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粮油食品科技》2009,17(4):5-5
根据卫生部的中国营养状况调查,中国人由于膳食习惯造成的营养素缺乏主要有铁、锌、钙和B族维生素。这些营养素是人体重要的酶和介质,如果这些营养素缺乏就会造成人体机能障碍,从而导致人体机能性病变。为此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公众营养状况的政策。国家“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推行主食营养强化发展营养强化大米。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说,继加碘盐、强化食用油、强化面粉后,大米强化在我国将成为营养素补充的一项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2.
强化面粉的营养设计与卫生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营养强化载体,实施面粉营养强化有助于解决公众营养素摄入不足和摄入结构失衡两类营养问题;面粉营养强化应以营养学原理为指导,确定添加营养素的种类和添加量,同时防止因为营养强化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使面粉营养强化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面粉是人们食物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虽然面粉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但由于面粉的营养含量不等,以及在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加之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向面粉内添加其含量不足或缺乏的营养成分,以提高面粉的营养价值,这个过程称为面粉的强化。下面介绍一下面粉的强化原则。  相似文献   

4.
《四川粮油科技》2003,20(1):33-33
据悉 ,2 0 0 3年上半年 ,首批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面粉将在市场上出现。据介绍 ,强化面粉的配方将采用 7+1的方式 ,其中“7”为基础配方 ,包括铁、钙、锌、维生素B1、维生素B2 、叶酸、尼克酸 ,所有生产强化面粉的厂商必须保证这 7种营养素达到标准 ,才能取得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颁发的强化标识 ;“1”为建议配方 ,即维生素A ,不强制要求企业添加 ,但是一旦添加就必须符合配方中添加量的要求。在我国 ,由于摄入不足或摄入过剩造成营养不良的人群数量很大。通过日常饮食为主、辅食中添加人体普遍缺乏而又必需的营养元素 ,是公众营养与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指出:"国家加快开展食物营养强化工作,重点推行主食品营养强化,减轻食物营养素缺乏的状况."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一直在致力于面粉的营养强化.然而,面粉营养强化的染色问题与居民对面粉及食品重白度的消费习惯相冲突.本项目从部分居民喜好馒头焦皮的传统出发,研究专利技术设备,生产营养强化焦皮馒头,不但使传统软皮馒头的口感和营养得以改善和提高.而且包容缓解了营养素强化的染色矛盾,进而为主食营养强化工作的推进探索了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开展面粉营养强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营养素的充足和均衡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在中国进行面粉的营养强化是大势所趋。面粉作为营养强化的载体有很多无法比拟的优势,无论在技术、成本上都有较高的可行性。在我国进行面粉营养强化应注意几个问题,例如营养强化剂最佳形态的选择、某些营养素之间的拮抗问题以及添加的均匀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面粉(小麦粉)是人们食物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虽然小麦粉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但由于小麦和小麦粉的营养含量不等,以及在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加之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向小麦粉内添加其含量不足或缺乏的营养成分,以提高面粉的营养价值,这个过程称为面粉的强化。  相似文献   

8.
邢栋 《面粉通讯》2009,(3):39-41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指出:“国家加快开展食物营养强化工作,重点推行主食品营养强化,减轻食物营养素缺乏的状况。”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一直在致力于面粉的营养强化。然而,面粉营养强化的染色问题与居民对面粉及食品重白度的消费习惯相冲突。本项目从部分居民喜好馒头焦皮的传统出发.研究专利技术设备,生产营养强化焦皮馒头,不但使传统软皮馒头的口感和营养得以改善和提高,而且包容缓解了营养素强化的染色矛盾,进而为主食营养强化工作的推进探索了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缺铁性贫血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人群铁营养素缺乏仍然是世界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之一,食物进行铁营养强化是预防和解决铁缺乏的最佳有效途径.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现有常用的铁营养强化剂种类和特点,然后从相关的国际食物强化法规和组织、各国食物强化项目和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各种铁营养强化剂在面粉、婴幼儿食品、调味品和大米等产品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新型铁营养强化剂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甘氨酸亚铁和包衣铁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进一步综述;对于强化食品制造商遇到铁剂强化单位成本价格与生物利用率矛盾性问题时,本文推荐参考生物利用率来计算成本.铁营养强化剂研究与应用的不断创新,有助于世界各国的全民营养改善和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硒化卡拉胶预混料在面粉中的添加技术与混合均匀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具有较重要的生理功能,我国是世界上缺硒较严重的地区,在面粉中进行硒的营养强化具有重要意义。硒的营养素分类、硒营养强化剂的选择、硒化卡拉胶在面粉中的添加比例、硒化卡拉胶的添加工艺等,对面粉的硒营养强化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食品营养强化与营养增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食品的营养强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尽管我国的食品营养强化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国际化、标准化事业的加快,无论从许可使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品种和实际应用的强化食品看,现在均已和发达国家基本一致。但也应充分认识到我国改善公众营养状况的工作仍是艰巨的任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以食物强化为工作的切入点,并从铁强化入手,随后是对面粉和食用油及2岁以前儿童辅助食品的普遍强化。总之,食品的营养强化是提高公众营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全粉是新鲜马铃薯经去皮、切片、漂烫、护色等后脱水干燥制成的片状或粉末状产品,包含了除薯皮以外大部分马铃薯的营养物质,因此马铃薯全粉具有营养丰富、耐储的优点。作为马铃薯主粮化的原料,马铃薯全粉有助于改善和丰富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近两年对马铃薯全粉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添加了马铃薯全粉制成的主食类或者其他相关产品的开发上。马铃薯全粉品质除了与马铃薯品种有关外还受到马铃薯全粉加工工艺的影响。本文将从马铃薯全粉生产过程中的前处理和干燥两个方面对马铃薯全粉品质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米面制品营养标签经常使用的关联因素挖掘对开展主食健康消费引导有重要作用。基于全国有代表性的1610个居民问卷调查样本,利用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他们经常使用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行为发现,正向的强关联因素是居民对配料表、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净含量等标签信息的关注,而与个人与家庭特征、米面制品消费情况、营养与健康认知的关联较小,即在一般情况下,我国居民购买米面制品首要关注含量、配料等标签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阅读营养标签做出消费决策。比较来看,居民关注含量、配料等标签信息对经常使用营养成分表购买米面制品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相似文献   

