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成语广告的新内涵;全面系统地归纳了成语广告有三大类七小类表现形式;指出并简要分析了成语广告运用了九种修辞格;从修辞心理的角度分析了成语广告吸引公众眼球、凸显广告意图的深层原因;指出并剖析了谐音成语广告的修辞影响。  相似文献   

2.
双关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被广泛运用在广告语中。近年来,对广告双关语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其结构形式、修辞特征、语用功能和美学功能的讨论。通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借助概念整合网络图表,输入空间、跨空间映射、合成空间以及层创结构等认知过程中的核心元素及其运作过程能得到清晰的阐释。同时,在阐释过程中结合双关语的必要条件——双重语境的内涵,广告双关语的真实含义得以探索与呈现。因此,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广告双关语的认知结构与认知解读的动态过程,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并且,以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为指导,广告双关语的翻译策略得以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多媒体技术及其发达的现代商业社会中,商家们为了吸引顾客的眼球,达到宣传自己商品的目的,其所用的广告手段也是五花八门,让人瞠目结舌.其中,谐音成语的使用就是一个近来极为热门的手段.广告谐音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流行语现象,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底,谐音成语的使用,是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呢,该文就试图从社会语言功能角度探析谐音成语广告的利弊问题.  相似文献   

4.
图形一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试从日常生活中,诸如成语式谐音广告、汉语诗词、标语、习语、短信息等汉语的语言形式和现象的角度出发,以图形一背景理论为基础,对其产生的逆反化现象进行认知方面的简要探讨和分析,为我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对汉语文字魅力的理解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文还对图形-背景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提供了新的佐证和视角.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与谐音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迅速发展,一种新型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逐渐形成。为了追求经济、快捷及方便的表达要求,网民们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创造、创新词语。其中谐音修辞是网民尤为喜爱的造词手法。网络语言中的谐音修辞与传统谐音修辞不同,它的形式价值取向和随机性更强,具有不对称性,在运用上也十分灵活。  相似文献   

6.
以广告词和文学作品中的活用成语为例,对这些活用成语中的修辞手段展开讨论。以是否改变成语的四字格为依据,成语活用中的修辞手段可划分为语音修辞手段和结构修辞手段:前者包括同音替换、非同音替换和押韵三种方式,后者分为成语扩展、成语紧缩、成语拆分和调整语素位置等四种方式。成语活用具有先决条件,随意篡改成语有碍语言规范。合理地运用修辞手段,可以促进成语的良性活用。  相似文献   

7.
广告英语中的双关及其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达到广而告之的预期效果,广告语言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段,双关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文章从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习语双关等几方面阐述双关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并对广告英语中双关的翻译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修辞认知观是基于修辞认知属性上的一种理论观点,它的产生吸收借鉴了认知理论有关语言认知的研究成果,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修辞的基本理念:修辞是一种认知方式、认知行为和认知过程.修辞的本质特征是认知性、语境性和审美性.修辞的认知机制是以修辞主体的语境认知为起点,指向修辞话语建构或修辞话语识解的心理认知过程.这种取向于认知视角的修辞观为修辞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避免了传统的修辞话语内部功能分析带来的各种局限,使得对话语修辞的研究更为透彻、全面.  相似文献   

