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IP复用技术是现今集成电路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本文讨论了一种基于IP复用技术的DMA控制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处理器中的SPI接口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彧  张楚 《电子测量技术》2007,30(6):126-129
本文描述了一个应用在多媒体处理器芯片中的SPI接口IP的设计.该IP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持越来越丰富的多媒体应用,为手持设备提供多样的数据交换.本文讨论了SPI协议的工作时序,分析了实现SPI逻辑功能的设计思路,并给出了SPI接口的仿真波形和实现结果.设计完全兼容SPI协议,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可以和多种外接设备进行数据交换.设计完成后经测试证明,完全满足SPI协议串行数据传输的要求,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3.
在通用图像采集IP核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更好地应用于自动聚焦等相关算法的IP核.充分利用图像数据中的引导码完成了软同步设计,根据算法进行需求分析,只提取图像信号中的灰度分量Y,并将它们进行打包处理,最终通过DMA突发传输的方式缓存到SDRAM中.该设计方法在使采集效率提高50%的同时使资源消耗量减少了59%,并且通过...  相似文献   

4.
SpaceWire是欧空局提出的新一代高速星载互联总线技术,已逐步应用到星载设备网络建立中,卫星即插即用标准的提出需要节点设备智能化且具有SpaceWire接口。本文介绍了SoC片上处理器中SpaceWire接口模块向AMBA总线连接的总线控制器IP核设计,且为SpaceWire接口的高速率数据传输特性增加了DM A功能。本文详细说明了该接口控制模块的系统架构以及各部分的实现方式。最后对该总线控制器IP核进行RT L级仿真验证且在FPGA上进行了硬件测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非接触式读写模块MF RC500和以太网控制器RTL8019AS,并将TCP/IP协议嵌入通用单片机中,通过RTL8019AS实现了上位控制机和读卡设备在局域网/因特网上的数据传输。给出系统硬件设计简图和有关TCP/IP协议的实现代码,并详细阐述了下位机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6.
PTN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通信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SDH/MSTP传输体系由于其基于TDM内核的通道复用技术制约电力通信网向IP化、宽带化、业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基于IP的PTN技术正好迎合了电力通信网发展的新需求。PTN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逐渐取代MSTP成为新一代主流传输技术将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7.
概要总结世界电力通信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趋势,指出为应对加入WTO,中国电力通信要创新机制,向新一代公共电信运营公司(PTO)方向转变;分析比较世界信息网络技术及其体系结构的最新发展;建议中国电力通信网发展应以一代IP技术为基础,建设以IP over 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为核心的电力信息基础设施PII;强调并提出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电网资源,加快建设PII,要有创新机制,以促进中国电力工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飞行试验时,为解决大容量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传输距离不足且传输可靠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YNQ的“RS422+SRIO”的数据传输方案。设计通过RS422接口电路实现对遥测组合上行指令下发及下行状态返回;并通过SRIO接口,使用Xilinx的SRIO IP核,再经过光模块连接光缆实现远距离数据发送和接收。为了防止电磁干扰导致串口接收信号的高低电平误判,增加串口精准采样软件设计,保证串口接收信号的可靠性,并在PS接收串口回传数据时使用DMA+乒乓操作的缓存方式,解决串口回传数据易丢失的问题。经大量试验验证,该方案能够通过RS422接口实现指令精准下发和状态数据的零误码接收;以及在15 km光缆连接的条件下,SRIO接口实现444.44 MB/s的零误码可靠性传输。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最为流行的Struts和Hibernate框架,接着对Struts和Hibernate的系统在开发过程的可复用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Tiles框架和组件的视图层复用结构,分析了可复用的标签开发方法,对可复用的弹出窗口的设计以及在与Hibernate相结合的过程中的复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董乾  刘勇  史曙光 《电器评介》2013,(6):42-43,48
