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虚证与补血药白芍辨证药物动力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补血药白芍主要效应成分芍药苷在血虚证和健康小鼠体内血药浓度比较,探讨血虚证与补血药的辨证药物动力学关系。方法:建立血虚证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健康小鼠),实验组(血虚证动物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白芍提取物灌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比较两组小鼠灌胃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芍药苷浓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小鼠平均血药浓度在60 min、90 min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血浆中芍药苷平均血药浓度为116.52±5.28 ng/μl,而对照组为41.49±2.86 ng/μl,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血虚证小鼠血浆中芍药苷浓度较健康小鼠高,说明血虚证与补血药白芍存在辨证药物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2.
血虚证与芍药苷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健康和血虚模型小鼠口服三种白芍复方后血中芍药苷浓度的对比性研究,从辨证药物动力学角度探讨"血虚证"与白芍效应成分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固定相:C18(250mm×4.6mm,7μm),流动相:甲醇-水(38∶62),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230nm的色谱条件下,比较小鼠灌胃1h后对照组(健康)和实验组(血虚证)血中芍药苷浓度的差异.结果:芍药苷与血浆中其它成分能很好分离,在5.0~250.0ng/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52%;最低检测浓度1.49 ng /μl.实验组芍药苷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117.84±6.35)、(94.60±5.92)、(105.09±6.99)ng/μ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血虚证小鼠血中芍药苷浓度较健康小鼠高,说明血虚证与芍药苷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白芍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芍中白芍总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工艺优选。结果提取时间是白芍中有效成分提取的关键因素,其次是乙醇浓度和加醇量,提取次数是最次要因素。结论白芍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倍量70%乙醇,加热提取两次,3 h/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在大鼠体内胃、肠道吸收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以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为指标,测定白芍总苷分别在1 mg/ml、2 mg/ml、4 mg/ml 3个浓度下在体胃吸收情况,白芍总苷3个浓度(其中芍药苷浓度分别为40μg/ml、80μg/ml、120μg/ml,芍药内酯苷浓度14.275μg/ml、28.55μg/ml、42.817μg/ml)的肠循环液在小肠整个肠段的吸收情况,白芍总苷溶液(芍药苷浓度80μg/ml,芍药内酯苷浓度28.55μg/ml)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等各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3个浓度白芍总苷在胃内吸收量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白芍总苷3个浓度在小肠内吸收量与药物浓度呈正比,3个浓度吸收速率常数值基本一致。白芍总苷在十二指肠、空肠的吸收量较回肠、结肠大,在十二指肠、空肠吸收速率常数值较回肠、结肠大,在十二指肠、空肠吸收半衰期较回肠、结肠短,经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显示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白芍总苷在胃内吸收可能为被动扩散机制,十二指肠可能为白芍总苷在肠段内吸收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芍护肝片中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灌胃法给予大鼠白芍护肝片,不同时间点采血,甲醇水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气质联用法测定芍药苷血药浓度,并用DAS 2.0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浆中的内源性杂质不干扰芍药苷测定,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10.0~2 000 ng/m L,定量下限为10.0 ng/m L (RSD<9.0%)。芍药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为(4.78±3.66) h;Tmax为(0.86±0.57) h;Cmax为(495.9±150.6)μg/L;CLz为(76.55±20.24) L/(h·kg);AUC((0-t))为(1 378.4±495.9);AUC((0-∞))为(1 407.9±477.4)。结论:本品将白芍总苷与白芍多糖按一定比例组合。经前期药理实验证实,本品对大鼠急性肝损伤和亚急性肝损伤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好,适于评价白芍护肝片在体内的吸收行为。本实验对大鼠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在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采用卡介苗加脂多糖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HPLC法测定模型小鼠和正常小鼠灌胃给予白芍总苷(0.47g/kg、1.41g/kg、2.82g/kg)后15、30、60、90、120、150、180、240、360、480、720min血浆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SPSS11.5软件分析各组各剂量间药动学参数的异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内白芍总苷的Tmax明显提前,t1/2明显延长,Cmax、AUC0-t和AUC0-∞显著增大;各剂量间白芍总苷的Tmax和t1/2没有差异,芍药苷剂量与Cmax、AUC0-t和AUC0-∞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对白芍总苷的吸收速度较正常小鼠加快,吸收量较大,消除减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白芍、赤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 方法: 采用综合放血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白芍、赤芍水提物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 结果: 造模第7天,2 g·kg-1白芍和2 g·kg-1赤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造模第14天,2 g·kg-1白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明显(P<0.01),2 g·kg-1赤芍作用不明显,同剂量组相比,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造模第7天,120 mg·kg-1芍药苷、12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60 mg·kg-1芍药内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提升作用(P<0.05);造模第14天,120 mg·kg-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血红蛋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与同剂量组的芍药苷相比,120,30 mg·kg-1芍药内酯苷的红细胞数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5);30 mg·kg-1芍药内酯苷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 白芍的补血作用略优于赤芍;芍药内酯苷具有补血作用且补血作用优于芍药苷;白芍有较强的补血作用可能与白芍中含有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白芍总苷在急性CCl4 肝损伤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异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CCl4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HPLC测定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总苷后,不同时间点的Pae和Alb的血药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模型组大鼠体内,白芍总苷中芍药苷(Pae)和芍药内酯苷(Alb)在高、中、低剂量(0.047、0.141、0.282 g·mL-1)时的 t1/2分别为 5.02、4.52、4.91 h;5.22、5.04、5.05 h。