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追求和谐:传统与现代的链接——以传统法律文化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传统中国所竭力追求的目标,也同样是现代中国孜孜以求和维护的目标。从法律文化的视角言之,古今中国不仅在追求和谐的终极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而且在实现和谐目标的手段上也具有契合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只有在继承传统并超越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谐社会中包含的种种关系早已存在于几千年的传统法律丈化之中,只不过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他们做出的解读有所侧重而已。本文以传统法律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它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的联系,并解读它对和谐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09年的构想和战略方向,促进和鼓励每个国家,发展一种适合其需要的知识产权文化,对知识产权文化的概念、意义,如何发展适合中国需要的知识产权文化进行了探讨。知识产权文化在国内法学界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概念,经研究表明:知识产权法是民法的一部分,法律文化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因此知识产权法律文化也应当有其一席之位。本文根据这种判断,以法律文化的概念为基点,系统地阐释了知识产权法律文化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并在知识产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对建立和发展适合中国需要的知识产权法律文化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法律文化帝国主义研究——以中国知识产权立法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森 《法商研究》2009,26(3):120-129
当下,理论界对文化帝国主义的研究遗漏了文化帝国主义在法律领域的表现。法律文化帝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特点。法律文化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表现以知识产权领域最为典型。从宏观上看,法律文化帝国主义表现为西方主要国家强迫中国建立起一套产生并主要存在于西方法律文化中的知识产权制度;从微观上看,法律文化帝国主义则表现为西方主要国家强迫中国知识产权立法在具体内容上符合西方国家的"文明"标准。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但和谐社会的实现必须以法制予以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涉及到立法、司法以及法律文化等诸环节,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只有通过制定民主、科学和系统的法律,在此基础上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并以先进的法律文化为支撑,才能最终形成和谐社会下的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事实上也是利益、矛盾多样化的社会,建立多元兼容,活动有序、彼此和谐的社会,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理论的呼唤。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给司法公正提出了新的要求,司法鉴定作为诉讼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活动,通过对司法公正的影响而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影响,并在其与和谐社会的契合与背离、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运动中寻求完善。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化问题,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共享性、实用性与低价性,当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在乡土社会的国际化进程中遭遇知识垄断、规律理性与权利至上的文化挑战时,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必须通过充分解放思想与大胆创新的方式和谐崛起,突围垄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主张。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的新命题。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的形而上特点使得拥有资源的发达国家借助于知识产权制度来抵制部落群体对知识产权财产规范要求变革的主张。传统文化表达的特殊性导致它很难被纳入著作权框架中,企图以著作权制度为基石构建传统文化表达保护方式只能让二者之间的矛盾更为突显。传统文化表达与作品之间存有一定相似性,在建立传统文化表达权利保护框架时,可以沿用著作权法的立法思路和方式。但传统文化表达的保护又不应拘泥于著作权制度的藩篱,而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特殊权利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仲裁作为一种独特的纠纷解决机制,相对于诉讼机制和调解机制来说,在纠纷解决的迅速性、专业性、保密性和主导性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我国知识产权仲裁制度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制度实施经验的不足和相关配套设施的缺失降低了纠纷当事人的仲裁意愿,此种困境已严重制约我国知识产权仲裁制度的发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知识产权仲裁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仲裁的对接机制,将有助于我国知识产权仲裁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法哲学理论反思——以重构知识产权制度为视角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知识产权制度历经 5 0 0多年的发展 ,现已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尤其是WTO框架下的《知识产权协定》诞生后 ,其地位日益凸显。但是 ,过分强劲的知识产权保护 ,使其遭遇了“知识产权怀疑论”、“反知识产权论”和“知识产权僵化论”三股新思潮的冲击。此三股思潮中任何一股的成立 ,都将从根本上动摇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严重地甚至可能导致知识产权制度土崩瓦解。因此 ,有必要对知识产权法哲学理论进行反思 ,对此三股思潮进行阐释 ,以重新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知识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李阳 《中国检察官》2007,(10):18-20
本文以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为视角,就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议题展开探讨。在论述了化解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检察机关在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就最大化地运用检察职能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法文化是一种以现代法文化为主,同时又融合了一些传统因素的法文化。其中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尊重人权等理念和主张都是重要内容,追求和谐、非讼解决纠纷也包含在内。法文化具体来说包括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律实施.法律设施、法学教育与研究等方面内容,本文通过对法文化具体内容的浅要分析,阐述法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和谐社会对法文化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党中央及时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标志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法律意识通过立法、执法、守法完善法律的内容,使传统社会的法变成和谐社会的法,法通过调整不同个体、群体、地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相对和谐的人际、群际、地区关系,形成相对和谐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对案件的技术问题和鉴定结论进行全面审查乃是法官履行审判职责的必然要求,法官应正确区分案件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通过充分利用人民陪审员制度,探索专家陪审员制度,以及规范司法鉴定结论的审查标准与方式防止司法鉴定过程中存在随意性问题等途径,切实加强对技术问题的审查能力。专家辅助人制度是司法鉴定制度的重要补充,专家辅助人的资格无须限定职称、学历、职务等条件,应构建独立的程序规则,规范专家辅助人出具的书面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当事人对司法鉴定的抗辩权,防止司法鉴定直接决定案件审判结果。  相似文献   

16.
平等是和谐社会之基,立法平等是平等的真谛,和谐社会呼唤立法平等。宪法平等权对立法具有拘束力,立法平等是贯彻实施宪法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立法平等尤其应当关注合理差别和反向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运伟 《法制与社会》2012,(13):268+274
近年来,知识产权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从花都区检察院办案情况分析,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要特点有假冒注册商标案多、侵权领域较广、犯罪组织严密、犯罪手段隐蔽、打击难度大、创意产业易被侵权等特点,究其原因,应当从加大办案力度、加强市场监管、提升维权意识、加强法制宣传等方面构建保护知识产权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制度——知识经济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行政与法》2001,(2):F003-F003
知识产权制度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配置、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法律保障,我国应尽快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经济重要象征的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尤其对国际技术贸易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法律文化的一个分支,知识产权法律文化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强调创造力,强调科学技术。我国如果想要在国际竞技场上取得自己的优势,必须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法律文化建设。通过对知识产权法律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得知其内涵为法律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其外延为法律意识。本文指出发展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文化,应该从完善法律制度,齐备执法队伍以及提高群众意识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教育与知识产权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教育密不可分。由于知识产权文化在各国形成的条件和基础不同,知识产权教育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在知识产权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认识、研究、运用,不仅要形成积极鼓励创新、尊重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创造社会财富的知识产权文化意识,还应当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创新、创造财富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