14.
Fortification of staple foods with iron is a feasible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intake of this mineral.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finger millet flour was explored for its suitability as a vehicle for fortification with iron. Ferrous fumarate and ferric pyrophosphate were added at levels that provided 6 mg of iron per 100 g of the flour, and both were found to be equally effective. Inclusion of EDTA and folic acid, along with the iron sal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iron from the fortified flours. The fortified flours were stable up to a period of 60 days. There was a decline in the bioaccessible iron content in the flour fortified with ferric pyrophosphate after 30 days of storage. Heat processing of the flours improved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iron from the unfortified and fortified flours. Fortification with iron did not affect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the native zinc from the flours.  相似文献   

15.
稻米是我国最大宗的主食品种,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我国稻米加工与消费重在追求口感与外观品质,导致过度加工现象普遍,营养流失严重。由于稻米糠层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加工精度显著影响稻米的营养价值。碾米加工过程及加工精度也会对其淀粉结构及性质、米饭的蒸煮感官品质产生影响。综述了加工精度对稻米的营养物质含量、米粉特性及米饭蒸煮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稻米的适度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发酵对淀粉类食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馒头、面包、米粉和面条等淀粉类食品是常见的主食,提高该类食品品质对保证营养摄入、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乳酸菌发酵是改善淀粉类食品品质的有效手段,该文将乳酸菌发酵对上述淀粉类产品的质构、感官和老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杨爽  肖瑜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11):122-127
利用蛹虫草固态发酵法对玉米粉性质进行改良。测定发酵前后玉米粉的理化性质,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和质构仪测定发酵前后玉米粉加工性质,来探究蛹虫草发酵对玉米粉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酵0~2 d理化成分变化不显著(P>0.05),2 d后发生明显变化,至发酵第3 d,总淀粉含量降低了11.7%,直链淀粉增加了29.8%;经固态发酵后,水溶指数增加了87.7%,吸水指数降低了28.2%;固态发酵可改善玉米粉的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到发酵的第3 d,峰值粘度降低了47.3%,回生值下降了34.9%,凝胶硬度和咀嚼性分别降低了45.4%和34.8%,提高了玉米主食制品适口性。蛹虫草固态发酵后的玉米粉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到发酵的第3 d,可溶性蛋白、必需氨基酸,分别增加了52.3%和26%;慢消化淀粉及抗性淀粉分别提高至原来的1.83和1.41倍。通过本研究所得玉米粉的改良方法,可改善玉米粉的加工性能和淀粉消化性,为蛹虫草在玉米主食制品品质改良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馒头作为中国的传统主食,是居民膳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馒头大多以精制小麦粉为原料,主要成分是淀粉,膳食纤维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含量偏少,长期食用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症等"生活习惯病"。因此,对于既营养美味又兼具保健效果的功能性馒头的研究开发逐渐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功能性馒头的种类、工艺配方以及功效价值,对功能性馒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主食馒头的发展以及功能性馒头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复合营养主食专用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全豆粉、荞麦外层粉、高复合膳食纤维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与普通小麦粉混合制作复合营养主食专用粉。经实验确定了普通小麦粉、全豆粉、荞麦外层粉、高复合膳食纤维的较佳配比,同时研究了复合营养主食专用粉在制作馒头、面条过程中的加水量、发酵时间对产品的影响及复合营养主食专用粉中的矿物质、膳食纤维、氨基酸的变化,复合营养主食专用粉不但营养有所提高,而且不影响主食的制作。  相似文献   

20.
Deficiencies of iron, zinc and vitamin A have been a focus of the governments and world organizations for decades and extensive efforts are being made to address this malnutrition. Being a popular and most common dietary staple of the population living in sub-continent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at flour (WF) has gained a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 suitable vehicle for micronutrient fortification. Fortification of wheat flour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an appropriate strategy to curtail 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Extent of the prevalence of 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their consequences, selection of a suitable vehicle, choice of fortificants and their levels and storage stability, accepta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iron and zinc fortified WF are the key points of discussion in the current review. This review further highlights multifaceted issues pertaining to the appropriateness and suitability of fortification over othe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ecological needs and fortification success stories and advantages of simply adding fortificants to flour to meet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of vulnerable groups. The authors have attempted to encompass the subject matter based on their research endeavors made in this dir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