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在哮喘儿童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ISO检测法和常规检测法分别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阳性37例(92.50%),对照组18例(55.00%),2组患者肺功能各项临床指标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在试验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rs)、总气道黏性阻力(R5)、周边气道黏性阻力(R20)、周边弹性阻力(X5)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可以准确判断支气管哮喘的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脉冲震荡技术诊断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脉冲震荡(impulse oscillation system,IOS)技术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ce asthma CVA)患儿的肺功能状 况,以探讨其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于治疗前予脉冲震荡法检测肺功能,其中25例患儿采 用脉冲震荡法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同期检测本市某幼儿园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健康组与 CVA 组的呼吸阻抗测定值 比较,CVA 组呼吸阻抗各项测定值均较健康组增高,尤以 Zre%,R5%,R20%,X5%为甚(均P<0. 01) ;CVA 组采用 IOS 技术进行支 气管舒张试验,其呼吸阻抗测定值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各项测定值较舒张前有显著下降(P<0. 01) 。结论:IOS 技术适用于幼儿 肺功能检测并可用于支气管舒张试验,是辅助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喘息婴幼儿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和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的感染性喘息患儿60例,非喘息患儿50例,以及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Th17/Treg在喘息婴幼儿外周血中的变化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10的表达情况,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回顾性分析其与肺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感染性喘息组患儿Th17/Treg、IL-17/IL-10水平明显高于非喘息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喘息组患儿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的时间/呼气时间、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的呼气量/呼气容积水平明显低于非喘息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性喘息患儿IL-17与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的时间/呼气时间、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的呼气量/呼气容积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r=-0.327 5、-0.452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喘息患儿IL-10与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r=0.292 1、0.490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感染性喘息组患儿进行6个月随访了解预后,60例感染性喘息组患儿中有24例(40.00%)发展为哮喘,36例(60.00%)未发展为哮喘,哮喘组患儿Th17/Treg和肺功能变化与未发展为哮喘组患儿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Treg免疫平衡与喘息婴幼儿肺功能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早期监测喘息婴幼儿外周血Th17/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0)和肺功能可作为预测儿童哮喘发生的可靠性指标,对婴幼儿哮喘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有效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441-3442
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儿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斯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中有49例患者治疗显效,9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有41例患者治疗显效,1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儿肺功能指标的改善,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静呼吸肺功能测试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检测的意义及价值.方法COPD患者21例及健康对照组16例,用平静呼吸方法进行肺功能检测,并对其主要指标与常规肺功能用力呼气流量-容积曲线的主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患者在潮气呼吸中,反映阻塞的指标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降低.在脉冲震荡测定中,总气道阻力(R5),小气道阻力(R5-R20)和共振频率(RF)增高.上述两种方法主要指标各自并分别与常规肺功能中的主要指标呈高度相关,P<0.05.讨论平静呼吸肺功能测定可作为病情严重度评价和康复疗效的考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高分辨率CT(HRCT)测量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管壁厚度,并评估与病情严重度和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用HRCT扫描支气管哮喘患者35例,其中轻度13例、中度12例、重度1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测量支气管壁横截面的气道壁的外径D和内径L,通过公式计算出支气管管壁厚度与外径比值(T/D)、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截面积百分比(WA%)。计算观察指标与病情严重度及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与正常组的T/D、WA%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重度、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较轻度患者的T/D、WA%明显增加(P<0.01)。T/D、WA%与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P<0.01),WA%与FEV1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重度、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较轻度及正常对照组的支气管壁明显增厚,且增厚程度与病情严重度及气道阻塞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哮喘门诊2023年1-6月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组,根据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将研究组患儿分为轻度组(22例)、中度组(27例)和重度组(11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就诊的60例气管异物或气道畸形的非哮喘患儿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间的血清IL-8、IL-3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8、IL-33水平与各项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儿血清IL-8、IL-33对重度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用力呼气50%时的瞬间流速(FEF50%)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IL-8和IL-3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  相似文献   

