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日本发播的中期预报图FEAS09-19和FEAS509-19中的资料从多个预报方程中,选择最为理想的一个在实际中应用。 所用的是82—85年四年资料,86年是预报的年份。 一、选取预报因子 先用82-83二年的资料进行因子普查。取95—115°E、25—40°N为关键因子区,以5个纬距,2.5个经距划分网格点进行读数,这样每张图共有36(4×9)个格点的数据。FEAS09-19(地面图)读的是气压(P)预报值;FEAS509—19(高空图)  相似文献   

2.
1991年江苏梅雨期内水汽输送特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沈金妹 《气象科学》1993,13(2):174-181
本文采用60°E—160°E,60°N—5°S范国内,1000hpa至300hPa各标准等压面上经纬格距均为2.5°φ的格点场资料,计算了:(1)1991年两段梅雨期内(5月21日—6月19日、6月28日—7月15日)水汽总输送量,水汽涡动输送量,平均经向、纬向水汽输送量等;(2)固定区域(117.5°E—122.5°E、30°N—35°N)内务标准层上三段(加入梅雨中断期6月20日—6月27日)内东、西、南和北各剖面上水汽输送量及水汽收支;(3)固定区域内各剖面上整层的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的时间分布后,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徐群  曹鸿兴 《气象》1977,3(4):8-10
应用什么方法和途径制作长期天气预报,国内外都存在不同的看法。现在方法繁多,一方面说明目前还缺乏成熟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说明这里确实蕴藏着可以取得进展的潜力。通过对1951—1974年长江中下游梅雨和伏旱长度等5组资料分别和上一年10月到当年6、7月逐月北半球500毫巴各网格点(20—85°N范围内10经距×5纬距)高度值计算相关系数,我们发  相似文献   

4.
8908西太平洋热带气旋从18—19°N穿过120°E向西北移动,于1989年7月18—19日影响玉林地区,出现地区性暴雨。这是玉林地区1989年最大的一场降水。 根据资料分析,七月份从17—19.9°N穿过120°E的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玉林地区,不会出现同一天≥3站的暴雨,历史机率为11/11=100%。而8908热带气旋影响  相似文献   

5.
500毫巴环流指数、环流型及环流特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00毫巴月平均环流指数分亚欧地区(45—65°N、0—150°E)和亚洲地区(45—65°N、60—150°E),其计算公式, 其中φ_1、φ_2表示计算纬向环流指数Iz的纬度范围,Z_(1i)、Z_(2i)分别是在φ_1、φ_2两纬圈上第i点的500毫巴高度读数,L为分别在φ_1、φ_2纬圈上均匀取点进行高度读数的点数。计算经向环流指数Im时,先将所考虑范围分成n个小区,在m个纬圈上分别读取经度间距为Δλ的相邻两点间高度差ΔZi,然后进行计算(详见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论文汇集》1965年9月)。这里所附的月平均环流指数值是根据上式计算的逐候平均环流指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83年3—4月欧洲中心发布的72、96、120小时500毫巴预报图中20—50°N、70—140°E范围内5°×5°共105个网格点上的高度、24小时变高和实况资料。样本数:72小时预报图(简称07图)57张,96小时预报图(简称09图)59张,120小时预报图(简称12图)56张。高度场经显著性t检验,误差小于或等于4、6、12位势什米的百分率(EPj)n分析,平均绝对误差(AE)j统计及变高场的符号检验。依据上述检验结果分别制作出在区域上施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美国海洋大气局出版的世界气候资料以及由日本气象厅出版的每日天气图资料。制作了1964—1980年6—9月中低纬度(40—160°E,25。s一50°N)南北半球总降水量和850毫巴、150毫巴月平均环流图,并以每月150毫巴层上10°N,40—110°E每  相似文献   

