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graves ,disease ,GD )的病因复杂 ,绒毛膜癌伴发GD ,临床较为少见 ,当绒毛膜癌症状不典型时 ,极易误诊 ,报道 2例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女 ,43岁 ,因发现颈前肿大偶伴心悸约 2 0d于1999年 4月 10日来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 ,10年前曾行“子宫  相似文献   

2.
绒毛膜癌肠转移的临床诊断庞天云,孙业斌绒毛膜癌的特点之一是转移早且广泛,最常见的转移器官是肺、阴道,而肠道较少见。据报道,绒毛膜癌肠转移率4.43%~24.3%。本院从1987年至1992年间收治绒毛膜癌59例,肠转移者2例,占3.4%,报告如下: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比较葡萄胎和绒毛膜癌基因表达谱.筛选与绒毛膜癌恶性演进相关的新基因。方法:对两组葡萄胎和绒毛膜癌基因表达谱的共表达基因数据进行分层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找到有相似表达趋势的候选基因,再进行电子Nonhern分析及基因结构功能初步分析.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3个筛选基因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在所有绒毛膜癌基因表达数据库中找到共表达候选基因52条,经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绒毛膜癌相关基因19条,主要包括发动蛋白(dynamin,L07807)、锌指蛋白184(zine finger protcin 184,U6656)、钙调蛋白(calmodulin,U12022)、羧肽酶M(carboxypeptidase M.BC022276)、剑蛋白p60(katanln p60,AF056022)、神经钙蛋白结合蛋白1(calcineurin binding protein cabirn 1,NM012295)和转导蛋白样增强子蛋白1(transducin-like enhancer pmtein 1,M99435)等。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初步筛选了绒毛膜癌相关基因,为寻找绒毛膜癌发生与演进的关键基因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卵巢原发性绒毛膜癌罗星惠雅安地区医院病理科(625000)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常原发于子宫内,原发于子宫外的绒癌少见,而原发于卵巢者更为少见。卵巢原发性绒癌可以是妊娠性,亦可以为非妊娠性。非妊娠性绒癌发生于卵巢还未见报导,我科收诊1例,结合文献报告如...  相似文献   

5.
非妊娠性绒毛膜癌为一罕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在男性或女性的生殖系统内外。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者以卵巢原发性绒毛膜癌为多见,疗效远较妊娠性绒毛膜癌为差。自采用联合化疗以后,疗效有所提高,但伴有远处转移的晚期病例,治愈的报道较少。我院自1973年1月~1981年12月共收治绒毛膜癌88例,其中5例原发于卵巢。3例为伴有远处转移的晚期单纯性绒毛膜癌,均获得治愈;2例合并无性细胞瘤者均死亡。  相似文献   

6.
绒毛膜癌是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通过血行转移,其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诊断和血清中高水平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通过报道1例绒毛膜癌伴有全身广泛转移的病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其治疗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绒毛膜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绒毛膜癌是一种罕见的与妊娠无关的恶性肿瘤,其血行转移,病情发展快,治疗困难,预后差。本文报道一例男性原发性绒毛膜癌伴肺、肝、肾转移,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面,结合文献分析原发性绒毛膜癌的临床特点和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是一种罕见的与妊娠无关的恶性肿瘤,影像学缺少特征性,易发生肺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鲁亮  吴莉  李杭 《癌症进展》2010,8(6):638-638
绒毛膜癌多发生于子宫体,膀胱阴道绒毛膜癌非常少见,本例因医务人员认识不够等原因使诊断延迟,从中获得了宝贵的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比较葡萄胎和绒毛膜癌基因表达谱,筛选与绒毛膜癌恶性演进相关的新基因。方法对两组葡萄胎和绒毛膜癌基因表达谱的共表达基因数据进行分层聚类分析(hierarchicalcluster),找到有相似表达趋势的候选基因,再进行电子Northern分析及基因结构功能初步分析,用半定量RT PCR技术对3个筛选基因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在所有绒毛膜癌基因表达数据库中找到共表达候选基因52条,经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绒毛膜癌相关基因19条,主要包括发动蛋白(dynamin,L07807)、锌指蛋白184(zincfingerprotein184,U6656)、钙调蛋白(calmodulin,U12022)、羧肽酶M(car boxypeptidaseM,BC022276)、剑蛋白p60(ka taninp60,AF056022)、神经钙蛋白结合蛋白1(calcineurinbindingproteincabin1,NM_012295)和转导蛋白样增强子蛋白1(transdu cin likeenhancerprotein1,M99435)等。