藏仲巴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结合1∶25万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被认为属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夹持于两套混杂岩之间呈狭长分布的海相古生界为主地质体进行了研究。建议统一使用"仲巴微地体"术语以体现其构造属性,并初步定义为:仲巴微地体是指南东起于萨嘎县北查藏一带向北西到中印边界附近、被札达—仲巴—查藏和穷果—门士两条主断裂限制、一套以海相地层为主的地质体,它是由海相(震旦系/)奥陶系—三叠系组成的地层地体。进一步对比研究提出,仲巴微地体大致以巴噶—马攸木为界可分为幕霞和霍尔巴—仲巴两个地层分区,前者岩性未变质—弱变质,地层单斜、褶皱开缓;后者前石炭系以中低级绿岩相—片岩相为主,发育紧闭和同斜倒转褶皱;该地体可以划分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四个构造层,大致反映了其构造和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9.
新发现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方向,产在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东部。观察到的榴辉岩带宽度约500~600m,呈近东西向延伸,已知规模10km以上。榴辉岩为常见的金红石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榴辉岩的单斜辉石中含硬玉分子变化较大,Jd=16%~44%,但均落于绿辉石成分区间;石榴子石中镁铝榴石(Pyrope)端元组分16%~33%,铁铝榴石(Alm)40%~54%,钙铝榴石(Gross)22%~31%。利用Grt-Omp-Phe和Grt-Omp矿物组合对变质温-压初步估算,获得金红石榴辉岩样品06Y-334的变质p、t分别为2.58GPa、635℃和2.67GPa、730℃,样品06Y-345的t主要在680~780℃区间,样品06Y-336的t主要在640~740℃区间,3个样品获得的结果相近。显微镜观察表明多硅白云母可能为折返阶段的退变质矿物而不属变质峰期的矿物,推测峰期的压力值有可能高于2.67GPa而进入柯石英稳定区间(p>2.8GPa)。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出现的一些类似柯石英假象的石英包裹体与这一推断相吻合。以上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拉萨地体的榴辉岩带可能是中国境内又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的科学问题,讨论多尺度刻痕分析结果的地质和大地构造含义。区域重力场小波多尺度刻痕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刻画地壳分层的三维密度结构和构造变形带,取得的反映上、中和下地壳结构的3套图件,为研究地壳构造和物质运动提供了有深度标定的定量的约束。方法应用到青藏高原后,研究结果表明上地壳结晶基底的图件与地表观察的地质构造吻合图件,而得出的中、下地壳图件提供了地表观察难以准确辨识的大量信息。例如,青藏高原内密度较高的地体包括喜马拉雅地体、克什米尔地体、察隅河地体、柴达木地体、巴颜喀拉地体和羌塘地体。柴达木地体、巴颜喀拉地体和羌塘地体是青藏高原中有壳根的核,而密度最高的克什米尔和察隅河地体在大陆碰撞时不易碎裂,对东西两个构造结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青藏高原地壳大尺度强烈的低密度扰动反映了下地壳流的源区或者侧向挤出管道流,下地壳流可分为垂向管道流和侧向管道流两种。反映地壳变形带的脊形化参数图标明了现今地壳不同深度构造的位置,这些包括古地体拼合缝合带、古俯冲变形带、走滑剪切变形带等。结合边界刻痕参数图,可以绘制出中、下地壳构造图。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相对波阻抗识别煤层缺失变薄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道积分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的无约束反演技术,也就是通过对地震道积分得到地层的相对速度剖面而进行地层分析的技术。通过地震道积分识别煤层缺失变薄带研究表明,小规模的煤层缺失变薄带在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上基本无显示,在地震道积分时间剖面上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相对波阻抗的异常,进而解释煤层缺失变薄带,解释成果与巷道揭露一致,结果表明地震道积分是地震解释中一项的有效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西藏措勤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对措勤盆地的油气生成、储集、运移、圈闭等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中发育的主要烃源岩有 7套,岩石类型主要为灰岩,储集层主要为各种灰岩和砂岩;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型式主要为自生自储自盖式及互层式生储盖组合;野外调查发现的油气苗及微观包裹体的研究均证实了盆地内油气运移过程的发生;推测盆地内主要的圈闭及油气藏类型为背斜及断层遮挡油气藏,K2-R构造层主要发育完整的背斜油气藏,J-K 1构造层主要发育被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油气藏;建议将主要目的层放在较新的构造层中。  相似文献   

