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肺癌是目前全球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极易远处转移,以骨转移常见,发生率为30%-40%,多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主要表现为顽固性疼痛、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及高钙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较差。肺癌骨转移引起的剧烈疼痛及伴发的功能障碍是导致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及主要致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肺癌骨转移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多发性骨转移的疗效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TNF-α的变化。方法将36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化疗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止痛总有效率78%,对照组止痛总有效率33%。2组止痛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钙、TNF-α及IL-6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用于肺癌骨转移可减轻骨损害,降低IL-6和TNF-α水平,缓解骨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NSCLC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唑来膦酸+化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肺部原发病灶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略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9,P>0.05);2组均出现化疗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6,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给药方便、止痛效果良好,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中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与单纯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以寻求中医药在治疗肺癌骨转移方面增效减毒的有力证据,为临床提供服务。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及CMB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3月发表的有关于中医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并采用Revman5.3对结果进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选入14项研究,包括847名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中药联合唑来膦酸组在降低患者疼痛评分(RR = 1.50,95%CI = 1.35-1.68,P <0.00001)、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R = 1.47,95%CI = 1.27-1.70,P < 0.00001)、改善患者中医证候(RR = 5.69,95%CI = 2.26-14.34,P = 0.0002)、延长TTP(MD = 1.16,95%CI = 0.74-1.58,P < 0.00001)、降低血清钙(MD = -0.32,95%CI = -0.46--0.17,P < 0.0001)、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R = 0.51,95%CI = 0.32-0.81,P = 0.005)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结论:中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具有显著的疗效性,安全性好,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孟晋 《现代中医药》2012,32(2):39-40
目的评价中药汤剂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2例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随机临床研究,治疗组21例,应用注射用唑来膦酸4 mg,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21例,单用唑来膦酸4 mg。对治疗前后第7 d和第14 d的主要有效指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微缓解MR、无缓解NR、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7 d,治疗组CR+PR为73.92%,CR+PR+MR为86.96%;对照组CR+PR为73.91%,CR+PR+MR为82.61%。治疗后14 d,治疗组CR+PR为78.26%,CR+PR+MR为91.30%;对照组CR+PR为73.91%,CR+PR+MR为86.9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中药汤剂联合唑来膦酸优于唑来膦酸单药的止痛效果,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副作用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8 月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 78 例,划分为对照组(帕米膦酸二钠)、观察组(唑来膦酸),各 39 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均 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率(94.87 %)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 %),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82 %)明显高于观察组(2.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结论:相比于帕米膦酸二钠药物来说,给予肺癌骨转移唑来膦酸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疼痛感, 改善生活质量,治疗安全性、耐受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患者采用唑来膦酸4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5min,每34周使用1次。结果:完全缓解25例(34.72%),部分缓解39例(54.17%),轻度缓解6例(8.33%),无效2例(2.78%);14天内起效者共65例(90.27%);止痛疗效中位维持时间21.5天。结论: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疗效好、用量小、起效快、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钠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采用唑来膦酸钠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TP方案单纯化疗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56.25%。唑来膦酸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低热、乏力、头昏等流感样症状,经对症处理患者均很快恢复正常。结论:唑来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性疼痛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阿米替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转移性骨痛的疗效。方法:以66例肺癌转移性骨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使用阿米替林和唑来膦酸,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阿米替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转移性骨痛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痛灵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支气管肺癌骨转移伴中重度疼痛临床疗效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3例支气管肺癌骨转移伴中重度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两组均给予止痛和中药基础方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予以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每4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基础中药方中加入骨痛灵方口服,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数字疼痛评分(NRS评分),并比较镇痛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血清钙(Ca~(2+))、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和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含量];通过直线回归分析NRS评分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镇痛疗效总有效率72. 97%,对照组为44. 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ALP、P1NP、β-CTx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 0. 05),且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为明显(P 0. 05);血清Ca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组中血清β-CTx含量的降低与患者NRS评分的降低呈正相关(r=0. 187,P 0. 01)。结论骨痛灵方联合唑来膦酸是治疗支气管肺癌骨转移伴中重度疼痛的有效疗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帕米膦酸二钠 (搏宁 )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3 8例恶性肿瘤患者静点搏宁 60~ 90 m g/次 ,部分病例联合静脉化疗 (n=16)。结果 :搏宁对骨痛治疗的有效率为78.95 % ,联合化疗的疗效 (有效率 87.5 % )优于单用搏宁 (有效率 72 .7% )。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为84.4% ,9例血钙增高患者经治疗后血钙复常率为 77.78%。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全身酸痛等。