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儿科近1年来收住院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头晕、呕吐为主.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检查可有异常.治愈80例,好转8例,转院2例.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大多根据临床症状、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对其早期综合治疗.可降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陈哲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408-1409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儿科近1年来收住院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与MRI检查可有异常。治愈76例,好转12例,死亡1例。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大多根据临床症状、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与MRI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对其早期及综合治疗,可降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EAM、EEG、CT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意义,应用BEAM、EEG、CT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康泰电子公司BEAM仪对206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于住院24h内做BEAM 和EEG检查,并进行CT检查192例、脑脊液检查171例,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BEAM异常率93.6%,EEG异常率72%,脑CT异常率54%,脑脊液异常率83%.结论:BEAM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异常率高、敏感性好,优于脑CT和EEG,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雷芝芳   《中国医学工程》2012,(1):91+93-91,93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脑电图表现以及CT、MRI表现。结果 30例患儿住院治疗2~3周后,28例(93.3%)患儿获得临床治愈,1例(3.3%)患儿遗留癫痫后遗症,1例(3.3%)患儿死于呼吸衰竭。结论脑电图检查、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激素、抗病毒、高压氧、退热、抗惊厥、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等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患儿预后,降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盛瑶  崔晓明 《九江医学》1998,13(1):24-26
目的:探讨脑电地形图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地9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脑电地形图检查,并与脑脊液及脑CT检查对比分析。结果:脑电地形图经为97.9%,显著高于脑脊液经53.3%和CT异常率35%。结论:脑电地形图对小儿病毒性脑为敏感性高,早期异常率高,且无损伤,可重复,方便易行,可作为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冼选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初期的诊断价值。方法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等作比较分析。结果对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明显优于脑脊液及影像学,其阳性率高。结论脑电图检查较CT和MRI检查更敏感,优于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将我院儿科近5年来收住院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电图检查有异常表现者占76.9%。治愈58例,好转6例。结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多数以临床症状、脑电图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对其早期及综合治疗,可降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与脑电图及脑脊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病程估计中的意义。方法对87例有完整临床资料、脑脊液、脑电图检查结果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从脑电图、脑脊液以及住院日方面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轻重程度与脑电图的异常程度、脑脊液的细胞数以及住院日呈平行关系。结论根据初入院患儿脑电图、脑脊液的异常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电图对于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在入院24小时内对临床拟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病人进行脑电图(EEG)、头颅CT、MRI、腰穿脑脊液检查。其中53例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分析病人头颅CT、MRI、脑脊液及中至重度异常脑电图阳性的几率,进行比较,并随访脑电图。结果头颅CT异常率为22.64%(12/53),头颅MRI异常率为37.74%(20/53),脑脊液检查异常率为50.94%(27/53),EEG中至重度异常率为71.70%(38/53)。经配对χ^2检验比较EEG、头颅影像学检查及脑脊液检查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电图对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其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较头颅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4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病毒性脑炎感染的病毒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不一。对其做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患儿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瘫痪、智力低下,甚至短期内死亡。结论: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应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病史、各种辅助检查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对症治疗,以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比较脑电图较其他方法对诊断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早期的优越性。方法:采用seiiate Harmonie 44数字化脑电图仪对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EEG检查,并且和其脑脊液、CT等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62例脑炎患儿,EEG轻度异常26例,中度异常22例,重度异常9例,正常者5例,阳性率91.9%,以发病后4~7天阳性率最高;CT结果异常14例,正常者48例,阳性率22.6%;脑脊液检查异常36例,正常者26例,阳性率58.1%。结论:在临床上有病毒感染史、EEG结果异常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应考虑病脑的诊断。尽管脑电图的异常并非是病脑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但其变化早于脑脊液及头颅CT,故对病脑的临床早期诊断有可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常规、脑电图、脑脊液、CT、MRI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血常规、脑电图、脑脊液、CT、MRI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血常规异常率36.42%,脑脊液异常率38.57%,CT异常率22.89%,MRI异常率37.83%,脑电图异常率92.14%,脑电图异常率最高.结论: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宁波  何郁华 《河北医学》2003,9(4):314-316
目的:探讨BEAM、EEG、CT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意义,应用BEAM、EEG、CT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康泰电子公司BEAM仪对26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于住院2411内做BEAM和EEG检查,并进行CT检查192例、脑脊液检查171例,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BEAM异常率93.6%,EEG异常率72%,脑CT异常率54%.脑脊液异常率83%。结论:BEAM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异常率高、敏感性好,优于脑CT和EEG,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诊断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分别接受头颅 CT、脑脊液以及 EFG 检查。脑电图(EFG)检查具体判断分为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以及重度异常四种类别。结果:头颅 CT、脑脊液以及 EFG三种方法对患者病毒性脑炎的检出率60.0%、64.4%和81.1%,EFG 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种方法,差异性显著,EFG 与脑脊液检出率对比(χ2=4.37,P <0.05),EFG 与头颅 CT 检出率对比(χ2=12.02,P <0.05)。结论:EFG 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检出率要高于头颅 CT、脑脊液检查方法,可作为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脑电图特点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小儿脑电图进行观察分析,并和脑脊液、CT的检查结果对比。结果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早期有明显改变(90%),预后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30例病毒性脑炎住院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及其脑电图、脑地形图、CT等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早期检查中 ,出现十分明显的异常改变并与患者的病情、病程呈平行关系。结论 :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儿病毒性脑炎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兰 《陕西医学杂志》1996,25(12):712-713
对64例小儿病毒性脑炎分析表明: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脑脊液常规检查,并非都是“无菌性脑炎“的典型变化。因病原学诊断困难,主要靠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常规检查进行诊断;脑电图检查对诊断很有帮助,本组脑电图异常率达98.43%。CT对判断预后有很大帮助。昏迷与惊厥时间对预后有密切关系,惊厥与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早期治疗、及时控制惊厥,纠正脑水肿可减少后遗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脑炎伴精神行为异常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的41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主要早期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伴有智能减退、发热、头痛、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常规脑脊液检查异常率43.9%,早期脑电图检查异常率92.7%,脑MRI检查异常率51.2%.结论:精神行为异常可以是病毒性脑炎的首发症状,常伴有智能减退、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结合脑电图、脑脊液、MRI和CT检查可以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儿童病毒性脑炎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病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7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儿童病脑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阳性体征少。辅助检查:脑电图异常92.3%;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异常75.6%。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脑电图、脑脊液、头颅CT等辅助检查有早期诊断意义。病脑主要采取综合治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有效抑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脑脊液相关指标在其发病中的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6例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血清、脑脊液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脑脊液常规及脑脊液细胞学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脑脊液TNF α较明显升高 ,脑脊液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清、脑脊液TNF α、脑脊液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