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稠油蒸汽吞吐井有其独特的生产过程 ,井温的变化会引起原油粘度和产能的变化 ,现有单独的管式泵不能较好地适应这种变化。采用变排量抽油技术能消除因粘度升高造成的不利影响 ,提高泵效、延长油井生产周期、增加周期产油量。本文介绍了这种泵的结构装置和工作原理、变排量时机的选择及变为抽稠油泵时杆柱下行受力计算方法。用CYB44/70变排量抽油泵在单家寺和乐安油田的蒸汽吞吐井进行了现场试验 ,试验证实 ,该项技术延长了油井的抽油周期 ,增加了周期产油量。  相似文献   

2.
方法根据孤东油田九区西块原油粘度及井网分布状况,选择不同的开采工艺,另外,在蒸汽吞吐井生产末期挤入降粘剂来提高周期产油量,并应用化学添加剂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目的选择适合各单井的稠油开采新工艺,提高开井率,并试验应用蒸汽吞吐配套新工艺延长生产周期,提高周期产油量。结果试验区1993年正式投入开发,至1995年6月底,累积生产原油17.8900×10~4t,累积采出水9.8300×10~4m~3,回采水率123%。结论中、高粘度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初期可采取非注汽工艺与蒸汽吞吐工艺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开采,蒸汽吞吐开发可大大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油速度;固井质量差的老井,开发初期可运用非注汽工艺开采,来提高油井开井率;此外,注汽开发中可选用合适的化学添加剂,来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河南油田稠油油田超稠油开发过程中,常规的杆式泵举升工艺存在光杆滞后、液体进泵阻力大、杆管偏磨,及该工艺不适应油井出砂、井斜大于70度的井等问题,因此,开发研究了蒸汽吞吐井喷射泵举升工艺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消除了光杆滞后、杆管偏磨的现象,可以延长生产周期,提高油汽比,提高超稠油油田的开发效果.文中主要介绍了蒸汽吞吐喷射泵举...  相似文献   

4.
石油磺酸盐在深层热采超稠油油藏驱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轮次吞吐后期的中高含水热采稠油井,通过室内研究评价,复配出与单家寺油田稠油配伍性较好的石油磺酸盐,开展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能降低油井的注汽启动压力,延长吞吐井的生产周期,提高超稠油井的开发效果,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系统节点分析技术原理和方法,应用稠油蒸汽吞吐流入动态预测研究成果,建立了蒸汽吞吐井抽油系统分析及优化设计的计算方法;编制了蒸汽吞吐井抽油系统效率分析及优化设计软件。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项技术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油井的周期抽油工况,能对油井当前工作参数在未来生产阶段的适应性作出评判,可以用来预测蒸汽吞吐井的周期产量,指导设备选型和工艺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6.
稠油蒸汽吞吐井供液能力与原油粘度和油层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特-超稠油蒸汽吞吐井合理排液能力研究,明确了不同油藏条件下抽油泵类型及其工作制度的选择原则,可以快速准确运用于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的投产,经矿场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疆油田红003井区蒸汽吞吐开采效果较差的现状,引进了高效复合化学药剂配合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复合吞吐开采技术。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氮气对原油黏度的影响很小,但可以增加地层的弹性能量;加入复合降黏剂可以使稠油在高温下转变为牛顿流体,启动压力消失。对注蒸汽+氮气+降黏剂复合吞吐的压力场、温度场和黏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开采效果显著优于单纯注蒸汽方式,可以明显延长蒸汽吞吐生产周期。现场对12口井开展了稠油复合吞吐技术试验,增产效果明显,可为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曾从荣  付奎仕 《油田化学》1994,11(4):310-313
本文介绍了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RV-E及粘土稳定剂PF-C联合处理蒸汽吞吐开采的特稠油井的工艺方法。经处理特稠油井产上升,回采水率提高,生产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RV-E及粘土稳定剂PF-C联合处理蒸汽吞吐开采的特稠油井的工艺方法。经处理的特稠油井产量上升,回采水率提高,生产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孔102井馆陶组稠油,大港油田先后采用了螺杆泵举升工艺、油层化学吞吐+螺杆泵举升工艺、油层防砂+有杆泵电加热举升工艺3种冷采工艺方式,由于油稠、出砂等原因,均未获成功。为此,进行了蒸汽吞吐热采先导性试验,使该井恢复了正常生产,使评价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介绍了该井试油和采用冷采工艺方式试采的情况,详细介绍了蒸汽吞吐的施工过程和效果。该井实施蒸汽吞吐的成功不仅对大港油田稠油油藏的热采开发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而且对国内类似稠油油藏的开采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姜东 《钻采工艺》2019,42(2):52-55
注蒸汽热采降黏是用于稠油、超稠油油藏开发的主要方式,对于蒸汽吞吐热采井举升一般采用有杆 泵注采一体化技术,实现一趟管柱注汽、转抽生产,达到减少热损失、提高产量、减少作业费用的目的。现有常规注 采一体化工艺因受油井井斜、产出液黏度影响,在大斜度井、水平井中应用存在抽油杆柱缓下、抽油泵易卡泵不能 正常举升生产问题;因抽油泵下泵深度受限,造成沉没度小、中后期供液不足,降低了轮次周期产量。文章提出了 以柔性连接水平泵为核心的注采一体化新技术,通过研究双级异径柔性连接柱塞、开式悬挂串联泵筒结构的注采 一体化水平抽油泵,配套井口悬挂注采一体化转换技术,实现有杆抽油泵下深到水平段注汽、转抽、生产,最大限度 提高注蒸汽吞吐周期产量。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抽油泵下深到水平井 A靶点生产,在减少蒸汽注入 量条件下,能有效延长轮次生产周期及产液量,为注采周期较短的中浅层稠油区块的大斜度、水平井注采一体化生 产提供了举升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洲城油田洲Ⅲ断块QK - 18井原油粘度与温度基本呈半对数线性关系 ,含水对粘度的影响较大。矿场试验表明 ,CO2 吞吐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 ,增加近井地带的驱动能量 ,改善稠油流动性 ;反馈式稠油泵和电热杆加热系统可保证稠油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3.
边水淹稠油储量蒸汽吞吐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层温度条件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00mPa.s的稠油油藏,在注蒸汽吞吐长期降压开采过程中,油藏压力下降导致边水推进,水淹井区采油井含水急剧上升,生产效果变差,资源浪费严重。对井楼油田一区楼1254、2107两口井的边水油层蒸汽吞吐试验结果表明,厚度不小于8m的特稠油边水淹油层,通过优化射孔和优化注采参数,实施短周期注汽、短周期生产的开采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吞吐效果和经济效益。目前,该技术已成为河南稠油油田进一步提高边水淹油层储量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针对欢喜岭油田稠油主力区块蒸汽吞吐后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地层流体粘度高、生产管理难度大、近井地带形成稠油堵塞和油井产量下降等问题,在原油粘度对蒸汽吞吐影响分析基础上,开展了蒸汽添加剂技术研究,并对蒸汽添加剂热稳定性、乳化降粘、原油脱水等性能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原加药工艺技术进行了改进.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欢喜岭油田稠油区块下一步注蒸汽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多元热流体吞吐高效开采技术是一项综合利用水平井、二氧化碳、氮气和蒸汽进行稠油开发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根据稠油油藏的特点,对其进行了水平井多元热流体吞吐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其提高采收率机理。与常规蒸汽吞吐相比,水平井多元热流体吞吐高效开采技术具有3大优势:水平井可以提高注入能力与生产能力,且吞吐有效期长;二氧化碳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和残余油饱和度,提高驱油效率;氮气可以扩大注入蒸汽波及范围,降低注入蒸汽热损失。现场应用证实,该技术可有效提高蒸汽的利用效率,降低注入压力,提高油井产能,延长吞吐有效期,能够大幅度提高海上稠油产量。  相似文献   

