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筛选32例符合人选标准的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在原有使用口服降糖药物阿卡波糖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0.6—1.8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随访观察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皿压、血脂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对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患者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相互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到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能耐受治疗。结论:在原有VI服阿卡波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能有效降低血糖,且有降低患者体质量,改善BMI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20例肥胖T2DM患者给予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血糖、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C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BMI、甘油三酯TG、胆固醇TG水平均明显下降,而空腹C肽(F-CP)2hC肽(2h-CP)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并降低体重。  相似文献   

3.
筛选4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在原有使用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随访观察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皿压、血脂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对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患者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相互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到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能耐受治疗。结论:在原有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能有效降低血糖,且有降低患者体重,改善BMI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人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和门冬胰岛素30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1013至2012年6月2013住院的体质指数(BMI)〉25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和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其中利拉鲁肽治疗组52例,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57例,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共24周,于用药前、用药4、12、24周后分别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腰围、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能、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24h尿微量白蛋白(UMA),记录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和其他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d后血糖均开始下降,24周后利拉鲁肽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FPG分别下降(2.9±1.3)、(3.5±1.2)mmol/L(t=-3.2,P〈0.01);PPG分别下降(4.2±3.7)、(4.5±2.8)mmol/L(t=-0.83,P〉0.05);HbAlC分别下降(1.7±0.6)%、(1.9±0.8)%(t=-0.6,P〉0.05)。利拉鲁肽组体重下降(4.2±2.7)kg,门冬胰岛素30组体重增加(1.2±1.7)kg(t=-3.7,P〈0.05)。两组收缩压分别下降(5.2±4.4)、(1.8±2.3)mmHg(1mmHg=0.133kPa)(t=4.9,P〈0.01)。两组间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出现TG、TC、LDL.C降低和HDL-C升高,但是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利拉鲁肽组比门冬胰岛素30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但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比14.0%,t=-1.51,P〉0.05)。利拉鲁肽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多于门冬胰岛素3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6.2%比1.8%,t=2.00,P〈0.05)。结论对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当,而利拉鲁肽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患者体重和血压,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加用利拉鲁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经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62例,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30例和胰岛素治疗组32例。利拉鲁肽组在加用利拉鲁肽时,胰岛素剂量暂减30%,后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和利拉鲁肽剂量。胰岛素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体重、FPG、HbA1c、FC-P和胰岛素日用量等指标,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利拉鲁肽组和胰岛素组体重、FC-P和胰岛素日用量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6.4)vs(1.0±2.1)kg;(0.80±0.30)vs(0.16±0.08)ng/ml;(25.9±12.7)vs(12.1±5.7)U/d,P<0.05或P<0.01],FPG、HbA1c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1)vs(2.9±1.6)mmol/L;(1.8±1.2)%vs(1.7±1.3)%,P>0.05]。结论对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与胰岛素加量降糖疗效相当,但利拉鲁肽可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应用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治疗欠佳的T2DM患者28例,在原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利拉鲁肽治疗16周。治疗前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C肽(FC-P)、糖负荷后2小时C肽(2hC-P)、血脂、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并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相关指标变化。治疗后多项指标较治疗前基线值下降,血脂异常有所改变,血清FC-P、2hc-P明显升高、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对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减少低血糖风险和改善胰岛功能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早、晚餐时注射门冬胰岛素30,B组于早、晚餐前30min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药物剂量根据血糖高低调整,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结果: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降糖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高于预混人胰岛素30R组(P〈0.05),尤其是夜间严重低血糖水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门冬胰岛素30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缬沙坦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勇  王伟玲  廖琳 《山东医药》2006,46(11):35-36
对65例肥胖高血压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160mg口服,1次/d,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测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及血脂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结果 治疗后血压、FINS、C肽及HOMA-IR明显下降。而体重、FPG及2hPG无明显改变。提示ARB能改善胰岛索敏感性,且该作用与减轻体重无关。  相似文献   