8.
冬季地温分布与春、夏降水相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本文利用1964—1983年的30年冬季(12—2月)地温资料及春夏季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它们的距平分布图。发现冬季0.8米地温的高轴线与春季(3—5月)的多雨轴线基本相合;1.6米的高地温轴线与汛期(4—9月)多雨轴线相合,偏差在2°纬距以内者达90%。还发现,凡西太副高强年的次年汛期雨带偏向高温轴线的北方约1—2°纬距;凡副高弱年的次年,雨带则偏向高温带的南方1.5—2°纬距。这些统计结果可直接应用于长期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9.
多年月平均500毫巴图上60°N和30°N纬圈的波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北半球多年月平均500毫巴图上60°N和30°N纬圈的高度和纬圈平均的经向运动动能进行了波谱分析,探讨了前3个波幅和位相角的季节变化,以及在高低纬度之间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 1 位势场的高度主要贡献,集中在准静止长波范围内,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 波数为1的波在高低纬度性质有显著的不同,其分界线大约在50°—60°N之间。此外,准静止的长波愈向低纬度去逐渐有向西偏移的现象。例如,在30°N上准静止的长波比60°N上要偏西(1/4)—(1/2)波长。 3 60°N纬圈平均的经向运动动能主要部分亦集中在准静止长波范围内。虽然峰值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最大的极值都出现在波数n=2—4之间。30°N纬圈平均的经向运动动能谱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致可分成如下3个类型: (1)冬季型:纬圈平均的经向运动动能谱存在着两个极值,最大的极值稳定于准静止长波范围内(n=3附近),次极植位于移动性行星波范围内(n=5—8)。 (2)夏季型:纬圈平均的经向运动动能谱只有一个极值,稳定于波数为6—7的波内。 (3)过渡型:纬圈平均的经向运动动能谱分布较平坦,没有稳定的极值存在。  相似文献   

10.
台风活动对ECMWF副高中期活动预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 :欧洲中心中期数值预报 ( ECMWF)产品可作为预报副高中期活动的重要依据。然而 ,对台风环流的处理失当可能是导致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 12 0°E588线北界 72小时预报产生大于 5个纬距严重错误的主要原因 ( 2 2 / 38)。当台风进入关键区 ,即进入近海和大陆区时 ,以当日分析场作为初始场的欧洲中心中期数值预报产品 12 0°E588线北界 72小时预报基本都发生大于 2个纬距的错误 ( 14/ 19)。反之 ,则很少发生错误。当台风生成或消亡时 ,以当日分析场作为初始场的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 12 0°E588线北界 72小时预报也将发生大于 2个纬距的错误 ( 2 3/ 2 8)。但是台风活动对 130°E588线北界预报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三维多元最优插值的区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华  纪立人 《气象学报》1991,49(2):151-161
本文选用500hPa,300hPa两层,三个变量,即位势高度(φ),沿纬圈的风分量(u),沿经圈的风分量(v),在东亚区域(20°N—60°N,75°E—140°E)进行了最优插值的区域性试验,按660×660Km分成66个盒子进行分析。本文推导出一套球坐标系下的误差协方差公式,建立了一套自动资料质量检验程序,并进行了格点分析,分析出插值增量和插值误差。同时本文还讨论了最优插值的数学问题,着重讨论了误差协方差矩阵M的特征,提出了两种方法来修正M矩阵,保证最优插值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海气热交换场的EOF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全荣 《气象学报》1993,51(1):122-125
众所周知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对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童要的作用。本文根据Clark计算的资料对20°N以北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的蒸发潜热、净长波辐射和感热输送进行了EOF分析,以讨论其季节变化特征。资料范围在22.5—52.5°N,122.5°E—112.5°W,共128个网格点,格距5×5度,1950-1979年。  相似文献   