本文介绍了DMA的工作原理和读写操作过程,分析了DMA控制器设计中各子模块划分的功能,并列出了读写操作的功能仿真验证结果。实现了基于FPGA的DMA设计,并且应用在硬件压缩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一种基于FPGA实现无刷直流电动机闭环调速的控制策略和系统设计方法,建立增量PID算法和SPWM调制FPGA IP核。通过分时复用技术,对SPWM调制模块进行优化,可在满足系统动态性能的前提下,大大节省系统资源。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种基于FPGA实现电机调速控制的策略和系统结构的有效与可行,其突出优点在于简化了控制系统外围电路,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概要总结世界电力通信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趋势,指出为应对加入WTO,中国电力通信要创新机制,向新一代公共电信运营公司PTO方向转变;分析比较世界信息网络技术及其体系结构的最新发展;建议中国电力通信网发展应以一代IP技术为基础,建设以IPover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为核心的电力信息基础设施PII;强调并提出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电网资源,加快建设PII,要有创新机制,以促进中国电力工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方式开发的软件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分析软件复用技术的优势和关键技术,结合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实例,介绍软件复用技术在页面复用、查询构件复用两方面的应用情况,认为软件复用技术可避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复劳动,提高软件的稳定性、通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终端对USB接口的支持,USB设备的小体积和低功耗成为设计的两大目标,USB设备的SOC设计很好地满足了这两方面要求.如何选择可复用IP、总线连接和对各IP模块进行系统级验证是SOC设计的核心,同时USB 协议自身实现和测试的复杂性,这些都是芯片设计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一个基于ARM TDMI IP与USB1.1控制器IP的SOC设计与实现,阐述了多IP SOC的一般设计方法,同时给出了USB控制器的验证及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波分复用技术的基本情况和优点,针对石家庄供电公司及其所管辖县级供电公司信息外网分别部署,物理通信通道受限制,不利于统一监控和管理的情况,提出应用波分复用技术进行光纤扩容的改造方案,通过网络传输性能与稳定性测试认为波分复用技术可以应用于通信光纤有限的网络改造,并给出该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IP—PCA(Protocol converter A)是一个协议转换器,主要实现中国七号信令IP协议的转换。设计目标是把16条PCM(2M/S)的中国七号信令转换为1条(10/100M/S)自适应IP信今协议的以太网接口,把电话交换设备通过IP—PCA连到IP网上去,使电话用户能够通过IP网进行长途电话业务。根据TCP/IP的体系结构和功能及分层模型,IP—PCA分为四层:应用层、TCP/UDP、IP、数据链路层。各层按照其相关协议来设计IP—PCA。  相似文献   

17.
薛吉  奚培锋 《低压电器》2011,(23):42-45
研制了一种基于PLC的EtherNet/IP主站.首先介绍了工业以太网EtherNet/IP的基本原理,给出了EtherNet/IP主站的软、硬件设计,最后分析了EtherNet/IP主站组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DMA方式传送数据具有传输速度高 ,CPU额外开销小的明显优点 ,DMA的运用可以改善系统性能。本文介绍了基于PCI总线的通用DMA的硬件设计 ,并用FPGA实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FPGA的采样与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板级设计和工程实践的角度研究并总结了基于FPGA的模拟信号采样与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技术,基于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思想把设计分为硬件设计和IP核设计两个部分,对设计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做了分析并给出相应设计建议.给出了基于Protel DXP的FPGA采样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和PCB设计方法,以A/D转换芯片的驱动为例阐述了基于VHDL语言的AD、DA芯片驱动以及控制算法等IP核的开发流程.在Modelsim中对IP核做了电路行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IP核实现了预设功能.设计结果制成了样板,调试结果表明本文的硬件设计方法具有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脉冲雷达记录系统的采样速率要求不低于200 MHz,连续记录的数据容量达到几十至几百GB。为了保证如此高速的数据流持续存入磁盘,且不丢失任何数据,必须解决PCI接口设计这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ALTERA公司开发的PCI核PCI_mt64的链式DMA的设计方法。这种方式的DMA能够申请更大容量的内存,其传输效率更高,使得脉冲雷达记录系统的PCI总线能够持续高速地传输大量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