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属感染性心肌疾病,可由多种病毒诱导,其中以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最为常见。由CVB3引起的VMC典型表现为心肌细胞炎症反应所导致的心肌损伤和坏死,并最终发展为慢性炎症或扩张性心肌病,在人类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目前,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抗炎症治疗措施仍不完善,且相关免疫抗炎症治疗机理未完全阐明,因此探索其免疫抗炎症治疗机理和作用可能成为治疗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靶点。现主要从Wnt11基因、巨噬细胞、半乳糖凝集素3、锌指抗病毒蛋白、蜂毒素和丙戊酸6个免疫抗炎症相关方面,对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最新免疫抗炎症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柯萨奇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病毒目前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没有批准的用于CVB3治疗的特效药,亟需开发新的抗CVB3药物。鸢尾苷元磺酸钠(Tectorigenin sodium sulfonate,TSS)是中药川射干化学成分鸢尾苷元的修饰物,本研究应用细胞感染模型评估了TSS体外抗CVB3作用。实验中,以CVB3感染的HT-29细胞为体外模型,在最大无毒浓度(TC0)情况下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T-29细胞后,在72h收集细胞,采用相对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CVB3病毒核酸量,TLR3、TRIF mRNA表达水平;收集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NF-κB,TNF-α、IL-6、IFN-β含量。结果显示TSS对HT-29细胞的TC0为15.625μg/mL。与模型组比较,15.625μg/mL剂量的鸢尾苷元磺酸钠能有效增加HT-29细胞活性,降低CVB3病毒滴度(P<0.001),能明显降低细胞内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TLR3、TRIF、NF-κB的表达水平(P<0.05),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IFN-β的含...  相似文献   

3.
川金丝猴柯萨奇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细胞培养方法从长春某动物园送检的死亡川金丝猴心脏中分离获得1株柯萨奇病毒,经系统的形态学、理化学、动物回归试验和RT-PCR扩增,符合柯萨奇B型病毒特征;进而对其VP1基因部分序列和特异性血清抗体分析,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柯萨奇B3型病毒.这是国内外首次从金丝猴分离到该病毒,暂命名为CVB/SGM-05.  相似文献   

4.
H9c2细胞是来源于大鼠胚胎心脏组织的成肌细胞系,B组柯萨奇病毒(group B Coxsackievirus,CVB)是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病原.本研究观察了CVB3在H9c2细胞中的感染性,探讨H9c2细胞是否可用于CVB致心肌疾病的实验研究.用整合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或海肾荧光素酶(RLuc)的...  相似文献   

5.
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rus B,CVB)感染细胞时其基因组RNA存在不稳定现象,但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将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感染细胞后,利用5′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5′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5′ RACE)扩增并克隆细胞内CVB3基因组片段,并对每条序列及其5′端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获得的20条CVB3基因组片段,长度为 2 067~5 547 bp,片段断端主要分布于2Apro和2C编码区。RNAfold分析显示,这些片段多数在5′断点端形成二级茎-环结构。本研究显示,CVB在宿主细胞感染时可形成大量不完整基因组RNA片段,这些片段可在5′断点端形成局部双链结构,提示片段不是随机产生,可能是RNA酶剪切产物。此发现有助于理解CVB基因组不稳定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iR-942-5p靶向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对病毒性心肌炎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ALB/c小鼠心肌细胞,采用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心肌细胞,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未感染CVB3病毒)、CVB3组(感染CVB3病毒)、CVB3+miR-NC组(感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短双链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柯萨奇B组3型病毒(CVB3)复制的影响及其作用特性,合成针对CVB3基因组2B区的siRNA-2B,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后感染CVB3病毒,观测转染效率及存留时间、毒性作用、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滴度、病毒RNA含量、siRNA-2B对重组基因的特异性降解及培养上清有限稀释后再感染情况.结果发现siRNA-2B能高效转染入HeLa细胞并存留长达48h,高剂量的siRNA-2B对培养细胞无明显毒性,siRNA-2B能特异性针对2B区有效地降解病毒RNA,能明显抑制病毒RNA的复制.随着转染浓度的增加,siRNA-2B的抗病毒作用逐渐增强.siRNA-2B还能明显降低CVB3的再感染能力.这些结果提示,针对基因组2B区的siRNA-2B可以明显抑制CVB3基因复制,有效控制病毒再感染,并具有高效性、特异性和量效关系等特点.为siRNA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CVB3感染的新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是一类能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且能够溶解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损伤的自然状态或基因改造过的病毒。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一类单股正链RNA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PV)、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研究证实多种肠道病毒具有溶瘤作用,如已在拉脱维亚等国上市的RIGVIR~?(埃可病毒7型,Echovirus 7, ECHO7),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柯萨奇病毒A组21型(Coxsackievirus A21, CVA21),以及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 CVB3)及PV等。现就有关肠道病毒的溶瘤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索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引起的自噬与病毒复制之间的关系。CVB3感染HeLa细胞,并在病毒感染后6 h、8 h和10 h时检测LC3-Ⅰ蛋白、LC3-Ⅱ蛋白和p6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VB3病毒感染促使LC3-Ⅱ/LC3-Ⅰ比值升高,同时降低p62蛋白的表达。分别将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my-cin)、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或溶酶体抑制剂阿洛司他丁(Aloxistatin,E46D)预处理HeLa细胞2 h,CVB3感染药物处理细胞并在病毒感染6 h后收集细胞、检测CVB3病毒VP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和E64D促使CVB3病毒VP1蛋白表达增加,而3MA降低CVB3病毒VP1蛋白的表达。本研究得出结论 CVB3病毒感染诱导自噬进而促进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0.