8.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50例肺功能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变化。方法:对5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肺功能检查及气道反应性测定或支气管扩张试验测定。结果:5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中,41例(82.00%)有不同程度肺功能损害,通气功能正常32例中,26例示气道反应性增高(81.25%),轻至中度占84.62%。结论:对疑诊CVA患儿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气道反应性测定或支气管扩张试验测定,可提高CV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潘文森  郝树亭  袁雅冬 《临床荟萃》2004,19(10):548-550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肺功能检查中脉冲强迫振荡 (IOS)检测数据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4例OSAHS患者 (OSAHS组 )和 12名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常规肺功能及脉冲强迫振荡 (IOS)检测。结果 OSAHS组中心气道阻抗 (CAI)和上气道阻力 (R35 )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中心气道阻力 (R2 0 )和外周气道阻力 (R5~R2 0 )也高于对照组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将OSAHS组睡眠监测指标与IOS测定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 ,发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与CAI和R35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 .6 5和 0 .6 6 (P <0 .0 1) ;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 (SO2 )与CAI和R35呈负相关 ,r分别为- 0 .6 6和 - 0 .6 5 (P <0 .0 1)。结论 IOS技术可作为检测OSAHS患者上气道阻力的一种方法 ,并且有助于其病理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扶正治本与哮喘患者发作时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观察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和PEFR(最大呼气流速)有无显著差异性.结果:两组在疗效及肺功能指标上均有较好表现,但在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期轻、中度持续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哮喘控制、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60例哮喘患儿为观察组,3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按血清25(OH)D水平将观察组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3个亚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25(OH)D与免疫球蛋白水平,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对哮喘患儿进行肺功能测定,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为(18.3±5.4)ng/mL,低于对照组的(27.2±4.8)ng/mL;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不同血清25(OH)D水平患儿的哮喘控制程度不同(P0.05),25(OH)D水平与哮喘控制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血清25(OH)D水平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血清IgA为(0.48±0.08)g/L,IgM为(0.85±0.14)g/L,IgG为(6.49±1.37)g/L,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IgA(r=0.849,P0.05)、IgM(r=0.583,P0.05)、IgG(r=0.702,P0.05)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病情控制效果、免疫系统功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肺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儿科收治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非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慢性咳嗽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eNO及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段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EF25)、MEF50、MEF75]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eNO及肺功能指标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病情程度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FeNO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并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严重程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Fe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MEF、MEF75、MEF50、MEF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eNO、MMEF、MEF75、MEF50、MEF25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6、0.638、0.611、0.709、0.734,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01;轻度组FeNO水平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儿科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同时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之后对两组中患儿的依从性及肺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与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哮喘患儿依从性,更好地改善患儿肺功能状况,利于患儿及早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脉冲振荡法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肺通气功能及脉冲振荡法测呼吸道阻力(IOS),比较2种测定方法在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吸入支气管激发剂前、后的肺功能及呼吸阻抗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哮喘组吸入支气管激发剂后呼吸总阻抗(Z5)、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共振频率(Fres)较激发前及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哮喘组IOS测定指标中Z5、R5、R20、Fres与FEV1呈负相关关系,X5与FEV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脉冲振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评估哮喘患者运动反应的传统方法是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但运动激发后,受试者有明显气促,常影响第1秒用力呼气量测定。脉冲振荡仪仅需受试者自然呼吸,依从性较好。目的: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运动激发前后健康志愿者和哮喘患者呼吸阻抗的改变,探讨运动激发和脉冲振荡仪检测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意义。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内科。设计:同期非随机病例对照实验。