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新生儿抚触+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6-2022.06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5例)(抚触护理),观察组(35例)(抚触护理+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相较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更低,舒适度评分更高,夜间觉醒次数更少,日均睡眠时间更短(P <0.05)。与对照组患儿黄疸持续、胎便转黄、首次排便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用时更短(P <0.05)。两组患儿干预依从性(观察组/对照组:97.14%/80.00%)对比,观察组更高(P <0.05)。两组患儿家属干预满意度(观察组/对照组:94.29%/74.29%)相比,观察组更高(P <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新生儿抚触+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干预效果理想,可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升患儿舒适度及依从性,促进患儿症状康复,提高患儿家属干预满意度,推广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黄疸中应用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2021年5月—2023年5月为研究开展时段,抽选在该时段内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出生确诊黄疸的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40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新生儿抚触护理,余40例患儿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前后经皮胆红素值(TCB)、血清胆红素水平(TB)、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DB)值、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恢复时间、日睡眠时间、日排便次数、体质量增长。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观察组TCB下降快于对照组(P<0.05);TB、DB均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日睡眠时间、日排便次数、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黄疸中应用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的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黄疸症状,加快黄疸消退,保障了新生儿睡眠时间,利于新生儿排便和正常哺育,体质量向正向情况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魏芳  纪建英  郑聪霞 《新中医》2020,52(21):133-135
目的:观察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将黄疸新生儿126 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的干预方法,对比干预的效果。结果:治疗后,2 组血清总胆红素均降低(P<0.05)。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101,P<0.05)。2 组低热、腹泻、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良好的控制体内胆红素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吴海波  郑小娟 《新中医》2020,52(12):136-138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灌肠配合穴位按摩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穴位按摩治疗。对比2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指标、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以上3项血清胆红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5.63±1.48)d,短于对照组的(8.49±2.37)d (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研究组家长总满意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在蓝光照射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穴位按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黄疸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退黄汤药浴结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血清白蛋白与非结合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理性新生儿黄疸患儿118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祛湿退黄汤药浴和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治疗疗效、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05%(P0.05);两组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8%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16.95%(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黄疸给予蓝关照射并结合健脾祛湿退黄汤辅助治疗效果确切,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患儿给予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106例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和蓝光治疗,分析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的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对新生儿具有较大的影响,给予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胆红素水平,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也可以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促进患儿的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新生儿黄疸178例中医抚触护理的效果予以观察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7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7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新生儿抚触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9.
张红丽  高丽娟  蒋慧玲 《新中医》2020,52(5):176-178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联合抚触与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纳入200例足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100例。2组均接受新生儿常规退黄治疗和护理,联合治疗组加予标准抚触手法联合穴位按摩干预7 d。记录2组患儿的排便情况、胎便转黄时间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检测黄疸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天开始,联合治疗组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1.0%,联合治疗组为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应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并可有效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体内的胆红素浓度,加速黄疸消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抚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口服苯巴比妥;治疗组30例口服药物基础上采用抚触结合穴位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测量观察两组患儿7 d内经皮胆红素测量仪测定的经皮胆红素值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采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较抚触和穴位按摩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C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按照Cochrane handbook评价系统查找抚触护理和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23个研究,共2064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抚触护理联合蓝光与单独蓝光治疗黄疸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6,95%CI(1.08,1.26),P=0.000 2],患儿黄疸经过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9.52,95%CI(-39.56,-19.47),P0.000 01],患儿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9,95%CI(-2.50,-1.29),P0.000 01];穴位按摩联合蓝光对黄疸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4,95%CI(1.01,1.28),P=0.04],能降患儿黄疸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MD=-27.10,95%CI(-30.71-,-23.50),P0.000 01],患儿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40,95%CI(-1.99,-0.80),P0.000 01]。结论:抚触护理联合蓝光治疗能增加黄疸治疗有效率,可明显降低患儿黄疸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穴位按摩联合蓝光能提高黄疸治疗有效率,降低患儿黄疸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12.
唐云芳 《新中医》2015,47(4):249-250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按摩对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治疗的黄疸患儿3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50例采用中医穴位按摩,记录2组患儿黄疸指数、高胆血红素症发病率,胆红素下降程度以及新生儿的排便等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儿黄疸病情的改善情况,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第1天、第2天,2组黄疸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7天观察组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胎便转黄时间(48.21±13.72)h低于对照组(62.53±22.3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高胆血红素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时,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黄疸的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钟俊丽 《新中医》2014,46(5):222-223
目的:观察中医特殊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及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1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抚触和光照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治疗护理联合中医特殊护理,观察记录患儿的黄疸指数、胆红素降低幅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胎粪转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从第3天开始至第6天,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胆红素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联合中医特殊护理可以有助于新生儿黄疸消退,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徐丹军  王爱兰  蒋苏月 《新中医》2020,52(15):148-150
目的:观察穴位推拿联合抚触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足月正常分娩的新生儿30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与联合组各150例。从新生儿出生沐浴后抚触组给予常规抚触干预,联合组给予抚触联合穴位推拿。比较2组新生儿胎便首次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睡眠时间;并检测新生儿护理前后经皮测黄疸指数与血清胆红素;比较2组新生儿因黄疸转儿科治疗住院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新生儿胎便首次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抚触组,睡眠时间长于抚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抚触组(P0.05)。因黄疸转儿科住院率联合组为3.33%,抚触组为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抚触干预比较,联合穴位推拿更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恢复,其可明显降低黄疸指数、胆红素含量,降低住院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抚触与游泳护理联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接收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用简单的随机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综合性护理,干预组增加早期抚触联合游泳护理,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不同时间的胆红素水平、体质量、黄疸指数。结果:干预组患儿护理3d后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儿护理7d时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 <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通过早期抚触与游泳护理联用能够显著改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指数分析,提高黄疸消退效果,促进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药浴配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8月接收的2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法平均分成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研究组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加中药药浴及穴位按摩干预。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另统计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98/100),高于对照组的90%(9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92. 38±11. 89)μmol/L,经皮胆红素(5. 24±1. 35) mg/dl,低于对照组的(102. 83±8. 43)μmol/L、(7. 41±1. 14) 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不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中药药浴配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经济方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抚触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黄疸患儿,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随机分组A组(应用中医抚触护理干预方法,43例)、B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43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的家属总满意率、干预前后胆红素指数、平均退黄时间。结果:(1)A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显著高于B组(P0.05);(2)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组患儿胆红素指数显著低于B组(P0.05);(3)A组平均退黄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结论:中医抚触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8.
林海芳  叶淑芳  胡丽娅  何春风 《新中医》2020,52(12):196-198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采用光照疗法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61例采用光照疗法配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比较2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 d、5 d、7 d,2组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的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4.92%,对照组为25.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加速患儿康复,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周亚红 《新中医》2018,50(10):174-176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2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联用穴位按摩辅助治疗,考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胆红素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1天、4天、7天后,观察组血清中胆红素值下降,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中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治疗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按摩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时间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抚触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胎便初排时间、黄疸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