16.
方法采用增大油管直径和下加重杆技术,来减少油流上升阻力和增大杆柱下行动力。目的解决红一区浅层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抽油生产中光杆下不去的问题。结果在红浅稠油区进行了加重杆与φ88.9mm油管现场试验及应用,共下加重杆133井次,增产油21014t,下φ88.9mm油管58井次,增产油9841t。结论采用增大油管直径和加重杆技术可明显减少光杆打架现象,延长有效生产时间.提高蒸汽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17.
稠油化学冷采技术室内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欢喜岭油田欢127区块已处于蒸汽吞吐开发后期,产量递减严重、部分油井达到蒸汽吞吐成本极限等问题,开展了稠油化学冷采注剂配方及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冷采注剂具有较好地降低稠油粘度、稳定的分散性能和较好的洗油能力,且不影响稠油的脱水效果。实际应用效果证明,该技术可达到提高油井产量,延长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HLB型空心环流稠油抽油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爱民  于新哉 《石油机械》1998,26(12):23-24
针对稠油开采中稠油粘度高、摩擦阻力大、原油不进泵、抽油杯柱下行困难,以及油管结蜡等问题,大港油田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出HLB型空心环流稠油抽油泵。该型泵配用电热空心杆和空心杆可分别实施越泵加热和泵下注入稀释剂降粘工艺,解决了稠油不进京及杆柱下行困难等问题;井下可不安装泄油器,并可不动管柱进行测试和对稠油层注入蒸汽,实施蒸汽吞吐开采工艺。现场试验及应用表明,这种泵具有泵效高、结构简单、作业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注氮气控制稠油油藏底水水锥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热采油汽比接近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的现状,对注氮气控制底水锥进及热氮混注提高热采采收率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地抑制底水锥进和蒸汽超覆,改善了吞吐井生产效果,成为“十五”期间巨厚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多周期吞吐后控制底水锥进、提高热采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L油田是渤海首个进行稠油蒸汽吞吐热采试验的先导区,对其开发效果准确评价关系着渤海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基于蒸汽吞吐井实际生产动态数据,对L油田蒸汽吞吐实际注入状况、井底流温、产量、含水及热采增油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蒸汽吞吐下泵生产后井底流温较高,高峰达103℃,之后大幅度降低,蒸汽吞吐井底流温提高幅度大于多元热流体吞吐;根据产油量变化,蒸汽吞吐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放喷吐水、高产、快速递减和低产稳定阶段,产量递减符合指数递减规律,第一轮次月递减率为22.3%~28.6%;蒸汽吞吐井第1月平均日产油是冷采井的2.5~2.8倍,第1年平均日产油和累计产油是冷采井的1.7~2.2倍,平均2.0倍。蒸汽吞吐能显著提高渤海稠油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