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尿路感染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危险因素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07-2013-12尿培养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尿路感染患者64例,并选择同期ESBLs阴性的尿路感染患者96例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并使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培养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尿路梗阻、尿路置管、最近1年内发作3次以上尿路感染、最近3个月内用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尿路感染产ESBLs细菌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尿路梗阻(OR=4.789,95%Cl=2.110~10.866,P<0.01)、最近3个月内用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OR=10.726,95%CI=3.042~37.821,P<0.01)为独立危险因素.产ESBLs细菌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保持较低耐药率.结论 根据危险因素早期识别感染产ESBLs细菌的高危人群,有利于尽早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ESBLs)大肠埃希菌儿童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病例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测因素,旨在从临床特点中早期识别产ESBLs细菌感染病例,指导经验性治疗。方法收集195例尿培养阳性病例,对其中112例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产ESBLs组与非产ESBLs组的临床特点,采用字2检验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预测因素。结果195例中,大肠埃希菌为112例(占57.44%),其中产ESBLs菌株79例(占70.54%)。发病年龄<2岁、培养前使用抗生素、存在尿路异常者更易致产ESBLs菌株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组年龄更小,培养前使用抗生素及存在尿路异常的比例更高,临床上发热、血CRP值升高的表现更显著,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组经验性治疗有效率较高,平均住院日更短(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培养前使用抗生素、尿路异常、发热、血CRP升高为产ESBLs菌株感染的预测因素(OR =4.657、2.961、5.721、1.442,P<0.05)。结论对于年龄<2岁、发热性尿路感染、存在尿路异常,培养前使用过抗生素,血CRP值较高水平的病例,更有可能提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可以选择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类抗生素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经验性治疗药物,而没有这些特点的病例,倾向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头孢三代抗生素可作为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3.
孟祥清 《实用医技》2007,14(36):4971-4972
目的:监测肠杆菌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院内感染。方法:采用纸片协同法检测ESBLs菌株,并对82株产ESBLs菌株进行分析。结果:产ESBLs菌株主要为起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产ESBLs菌株与长期住院、应用广谱抗生素、健康等级差以及住ICU病房争有明显关系,并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实验室及临床医生应注童产ESBLs菌株的监测和报告,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产ESBLs菌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衡阳地区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流行率及耐药的性变化趋势,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衡阳市5所地区医院2009年~2011年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资料,记录并统计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性。产ESBLs肠杆菌的检测采用NCCLS(1999)推荐的筛选和确证试验,药敏实验采用K-B法。结果:临床分离的320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896株,总检出率28.00%,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率由2009年的22.76%上升为2011年的31.28%;大肠埃希菌是主要的产ESBLs肠杆菌科,从中分离出产ESBLs菌589株,检出率32.74%(589/1798);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对8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结论:产ESBLs细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高度重视ESBLs检测,阶段性地分析产ESBLs细菌发生率和耐药性的变迁,及时为临床提供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产ESBLs株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分离的257株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比较产ESBLs和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以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做为对照组,分析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5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菌136株,检出率为52.92%。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测试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s组。20个与产ESBLs感染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中,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为产ESBLs株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即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OR=4.117,95%CI=1.7639.613)、喹诺酮类抗生素(OR=4.132,95%CI=1.9429.613)、喹诺酮类抗生素(OR=4.132,95%CI=1.9428.789)和ICU入住>7 d(OR=4.297,95%CI=1.8998.789)和ICU入住>7 d(OR=4.297,95%CI=1.8999.726),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其保护性因素(OR=0.074,95%CI=0.0239.726),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其保护性因素(OR=0.074,95%CI=0.0230.235)。结论:下呼吸道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的检出率高、耐药性强,感染患者病死率高,住院时间长。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具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产ESBLs株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邓玉丽  蔡志军 《河北医学》2008,14(6):670-672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患者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326株,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用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326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109株,检出率为33.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3株(37.1%),大肠埃希菌36株(35.6%)。除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对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亚胺培南对ESBLs全部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严重,临床实验室有必要常规检测ESBLs。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菌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余悦能  张祎萍  金旭红  钱文坚 《浙江医学》2016,38(10):728-731,734