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初步筛选了绒毛膜癌相关基因,为寻找绒毛膜癌发生与演进的关键基因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余志英  漆秀梅 《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2):1282-128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epemlent kinas,cyclin D1)和细胞周期依赖激酶4(cyclin-depemlent kINASE 4,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 D1、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结果:cyclin D1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72.22%和88.89%,CKD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61.11%和72.22%,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与葡萄胎比较,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成正相关,r=5.675,P=O.017;妊娠滋养细胞肿瘤Ⅰ~Ⅱ期、Ⅲ~Ⅳ期组织中,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和93.75%,CDK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87.5%,随肿瘤临床期别的增加,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率逐渐升高。结论:cyclin D1和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过度表达,并与其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绒毛膜癌与葡萄胎基因表达谱改变, 研究绒毛膜癌的基因表达特征. 方法 采用cDNA芯片技术,用Cy3-dUTP标记葡萄胎mRNA, 用Cy5-dUTP标记绒毛膜癌细胞mRNA制备探针进行芯片杂交, 抽取3条基因作RT-PCR验证. 结果 从有效基因位点中筛选出227个差异表达基因,占所研究基因的5.66%, 其中上调基因表达共85条,占2.12%, 下调基因共142条,占3.54%. 结论 与葡萄胎相比, 绒毛膜癌能引起包括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转移相关基因等较广泛的基因激活与上调效应,同时也下调了细胞周期负性调节、蛋白酶抑制因子等相关基因,初步揭示了绒毛膜癌基因调控异常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具有绒毛膜癌样特征的肾盂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具有绒毛膜癌样特征的肾盂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影像、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患者CT检查发现右侧肾盂结节状类软组织密度影,遂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组织广泛坏死、出血,由类似于绒毛膜癌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组成,并与正常尿路上皮存在移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类肿瘤细胞均阳性表达AE1/AE3、CK7及β-HCG,合体滋养层细胞阳性表达α-inhibin。经术后随访15个月,至今无瘤生存。结论:具有绒毛膜癌样特征的肾盂尿路上皮癌极为罕见,诊断时需要与转移性绒毛膜癌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食蟹猴妊娠早期生殖激素的变化,为进行食蟹猴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食蟹猴在怀孕第0天(gestation day 0,GD0)和怀孕第20天(GD20)采血分离血清检测孕酮水平。怀孕的雌猴于GD27~GD100每周采血1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孕酮和催乳素的水平。结果:怀孕雌猴GD20的孕酮水平显著高于GD0。GD0~GD27孕酮水平缓慢上升,GD27达到高峰后下降,在GD48至最低,随后至GD100呈逐渐上升趋势。GD0~GD27雌二醇水平也缓慢上升,之后降低,在GD34达到最低水平,随后呈上升趋势,至GD100达到最高。催乳素水平从CD0开始缓慢上升,GD69达最高,后趋于平稳。结论:食蟹猴妊娠早期主要生殖激素随妊娠发展呈现动态变化,孕酮水平可作为早孕诊断的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程艳  崔金全  李远 《中国肿瘤》2019,28(3):227-233
摘 要:[目的] 探讨microRNA-506 (miR-506)在绒毛膜癌中对绒毛膜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qRT-PCR检测绒毛膜癌和正常早孕绒毛临床标本中miR-506及caveolin-1表达量及相关性;将绒毛膜癌细胞JEG3和JAR按照miR-506 mimic(mimic)、miR-506 inhibitor(Inhi)、miR-506 mimic negative control(NC)和空白对照组(Blank)分别进行转染,通过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iR-506对绒毛膜细胞作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506、caveolin-1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早孕绒毛相比,miR-506在绒毛膜癌组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并与caveolin-1表达呈负相关。MiR-506 过表达明显抑制绒毛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并促进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iR-506过表达显著抑制野生型荧光素酶活性,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506过表达显著抑制caveolin-1表达,进而抑制相关蛋白表达。[结论] MiR-506可能通过靶向caveolin-1抑制绒毛膜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抗表皮生长因子(EGF)、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泌乳素(hPL)及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SP1)抗体,分别检测9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29例,绒毛膜癌29例,转移性侵蚀性葡萄胎12例,转移性绒毛膜癌21例)中EGF和三种胎盘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肿瘤性滋养细胞中EGF的表达以合体滋养细胞(ST)最强,中间型滋养细胞(IT)居中,细胞滋养细胞(CT)最弱。