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50年代后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这一技术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性病的“金标准”。然而,随着对冠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压力导丝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冠脉造影的不足。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有创性评价:一是评价其狭窄的程度,包括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冠状动脉内超声(IVUS)和冠状动脉内显微镜;二是狭窄的功能性评价,即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内血流和压力,从功能上评价血流受限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改良的Simon氏法,测得14例冠心病病人的主动脉压力时间常数为1.54±0.32秒,时间常数与心动周期的比值(T)为1.91±0.28.发现时间常数和T值与核素心功能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射血时间(ET)、充盈率(FR)呈负相关,其中与LVEF相关性最好(r=-0.831和r=-0.852),同时与左室收缩压峰值,主动脉压亦呈正相关.单纯时间常数的数值小多提示严重心肌缺血,而T值增大则提示合并有小动脉硬化所致的高血压,因此时间常数可以作为衡量左室后负荷,辅助诊断冠心病或合并高血压病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初步经验及随访观察。方法选择2003年9 月至2005年2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24例,采用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为冠状动脉病变。狭窄≥75%者施行PTCA和支架术。术后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生活质量改善。结果24例中管腔狭窄≥50%病变者18例,其中1支病变者8例,2支病变者7例,3支病变者3例。9例施行PTCA和支架术,2例于术后1个月、14个月猝死,1例支架置入后3个月再发心绞痛,为支架内再狭窄行切割球囊术后症状好转,6例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9例未行PCI者中6例再发心绞痛住院,其中1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猝死。结论选择性冠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可靠的方法,PTCA和支架术后患者胸痛复发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和压力测定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丽君 《海南医学》2002,13(12):59-62
自从 5 0年代后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被应用于临床以来 ,这一技术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金标准”。然而 ,随着对冠脉血液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 ,单纯冠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血管内超声和冠脉内压力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冠脉造影的不足。1 冠脉血管内超声 (IVUS)利用超声成像原理显示血管的横断面 ,即内膜 /斑块的薄而较强回声的内带和薄而较暗回声的内弹力层外组织及较厚及较强回声的外膜。血管病变包括粥样硬化斑块、夹层、血栓和瘤样扩张 ,IV…  相似文献   

5.
王风 《医学文选》2003,22(4):437-438
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具有独特的能在活体中观察管壁、管腔及斑块形态性质,甚至管壁功能状态,提供了冠状动脉造影(CAG)所不能提供的资料。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各种介入治疗的机理、效果评价等,从而进一步指导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操作,大大提高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水平。各种介入治疗方法均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不同性质的病变对各种治疗的反应均不同。IVUS可了解血管病变的性质如判断其为硬斑块还是软斑块,是否存在钙化和其程度及分布,有无血管阻塞及其程度等,这些因素均可影响不同的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诊断冠心病的53例病人进行冠脉血管造影,男41例,女12例,年龄43-77岁,其中心律失常组7例,心衰组3例,心绞痛24例,心梗组19例。结果:心律失常6例,心衰3例。女性10例冠脉造影结果均无固定性狭窄,18例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后16例效果满意,结论:心律失常,心衰及女性诊断冠心病须慎重,冠脉造影为冠心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及选择有效治疗的必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宗振方 《医学综述》2012,18(17):2854-2856
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已在临床应用40多年。它只能反映血管腔被造影剂充填后的轮廓,不能真实地反映血管腔的狭窄程度。因此,CAG检查对于冠心病的评估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血管内超声(IVUS)能对血管定量分析,对斑块定性分析、指导或评价支架置入过程。随着冠心病支架置入技术日趋广泛的临床应用,人们发现支架贴壁不良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使患者再次面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IVUS能充分评估冠状动脉管壁、管腔及病变性质,有利于病情的充分评估及支架选择、支架释放应用。现就IVUS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王风 《微创医学》2003,22(4):437-438
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具有独特的能在活体中观察管壁、管腔及斑块形态性质,甚至管壁功能状态,提供了冠状动脉造影(CAG)所不能提供的资料.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各种介入治疗的机理、效果评价等,从而进一步指导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操作,大大提高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Allen试验对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9月间于该院心内科就诊并行冠脉介入诊治患者27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76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20例为未行Allen试验而直接穿刺桡动脉患者,观察组156例患者于术前进行Allen实验,排除组内Allen试验阴性患者。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以及压迫时间、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97%、95.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0,P=0.424);对于穿刺时间、压迫时间而言,两组间并未出现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576);对于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皮下血肿、动脉痉挛、出现水疱或者穿刺部位出血各发生1例,并发症发病率为3.03%,与对照组(4.17%)对比,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P=0.627)。结论是否Allen试验进行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筛选,对于穿刺状况、介入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不大,表明Allen试验对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有限,但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钟欢  金晓东 《浙江医学》2006,28(2):153-154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一种成年女性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尿动力学测定已在临床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尤其是漏尿点压力(LPP)测定能为SUI的诊断分型提供依据,是临床后继治疗的重要依据。