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法在HBs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中的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ABC法),检测19例HBV血清标志物阴性的肝炎患者.结果:19例患者中有2例在肝组织可查到HBsAg.结论:HBV感染中血清标志物阴性的人群不容忽视,免疫组化法可作为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方法共957份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均以Abbott多功能全自动酶免疫快速分析仪进行检测。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病毒学标记检测项目第1~5项的排列顺序为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体(抗-HBe);⑤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本组血清病毒学标志物模式可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2组共16种模式。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47%。恢复期模式组以“245”和“2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35.6%。随访结果表明,模式改变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结论本组HBV血清免疫学标记的模式较为复杂,除了检验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主要原因有低滴度抗-HBc,低滴度抗-HBs等。推测HBV血清免疫标志物模式转换的顺序依次为e系统的转换、s系统的转换、抗-HBe消失或抗-HBe和抗-HBs消失等。  相似文献   

3.
刘磊  刘新启 《当代医学》2011,17(6):28-29
目的 了解人群中男性、女性的HBsAg携带率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方法 从健康体检人员30823人筛选出HBsAg携带者1913人,用ELISA法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男女携带者根据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处理,对男性、女性HBsAg携带率进行x<'2>检验.结果 经x<'2>检验,男性HBsAg携带率(6.44%)高于...  相似文献   

4.
张小花 《吉林医学》2023,(3):620-62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表面抗原(HBsAg)联合肝纤维化(肝纤)四项定量检测对鉴别乙肝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1月在宜黄县中医院治疗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60例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患者(亦为无肝硬化患者组)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HBV-DNA、HBsAg联合肝纤四项(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比较两组联合检测结果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试验组HBV-DNA、HBsAg水平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血清HA、LN、CⅣ、PC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A、LN、CⅣ、PCⅢ见表,比值越大,灵敏度越高,在临床诊断和动态监控病情中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HBV-DNA、HBsAg与HA、LN、CⅣ、PCⅢ水平均呈现负相关性。结论:HBV-DNA、HBsAg水平与HA、LN、CⅣ、PCⅢ水平均呈现负相关性,HBV-DNA、HBsAg联合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检测对于临床诊断乙肝肝硬化的进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TRFIA)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 5 8份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标本采用TRFIA法定量检测HBsAg的含量。结果 :急性乙肝组血清HBsAg的含量为 2 0 . 8± 18 . 5 μg/ml ,慢性乙肝组、肝硬化组、肝癌组HBsAg含量分别为 5 . 3± 8 . 7μg/ml ,4 . 5± 7 . 2 μg/ml ,4 .1± 6 . 3 μg/ml,与急性乙肝组相比较差别显著 (P <0 0 1)。HBeAg(+ )组HBsAg含量为 2 6 .8± 18 . 2 μg/ml ,抗HBe(+ )组HBsAg含量为 3 . 6± 4 . 1μg/ml ,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 . 0 1)。结论 :采用TRFIA法定量检测HBsAg能较直观地反映乙肝病毒感染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 ,结合乙肝其它血清学指标检查 ,对乙肝的病程监测及药物疗效判断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张海军 《河北医学》2013,(6):958-960
目的:研究分析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假阳性情况。方法:对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结果为阳性的1500例血清标本用金标法验证,并用化学发光仪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法(MEIA)定量检测HBsAg的含量,以确认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的假阳性。结果:1500例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其中1479例为真阳性,真阳性率为98.6%(1479/1500);2l例为假阳性,假阳性率为1.4%(21/1500)。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有一定的假阳性,临床检测时应高度注意,避免错报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 HBs Ag血清中乙型肝炎标志物表现模式 ,以揭示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 ELISA法与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 (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MEIA)测定 5 987例非肝炎流行区住院及门诊患者血清中 HBs Ag及其表面抗体 (抗 HBs)、乙肝 e抗原及 e抗体 (HBe Ag、抗 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根据定值参比血清和样本 HBs Ag荧光速率值 /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之比 (S/N值 ) ,再结合中和确证试验结果来确定 HBs Ag浓度 ,同时分析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模式 ;对低浓度 (HBs Ag≤ 1μg/L )再用 PCR-EL ISA法定量测定 HBV DNA。结果 :共检出 HBs Ag阳性 784例 ,HBs Ag浓度≤ 1μg/L 32例(4.0 8%) ,~ 2μg/L 6 9例 (8.80 %) ,~ 5μg/L 47例 (5 .99%) ,>5μg/L 6 36例 (81.12 %)。低浓度 HBs Ag组以 1.4.5、1.3.5和 1.5为主要模式 ,高浓度 HBs Ag组以 1.4.5、1.3.5、1.3.4.5、1.5为主要模式。结论 :不同浓度 HBs Ag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表现模式在人群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 ,低水平血清 HBs Ag人群不容忽视 ,提高 HBs Ag的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本组为近10年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患者,在化验室做了6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的病例,为11423例患者,包括各年龄组和各种病例,其中,男性7216例,女性4216例.  相似文献   

9.