13.
北祁连山及其邻区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北祁连山出露有中寒武世中晚期和早中奥陶世两期蛇绿岩。同位素年龄分别为335.5 Ma和440-460 Ma的两期高压变质带赋存于中寒武统和下中奥陶统中。大量地质记录揭示北祁连山是介于阿拉善地块和中祁连地块间的一个早古生代缝合带。北祁连山及其邻区古生代以来大地构造演化是复杂的。中寒武世早期统一的中国古陆经陆内裂谷作用发生裂解,于中寒武世中晚期形成北祁连洋。到晚寒武世洋盆转化成残留海盆。早奥陶世北祁连地区再次拉张,遭受第二次大洋化,到中奥陶世形成具沟弧盆体系的成熟大洋。晚奥陶世洋盆转化成残留海盆。于晚奥陶世末碰撞成山,志留纪在新生褶皱山系前形成前陆盆地,盆地底部的下志留统下部层位的磨拉斯可视为碰撞造山的标志。到泥盆纪进入碰撞期后造山阶段,泥盆纪磨拉斯则作为碰撞期后造山作用的标志。北祁连山及其邻区经历了石炭-三叠纪上叠盆地发展阶段,到侏罗纪进入陆内造山阶段。陆内造山作用的主要特征是山脉抬升、盆地沉降,形成盆-岭构造。这个作用一直持续到现在。笔者还对碰撞作用和造山作用的类型进行了讨论。认为软碰撞(soft collision)引起洋盆闭合,但不造山,硬碰撞(rigid collision)使残留海盆闭合并形成新生褶皱山系。在北祁连可以辨认出碰撞造山、碰撞期后造山及陆内造山这3种类型各具特征的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部及邻区地质构造单元与地质发展史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新疆北部及邻区在区域构造上分属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及塔里木三大板块,它们被两条时代不同(石炭—二叠纪、志留—泥盆纪)、规模宏伟的板块缝合构造带所分隔,缝合构造带与两侧板块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却无隶属的“父子”关系,三大板块自元古宙发生解体裂移后,增生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主要是依据各陆缘的不同特征分别形成岛弧或边缘海盆;进入晚古生代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培里木板块已率先完成碰撞缝合,此时除斋桑—额尔齐斯—线尚有古亚洲洋残余外,绝大部分地区均进入陆内构造发展阶段,其主要构造活动是“手风琴式’的开合构造,形成一些裂陷槽、裂谷和上叠盆地。研究区内共分出15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4个三级单元。  相似文献   

15.
大同—怀安麻粒岩地体的伸展抬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家声 《地质论评》1997,43(5):503-514,T002
大同-怀安地区TTG片麻岩和孔兹岩系早期具有互不相同的,但双彼此相关的构造和演压历史。它们之间的低角度高应变带以正韧性剪切和非共轴变形为特征,体出了构造接触的性质。构造和岩石学数据表明,该地体至少在2.5Ga和1.8Ga前后分别受到两个麻粒岩相变质事件的影响,其主要的构造是在M1事件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构造岩片作为造山带中非史密斯地层地区的填图单位有其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为6大构造岩片,其中蛇绿混杂岩岩片又分4个次级岩片,进一步阐述了缝合带内不同单元具有不同岩性和不同构造型式,是一条复杂的构造带,并发现俯冲板块一侧的不同构造单元具有自南而北,由脆性变形到低温高压变质、脆-韧性变形,超基性岩的深层次韧性变形的分布规律,大多数岩片的分布是通过多重逆冲推覆型或走滑型的断层将其从地壳深部挤出定位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的构造岩片特征,反映了冈瓦那大陆北缘自三叠纪末期到第四纪经历了裂陷、扩张、多岛洋、闭合、俯冲、碰撞、褶皱、推覆造山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勉略结合带五里坝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里坝火山岩位于扬子与秦岭微板块的分界断裂:巴山弧两河—饶峰—石泉—高川蛇绿构造混杂带内,岩石为一套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由亚碱性玄武岩和亚碱性英安流纹岩组成。基性岩和酸性岩均具有显著的Nb、Ta亏损,玄武岩的Th/Yb-Ta/Yb和Ti/Zr-Ti/Y不活动痕量元素组合特征指示这套双峰式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特殊的洋内岛弧弧内裂陷的大地构造环境。五里坝火山岩应是勉略洋盆在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发育期间洋壳俯冲及裂陷的岩浆作用产物。它可能是勉略缝合带在巴山弧地区出露的重要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中、新生代太平洋陆缘带的构造格局和构造转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亚洲东部大陆边缘和北美西部大陆边缘同处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但具有不同的构造属性。从晚白垩世到新生代,前者以构造扩张为背景,由此引起陆缘裂解,陆块漂移以及岛弧、边缘海的形成;后者以构造收缩为基础,导致陆缘增生、陆块拼贴和陆缘造山带的出现。然而,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亚洲东部是以构造封闭型的陆缘带为特点,北美西部则主要表现为开放型的陆缘带。构造扩张和构造收缩是环太平洋陆缘带构造环境的两种基本型式,它们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对峙分布,在时间上成有节奏的交替转换。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中西部板块缝合带航磁特征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在青藏高原上发现的几条板块缝合带,均能见到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的蛇绿岩分布,它们中的多数在青藏高原中西部1:100万航磁图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按其分布特征大致可分为3类,供鉴别缝合带参考。  相似文献   

20.
A DISCUSS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ALTUN OROGENIC Z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