本文分析了我院进行的女性SUI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以评价LPP在SUI患者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11月至2000年9月对61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S),共置入支架82个,回顾分析临床成功率、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97.6%(80/82),术中支架脱落1个,术后3d室颤死亡1例。结论:ICS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好,成功率高,但亦有个别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力性尿道压力测定 (stressurinarypressureprofile ,SUPP)在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 (genuine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 ,GS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例临床诊断为GSI的患者进行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 (stressleakpointpressure ,SLPP)、静态尿道压力测定 (resturinarypressureprofile ,RUPP)及SUPP测定 ,比较其结果 ,以 15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结果 患者压力传导率 (pressuretransmissionratio ,PTR)及尿道关闭压 (urethralclosepressure ,UCP)以多次咳嗽的平均值计算 ,GSI组PTR及UCP各为 (0 63± 0 2 4)与 ((2 6 5 8± 2 1 43 )cmH2 O ,而正常组PTR及UCP各为 (1 78± 0 12 )与(83 42± 3 7 2 3 )cmH2 O。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SUPP在GSI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意义 ,尤其是对于症状较轻的尿失禁患者的诊断 ,临床应用时与SLPP结合使用 ,可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心病介入诊疗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采用先冠脉造影(CAG)然后行IVUS检查,PCI术后再次行IVUS,比较两者及PCI前后IVUS结果的差异。结果:与IVUS相比较,CAG不能很好判断临界病变、软斑块及纤维斑块,但在钙化斑块、自发性夹层及血栓方面有较高特异性;IVUS可及时发现PCI术后支架贴壁不良及支架膨胀不全等。结论:IVUS可精确判断CAG难以发现的冠脉病变并可指导PCI治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与血管内超声 ( IVUS)相比较 ,探讨压力导丝在评价冠脉内支架置入即刻效果 ,指导优化支架置入中的作用。方法  5 1例患者置入冠脉内支架后先后予血管内超声和压力导丝检测判断是否达到相应的理想支架置入标准。若未达标准 ,则进一步采用更高压力同样球囊或更大球囊再扩张。结果 支架置入后 IVUS判断 3 1例达到标准 ,不需再扩张 ,15例不满意者再扩张支架 ,支架内截面积增加 2 4 .3 % ( P<0 .0 5 ) ,最终 4 1例 ( 89% )得到满意 IVUS,5例因超声导管未跨过支架无超声资料 ;压力导丝检测 3 5例达到标准 ,不需再扩张 ,16例不满意者再扩张支架最终 4 5例 ( 88% )得到满意结果 (心肌部分血流储备 ,FFRmyo>0 .90 )。血管内超声和压力导丝两者在判定理想支架置入方面有很好的相关性 ,符合率达 90 %。以血管内超声检测作金标准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 ROC)计算心肌部分血流储备 FFRmyo预测理想支架置入的最佳临界点为 0 .90。结论 压力导丝是指导冠脉支架置入更方便、安全的有效手段 ,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初步经验及随访观察。方法选择2003年9月至2005年2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24例,采用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为冠状动脉病变。狭窄≥75%者施行PTCA和支架术。术后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生活质量改善。结果24例中管腔狭窄≥50%病变者18例,其中1支病变者8例,2支病变者7例,3支病变者3例。9例施行PTCA和支架术,2例于术后1个月、14个月猝死,1例支架置入后3个月再发胸痛,为支架内再狭窄行切割球囊术后症状好转,6例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9例未行PCI者中6例再发胸痛住院,其中1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猝死。结论选择性冠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可靠的方法,PTCA和支架术后患者胸痛复发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术中急性闭塞发生率达2.2%,术后再狭窄率高达30%~50%。以往一旦发生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则需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不仅可治疗PTCA术中发生的急性...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霞  王敬稳  梁广路  田笑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28-1629,167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8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男40例,女46例)用64层螺旋CT进行冠脉成像,以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其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86例患者共分析638个血管节段,其中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左冠主干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左前降支为97.9%和97.1%,右冠远端为84.5%和97.5%,对钙化的诊断优于冠脉造影。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冠心病诊断和筛查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33-136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分级管理在冠脉介入培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前后两组接受培训医师的基本资料、培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后接受培训医师在理论知识水平、介入技能考核水平方面明显高于实施手术分级前的医师(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国家考试的通过率也略高于后者。结论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对冠脉介入培训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一方面提高了培训医师的知识水平和介入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保证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0.
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是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的亚单位之一,具有较高的心肌特异性与敏感性,伴随心肌细胞的损伤而由细胞释放入血,故可用来检测心肌损伤。随着冠心病冠脉介入术(PC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心肌CTnI与PCI术后心肌损伤关系的研究也日趋增多。1 CTnI的基本特性及临床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