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6个月后两组洼田饮水实验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营养状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改善了机体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综合康复组44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不同病情而采用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综合康复组在一般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超早期(脑梗死24h内,脑出血48h内)综合康复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各项指标评定和两组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结果 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ADL能力,两种方法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减少脑卒中患者的残疾发生,缩短病程,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ADL能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麦志明  曹秀文  何笑敏  冯金 《医学信息》2010,23(4):1116-1117
目的 通过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减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30例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外,给予介入肩手综合征防治护理干预.结果 发现观察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可有效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伴发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训练,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分裂症伴发脑卒中偏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2人为康复组,在发病72小时,生命体征平稳以后开始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另48人为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  相似文献   

5.
刘华莲 《医学信息》2010,23(5):1410-141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与效果.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肌力进行重新评估,了解2组患者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 经3个月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重早期康复护理,有计划地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能促进康复,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性肩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1年6月~12月未行康复护理的脑卒中后偏瘫性肩痛患者与2012年1月~7月行康复护理干预后偏瘫性肩痛患者进行比较,随机各抽出15例患者分为康复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肩关节疼痛评分。采用Fugl-meyer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偏瘫性肩痛,极大程度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杰 《医学信息》2008,21(7):1157-115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96例脑卒中患者分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神经科药物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康复治疗.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积分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月后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后康复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上肢P<0.05,下肢P<0.01).结论 早期康复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NIHSS评分以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包括73例男性和77例女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除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外,再分阶段由神经科医师、康复医师和护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和第30天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护理组干预前两者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组第14天和第30天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两组第14天和第30天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护理组干预前两者C反应蛋白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组第14天和第30天C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两组第14天和第30天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36例,晚期康复组36例)。早期康复组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及早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患者于入院治疗4周后,神经症状稳定,不再进一步恶化即开始康复训练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早期康复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晚期康复组(P0.05);早期康复组患者经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后效果明显,有效率达94.1%(P0.05)。结论早期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语言障碍恢复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分析探究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在早起康复中应用的效果[1]。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行神经功能康复的早期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对神行功能康复的早起训练后,在运动能力方面、日常的生活能力等方面均要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在早起康复中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效果,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药熨配合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38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19例,对照组患者按脑病科常规治疗和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按脑病科常规治疗和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每次康复训练前先进行中药药烫治疗再进行康复训练。6w后观察两组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总有效率为69.7%,观察组为94.1%,两组比较<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药熨配合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中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训练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41例)和实验组(4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的康复训练40次,2个疗程;实验组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20次,4周.通过用力肺活量(Fast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最大呼出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FEV1/FVC%判断患者肺功能;通过上肢功能评定法(Fugl-Meyer,FMA)和Rosenbek渗透-误吸分级标准分别判断上肢功能状态和误吸程度.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上肢功能状态和误吸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改善(P<0.05),实验组改善最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上升(P<0.05),实验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误吸程度均下降(P<0.05),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使用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吞咽误吸程度并恢复一定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张东波 《医学信息》2005,18(8):994-995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刺五加、康复训练对小量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例小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早期应用刺五加,对照组按脑出血常规治疗。两组生命体征稳定即开始综合应用Bobath、Brunnstrom、NPT、Rood等技术康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和ADL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血肿容积减少在治疗前后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刺五加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小量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口腔操在脑卒中流涎患者康复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5月~12月脑卒中患者中有流涎、口角歪斜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对比,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口腔操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对两组患者在口角歪斜及流涎康复恢复进展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就口角歪斜及流涎康复恢复情况,分别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对两组患者流涎症状进行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操对脑卒中患者在口角歪斜及流涎康复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该操简单易学,即有助于功能恢复又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费用,可在社区人群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若得不到及时的早期康复护理,可导致误咽性肺炎,严重者可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正确的饮食护理和功能康复对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LOKOhelp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响。方法将具有一定行走能力的6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30min/d,6w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疗效。结果训练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衡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6w康复训练后,两组的平衡功能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提高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提恢复期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激励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康复锻炼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运用激励原理进行护理.采用Barthei指数分别对患者康复锻炼前和锻炼四周后的ADL进行评定.结果康复锻炼四周后实验组比对照组Barthei指数明显提高(p<0.01).结论应用激励原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可促使患者坚持锻炼,减轻残疾程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88例老年人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中西医治疗法和心理干预观察老年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8例老年人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脑卒中采用中西医治疗和心理干预有很好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肢体在发病驰缓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观察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方法将14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康复训练组在发病早期进行心理康复和肢体强化康复训练,对照组60例按常规治疗,执行常规治疗护理。结果康复训练后Barthel指数评测两组日常能力,康复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进行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伟平 《医学信息》2018,(19):168-170
目的 探讨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32例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上下肢肌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肌力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从而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