ρmax分别为22.54、14.52、5.49 μg·mL-1;9.02、5.04、2.34 μg·mL-1。AUC0-t分别为(146.55±7.52)、(84.14±7.84)、(31.62±2.97)μg·h·mL-1;(56.56±8.70)、(32.18±3.49)、(13.48±1.66) μg ·h·mL-1tmax 均为 2 h。在正常大鼠体内,Pae和Alb在高、中、低剂量(0.047、0.141、0.282 g·mL-1)时的 t1/2 分别为3.95、3.69、3.95 h;3.74、3.98、3.79 h。ρmax分别为19.16、11.60、4.46 μg·mL-1;7.16、4.00、1.93 μg·mL-1。AUC0-t 分别为(116.26.6±19.99)、(67.74±12.79)、(25.01±2.62) μg·h·mL-1;(45.03±5.84)、(27.26±3.57)、(10.59±1.86)μg·h· mL-1tmax为 2.5 h。结论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ρmax、AUC0-t 显著增大,t1/2延长,tmax明显缩短。模型组和正常组的tmax和t1/2不受白芍总苷剂量影响,但剂量与ρmax和AUC0-t具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炒白芍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采血,LC-MS法测定血药浓度,拟合药动学模型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芍药苷在2.5~500μg·L-1(r=9994)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大鼠灌胃炒白芍提取物0.2,0.4,0.8 g·kg-1后,半衰期基本一致,AUC与给药剂量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属于线性动力学过程.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芍药苷的体内定量分析,芍药苷在大鼠体内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064-106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肉桂酸和芍药苷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血浆样品用甲醇沉蛋白,采用Phenomsil 5u 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22∶78)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1:以芹糖甘草苷为内标,在254 nm下进行检测。结果: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Y=0.006X+0.042(r=0.995),日内和日间的RSD均小于4.7%肉桂酸的线性范围为Y=0.059X-0.074(r=0.994),日内和日间的RSD均小于5.5%。血浆样品的稳定性符合要求。结论:所建立的大鼠血浆中肉桂酸和芍药苷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适用于大鼠体内桂枝、白芍药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根生 《光明中医》2016,(16):2402-2403
目的探析参芪血府逐瘀汤合西药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予以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口服参芪血府逐瘀汤治疗,一剂/天,早晚各服用一次,连续服用一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改变情况以及病情好转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达96.0%,优胜于对照组(76.0%),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远远优胜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结论参芪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具有卓越成效,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中医疗法。  相似文献   

12.
依据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发病年龄,查阅大量古今文献,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对其病因病机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探讨辨证论治原则认为退行性骨关节病是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寒湿、瘀血、痰饮等邪气痹阻络脉为标;治疗时既要重视补肾,又要通经活络。结论:肾虚络痹是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主要病机,补肾通络是治疗该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理肺润肠散治疗老年性虚秘的疗效。方法:将128例年龄为57~82岁的虚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服理肺润肠散,对照组56例服麻仁丸治疗,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和76.8%,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理肺润肠散治疗老年性虚秘简便、廉价、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赤芍、白芍在补血作用上的异同。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1、每日1次、连续3d的造模方法,灌胃给药,定期采血检测血常规。结果:造模12d,给药组的RBC、HGB、HCT值明显回升,且白芍的药效优于赤芍。结论:对于环磷酰胺所致的血虚证小鼠模型,白芍升高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具统计学意义,而赤芍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索冠心病心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采取高脂饮食、Pit(脑垂体后叶素 )皮下注射的造模方法 ,建立冠心病心阳虚证大鼠模型。结果 :模型组大鼠近似于临床冠心病血脂升高和心肌缺血损伤———心功能不全的病理改变 ,与正常组和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或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这种中西医结合复合造模方法所建立的冠心病心阳虚证大鼠模型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慢性肺心病阳虚水泛证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慢性肺心病阳虚水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刁本恕教授研制的温经通络逐瘀熏洗方熏洗双足,疗程12天。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指标、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0%和79.41%;心功能、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温经通络逐瘀熏洗方熏洗双足能改善慢性肺心病阳虚水泛证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润肠通乐口服液对脾虚型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方法:采用隔日饮食+过度疲劳+缺水燥结法复制小鼠脾虚便秘模型,观察润肠通乐口服液对脾虚型小鼠首次排便粒数、脏器系数、游泳时间的影响。结果:润肠通乐口服液大、中剂量使小鼠排便粒数明显增多(P〈0.05);大、中剂量可以明显提高小鼠游泳时间(P〈0.05);大、中剂量组小鼠肝、脾、肾、胸腺系数较模型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小鼠排便粒数、游泳时间以及脏器系数可知,润肠通乐口服液对脾虚型便秘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肾炎灵胶囊对气虚水肿(慢性肾炎肾病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肾炎灵胶囊,对照组使用金水宝胶囊.结果两组整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有效率比较,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各项症状体征比较,治疗组对气虚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炎灵胶囊对气虚水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梳理"血虚发热"这一传统命题的发生机制,阐发了对阴阳失调及相关概念、证候研究、内伤发热等问题的思考。认为阴阳失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教材概念应当明晰,证候研究应该结合体质学说,内伤发热重在调理气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