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为突然发病,病情发展迅速,该病的病残率及死亡率都很高.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时机的选择提高救治率,减少死亡率至关重要.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对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早期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光  武玉梅 《当代医学》2011,17(4):84-84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及临床观察。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项评分均明显改善,且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临床上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传统治疗脑出血药物基础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报告3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结合术前病情分级、血肿类型、血肿量、中线结构移位程度等,对手术治疗的适应症选择、手术方式及入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等作了讨论。提出了手术治疗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效果。方法:根据临床资料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方法。结果:本组30例患者其血肿清除率平均为80%以上。结论: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对高血压脑出血愈后恢复、降低死亡及致残率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水肿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间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人,1组进行常规开颅手术,2组进行显微手术,对两组手术患者术后的脑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组常规手术的患者术后48h脑水肿平均体积为48.13±8.25ml水肿消退天数为9.368±3.37天而在2组显微手术患者中患者术后48h脑水肿平均体积为25.64±6.37ml,水肿消退天数为5.024±2.31天。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水肿的体积明显小于常规开颅手术患者,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94年2月至2000年7月对54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根据全身情况出血量及出血部位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3例 ,女21例 ,年龄65~82岁 ,平均72.2岁 ,均有高血压病史。1.2出血量及血肿部位幕上出血量20~90ml,平均64ml;80ml以上5例 ,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38例 ,皮层下8例 ,丘脑区出血6例。幕下出血2例 ,位于小脑半球 ,量分别为15ml、20ml,其中9例病人血肿破入脑室内。1.3临床表现意识清楚或嗜睡23例 ,…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突然,病情凶险,致残及死亡率均高。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其死亡率已从40%~70%下降至20%左右。我科2001年2月~2004年6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87例,因各种原因未手术者15例,其余均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经侧裂脑岛入路或皮层入路行血肿清除术;对经典开颅血肿清除及(或)去骨瓣减压术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适应证进行探讨分析。并比较同期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显效率、病死率。结果:①187例高血压患者手术治疗显效率71.3%,病死率7.0%,同期80例保守治疗患者显效率41.3%,病死率28.8%。两种治疗方式显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治疗高于保守治疗;病死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保守治疗高于手术治疗。②行显微镜下小骨窗经侧裂脑岛入路或皮层入路手术110例,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级Ⅰ级64例,Ⅱ级26例,Ⅲ级9例,Ⅳ级5例,Ⅴ级2例,死亡5例;行经典开颅血肿清除及/或去骨瓣减压术77例,术后ADL评级Ⅰ级25例,Ⅱ级12例,Ⅲ级15例,Ⅳ级5例,Ⅴ级12例,死亡8例。行显微镜下术式治疗患者致残率、病死率与行经典开颅术式致残率、病死率相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显微镜下术式好于行经典开颅术式。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各种临床资料,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8例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成2组.A组:显微手术组12例,B组:非显微手术组26例.分别分析其疗效.结果 A组的1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B组中26例患者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继发性脑积水再次手术分流4例.出现并发症情况A组明显低于B组.获随访A组10例,B组17例,术后生存质量按日常活动生活质量标准(ADL)评定,A组明显好于B组.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对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根据出血部位、血肿量、发病时间、意识状态等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锥颅血肿抽吸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存活45例,死亡11例。随访3~6个月,根据ADL分级法判断:Ⅰ级9例、Ⅱ级15例、Ⅲ级12例、Ⅳ级5例、Ⅴ级4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前要综合分析病情,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灵活机动地选择手术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血糖水平对急性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 1999年 7月~2 0 0 1年 7月收治的 130例急性脑出血病人 (38例伴糖尿病 ) ,观察血糖水平与脑出血量、出血部位及预后的关系。③结果 糖尿病病人较非糖尿病病人出血量多 (χ2 =10 .2 5 8,P <0 .0 1) ,预后差 (H =36 .13,P <0 .0 1)。糖尿病及非糖尿病病人出血部位均以基底核区及脑叶区为主 ,但糖尿病病人脑干出血比例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病人 (χ2 =10 .377,P <0 .0 5 )。糖尿病病人中血糖 >9.6mmol/L者出血量及病死率明显增高 (χ2 =6 .345、4 .975 ,P <0 .0 5 )。