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六气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六气理论的关系张尔新甘肃省临洮县改河乡卫生院(730500)主题词《伤寒论》六经辨证《内经》在学习《伤寒论》时,认识到《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内经》六气理论密切相关。六经六气之说,源于《内经》,由于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六经气化学说是我国古代治《伤寒论》学的一个重要学派,系统形成于清代。其主要特点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指导下,运用《内经》六气本标中气理论分析《伤寒论》六经证治规律,认为六经之为病,乃六经气化之病。这一学说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明确了形与气的辩证关系,认识到气化有生理病理之别等,因而能比较满意地解释六经,从而成为《伤寒论》六经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王孝先  毕肯  王倩 《中医药学刊》2004,22(2):207-208
本文阐述了《伤寒论》六经与六气关系、气化学说的基本内容,六经气化传变机理,六经六气证治规律。说明了《伤寒论》对《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伤寒六经     
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一书中,不但应用《内经》中的六经之理,而且有创造地发挥了六经的精义和推广应用。他以六经为纲,结合天人、阴阳变化、升降运动、表里脏腑、气化关系,寻根究底,因病施治,随证立方,条分缕晰,规矩紧严,穷毕生精力,总结了古人和自己的经验。他的“格物致知”精神是科学的。现仅就伤寒六经有关问题提出看法如下。一、伤寒论六经之称谓《伤寒论》源自《内经》。而《内经》所载六经,是根据四季气候变化归纳出来的。黄坤载六经解说:“天有六气:  相似文献   

5.
田福玲 《河南中医》2008,28(1):75-75
六经辨证中的六经内在地涵盖了脏腑经络气血阴阳(比如太阳经,膀胱为其主,经络为其道,气化周于肌肤),是《伤寒论》中的六经,不是光秃秃的单纯的经络,但执《素问·热论》和《灵枢·经脉》中的内容以论六经,那就太局限了,张仲景的六经是《黄帝内经》中六经的延续和发展,它们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有许多的不同。《伤寒论》中的六经是能够概括人体的一切生理变化和病理改变的六经,即包含了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六经。六经是人体内的六大关系,是六大本源性的关系(如太阳经中,膀胱、太阳经络、体表之间气、血、津升降出入,周流不息所形成的那种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用中医学术传统的研究方法研究仲景学说,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活跃了学术空气。本文仅就近年来,学者们用传统方法研究仲景学说的成果,从《伤寒论》六经研究等五个方面于以简介,以示其概。一、《伤寒论》六经的研究(一)六经气化学说新释及其他:六经气化学说源于《内经》的运气学说,经过伤寒学家们的移植和发挥,用以说明六经为病的机理和辩证的方法。然而学者们往往囿于《内经》的从标、从本、从中见的摸式而不能自拔,影响了这一学说的正确使用。刘氏认为标本中见的气化学说,有辩证法思想和唯物论观点。标、本、中见三个环节是一个整体,皆有内在联系。至于《内经》所谓从标、从本、从中见的提法皆是相对之言,而并非绝对之义。六经分阴阳,阴阳为标;六经分六气,六气为本。标本之间所维系的阴阳表里关系则叫中气。中气在六经标本气化中有重要意义。它能使阴阳配偶,以调节气化的盛衰,使生机不息,而起到枢轴的作用。如对太阳经病,标本中应俱从而全,不得只限于从标本之一格。  相似文献   

7.
李继玉  高贤  孙威海 《陕西中医》2003,24(10):957-958
六经分证是《伤寒论》的提纲 ,怎样认识六经的实质问题 ,历来说法不一。这个问题对学好《伤寒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故有探讨之必要。1 对六经的看法 有人认为 ,《伤寒论》是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与《素问·热论》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因而 ,六经分证的“经”也就是指经络。因足经比手经长 ,故以足经统手经 ,从而联系了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 ,形成一个整体。六经分证 ,实是《伤寒论》的精神实质所在。然而 ,六经分证只有少阳和少阴两经能够以足经统手经 ,并联系其脏腑 ,其它的经是说不通的。因此 ,仅仅把六经看作是《伤寒…  相似文献   

8.
《伤寒六经气化简论》是有感于六经气化学说一向仁智互见而作,本文乃其第一篇。篇中从“六气气化原始”、“天人相应与同构”两个方面探索了六经气化的理论渊源,分析认为六经气化学说是《素问》六气气化理论和《伤寒论》内容的具体结合,而非无根游谈。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的内涵及辨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2,32(4):397-399
《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对外感病的阴阳划分,分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若只见三阴三阳就视为"六经脉",不见后面的"病"字,是错拿三阴三阳六个概念硬套经脉。"六经"并不等于《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不能强加"六经"于《伤寒论》。应该使用"三阴三阳六病辨证"或简称"六病辨证",才符合《伤寒论》的原义。  相似文献   

