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5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29例)予以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实验组(29例)予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在治疗糖尿病足中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方便选取该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所有资料,这50例患者包括Wagner分级:0~4级,下肢MRI或CT动脉造影均有腘动脉以下的血管闭塞、血流中断.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术中于患者胫骨中段行2 cm×12 cm的骨窗,术后第5天对骨窗进行横向搬移,促使骨块附近软组织再生,构建全新的微循环,以便于改善患肢血供.结果 对该次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经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之后微循环重建成功,溃疡得到逐步愈合,未出现经小腿截肢情况,溃疡平均愈合时间为(13.21±1.32)周;患者患足感染、麻木、疼痛等症状均逐步消失,胫骨搬移骨窗中位愈合时间(18.23±2.22)周;术前患者足部皮温(27.23±0.32)℃、疼痛评分(5.10±0.39)分,术后患者足部皮温(31.24±0.54)℃、疼痛评分(0.78±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足等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中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截肢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一种值得应用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21年1月我院骨病中心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5例,所有患者Wagner分级为Ⅲ级及以上,均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评估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患足创面愈合情况;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验证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足部皮温、疼痛、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足部血流指标、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和创面微循环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失血量分别为(56.78±8.25)min、(35.49±6.13)mL;术后2例患者出现骨搬移切口皮瓣下积血,经血肿清除、加压包扎治疗后愈合良好,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骨折、外固定架松动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显示,骨搬移1周后,患足溃疡创面出现新鲜肉芽组织,3~4周后溃疡创面面积明显缩小,6~10周后开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5±2.37)周。1例患者于术后2周行坏死脚趾截除术,保肢率为97%;3例患者术后1年内足部溃疡复发,溃疡复发率为13.04%。术后3个月,患者VAS、TCSS评分、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骨搬移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行骨搬移治疗的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对合端愈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 结果138例患者获得8~4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4.76±8.49)个月。术后对合端愈合81例;对合端不愈合57例,发生率为41.3%,其中对合端骨质硬化21例(15.2%),线位不良18例(13.0%),折端骨质吸收萎缩13例(9.4%),软组织嵌顿5例(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否吸烟、局部软组织条件、骨块搬移距离、搬移方向是骨搬移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并发对合端骨不愈合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是否吸烟、局部软组织条件、骨块搬移距离是骨搬移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骨搬移技术是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概率高,年龄、是否吸烟、局部软组织条件、骨块搬移距离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木丹颗粒在重建下肢血运、恢复神经传导方面对于糖尿病足胫骨横向搬移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2组患者均行胫骨横向搬移术,观察组术后口服木丹颗粒继续治疗,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进行对比,持续8周,比较2组糖尿病足患者术后相关结果评价指标,如术后溃疡愈合时间、足部皮温、疼痛评分、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腓总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32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5.6个月(4~9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皮温、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术后疼痛症状的缓解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同时,腓总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也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施行胫骨横向搬移的糖尿病足患者,术后口服木丹颗粒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神经传导,促进溃疡创面的快速愈合,并在预防溃疡复发及骨折的形成方面有一定的增益效果,可能是糖尿病足患者施行胫骨横向搬移术后一种良好的补充强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外用象皮生肌膏治疗糖尿病足兔溃疡,观察其溃疡愈合速度。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分别是模型组(A组)、象皮生肌膏组(B组)、横向骨搬移组(C组)、横向骨搬移+象皮生肌膏组(D组),通过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后用四氧嘧啶溶液耳缘静脉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再用磁片压迫法建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A组络合碘换药,B组象皮生肌膏换药,C组骨搬移法治疗,D组骨搬移法联合象皮生肌膏换药治疗,于第1天和第14天分别测量溃疡面积大小。结果通过四氧嘧啶溶液注射后实验兔出现精神倦怠、体质量减轻,血糖明显升高,证明糖尿病造模成功;干预14 d后,与A组比较,B、C组实验兔溃疡面积明显减小(P<0.01);与B组比较,C组实验兔溃疡面积有所减小(P<0.05);与C组比较,D组实验兔溃疡面积显著减小(P<0.01)。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外用象皮生肌膏能明显促进兔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总结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例糖尿病足患者(2017年10月25日至2018年10月25日),通过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各10例,对比2组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高,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值得临床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长管骨骨缺损采取清创,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干及干骺端截骨,保留骨膜,骨搬移方法治疗胫骨骨缺损。结果:每天延长骨缺损1mm,搬移处骨成骨钙化,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其中6例效果理想,2例仍有约1.0~1.6cm肢体短缩。截骨延长平均5.3 cm,所有8例患者截骨骨延长区骨愈合良好,骨缺损区延长后均得到修复。结论:骨搬移术是治疗骨髓炎病灶清除后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利用胫骨横向搬移再生血管技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法 对1例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7年,男性56岁患者,在胫骨内前方中段做一个纵长方形截骨(长120mm、宽20mm),然后安装可搬移骨块的装置,术后第5天开始以每天1mm的速度横向搬移骨块,移动距离22mm为止,术后2个月拆掉搬移装置。结果 从术后1周骨搬移开始,病人小腿冰冷感,足末端麻木,间歇跛行等症状逐渐好转,消失,术后25d血管造影证实,被搬移骨的周围(下肢末端)形成了丰富的血管网络(术前Guo动脉以下中、小动脉中断)。结论 胫骨横向搬移再生血管(网)技术治疗周围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骨搬移技术治疗后对合端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1例均采取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随访7~45个月,平均(18.84±5.96)个月。49例发生对合端不愈合,其中对合端骨质硬化23例、线位不良11例、骨折端骨质吸收萎缩9例、软组织嵌顿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嗜烟、同侧腓骨骨折、软组织缺损、骨搬移距离、外固定带架时间、感染复发及静脉血栓形成与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骨搬移技术治疗后对合端不愈合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嗜烟、软组织缺损、骨搬移距离>7cm、外固定带架时间>12个月及感染复发是骨搬移技术治疗后对合端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骨搬移技术治疗后对合端不愈合发生率较高,其中嗜烟、软组织缺损、骨搬移距离大、外固定带架时间长及感染复发是其危险因素,临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6,(3):307-308