结论 :搏宁能有效地缓解骨转移疼痛及改善活动功能障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化疗联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调控MAPK信号通路角度探讨骨痛灵方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小鼠骨转移模型。从造模第7天开始给药,中药组予骨痛灵方治疗,对照组以曲马多治疗,采用VonFrey纤维检测机械痛阈值评价其止痛疗效,观察肝肾心病理评价其安全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MAPK信号通路中p-JNK、p-p38、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 (1)造模第14天,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中药组机械痛阈值均有升高(P0.05)。造模第21天,中药组机械痛阈值较模型组与对照组均增高(P0.05)。(2)各组心肝肾病理均无明显改变。(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p-JNK、p-p38、p-ERK的表达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中药组脊髓p-JNK、p-p38和p-ERK的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脊髓p-JNK、p-p38和p-ERK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痛灵具有良好的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疗效,且对心肝肾无明显毒副作用,其止痛作用机制与调控MAPK信号通路p-JNK、p-p38、p-ERK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肺癌患者出现脑转移时已届晚期,生存期短、预后不佳、生活质量差。基于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该病与肝关系密切,肺癌脑转移从肝论治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临证思路,临床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肺癌脑转移行之有效,为中医从肝论治肺癌脑转移提供了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汤合三圣散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前列腺癌骨转移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六味地黄汤合三圣散组、唑来磷酸组和联合组,给予药物干预2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及尿肌酐(urine creatinine,CRE)、尿素氮(urine urea nitrogen,BUN)、血钙、血磷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股骨组织中p63、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4(C-X-C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合三圣散与唑来膦酸联用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P、AST、ALT活性及CRE、BUN、血钙、血磷水平(P<0.05),显著上调股骨组织中p63表达(P<0.05),显著下调股骨组织中CXCR4和MMP9表达(P<0.05)。结论 六味地黄汤合三圣散联合唑来膦酸能够通过上调p63表达,抑制CXCR4和MMP9表达,从而延缓前列腺癌骨转移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茯苓多糖对Lewis肺癌小鼠自发肺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右腋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分为茯苓多糖高(0.50 mg/只)、低(0.33 mg/只)剂量组,顺铂组(顺铂0.04 mg/只),模型组(生理盐水),接种瘤细胞后第2天开始尾iv给药,隔天一次。观察小鼠一般状态,造模后第7天开始,隔天测量肿瘤体积。造模后21 d取肺,计数肺表面转移灶个数,HE染色检测肺微小转移灶个数,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脾质量、脾指数。结果 茯苓多糖高、低剂量对实体瘤无明显抑制,茯苓多糖高剂量可减少肺表面转移灶个数,增加白细胞CD11bmRNA表达,不影响外周血白细胞数、脾质量及脾指数,一般状况较好;茯苓多糖低剂量对肺表面转移灶个数、外周血白细胞数、脾质量及脾指数无明显影响,可增加白细胞CD11b、CD18mRNA表达,一般状况较好。结论 茯苓多糖对Lewis肺癌小鼠实体瘤无明显抑制作用,但能够抑制其自发肺转移,对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脾质量及脾指数无明显影响,可增加外周血白细胞CD11b、CD18mRNA表达,活化外周血白细胞可能是茯苓多糖抑制肿瘤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马漪  谢琼 《天津中医药》2022,39(3):386-391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结肠癌肝转移小鼠肿瘤抑制作用及对SCAP/SREBP1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72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转移模型组、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及卡培他滨组,每组12只,采用脾内注射结肠癌HCT116细胞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12.5、25、50 mg/kg的苦参碱,给药21 d,卡培他滨组按照267 mg/kg灌胃给予卡培他滨,测定小鼠肝脏质量及肝转移结节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白介素(IL)-6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查肝组织病理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肿瘤组织SCAP、SREBP1 mRNA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肿瘤组织SCAP、SREBP1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肝转移模型组小鼠肝脏质量、肝转移结节数、肝组织TGF-β1及IL-6水平、肿瘤组织SCAP、SREBP1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肝转移模型组比较,苦参碱各剂量组肝脏质量、肝转移结节数、肝组织TGF-β1及IL-6水平、肿瘤组织SCAP、SREBP1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随着苦参碱剂量的增加,各项指标降低更明显。[结论] 苦参碱能够显著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缓解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CAP/SREBP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徐佳  伍春莲  黄杰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6):1129-1133
雷公藤红素是从传统中药雷公藤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醌甲基三萜,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肿瘤等药理活性。该实验就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黏附、迁移及侵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用划痕实验测定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用Transwell实验测定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用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中整合素家族及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肺癌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抑制整合素β3,β4,αv的表达,以及抑制Akt信号通路中磷酸化Akt,GSK-3β,c-Raf,PDK1的表达。因此,该研究暗示雷公藤红素能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和整合素的表达来抑制肺癌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痛灵方对肺癌骨癌痛模型小鼠脊髓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探讨骨痛灵方治疗骨癌痛的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在C57小鼠左后肢胫骨骨髓腔注射Lewis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5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每组10只。中药组小鼠以骨痛灵方煎剂灌胃,西药组予以唑来膦酸腹腔注射,中西药组则两药联合运用。用Von Frey纤维及热痛测试仪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第6(7)天、13(14)、20(21)天观察小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痛觉缩足潜伏期(PWTL)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脊髓MCP-1和NGF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3周后,3个治疗组的PWMT和PWTL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中西药组的PWMT比中药组和西药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的MCP-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NGF则均显著升高(均P<0.05)。  结论:骨痛灵方可能通过减少脊髓MCP-1蛋白的表达,抑制中枢敏化,同时促进NGF蛋白的表达,修复中枢敏化中受损的神经元而发挥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散结通络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中药散结通络颗粒。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无进展时间(PFS)及用药安全性,比较疼痛评价相关指标、血清钙(Ca2+)及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肿瘤标志物相关指标、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PFS、中位PFS水平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3)组间比较,治疗组疼痛数字评分(NR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使用止痛药患者的疼痛缓解持续时间及24 h羟考酮用量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A15-3、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组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