10.
温长路 《中医研究》1991,4(4):20-22
《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名著,它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经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树立了永恒的丰碑。细读《伤寒论》全书,虽然它把各种外感病的临床表现综合为六个类型,并按照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条脉络进行辨证,实质上六经所属归经络、所应有脏腑、病性有阴阳、病位有浅深、病情分寒热、病体有虚实,病程中又无不涉及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寻根太极,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和六经都统一在一个太极之内。五行是由天体演化而形成的人类生存空间的最基本物质,由于四时寒暑的变化而又赋予其非物质的理性化概念。仲景以土有二元分阴阳的太极思维方法,还原了五行的太极模式,因而确立了厥阴的位置,创立了六经学说。《辅行诀》“汤液图”的五“除×”字样,就是仲景六经证治大法的雏形,是“论广”的起点。六经具有五行特性。五行是太极之气,六经是太极之质。明此则知阴阳、五行、六经究为何物,以及它们之间有何联系,明此则能破解《伤寒论》的未解疑团.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伤寒论》厥阴病的本质,古今贤者研究颇多,各书卓见,见仁见智,可谓众说纷纭,以致使厥阴病成为千古疑难。笔者研习《伤寒论》,颇有心得,今不揣浅陋,略陈述之。 一、从《伤寒论》六经之“阴阳”看厥阴病 仲景著《伤寒论》,用《索问·热论》之“六经”。所谓“六经”,即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和厥阴。仲景以此六经为纲,将外感热病复杂的发病过程分成六个不同发病阶段(以下简称六病阶段)又根据正邪斗争的具体情况,将六病阶段分属于表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文字古朴,文意深邃,极难理解深透,本文重在梳理《伤寒论》核心——六经辨证,勾勒出其中医理论内涵:认为"六经"以"阴阳"为核心,它的分类基于人体"阴阳"的变化为主线,分出三阴三阳六个具有特征性的系统。"六经学说"融合了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正邪等理论,考虑到了病因、体质、病性、病势、病位的特点。在"六经辨证体系"下,仲景提出了"扶阳气、存津液、调和阴阳"的治疗总则,并采用了宣表、通里、补虚、泄实等各种治疗手段。至此,仲景"六经辨证体系"完成了中医"理法方药"兼备的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三、《伤寒论》中的辨证《伤寒论》中的辨证,主要可以归纳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一)六经辨证关于六经,前已述及,《内经》中所提的“六经”,主要是指人体的经络系统,可以用它在临床上进行辨病论治。但是,由于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联脏腑,外络肢节,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因此又可以运用六经来分析疾病的病势、病程及共传变和转  相似文献   

15.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于对“三阴三阳”的理解。三阴三阳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需要用五运六气在不同时空方位阴阳气的状态来理解三阴三阳。从五运六气看六经,以往六经理论中的一些难题,就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三阴三阳之间是有序的动态时空变化。三阴三阳辨证,可较好地反映疾病发生时内外环境整体变化的动态时空特征。讲《伤寒论》不能不讲六经辨证,六经辨证绝不可废。  相似文献   

16.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精髓,也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想的基石。广东医学院王伯章先生,历时十载,究源溯源,著有《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以下简称《新析》)一书(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知其专为探求六经辨证源流和本义,且涉及仲景方剂之配伍活用诸事。展读之下,余体会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1寻六经辩证之源,明其本义六经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素问·气交变大论》:"六经波荡,五气推移",《灵枢·刺节真邪》:"六经调者,谓之不病"等等,其含义不尽相同,有指三…  相似文献   

17.
正《伤寒论》创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笔者就其中"六经病欲解时"的临床运用浅析如下,以就正于同道。1 "六经病欲解时"含义"六经"即"三阴三阳",代表一年四季或昼夜阴阳变化的六个"时序"。如果从《素问·阴阳离合论》之"开、阖、枢"来理解,三阴三阳也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及"生长收藏"的具体表现。《伤寒论》提出六经在一昼夜中各有"当旺之时",即"六经病欲解时"(见表1)。  相似文献   

18.
张涛  陈明 《吉林中医药》2011,31(6):493-494
唐容川在解释《伤寒论》六经时延续了《内经》理论:"仲景《伤寒论》,即《内经》所言三阴三阳,各因其脏脉之理"(《伤寒论浅注补正》)。他还采用了陈修园的六经气化理论来诠释六经:"天有六气,人秉之而有六经,六经出于脏腑,脏腑各有一经脉,游行出入,以布其化",并讨论标本中气的形质。唐容川六经理论一方面在于对传统的坚持,"若秦汉三代所传《内》《难》、仲景之书极为精确,迥非西医所及";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对西医冲击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9.
六经小议     
《伤寒论》六经病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它渊源于《内经》。《内经》所论六经与《伤寒论》的六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学术源流看,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言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合十六卷。”据此,再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从阴阳的角度论述人体五脏六腑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内经》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根据《内经》理论,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并提出了"六经"的概念,《伤寒论》沿用其概念并对其内容进一步丰富。笔者在"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过程中发现,如果把天和地按阴阳气的多少进一步纵向划分为六个层次,其与《内经》、《伤寒论》所论的六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进一步探讨认为人体五脏六腑与天地阴阳之"六经"也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从而说明了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