目的探讨2012—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KPN)和大肠埃希菌(ECO)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确认产ESBLs菌株,法国生物梅里埃ATB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产ESBLs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12、2013、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13.7%、19.3%、21.4%;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4.5%、41.2%、49.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均P<0.05);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主要从痰液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从尿液中检出;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产ESBLs菌株(均P<0.05)。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耐药率为92.5%~100.0%、对除头孢西丁外的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的耐药性超过5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菌株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3%、5.2%,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5.6%、13.3%,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影响产ESBLs菌株感染的因素为:年龄≥55岁(OR=3.02,P=0.012)、住院≥15d(OR=3.76,P=0.008)、侵入性置管(OR=6.30,P=0.001)、使用糖皮质激素(OR=4.23,P=0.003)、使用喹诺酮类药物(OR=4.62,P=0.002)、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OR=4.51,P=0.004)。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现象严重,呈多重耐药,临床上应加强监测产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减少产ESBLs菌株的危险因素,科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菌逐年增多,院内感染发生率不断上升。大肠埃希菌是医院感染重要致病菌,可以导致多部位感染,甚至败血症。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是社区获得性和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问题已成为当前全球最重要的细菌耐药问题之一。大肠埃希菌是肠杆菌科产ESBLs的代表性细菌,其产ESBLs菌株日益增多。为了解东营区人民医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以及社区获得性和医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的发生率和耐药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提高治疗效果,控制感染传播。方法采用K-B药敏纸片法,对肠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产ESBLs的菌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约占61.23%。结论产ESBLs的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呈日益增多的趋势,实验室应加强对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监测与报告,临床医生应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产ESBLs菌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定植转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因感染高危而行CRE主动筛查阳性的198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血流感染分为血流感染组(37例)和非血流感染组(16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E定植转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98例CRE阳性患者中,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67株(84.34%)、大肠埃希菌15株(7.58%)、奇异变形杆菌8株(4.04%)、产气肠杆菌3株(1.52%)、阴沟肠杆菌5株(2.52%)。多因素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史(OR=3.715,95%CI:1.003~13.761,P<0.05)、应用糖皮质激素(OR=3.073,95%CI:1.198~7.698,P<0.05)、中性粒细胞缺乏(OR=9.258,95%CI:2.894~29.614,P<0.01)是CRE定植转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识别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干预,有助于把握抗菌药物治疗时机及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韩晶 《中外健康文摘》2012,(37):116-117
目的对本院检出的革兰阴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状况及药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对本院从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间从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的药敏实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ESBLs的菌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造成的感染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实验室应加强对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监测与报告,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治疗肠杆茵科细茵时,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抗生素及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2.
孟祥清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6):4971-4972
目的:监测肠杆菌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院内感染。方法:采用纸片协同法检测ESBLs菌株,并对82株产ESBLs菌株进行分析。结果:产ESBLs菌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产ESBLs菌株与长期住院、应用广谱抗生素、健康等级差以及住ICU病房等有明显关系,并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实验室及临床医生应注重产ESBLs菌株的监测和报告,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产ESBLs菌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肿瘤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耐药性及死亡危险因素,为其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近5年我院110例血液肿瘤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为研究对象,比较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组(产ESBLs组,n=77)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组(非产ESBLs组,n=33)患者的耐药性及临床特征;同时比较30 d内死亡者(死亡组,n=20)与存活者(成活组, n=64)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10%。产ESBL组和非产ESBL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抗生素/抗真菌药使用、易感因素、30 d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液肿瘤未缓解(比值比=9.575,95%可信区间1.546~59.312,P=0.015)和早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比值比=8.806,95%可信区间1.527~50.772,P=0.015)是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早期快速启动有效抗菌治疗(碳青霉烯类,必要时联合阿米卡星)可降低血液肿瘤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CHD)的环境危险因素,为深入研究CHD表型的危险因素提供方向,为预防CHD积累证据。