9.
筛选3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在原有使用口服降糖药物阿卡波糖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随访观察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量指数(BMI)、皿压、血脂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对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患者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相互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到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能耐受治疗。结论:在原有口服阿卡波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能有效降低血糖,且有降低患者体质量,改善BMI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及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以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h血糖(2hPG)〈10.0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12周后不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仍能血糖达标者为完全缓解。治疗前及治疗后13周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NFα、SOD。结果强化胰岛素治疗后,17例患者12周后完全缓解;FPG、2hPG、HbA1C、SO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在纠正高血糖的同时,对血脂代谢也产生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选择40例初诊断的肥胖糖调节受损患者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量体质指数(BMI),血糖等指标。结果:IGR患者用利拉鲁肽治疗后,体重、BMI均明显降低,腰围明显缩小,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升高,血糖、Hb A1c、血脂及hs-CRP、水平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P 0. 05)。结论:IGR患者用利拉鲁肽治疗仅能有效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是治疗肥胖(IGR)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利那鲁肽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55例)和利拉鲁肽组(50例),二甲双胍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起始剂量0.25 g/次,3次/d,耐受后增至0.5g/次;利拉鲁肽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起始剂量0.6 mg,皮下注射,1次/d,耐受后增至1.2 mg.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腰围、体质量、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TG、TC、SBP和DBP.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血糖、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浆TG、TC均显著降低(P均<0.01);利拉鲁肽组腰围减小、体质量减轻、BMI减小(P均<0.01),而二甲双胍组没有变化(P均>0.05);利拉鲁肽组降低FPG、HbA1C、TG及TC的效果与二甲双胍组相当(P均>0.05),但降低2hPG、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SBP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组(P均<0.01).结论 利拉鲁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减轻患者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SBP,更适合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2例T2DM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在原有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停用或者减量降糖药物,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12 w时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和体重指数(BMI)变化,并与对照组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相比较。结果治疗12 w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 A1c、BMI、血脂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脂及BMI在利拉鲁肽治疗组治疗12 w后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血脂、BMI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T2DM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肯定、安全,减轻内脏脂肪,不增加体重,为T2DM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动态血糖监测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GMS),评估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口服药联合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IG)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睡前皮下注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血糖和HbA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IG组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2组HbAlc无明显差异(P〉0.05),IG组治疗后餐后2hC肽水平提高(P〈0.05)。CGMS显示IG组24h血糖曲线平缓,血糖达标时间延长,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P〈0.01).血糖波动幅度小。结论IG作为老年T2DM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率高,胰岛素剂量控制更方便、安全,优于NPH。  相似文献   

15.
取本院内分泌科于2012年2月-2013年8月住院诊治的单用胰岛素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加用利拉鲁肽观察组16例及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糖及体重指数等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利拉鲁肽治疗后的血糖、体重指数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单用胰岛素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可以明显控制血糖、显著减少胰岛素用量,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及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选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n=34);对照组,(甘舒霖30R胰岛素)(n=34)。分别采用每晚9点注射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三餐中嚼服)和甘舒霖3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观察3个月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明显差异(P〉0.05)。但甘精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预混N(P〈0.05),且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比较甘舒霖30R治疗T2DM均可有效降低血糖,对体重增加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与罗格列酮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和中效精蛋白胰岛素组,两组均联合口服罗格列酮。持续观察12周,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短效胰岛素注射次数、低血糖出现次数,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甘精胰岛素组FBG达标时间、HbAlc水平及出现低血糖次数、体重增加值均低于中效精蛋白胰岛素组(P〈0.05);平均甘精胰岛素使用剂量大于中效精蛋白胰岛素;加用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的量和注射次数及胰岛素总量显著低于中效精蛋白胰岛素组(P〈0.01)。结论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有更显著的降糖效果,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新发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月青铜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新发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予以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C肽水平(FC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新发超重2型糖尿病可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38例患者在原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24周,治疗前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C肽(2h CP)、血脂、体重、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观察记录低血糖发生不良事件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基线相比Hb A1c、血糖、血脂、血压、体重、体重指数均有所降低,血清C肽检测有所升高,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减少。结论西格列汀与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具有稳态降糖,降低体重,减少低血糖风险和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睡前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单用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分别测定治疗3个月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血脂、体重、血压.结果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餐后2小时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差异性有显著性(P<0.01),而对血脂、体重指数、血压影响不大.结论对单用口服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