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基于子空间分析的CDMA多用户检测算法是近期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中研究得比较多的一类,其基础-子空间跟踪领域长久以来也有大量的研究结果,然而适用于CDMA系统且性能较高、运算量低的算法并不多见。本文针对CDMA系统的用户数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信号子空间维数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基旋转的动态子空间跟踪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迅速地跟踪维数变化的了信号子空间,从而提高基于该跟踪结果的CDM  相似文献   

2.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综述(下)袁建浩(通信工程系)5QualcommCDMA系统信号设计方案QualcommCDMA(下简称Q—CDMA)系统的信道分别接反向链路和正向链路来进行设计。反向链路是由移动台到基站所建立的信息通道,正向链路是由基站...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研究了智能天线在DS/CDMA蜂窝基站中的应用,提出与分析了两种类型的自适应接收机结构,并对智能化发射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研究了智能天线在DS/CDMA蜂窝基站中的应用,提出与分析了两种类型的自适应接收机结构,并对智能化发射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声发射信号识别参数分析法的不足,提出利用小波变换特征提取与BP神经网络结合的声发射信号识别方法。利用db2小波对声发射信号进行6层分解,将细节特征空间的能量作为声发射信号特征向量;结合声发射信号特点设计和训练BP神经网络,通过实验确定隐层神经元数;用BP和RBF神经网络分别对腐蚀、裂纹和冷凝声发射信号进行分类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具有较好的区分性能,BP网络在识别声发射信号方面优于RBF网络,这对储油罐安全状况的定量分析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分块三角矩阵的一类特征子空间的结构,得到的结论是:如果矩阵C有一个特征根等于非负不可约矩阵A的Perron根λA,那么,分块三角矩阵的相应于特征根λA的特征子空间可以用矩阵A、C的相应于λA的特征子空间来刻划。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的联合预编码算法忽略多用户之间的直传链路而导致通信性能下降的问题,本文以最小和均方误差为设计准则,提出了一种发射端的所有用户集中优化的联合预编码算法。首先,由于MSMSE优化问题的非凸性,将单流信号输入的多用户等效为一个多流信号输入的基站进行优化处理,其中基站的预编码矩阵由所有发射端的用户的子预编码矩阵构成,原非凸的MSMSE优化问题被转化为发射端用户的子预编码矩阵和中继收发矩阵2个子优化问题分别进行处理。其次,根据最小均方误差接收滤波理论,直接求解出接收滤波矩阵的优化表达式。发射端用户的子预编码矩阵的子优化问题通过求解条件获得,中继收发矩阵的子优化问题被转化成一个标准的半正定问题进行优化处理。最后,发射端用户的子预编码矩阵、中继收发矩阵和接收滤波矩阵联合迭代至收敛,得到优化后的预编码矩阵。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联合预编码算法在系统和均方误差性能和误码率性能上都有明显的提升,并且仿真进一步验证了算法有快速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子空间方法研究了基于发射天线旋转的信号波达方向估计和取向误差自校正方法.利用一个到达方向未知的信号源,将校正过程中信号源发射天线绕z轴和x轴以90°进行两次坐标旋转,待校正电磁矢量传感器阵列分别接收和这3个到达方向有一定关系的发射信号,根据子空间理论并利用坡印廷矢量间的关系估计信号源到达方向和阵列的取向误差矩阵.该方法仅需要一次特征分解,不需要搜索运算和参数配对运算,计算量小,计算精度高.由实验结果可看出,校正后的参数估计值与真实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切削试验,研究了重型车削过程中各种声发射源产生的AE信号的特征,着重讨论了重型车刀破损时产生的AE信号与刀具正常切削时刀具经过硬质点、夹渣、铲坑以及断续切削和切屑的断时产生的AE信号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到了由声发射信号来判定刀具破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的联合预编码算法忽略多用户之间的直传链路而导致通信性能下降的问题,以最小和均方误差(minimun sum mean-square-error, MSMSE)为设计准则,提出了一种发射端的所有用户集中优化的联合预编码算法。首先,由于MSMSE优化问题的非凸性,将单流信号输入的多用户等效成为一个多流信号输入的基站进行优化处理,其中基站的预编码矩阵由所有发射端的用户的子预编码矩阵构成,原非凸的MSMSE优化问题被转化为发射端用户的子预编码矩阵和中继收发矩阵两个子优化问题分别进行处理。其次,根据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square-error,MMSE)接收滤波理论,直接求解出接收滤波矩阵的优化表达式。发射端用户的子预编码矩阵的子优化问题通过求解(Karush-Kuhn-Tucker, K.K.T)条件获得,中继收发矩阵的子优化问题被转化成一个标准的半正定(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SDP)问题进行优化处理。最后,发射端用户的子预编码矩阵、中继收发矩阵和接收滤波矩阵联合迭代至收敛,得到优化后的预编码矩阵。实验仿真结果验证,提出的联合预编码算法在系统和均方误差(sum mean-square-error, SMSE)性能和误码率(bit-error rate, BER)性能上都有明显的提升,并且仿真进一步验证了算法有快速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OFDM系统中基于梳状导频的空时信道估计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信道估计算法,即实现了空时二维信道估计。基于梳状导频的空时信道估计的算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利用导频信号对导频位置的信道进行估计;第二步是信道插值,得到所有频域位置的信道信息。基于LS准则的信号估计以及基于线性插值的信道插值,笔者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非圆信号DOA估计的计算量问题, 运用多级维纳滤波和信号子空间的多项式求根方法, 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 首先利用非圆信号特性构造出扩展阵列输出矩阵, 然后不需进行协方差矩阵的生成和分解, 利用多级维纳滤波求出信号子空间, 针对均匀线阵推导出信号子空间多项式求根方法, 得出目标的DOA估计值. 新算法的均方根误差性能与非圆信号求根MUSIC算法、非圆信号ESPRIT算法、非圆信号扩展传播算子算法等快速算法相仿, 但是计算量小于已有的算法, 特别是在阵元数较多的情况下算法的实时性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对放大转发的双路径多进多出中继网络由于信道估计误差带来严重的剩余中继间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未知信道状态下基于行空间预编码的盲干扰抑制方案。新方案通过对发送信号进行交替行空间预编码,将期望接收信号和中继间干扰信号映射到不依赖信道状态信息的正交子空间,从而实现在未知信道状态信息下中继间干扰信号和中继噪声的盲干扰抑制,并从最大化信噪比角度给出最佳预编码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链路信道估计误差对中继间干扰抑制算法的影响,在系统性能和容量上优于传统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干扰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的信号峰平功率比(PAPR), 研究了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码对下行链路PAPR的影响. 推导了使用OVSF码的CDMA系统下行链路信号瞬时功率表达式,分析了OVSF码构成的最大游程长度不小于8的组合码个数对信号PAPR的影响.归纳出组合码最大游程长度与OVSF码下标之间的关系,导出构成最大游程长度不小于8的组合码的码长条件及下标条件.根据3GPP2标准的cdma2000 1x物理层参数, 对不同的OVSF码集合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 信号PAPR随最大游程长度不小于8的组合码个数增加而增大, 该规律为CDMA系统中低PAPR的OVSF码分配算法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炉水水质与连续排污流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并得出了与嘉兴发电厂1号300MW亚临界机组的运行条件相适应的最佳连续流量,为按照最佳值的要求调节连排流量,对该机组配置了一套连排自动调节系统,运行情况表明,采用该调节系统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闭环多天线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格基约减(LR)的预编码处理机制. 接收端对估计出的信道衰落矩阵进行LR量化处理,并向发送端反馈量化信息;发送端据此对发送信号进行预编码. 该机制一方面可以使得接收端线性检测,即获得满分集;另一方面,可使等效信道的多个子链路性能接近,避免发送端进行多次调制编码方式选择,有效降低系统复杂度. 仿真结果表明,基于LR的预编码在系统吞吐量性能上优于现有的相同码本大小的预编码方案,在信噪比为16dB时,吞吐量的增益为28%.  相似文献   