④结论 急性脑出血病人血糖高者预示急性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综合治疗2周,8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天进行电解质与肾功能的监测,治疗结束后给予脑水肿面积评价,比较分析二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二组在治疗后的脑水肿面积都有所减小,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另外,药物治疗后观察组出现电解质紊乱不良反应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可有效缓解急性脑出血导致的脑水肿,迅速释放颅内压,减少甘露醇的使用量,同时不易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42b表达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小板 CD62 p和 CD42 b表达的动态变化 ,探讨急性脑出血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 ( FCM) ,对 3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 ( 72 h内 )及治疗 1周后血小板 CD62 p和 CD42 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 ,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小板 CD62 p的表达量明显增加 ( P<0 .0 0 1 ) ,CD42 b的表达量明显减少 ( P<0 .0 0 1 ) ;脑出血患者治疗 1周后与发病早期比较 ,血小板 CD62 p的表达量明显增加 ( P<0 .0 5 ) ,CD42 b的表达量明显减少 ( P<0 .0 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血小板活化现象 ,治疗后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加 ,提示脑出血患者应适当应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经CT证实的急性脑出血40例,随机分为脑活素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病例均用常规脱水、止血及支持治疗,疗程10~15天。治疗组加脑活素25ml静滴,每日一次。按全国统一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0%,死亡率为5%;对照组有效率50%,死亡率为15%。用X2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另以神经功能缺损在治疗后平均减少积分数的比值来看效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色素C的表迭及其与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与水肿形成的关系。方法2001年9月-2002年9月住院的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量25-80ml,年龄35-75岁,住院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在微创血肿抽吸术过程中获得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HE染色、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其细胞色素C的表迭。根据术前头颅CT测量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用双盲法对染色结果及术前脑水肿的体积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12-72h血肿周围脑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广泛性脱髓鞘.神经元皱缩,核固缩.并有凋亡小体形成;脑出血后4h,血肿周围组织已出现细胞色素C的表达,脑出血后48~72h,细胞色素C的表达达到高峰。细胞色素C表达强阳性(16例)组、弱阳性(13例)组、阴性(5例)组之间比较,脑水肿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色素C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中表迭上调.可能参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伤与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清胃泌素水平及其与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出血急性期病例72例,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21例,另取脑出血恢复期20例作对照,分别测定其胃泌素水平。结果:无论脑出血急性期是否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胃泌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另脑出血急性期伴上消化道出血时其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不伴上消化道出血者(P<0.05)。结论:早期监测血清胃泌素水平,可望及早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脑出血急性期病人予疏血通注射液,分析其对血肿吸收和血肿周围缺血的影响。方法:予35例脑出血急性期病人以疏血通注射液4mL/d静滴,连用20d,与30例对照组比较第7d、17d头颅CT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结果:治疗组第7d、17d头颅CT显示血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第17d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治疗组较对照组缩小(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可促进血肿吸收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  相似文献   

18.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均为急性脑出血患者,2组基础疗法相同,治疗组早期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861,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地对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加快血肿吸收,早期使用可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研究DynA1-13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在立体定向仪上,大鼠左侧尾壳核注射胶原酶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用干湿法测定大鼠各段脑组织含水量,并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脑出血大鼠部分脑区与垂体DynA1-13的含量。结果脑出血组大鼠出现严重脑水肿的同时,各脑区(额叶皮质、顶叶皮质、海马、尾壳核)中DynA1-13含量在注射胶原酶后4至72h,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24h与48h组降低最为明显,垂体与下丘脑DynA1-13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脑出血后脑水肿可能与脑出血后内源性DynA1-13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出血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期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60例,病情稳定48h后(发病7d内)即依据病人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电刺激)、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综合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对照组病人30例,不接受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30、60、90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量表(MRS)、卒中影响量表(SIS)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在NIHSS、MRS、SIS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ADL、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0、90d随访,两组仍有显著差异,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脑出血病人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