目的:探讨胫骨骨缺损合并创伤性足下垂的应用Ilizarov外固定系统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胫骨骨缺损合并创伤性足下垂患者17例,均采用组合式Ilizarov外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结果:17例患者术后获得8~30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骨搬移长度5~12cm(平均7.9cm),搬移时间55~160d(平均98d),拆除外固定支架距骨搬移停止的时间95~220d(平均180d)。出现针道感染2例,停止搬移,静点抗生素、对症处理后感染控制。出现牵张成骨区成骨不全1例,植骨后均愈合,拆架后无骨折再次发生。结论:应用组合式Ilizarov外固定系统同期治疗的胫骨骨缺损合并创伤性足下垂,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支小卫  张小军  张永锋  封鹏 《吉林医学》2013,(29):6072-6074
目的:对胫骨感染大段骨缺损患者使用自制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法进行治疗,回顾分析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胫骨感染后大段骨缺损25例,采用感染骨段彻底清创、胫骨截骨后使用自制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搬移。结果:25例胫骨感染伴大段骨缺损患者中,通过骨搬移截骨端骨延长612 cm,平均延长8.5 cm,术后使用自制外固定支架固定612 cm,平均延长8.5 cm,术后使用自制外固定支架固定613个月,结果显示延长区有明显连续新骨生成。双下肢长度:19例一致,6例有1.013个月,结果显示延长区有明显连续新骨生成。双下肢长度:19例一致,6例有1.03.5 cm肢体短缩,但对行走功能无明显影响,所有患者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的症状出现。结论:采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大段骨质缺损,操作简单,临床治疗效果可靠,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大块骨缺损的一种可靠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骨搬运技术与Masquelet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骨搬移技术和Masquelet技术治疗46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搬移组骨感染及外露均一期治愈,其中19例末次随访时获得影像学骨愈合,愈合时间5-12个月,平均(9.10±1.81)个月。15例骨搬移后双下肢等长,7例下肢较健侧下肢短缩1-2 cm。Masquelet组术后1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1例髂后取骨处感染。植骨均获骨性愈合,二期手术后骨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7.48±1.53)个月。两组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1,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3,P=0.033)。结论 Masquelet技术和骨搬移技术均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有效方法,Masquelet技术的并发症较少,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开放性植骨术或骨搬移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选择巩义市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清创、开放性植骨或骨搬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负压封闭引流,对比两组肉芽覆盖创面、骨折愈合时间,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肉芽覆盖创面、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开放性植骨术或骨搬移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骨折愈合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血管粥样硬化病变,使组织血液供应减少,抵抗力下降。病人容易发生伤口感染且难以控制,伤口很难愈合。我院自2000年4月以来收治了糖尿病外伤感染及糖尿病足患者37例,在严格控制血糖的情况下,采用6%甲硝唑溶液为患者直接冲感染伤口,使患者在短期内伤口愈合,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临床中应用骨搬移术对于胫骨骨折发生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列表法选取在医院从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经术后发生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胫骨骨折病人共有36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研究组实施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胫骨骨搬移延长,对照组实施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胫骨骨搬移延长,在治疗后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治疗时长、术中的出血量、膝关节与踝关节的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用时与术中的出血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发生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时应用骨搬移术的疗效优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安全性.方法 对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拔牙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创口愈合情况良好.1例因血糖控制不佳暂缓拔牙治疗.结论 术前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血糖水平,术后有力地控制感染,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安全顺利地进行拔牙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法对犬下肢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的血管再生效果。方法 将 2 0只犬制成下肢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 ,建模后 1周对犬的后肢施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即在胫骨内侧嵴开一个 5cm× 1cm骨窗 ,以特制的支架每天 1mm速度向外牵拉。分别于不同时期处死动物 ,通过皮温测定 ,光镜下测量血管密度 ,血管造影等方法来观察血管再生情况。结果 在不同时相点观察到伴随着骨的搬移 ,有明显的毛细血管再生现象 (以第 7~ 2 1天为著 )。结论 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法可对犬下肢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产生明显的血管再生 ,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腓肠肌肌皮瓣治疗胫骨不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后骨不愈合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2例胫骨开放性骨折后骨不愈合患者,其中明显骨感染患者12例,均采用腓肠肌肌皮瓣转移一期修复创面,同时行滑槽植骨或周围植骨。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8例,二期愈合4例。骨折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应用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能一期修复创面,及时控制感染,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以及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双重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液血清因子的影响。 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清创后以PRP外敷创面,治疗组给予PRP外敷创面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用药后抽取静脉血,监测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GF、VEGF、bFGF、PDGF和CGRP检测值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PRP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EGF、VEGF、bFGF、PDGF和CG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