17.
低轨道卫星是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但单星覆盖范围小决定了星间链路技术是将来发展的重点。由于星间链路信道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衰减、时延、多普勒频移以及噪声等,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通信质量。因此,在总结无线电波空间传输特性,分析星间链路信道统计特性的基础上,得出其统计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的计算机仿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接收临近空间高动态高信息速率用户信号,需要设计载波链路的捕获与跟踪系统.根据临近空间网络高动态高信息速率的链路特性,着重分析了HDHI(HDHI,high dynamic and high information-rate)载波链路捕获跟踪的特性及实现方案.对载波链路捕获跟踪的设计原理做了清晰的说明和推导,提出了适合HDHI载波链路捕获跟踪设计方法,并对高动态高信息环境中接收机的载波捕获与跟踪数字系统的设计做了详细的陈述.最后通过实验和对比论证了利用DQPSK方式的HDHI信号捕获跟踪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智能控制中多模态之间能实现平稳过渡,提出一种基于惩罚函数的多模态控制策略.根据系统特性及其不同的工况条件,在控制的母空间中划分多个子空间,每个子空间对应一个模态,每个模态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并把与每个模态相对应的控制策略推广到母空间,在每个子空间中对应控制策略的控制值所含权值较大,推广到别的子空间时控制值所含权值都受到惩罚.试验结果表明,用基于惩罚函数的多模态控制策略对纳米级驱动部件进行控制,当进给力为5 000 N时,控制精度达到10 nm.  相似文献   

20.
针对IEEE80216中继网络链路层切换所需信令交互较多,将快速移动IPv6协议使用在IEEE80216中继网络中将引起更大的信令开销和处理时延的问题,提出适用于IEEE80216中继网络的快速移动IPv6切换解决方案,通过底层信息的交互提前进行跨子网切换的判断,以减少底层信息的交互,加快网络层切换的速度. 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案可减小系统切换的信令开销和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