谢云  冯惟萍  李国英 《甘肃医药》2014,33(2):103-104
目的: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在献血者初筛检测中HBsAg阳性的效果,指导采集安全的血液,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将经过金标法初筛后献血的所有血液样本,用两种ELISA试剂(一种为进口试剂、一种为国产试剂)检测,对有反应性或在灰区(s/C0值I〉0.5)的标本,确定为阳性样本共152份,再次用金标法检测。结果:再次经金标试纸条检测,阳性标本为35份,符合率为23%。结论:胶体金法与ELISA法在HBsAg的检测上有一定的符合性,说明ELISA的特异性较高,敏感性强,操作方便;在献血者检测HBsAg阳性确认中使用最为广泛和经典方法,胶体金法在献血者献血前的初筛中起到第一道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专学生由于入学前的家庭生活环境转变为学校集体生活后,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做好中专学生某些传染病的普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HBsAg核酸疫苗诱导H-2b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adw和adr亚型HBV PreS2 S核酸疫苗单一或联合HBcAg核酸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方法:C57BL/6小鼠23只随机分为4组;pJW4303组(P组),pJW4303/S2 S(adw亚型)组(W组)、pJW43/3S2 S(adr亚型)组(R组),pJW4303/S2 S(adr) pJW4303/HBc组(R+C组)。免疫方法为每只小鼠每次肌注相应质粒DNA100μg(100μl)。免疫程序为0、2、4周。于第3次免疫后4周W组、R组、R+C组小鼠血清全部检出抗-HBs,抗体含量随免疫次数增多而增加,抗-HBs浓度最高达22329IU/L,与P组(对照质粒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各核酸疫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抗-HBs浓度最高达22329IU/L,与P组(对照质粒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各核酸疫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而抗-HBc在第一次免疫后2周即在R+C组全部出现,抗-HBs和抗-HBc在P组始终未检出。结论:adw和adr亚型HBV PreS2 S核酸疫苗和HBc核酸疫苗能诱导H-2^b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联合HBc核酸疫苗有助于抗-HBs的早期产生。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发光与酶免疫分析检测HBsAg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的结果。方法: 选择HBsAg阳性标准品和99例4种模式样本[①HBsAg(+)/HBeAg(+)/HBcAb(+);②HBsAg(+)/HBeAb(+)/HBcAb(+);③HBsAg(+)/HBcAb(+);④HBeAg(+) HBcAb(+)],分别采用ECLIA和ELISA一步法、二步法检测HBsAg。结果: ECLIA的日内CV比ELISA一步法、二步法分别提高3.3%和3.2%,日间CV分别提高3.5%和3.3%,敏感度各为0.063、0.5和0.25ng/ml。①②③模式3种方法HBsAg100%阳性率。④模式2例ECLIA1:50稀释和ELISA二步法为阳性,而ECLIA原倍和ELISA一步法为阴性。①模式1:50稀释后的HBsAgCOI值比原倍血清高。结论: 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简便快速,标本的含量较低或浓度过高可出现假阴性。为避免一步法Hook效应造成的假阴性,可采用经典的两步法。ECLIA灵敏度高,但也存在Hook效应,必要时应稀释标本进行检测或进行中和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13.
乙肝系列血清学标志和HBV DNA定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的表现模式与HBVDNA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949例在本院就诊有诊断不同的病人血清标本 ,用ELISA法检测 949例病人血清标本的各血清免疫学标志 ,用荧光定量PCR法实时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HBeAg阳性的标本HBVDNA全部呈阳性 ,阳性率达 1 0 0 % ,并且HBVDNA载量平均值大于 1 0 7拷贝 /ml。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的模式中HBVDNA阳性率高达 84.1 % ,平均拷贝数在 1 0 6 ~ 1 0 7/ml之间。有 61例检测不到e系统 ,但有 59例HBVDNA呈阳性 ,平均拷贝数也较高。HB sAg阴性而其他抗体阳性的HBVDNA阳性率达 9.7% ,平均拷贝数较低 ,在 1 0 4 /ml左右。ELISA法全阴的HBVDNA阳性率为 4 .2 % ,平均拷贝数为 1 0 4 /ml。抗 HBc IgM阳性者 ,HBVDNA阳性率为 98.7%。前S1 蛋白阳性者 ,HBVDNA阳性率为 93 .8%。结论 :尽管HBeAg、抗 HBc IgM、前S1 蛋白 (PreS1 )等血清学标志是乙肝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 ,但不能代替HBVDNA的定量测定 ,只有HBVDNA才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病原学依据。这种实时定量检测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 ,它和ELISA法检测的血清学指标相结合 ,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分析和评估HCV与HBV共感染对HBV临床指征的影响。采集152例有静脉吸毒史HBV感染者血浆,其中HBV/HCV共感染组52例,HBV单感染组100例。检测分析包括ALT和AST、HBV表面抗原(HBsAg)、e抗原、e抗体、HBV DNA及anti-HCV IgG与HCV RNA。结果显示,两组样本的ALT和AS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97, P=0.184);HBV/HCV共感染组HBsAg水平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sAg水平(P=0.020);共感染组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V DNA阳性率(P=0.004),且共感染组中HBV DNA载量也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V DNA载量(P=0.03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HBV单感染患者中的HBV DNA和HBsAg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0.752, P<0.001),但在HBV/HCV共感染患者中相关性减弱(r=0.387, P=0.042)。