EGF在侵蚀性葡萄胎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绒毛膜癌(P<0.1),而在上述二种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原发瘤和转移瘤中的表达无差异性(P>0.1)。EGF表达越强,hPL和SP1的含量越高。由于EGF在侵蚀性葡萄胎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绒毛膜癌,所以hPL和SP1的含量在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根据本文和我们较早的观察,我们认为EGF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分化、增生及胎盘激素的分泌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 研究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关键基因在小鼠胚胎前肢正常发育和异常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 材料与方法: ICR小鼠受孕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只。于孕第10 d(gestational day 10,GD10),经口灌胃1次给予实验组孕鼠80 mg/kg的全反式视黄酸、对照组孕鼠给予等体积的大豆油,并分别于GD11~GD18取两组胎鼠的前肢,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PR关键基因Atf6、Ire1、Perk、Grp78的表达丰度。 结果: 除Ire1在GD18未被检出外,UPR中的上述4个主要基因在GD11~GD18正常肢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且在GD13、GD17时间点前后呈现两个表达峰;其中Grp78的表达丰度最高,Ire1的表达丰度最低。而在实验组异常前肢发育过程中GD15之前上述4个基因的表达丰度均高于对照组正常前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丰度(P<0.05);而GD15后均低于对照组正常前肢的表达丰度(P<0.05),呈相对稳定的低水平状态;且在GD12~GD14上述4个基因有一非常明显的表达高峰,其表达时程比对照组正常肢长,且表达丰度远高于对照组正常肢(P<0.05)。 结论: 全反式视黄酸所致的短肢模型中, UPR关键基因的表达在GD11~GD14显著升高,而在GD16~GD18则受到抑制,推测UPR可能与致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标本中uP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袭的关系。结果:①uPA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②通过秩和检验对各组进行两两比较,uPA在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中的表达比葡萄胎均显著增高(P<0.001)。③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深度与uPA的表达状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滋养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与uPA的表达异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耐药性稳定的人绒毛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JAR/VP16/nude,为研究体内肿瘤耐药机制和逆转药物的筛选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人绒毛膜癌多药耐药细胞系JAR/VP16接种于裸鼠左侧腋窝皮下,观察成瘤情况及肿瘤生长特性;利用光镜、电镜对移植瘤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内罗丹明123(Rhodamine123,Rh123)的潴留情况。结果:裸鼠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率为98.39%,8~10d开始成瘤,15~20d瘤体长径达1.0~1.5cm;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瘤组织形态及细胞超微结构与人绒毛膜癌耐药细胞JAR/VP16相似;RT-PCR和FCM检测表明移植瘤组织mdr1 mRNA表达阳性,且对Rh123有显著的外排作用。结论:以JAR/VP16细胞建立的耐药性绒毛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保持了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细胞JAR/VP16的组织学特征和多药耐药性,为耐药性人绒毛膜癌耐药机制和逆转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显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18F-FDG-PET)在妊娠绒毛膜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例妊娠绒毛膜癌患者多次同时行18F-FDG-PET检查与动态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监测,分析双肺、肝脏及盆腔的代谢异常增高转移性病变情况。结果 1例患者发现双肺、肝脏及盆腔多处转移病灶,经EMA-CO方案化疗后动态血β-HCG渐转正常,18F-FDG-PET显示多处病灶趋渐转阴。另1例经化疗后复发,18F-FDG-PET显示原发癌灶无活性,但血β-HCG稍增高,行子宫全切除术,病理诊断提示妊娠绒毛膜癌,活性细胞存在,判定18F-FDG-PET呈假阴性。术后持续随访,血β-HCG均为阴性。结论 18F-FDG-PET在妊娠绒毛膜癌临床诊疗中了解原发灶与转移灶特点,评估癌细胞活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合血β-HCG监测,可降低18F-FDG-PET假阳性和假阴性,为临床上妊娠绒毛膜癌的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