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栾雨琳 《水利发展研究》2013,13(7):20-22,32
水利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阶段上同时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文章通过分析水与生态的自然属性、水利与生态文明的社会属性说明水利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关系;通过分析水利为生态文明建设既提供支撑又产生不利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既促进水利健康发展又规范和约束水利建设行为说明了水利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馈关系。  相似文献   

2.
隆化县水务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大力倡导生态水利建设新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奏响了一曲人水和谐的乐章.  相似文献   

3.
生态水利建设是21世纪对水利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阐述了滨州市建国以来水利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分析了现状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根据对生态水利的初步认识提出了滨州市建设生态水利的技术路线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态水利工程是围绕生态环境建设而开展的水利工作,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在水利工作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水利与工程水利具有不同的特征:一是可持续发展水利,二是资源水利,三是现代水利,最终目标是实现水工程的安全性、节水性、景观性、文化性、科技性和协调性。滨州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新思路,水利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但要达到生态水利还有一定距离。针对目前滨州市水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工程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内涵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工程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内涵,并对工程水利的双重效应和工程水利与生态水利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通过植被建设能有效地控制工程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满足人们对水的各种不同需求的同时,还应满足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恢复与建设洁净的水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许继军  陈进 《中国水利》2012,(10):46-48
从历史和发展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水利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归纳了不同发展阶段长江水利建设内容及时代特征,并从水的自然、社会和资源属性对生态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和工程水利的本质进行了诠释,指出长江流域水利建设呈现螺旋式发展规律.认为当前民生水利发展需从高起点出发,通过规范化、信息化的监管,为民众提供更高的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近年济南市开展了地下水保护、保泉、河道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工作,全市生态水利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水系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新的形势下,为全力推进济南生态水利建设,打造泉城独特风貌,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和"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示范市",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水利的观念,通过搞好生态水利顶层设计,制定生态水利建设政策法规及工作标准,加快全市水系生态水网及配套工程建设,严格生态水利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生态水利建设投融资保障机制,全面实现绿色济南、生态济南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8.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利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从思想基础、基本宗旨、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等方面把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而从转变水利发展工作思路、重视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试析城市生态水利的理论内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历史大致经历或正在经历着四个阶段:(1)原始水利阶段。(2)工程水利阶段。(3)资源水利阶段。(4)生态水利阶段。城市生态水利是以生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法则和要求建立起来的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旨在城市保护、改善和修复水生态环境并确保水生态和水资源安全的水利建设和水事活动的总称。城市生态水利有如下特征:(1)城市生态水利的提出和蓬勃发展是人们认识上和行为上的回归。(2)城市生态水利具有丰富的内容。(3)城市生态水利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以人水和谐、协调共处为出发点,对新的治水思路理念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10.
论水利生态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现代水利的目标,克服传统水利生态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必须注重经济效益,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应用工程、生物、管理等综合优化配置水资源,搞好生态水利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水的哲学思考出发,对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利工作定位、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和工作重点、水利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科技保障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认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水利工作的升华,生态水利与民生水利和资源水利三者和谐发展正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12.
张基尧 《中国水利》2001,(10):19-22
近期,水利部组织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利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规划》;同时,根据水利发展的要求,还组织编制了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六类共计26项专业领域和区域发展规划,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利发展规划,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发展规划。“十五”规划是水利部党组全面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治水方针,结合水利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确立新时期治水新思路,对近期全国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以及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作出的纲领性文件。为了让水利工作者全面了解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加快水利建设步伐,由部规划计划司具体指导,本刊开辟专栏对“十五”规划进行系统介绍。请广大读者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山东水利》2016,(4):57-58
结合基层水利工作,针对当前水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措施,为推进基层生态水利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水利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水利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生态旅游是水利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两者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基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提出开发水利生态旅游发展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平等公正原则,探讨了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宣传与弘扬水文化、积极推行绿色营销、倡导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强化生态化管理、注重民生水利建设、实施生态导向的政策法规、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等水利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水利规划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辉巧  何冰 《人民黄河》2007,29(2):13-14
在城市生态水利规划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①生态水利与资源水利相统一;②城市水安全;③水质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相结合;④景观亲水;⑤水利工程、水文化与城市文化相协调;⑥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等。应正确处理好水资源、水工程、水文化、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经济和水管理的关系,以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施荣宾 《上海水务》2003,(4):32-33,37
崇明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沙岛,其生态岛发展功能定位已经明确.生态的崇明岛,水利作为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位置十分重要。为促进生态岛建设,全面提升生态岛的形象,品位,迫切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的现代化水利,包括生态水工程、生态供需水和生态水环境。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水利在生态岛建设中的作用,来带动生态岛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生态水利与北江流域生态水利建设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叙述了生态水利的有关问题,介绍了国内外河流治理与开发的动向,简单分析了北江流域生态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对北江流域的生态水利建设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各市水利局、水利学会,有关设计、施工、管理厂家单位: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中,人们认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大大加强了城市水系生态,景观和水文化的研究和成果应用,橡胶坝工程技术的应用就是一个典范。近几年来我省生态水利建设与橡胶坝工程蓬勃发展形势喜人。为了更好适应其发展要求,河南省水利学会橡胶坝学组决定今年10月份召开"生态水利与橡胶坝"技术研讨会。现将征文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曹成 《江苏水利》1999,(4):12-13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水利基础产业,必须以水利工程设施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兼顾供水与用水单位的利益,走建设、管理、开发、经营、服务一体化的路子。根据笔者对水利的接触和了解,现就全省水利建设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决定了江苏水利建设必须始终围绕防洪除涝与抗旱供水两大任务,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江苏滨江临海,地处江、淮、沂、沭、泗下游,承受上中游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客水入境,素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水利是水利发展的趋势,通过近十年探索与实践,逐步被人们关注。在系统总结现有生态水利内涵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尝试拓展了生态水利内涵并探讨了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提出水土保持是生态水利的重要保障,具体体现在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是解决当前水问题的重要技术支撑、水土保持是实施当前治水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及水土保持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