9.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校园流行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依据关联理论,广告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动态认知过程。为了取得最佳的广告效果,广告人应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认知语境,提供最佳关联信息,实现广告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0.
广告词利用谐音来更换成语中的某些成分,用这样的"新编成语"进行产品宣传.但是,商家在实施宣传策略的同时,也必须遵守语言规则和遵守语言使用的社会道德规范.广告词中的成语化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化用,它体现了美词--积极修辞的效果;一种是消极化用,它要么违背了语言本身的规律性,要么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所以,对广告中成语化用要加以规范,做到既符合语言自身规律,又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广告词利用谐音来更换成语中的某些成分,用这样的“新编成语”进行产品宣传。但是,商家在实施宣传策略的同时,也必须遵守语言规则和遵守语言使用的社会道德规范。广告词中的成语化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化用,它体现了美词———积极修辞的效果;一种是消极化用,它要么违背了语言本身的规律性,要么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所以,对广告中成语化用要加以规范,做到既符合语言自身规律,又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略论广告修辞的规范与失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在广告中的运用极为普遍,规范的广告给商品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失范的广告不仅不能很好诠释商品,反而容易对人们进行误导,以讹传讹,造成危害。规范的广告修辞表现在词语、声音、句式的锤炼、成语的仿造以及辞格的运用上出新意,用语准确、清晰,用字造句传情达意,顺从公众文化心理;失范的广告修辞则生造、误用词语、篡改成语、滥用辞格等,名不副实,引起误导。广告修辞的失范对策是要求广告从业者遵守规范,摒弃失范,结合受众文化心理,在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更好地让受众享受广告语言带来的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13.
修辞是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广告中运用修辞,与广告所要达到的说服、劝戒的目的是一致的,可以使广告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广告中对修辞的运用更多的是体现在辞格方面,有比喻、夸张、双关拟人等,这些辞格既具有一般特点,也具有在广告中运用的特殊性,与广告所涉及的消费心理、注意方向、受众层次、广告主意图等密切相关。广告语言应注重修辞的运用,并把握运用的原则和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概念整合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认知活动。借助Fauconnier等认知语言学家的概念整合理论,运用概念整合网络,从认知角度探讨读者或观众理解广告双关语、领会广告意图的相关心理机制。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对广告双关语的解读过程进行较为细致的描述和阐释,再次验证了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阐释力。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对广告双关语进行认知解读是广告双关语研究的新视角,不失为广告双关语认知研究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成语以其结构的凝固性和意义的融合性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人们对成语的运用包括常规选用和变异运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成语的变异运用,区分成语的形式变异和意义变异,分析成语变异运用的三种基本类型及其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双关是用了一个词语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法,其中谐音双关(Paronomasia)是利用词义不同的两个词之间同音、近音的条件构成的双关.标记理论可以运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运用这一理论对于谐音双关进行解释,从而探讨谐音双关具有的陌生化、经济化、幽默化等效应.  相似文献   

17.
广告修辞幻象本质上是一种"现实"的重构。通过修辞的认知理论解读广告中修辞幻象的构建过程和构建方式,阐释广告主体如何通过语言为主的各种象征符号来建构种种现实,而商品在修辞幻象中被人性化、情感化、对象化,被赋予独特的符号价值,并最终成为一种满足共同欲望、实现共同意愿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认为,广告活动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活动。广告信息理解过程的实也就是受众通过语境要素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对广告中双关语的解释一般有两种,分别依赖于两种不同的认知语境,即受众的先前(现有)认知语境和将广告主考虑在内的共同认知语境。寻求最佳关联是受众进行语境选择和决定某种解释并排除其他解释的关键。为此,受众须遵循关联原则并结合自身的认知语境,从语音、句法、语义及语用等层面寻找广告双关语的明示交际线索从而领会广告主的真实意图。广告双关语在广告交际活动中既能受众的注意力,又能将受众导向最佳关联,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这就是关联视角下广告双关语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广告谐音成语的社会文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谐音成语在商界广泛使用,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它的出现与流行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问题,也不是纯粹的法律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从社会文化的视角进行审视.广告谐音成语的产生与流行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几个方面的社会根源,这类成语折射出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内涵,带来的"利"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修辞与广告     
学习和研究语言的人都了解修辞(Rhetorics)的作用.修辞,作为语言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文学作品中已被广泛采用.同样,广告作为一种语言运用形式,也融入了修辞的成分.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段,可使广告语言大为增色,产生新颖别致、引人注目、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中国当今的社会里,只要你留意,随时随处都可以见到各种媒体传播的广告.在国外,广告作为一种促销策略,早已家喻户晓了.广告主要靠语言、(?)面、声响等视、听、感手段来吸引和打动消费者.其中,语言——书面语和口语(所谓口语,在广告中以声音的形式体现出来)——是主要的载体形式.由于其本身的功能特点以及它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