对象:选择2006-01/10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内科已出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4例男性为哮喘组。受试期间均处于临床稳定期。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4例男性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年龄均为29 ̄50岁,且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方法:①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呼吸阻抗基础值,随后进行踏车运动激发试验,夹鼻经口呼吸室内空气,递增负荷,在三四分钟内使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值90%并维持6min,运动结束后1,5,10,15和20min重复测定呼吸阻抗:脉冲频率5,20,35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呼吸总阻抗、中央气道阻力、周围气道阻力以及共振频率、脉冲频率5Hz和35Hz时弹性阻力及惯性阻力(X5和X35),并计算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和哮喘组中央气道阻力和周围气道阻力变化率[(运动后最高值-运动前基础值)/运动前基础值×100%]。主要观察指标:脉冲振荡仪测定的两组呼吸阻抗基础值和踏车运动激发试验后的呼吸阻抗值。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14例和健康体检者1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哮喘患者以周围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周围气道阻力变化率比中央气道阻力变化率明显增高(P<0.01)。哮喘组运动前后呼吸总阻抗在第5~10分钟达到最高,其变化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哮喘组运动激发前后共振频率响应点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激发前后变化率比对照组亦明显增高(P<0.01)。运动激发后哮喘组脉冲频率5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变化率、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变化率增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变化值均≥0.032kPa/(L·s),对照组均低于该值。其次为X5变化率,71.4%患者≥41%,对照组均低于该变化率。对照组运动后潮气量-呼吸总阻抗图均无明显变化。约57.1%哮喘患者因呼气阻抗急剧上升在运动中止后潮气量-呼吸总阻抗图出现陷闭环。结论:哮喘患者运动后以周围气道阻力增高为主。正常情况下,多数支气管哮喘患者对脉冲振荡仪检测的依从性好。而且脉冲振荡仪检测不要求最大吸气和用力呼气,故测定气道反应更精确。因此应用脉冲振荡法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运动前后呼吸力学的变化是一种更为便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脉冲震荡肺功能(IOS)检测在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40例发作期哮喘患儿(A组)、40例缓解期哮喘患儿(B组)、40例健康体检小儿(C组)。3组研究对象均接受IOS检测与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检测,比较3组IOS参数[呼吸道中心阻力(Rc)、共振频率(Fres)、震荡频率为5 Hz时电抗值(X5)、震荡频率为20 Hz时中心气道黏性阻力(R20)、震荡频率为5 Hz时气道黏性阻力(R5)、震荡频率为5 Hz时呼吸总阻抗(Z5)]与MEFV参数[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25%)、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并分析A、B组患儿IOS参数与MEFV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儿IOS参数较B、C组更高,MEFV参数较B、C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IOS参数较C组更高,M...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脉冲振荡(IOS)呼吸阻抗值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OSAH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OSAHS患者(OSAHS组)、22例单纯打鼾而无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单纯鼾症组)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IOS肺功能检测,比较3组的呼吸阻抗指标,并将OSAHS患者睡眠监测有关指标与呼吸阻抗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SAHS患者上气道阻力(R35)、中心气道阻力(R20)、呼吸总阻抗(Zrs)、总气道阻力(R5)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纯鼾症组又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OSAHS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R35和R20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3和0.617(P<0.01);最低SO2与R35、R20、Zrs呈负相关,r分别为-0.607、-0.591和-0.462(P<0.01)。结论:IOS肺功能可作为检测OSAHS患者上气道阻力的一种方法,为非睡眠状态下OSAHS诊断及病情程度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8例,依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等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时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D3+、CD4+、CD8+均升高,CD4+/CD8+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给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指标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益气补肾止喘汤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6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及氨茶碱来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补肾止喘汤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测试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肺功能主要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测试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肺功能主要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气补肾止喘汤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施阳 《临床医学》2020,40(5):52-54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哮喘发病频率的相关性。方法 便利抽签法选择郑州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11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哮喘发作频率和肺功能相关指标,并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维生素D缺乏与哮喘发作频率和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40. 58±9. 34) nmol/L,对照组为(74. 27±4. 17) nmol/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中男性维生素D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中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明显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P 0. 05);维生素D缺乏组哮喘发病频率明显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P 0. 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且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呈正相关,与哮喘发病频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