13.
曲绍厚 《气象学报》1988,46(4):452-460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1986年10月至12月在菲律宾以东60多万平方公里辽阔的西太平洋热带海域6个连续测站上(146°E,0°;145°E,0°;150°E,0°;140°E,5°N;145°E,5°N;150°E,5°N),使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小型系留气艇探测系统观测到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廓线资料,利用相似理论的通量-廓线关系,给出这一海域的动量通量(特别是曳力系数C_D)、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结果表明,这一海域上的曳力系数值C_D=(1.53±0.25)×10~(-3);该海域总是将其贮存的热量以感热形式特别是以潜热形式输送到大气中(其中感热输送仅占10%,其余主要为水汽潜热输送),使该海域成为地球上不可多见的热源。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51—2012年NCEP/NCAR全球2.5 °×2.5 °日平均再分析风场及温度场资料,分析高原季风区纬向环流的季节突变现象,并探讨季节突变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1) 由冬季环流型向夏季环流型转变时,纬向环流表现为零速度线突然北跳,东风带持续加强北进,西风急流突然消失;反之亦然。(2) 600 hPa零速度线指数可作为纬向环流冬夏转换的判据。20 °N为临界值,零线于20 °N以北,高原上空为夏季环流型,20 °N以南则为冬季环流型。冬夏转换的突变时间分别为31候和59候。(3) 纬向环流季节突变的主要原因是高原的热力作用,随着6月高原加热增强,高原及其南部上升气流增强,形成了高原至低纬地区的季风环流圈,使得高原南部东风气流加强,迫使西风急流北退,完成了冬季环流型向夏季环流型的转变。10月高原加热作用减弱,高原至低纬地区的Hadley环流重新出现,西风急流逐渐增强,纬向环流转变为冬季环流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多雪年环流特征及对关键区海温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NEC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La Nia(El Nio)气候背景下,大气外强迫因子北大西洋中纬度(45°N,30°W)、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域海温异常对亚洲环流及我国南方降雪多寡的影响。分析发现,La Nia气候背景下,北大西洋中纬(45°N,30°W)海温为正异常,有利于500 hPa高度场亚洲中高纬叶尼塞地区(50°N, 90°E)位势高度偏高并出现阻塞型,也有利于东亚冬季风环流加强;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附近海温出现负异常,850 hPa高度东亚大陆沿海低纬地区风距平场出现偏北风距平,我国南方多雪,温度相对偏低。El Nio背景下,北大西洋中纬度(45°N,30°W)海温为负异常,亚洲中高纬叶尼塞地区位势高度偏低,东亚冬季风环流偏弱;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附近海温出现正异常,850 hPa高度东亚大陆沿海低纬风距平场出现偏南风距平,我国南方多雪,温度相对偏高。回归分析指出,冬季500 hPa亚洲中高纬叶尼塞地区(90°E附近)的位势高度正(负)异常与北大西洋中纬度(45°N,30°W)附近海温正(负)异常有关;冬季850 hPa东亚大陆沿海低纬地区偏南(北)风距平与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地区的海温正(负)异常有关。La Nia气候背景下的2008年1月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极端灾害事件的发生可能与北大西洋中纬度(45°N,30°W)附近以及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海温都出现正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越赤道气流通道上的经向垂直环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1981年夏季月份,各标准等压面上格点风资料,分析了东半球低纬地区(40°—180°E、30°N—30°S),越赤道气流通道上各种物理量场分布和经向垂直环流。从而揭示了越亦道气流和季风环流及哈德莱环流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气象学者的研究指出,中层气旋是低纬地区的一种重要扰动,是发生在对流层中层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其本质属于热带或副热带扰动.在对生成于阿拉伯海和南海的中层气旋的研究中,发现它们常常给影响区带来剧烈天气、产生大量降水.本文根据中央气象台绘制的1976—1986年4—9月的历史天气图,分析了生成于10—30°N,100—130°E区域内的中层气旋的气候特征,以便进一步研究它们对地处低纬、位于华南西部的广西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scribes results of the fluxes of momentum , sensible heat and latent heat for the West Pacific Tropical Ocean Area ( 127 ° E - 150 ° E , 5 ° N -3 ° S ).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the small tethered balloon sounding system over this ocean area including 6 continuous stations (140 ° E. 0 ° ; 145 ° E, 0 ° ; 150 ° E, 0 ° ; 140° E, 5 ° N; 145 ° E, 5° N and 150 ° E, 5 ° N) from 11 October to 15 December, 1986 . These fluxe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semiempirical flux-profile relationships of Monin-Obukhov similarity theory using these observed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is tropical ocean area the drag coefficient CD is equal to (1.53 ± 0.25) × 10 3 and the daily mean latent flux Hl is greater than its daily mean sensible flux HV by a factor of about 9.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谐谱分析方法计算了6月16日至9月15日五年的500hPa六个纬圈(60°N、55°N、50°N、45°N、40°N和35°N)的波参数和物理量谱,并将其和十年的合成波高度谱、相对振幅等谐谱资料与石嘴山地区的降水资料作了对比分析。初步寻找出了该地区夏季中期降水的十一种纬圈合成波高度谱和八种优势波、物理量谱谐谱特征。这些中期谐谱特征,天气动力学意义比较清楚,为该地区夏季中期降水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富里叶一车贝雪夫混合多项式展开的方法,将北半球500hpa高度场20°N~70°N,10°E~360°E共396个格点数,用Aks,Bks78个混合多项式系数描述大型环流的纬向和经向特征,制作中期客观相似预报,效果良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