本研究显示HCV共感染可能与HBV存在竞争关系,从而影响HBV病毒复制水平及表面抗原分泌。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 DNA拷贝数 ,并了解 HBV感染的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相应的 HBV- DNA含量分布 ,以指导临床 .方法 采用 Ampli Sensor PCR定量方法 ,检测 2 0 8份不同临床类型血清标本的 HBV- DNA含量 ,再用EL ISA方法测定 HBV- M,统计不同免疫指标组合的 HBV-DNA平均含量 .结果 病毒量分为高、中、低三度 ,大于 10 7拷贝· m L- 1 为高滴度 ;10 7~ 10 5 拷贝· m L- 1 为中等滴度 ;10 5拷贝· m L- 1 以下为低滴度 .6 0例 HBs Ag(+) HBe Ag(+)HBc Ab(+)血清 ,HBV- DNA全部阳性 ,平均含量为 1.8× 10 8拷贝· m L- 1 ;48例 HBs Ag(+) HBe Ab(+)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6 .4× 10 6 拷贝· m L- 1 ;30例 HB-s Ag(+)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8.5× 10 5拷贝· m L- 1 ;13例 HBs Ab(+) HBe Ab (+)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2 .1× 10 5拷贝· m L- 1 .结论 定量 PCR可真实反应 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 ,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HBsAg和抗-HCV ELISA筛查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对HBsAg和抗-HCV ELISA筛查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试验分析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中和试验对ELISA检测HBsAg阳性献血者和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IBA)对抗-HCV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检测,并对确认试验阴性献血者进行NAT检测。结果38693份献血者中,ELISA筛查出HBsAg和抗-HCV阳性分别为381(0.98%)份和173(0.45%)份。在ELISA筛查出的381份HBsAg阳性献血者中,经中和试验确认HBsAg阳性352份,29份为阴性;173份抗-HCV阳性献血者中,RIBA试验确认79份阳性。59份阴性。35份为可疑;29份中和试验确认HBsAg阴性标本和94份RIBA确认抗-HCV阴性或可疑的标本.NAT检测HBV DNA和HCV RNA均为阴性。结论对献血者进行HBsAg和抗-HCV确认试验能够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发生,有利于保护献血者的利益和推动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刘晓敏  郑炘  曾秋耀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84-85,137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标本复查方式,确保结果的准确可靠。方法用ELISA法筛查出144例如下的标本:①S/CO值0.8~0.99,14例;②S/CO值在1.0~1.99,60例;③S/CO值在2.0~4.99,38例;④S/CO值在5.0~15,32例,以上标本均进行Elecsys HBsAg定量试验和HBsAg确证试验,对结果进一步确证。结果 144例标本中,三种方法都阳性的标本有62例,Elecsys HBsAg定量试验阳性62例,HBsAg确证试验阳性64例,ELISA与Elecsys HBsAg定量试验,ELISA与HBsAg确证试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lecsys HBsAg定量试验与HBsAg确证试验比较,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LISA试验做为临床乙肝的筛查方法容易出现假阳性,弱阳性标本可以用Elecsys HBsAg定量试验进行快速复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出国劳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乙肝病毒常规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出国劳务人员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五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6500例中有3750例为全阴性,占总数57.69%;2750例为HBVM五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总阳性率为42.31%,模式共有14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35"和"14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5"和"2"模式为主。结论在出国劳务人群中,乙肝的总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强乙肝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献血人群抗-HCV反应性、HCV核酸检测结果及HCV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确证实验结果.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和1个进口核酸检测试剂及配套检测系统对HCV进行筛查,对抗-HCV呈反应性或/和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RIBA,将2种ELISA试剂检测反应性的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共检测133 959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覆盖核酸检测结果的标本113 380例,抗-HCV检测呈反应性标本比例0.19%(252/133 959),NAT检测阳性共27例,阳性检出的比例0.02%(27/113 380);HCV反应性标本经RIBA确证实验确证阳性的比例19.8%(50/252)、阴性的比例54.8%(138/252)、不确定的比例25.4%(64/252);27例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均为ELISA检测双试剂反应性和确证实验阳性;2家ELISA试剂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2次ELISA+1次核酸检测的检测策略更为安全;针对较高比例的假阳性标本,应建立献血者跟踪随访制度,最大限度地保留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