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virus group B,CVB)是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中大约有20%-25%是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CVB的致病机制十分复杂,病毒基因组以及病毒蛋白均在病毒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柯萨奇B组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蛋白以及某些非结构蛋白与靶细胞内分子间相互作用生物信息的认识是阐述该病分子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分析含红荧光蛋白mCherry基因的重组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基因组的稳定性。用重组质粒pCVB3-mCherry转染HeLa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和mCherry的表达。收获病毒后,用噬斑实验纯化病毒并测定病毒毒力。将重组病毒CVB3-mCherry在HeLa细胞中连续传代,提取第2~6代重组病毒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报告基因mCherry及CVB3部分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 CVB3-mCherry转染的HeLa细胞出现细胞病变并表达红荧光蛋白mCherry;从第2代开始, CVB3-mCherry出现报告基因mCherry及部分CVB VP4基因序列丢失,基因序列丢失导致病毒开放读码框架移位。本研究表明,mCherry基因序列的插入导致CVB3基因组不稳定,随着病毒的传代逐渐丢失插入的报告基因mCherry及CVB3基因组的部分序列,病毒读码框移位,产生致死性突变株。因此,应用CVB3-mCherry时,病毒的传代次数应不超过2代,否则应重新从重组质粒中收获病毒,并对每代重组病毒进行纯化和毒力测定。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盐酸阿比朵尔对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活细胞染色计数法(MTT)和培养上清中病毒滴度测定观察盐酸阿比朵尔抗柯萨奇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盐酸阿比朵尔的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896.54μg/mL,药物抗病毒生物合成组、药物直接作用组、药物抗病毒吸附2h组、药物抗病毒有吸附8h组的病毒抑制率分别能达到74.48%、45.68%、28.90%和48.27%,在抗生物合成组,盐酸阿比朵尔能明显抑制柯萨奇病毒所致的CPE效应,降低培养上清中的病毒滴度,病毒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高,存在量效关系。这提示盐酸阿比朵尔在细胞内对柯萨奇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盐酸阿比朵尔抗柯萨奇病毒B3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盐酸阿比朵尔对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活细胞染色计数法(MTT)和培养上清中病毒滴度测定观察盐酸阿比朵尔抗柯萨奇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盐酸阿比朵尔的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896.54μg/mL,药物抗病毒生物合成组、药物直接作用组、药物抗病毒吸附2h组、药物抗病毒有吸附8h组的病毒抑制率分别能达到74.48%、45.68%、28.90%和48.27%,在抗生物合成组,盐酸阿比朵尔能明显抑制柯萨奇病毒所致的CPE效应,降低培养上清中的病毒滴度,病毒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高,存在量效关系.这提示盐酸阿比朵尔在细胞内对柯萨奇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沉默miRNA378*表达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心肌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网腔钙结合蛋白(calumenin)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细胞)、柯萨奇病毒感染组(正常细胞+柯萨奇B3病毒)、miRNA378*沉默对照组(正常细胞+柯萨奇B3病毒+转染miRNA378*空质粒)、miRNA378*沉默组(正常细胞+柯萨奇B3病毒+转染miRNA378*沉默质粒),各组细胞分别转染和感染处理后置37℃、CO2培养箱中培养3 d。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细胞凋亡率、网腔钙结合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因子激活转录因子6(ATF6)、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结果:通过检测ɑ-SMA蛋白,证实分离乳鼠细胞为心室肌细胞。TUNEL法检测不同组心室细胞凋亡情况发现,柯萨奇病毒感染组心室肌细胞凋亡明显,与柯萨奇病毒感染组心肌细胞相比较,miRNA378*沉默组心肌细胞凋亡细胞量明显减少。与柯萨奇病毒感染组比较,Calumenin表达减少(P<0.01),而GRP78、ATF6、CHOP表达增加(P<0.01)。结论:CVB3病毒感染心肌细胞作用与miRNA378*,引发内质网应激并激活信号通路因子,心肌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柯萨奇B组3型病毒(CVB3)cDNA的重组质粒DNA(pGP51B)转化到E.coli HB101菌株中.筛选转化阳性菌株,经培养扩增后,提取重组质粒DNA,用缺口求移法制备生物素标记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VB1.CVB3感染的Hela细胞及正常Hela细胞对照.结果该探针只与CVB杂交,而不与细胞对照杂交,且可检测出病毒感染5h尚未出现病变细胞中的病毒核酸.表明该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儿童中肠道病毒带毒情况及血清型构成,对2010~2012年石家庄市的3个县区1 223例0~6岁的健康儿童及406名监护人(健康成人)采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鉴定肠道病毒血清型,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肠道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基础资料。