方法:使用广东省CHD监测网2004年至2012年登记的来自于17个地市、34家医疗机构的3 038例CHD活产儿及其1∶1对照儿数据,先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6类CHD的环境危险因素。结果:左向右分流类CHD的危险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OR=2.63,95%CI:2.04~3.39)或巨大儿(OR=2.21,95%CI:1.47~3.32),早产(OR=1.95,95%CI:1.53~2.49),多胎(OR=1.99,95%CI: 1.22~3.26),产母教育程度低、产母为工厂工人(OR=1.62,95%CI:1.32~1.98),产次≥2(OR=1.38,95%CI:1.13~1.69),有异常生育史(OR=2.29,95%CI: 1.75~3.01),孕早期3个月曾有发烧(OR=2.38,95%CI: 1.26~4.48),病毒感染(OR=1.80,95%CI: 1.29~2.51),使用药物(OR=1.73,95%CI: 1.11~2.69),被动吸烟(OR=1.69,95%CI: 1.26~2.29),接触化学制剂(OR=8.71,95%CI: 2.33~32.58),居住装修6个月内的居室(OR=2.56,95%CI: 1.60~4.09)或居室距主要马路<50 m(OR=1.40,95%CI: 1.14~1.72),父亲为工厂工人(OR=1.46,95%CI: 1.23~1.73)。肺动脉流出道梗阻类CHD的危险因素包括活产儿低出生体重(OR=5.98,95%CI: 2.88~12.44)或巨大儿(OR=6.56,95%CI: 1.19~36.26),产母教育程度低、产次≥2(OR=2.08,95%CI: 1.03~4.22),孕早期病毒感染(OR=4.30,95%CI: 1.27~13.45)。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类CHD危险因素为父亲为工厂工人(OR=6.01,95%CI: 1.05~34.59)。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TGA)的危险因素包括活产儿低出生体重(OR=12.93,95%CI: 1.14~146.26),产母教育程度低、职业为工厂工人(OR=3.69,95%CI: 1.53~8.91)。合并心内分流型CHD的危险因素包括产次=2(OR=3.45,95%CI: 1.42~8.38)。其他类CHD的危险因素包括巨大儿(OR=4.87,95%CI: 1.19~19.94)、产母既往有异常生育史(OR=2.96,95%CI: 1.14~7.68)、孕早期3个月有病毒感染(OR=4.92,95%CI: 1.56~15.47)、用药(OR=4.90,95%CI: 1.22~19.77)、被动吸烟(OR=10.31,95%CI: 1.25~85.05)。结论:不同CHD类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深入研究CHD的相关环境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机制需有针对性,预防CHD需特别注意避免影响多类CHD或临床治疗效果较差CHD类的环境危险因素暴露,并加强已暴露人群的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15.
阴沟肠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89例阴沟肠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并测定其产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方法:分析189例阴沟肠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用美国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IMS60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双纸片法测定其产ESBLs情况。结果:189例中年龄>60岁者78%,67%有基础病,应用抗菌素者52%,机体免疫力低下者31%。临床症状及胸部X线无特异性。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检出产ESBLs株1株。结论:阴沟肠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有基础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细菌耐药现象较严重,丁胺卡那或环丙沙星可作为治疗阴沟肠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首选药物,阴沟肠杆菌可产生诱导型β-内酰胺酶,故应慎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产KSBLs细菌,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2003年10月-2005年10月间,从ICU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220株,用纸片协同法检测产KSBLs菌株,并对62株产KSBLs细菌药敏进行分析。结果 产ESBLs细菌检出率为28.18%。除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外,对多种抗生素有较高耐药率。结论 ICU产KSBLs细菌检出率较高,是医院内多发区。一旦确证为产KSBLs菌应首选亚胺培南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老年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碳氢酶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合适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ICU119例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和44例碳氢酶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血流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发生ICU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d内使用过碳氢酶烯抗生素(OR=3.068,95%CI:1.196~7.872,P=0.002),30d内抗生素使用个数≥3个(OR=1.693,95%CI:1.159~2.472,P=0.006),30d内使用过激素(OR=4.528,95%CI:1.671~12.272,P=0.003),其它部位CRKP定植或感染(OR=5.384,95%CI:1.886~15.368,P=0.002)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OR=4.489,95%CI:1.664~12.106,P=0.003)是发生CRKP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前30d内使用过激素、碳氢酶烯抗生素、抗生素使用个数≥3个及合并MODS、其它部位CRKP定植或感染是ICU老年患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碳氢酶烯抗生素暴露及常规对CRKP进行主动筛查可能会减少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患者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方法  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UR)和药物利用评估( DUE)法,分析评价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出院的135例 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的药物利用指数(DUI)、抗菌药物选用、给药方案及临床治疗结果。  结果  纳入DUR和DUE分析的抗菌药有14种,其中8种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 < 1,5种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 = 1,3种药物DUI > 1; DDDs居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头孢甲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DUE标准评价结果显示仅药品不良反应处理及监测为100%,而符合标准率较低的为有产ESBLs的危险因素且为轻中度感染选用的抗菌药物(28.87%)并正确降阶梯治疗(30.00%)。  结论  联合应用DUR和DUE可以更全面的对ESBLs肠杆菌科细菌患者的用药情况。仍需加强对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分层选择抗菌药物及选择合理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肠埃希菌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随着广谱抗生素尤其是β-内酰胺类药物的大量使用,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而产ESBLs大肠埃希菌是目前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了解我院大肠埃希菌ESBLs的产生和耐药情况,我们检测了116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三种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方法的比较及调查产ESBLs细菌的耐药现状。方法:对342株肠杆菌科细菌同时用纸片扩散初筛法,确证法和双纸片协同法进行检测。结果:初筛法、确证法、双纸片法检出ESBLs菌株阳性率分别为12.0%、6.7%、6.4%。产ESBLs菌对10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选择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提高ESLBs菌株的阳性检出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