1 223名健康儿童的标本检测结果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阳性的283例,阳性率为23.14%(283/1 223)。其中,以非肠道病毒71型非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EV(Other-Enterovirus,other-EVs)阳性为主,占EV阳性的62%(175/283),而引起手足口病常见的EV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阳性率较低,分别占19%(55/283)和18%(51/283);将结果为other-EVs阳性的175名健康儿童的标本全部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共分离到25株病毒,分离率为14.29%(25/175),其中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分离率最高,为40%(10/25)、柯萨奇病毒B组1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分离率为24%(6/25)、埃可病毒21型(Enteric 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 21,ECHO21)分离率为16%(4/25)、其他EV株分离率为20%(5/25)。提示,应加强对CVB3和CVB5等other-EVs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柯萨奇病毒B组5型(CVB5)是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发热、皮疹或疱疹等临床症状,重症者出现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死亡。天然免疫应答是机体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核因子κB (NF-κB)是宿主天然免疫反应中的重要蛋白质,然而关于CVB5感染后调控NF-κB介导信号通路的研究尚鲜有报道。方法 本研究通过检测启动子活性、促炎因子水平以及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等,阐明CVB5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机制。结果 CVB5感染可抑制促炎因子表达和p65的磷酸化。CVB5非结构蛋白(NSP)可抑制促炎因子表达以及重要蛋白p65和IκBα的磷酸化。经STRING11.1数据库预测表明,CVB5 3CD蛋白与宿主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 (PCBP1)具有相互作用,且PCBP1可促进IκBα和p65的磷酸化,抑制病毒复制。结论 CVB5 NSP可负调控NF-κB信号通路,且与3CD相互作用的PCBP1蛋白可通过调控NF-κB通路抑制CVB5复制。本研究探索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从而为研制抗CVB5感染的药物提供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慢病毒介导的sh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在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sackievirus B3,CVB3)导致的心肌炎小鼠模型中的抗病毒作用,合成针对CVB3基因组3753~3771区域的慢病毒Lenti-sh3753,感染HeLa细胞后感染CVB3病毒,通过荧光显微镜观测shRNA的表达和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并测定培养上清中的病毒滴度,将慢病毒Lenti-sh3753感染BALB/c小鼠后感染CVB3病毒,观察小鼠的存活率,心脏组织中的病毒滴度和病理变化。结果发现Lenti-sh3753能在HeLa细胞中表达shRNA,并能有效抑制细胞中病毒RNA的复制。在小鼠模型上,Lenti-sh3753能提高小鼠的存活率,降低心脏中的病毒含量,从而减轻病理反应。这些结果提示,Lenti-sh3753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能针对性地降解CVB3病毒RNA,明显降低病毒滴度,有效控制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9.
螺旋藻多糖抗柯萨奇B3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外进行了钝顶螺旋藻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Spirulina platensis,PSP)抗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 virus B3,CVB3)活性的研究.以不同剂量的PSP作用于病毒复制周期的各个环节,以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50),细胞病变效应(CPE),蚀斑形成单位(PFU),MTT染色细胞保护率(MTT法)作为评价指标,判断PSP的抗病毒效果.结果表明PSP对Vero细胞毒性极低(TC50为1750μg/mL),对CVB3无直接灭活作用,PSP可干扰病毒向宿主细胞的吸附,其抗病毒生物合成的活性最高(IC50为5.26,TI为237.6),是阳性对照药病毒唑的3.95倍,但不影响病毒的释放.提示PSP抗病毒靶位可能在于抑制病毒吸附和感染细胞内病毒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20.
柯萨奇病毒B3(CVB3)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病原体,与多种疾病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球毛壳菌代谢产物毛壳素对CVB3在体外培养细胞系中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毛壳素显著抑制CVB3在体外培养细胞系中的复制。250 nmol/L毛壳素可使 CVB3感染的 HeLa细胞相对存活率从未加毛壳素时的(21.9±1.8)%提高至(70.1±4.3)%。同时,毛壳素处理的HeLa细胞中病毒产量仅为对照组的(5.3±0.8)%,而病毒RNA水平也仅为对照组的(13.0±8.3)%。毛壳素也可使CVB3感染的Vero细胞相对存活率从(64.6±1.7)%提高至(87.2±4.8)%。毛壳素的这种抑制作用可被抗氧化剂 N-乙酰半胱氨酸部分抑制。研究毛壳素抑制病毒复制的具体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