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给予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以此为基础,给予对照组患者尼莫地平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芪明颗粒治疗。采用肌电图仪检测尺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差异较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尺神经、正中神经的SCV和MCV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的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神经的传导速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在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口服维生素B1、腺苷钴胺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再静脉滴注尼莫地平8 mg/次,1天1次,连续给药1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芪明颗粒4.5 g,每天3次口服,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包括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膝反射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的情况;治疗前后于餐后2 h采用肌电图仪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膝反射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的改善率分别为63.33%和85.00%、43.18%和71.11%、62.00%和87.76%、60.42%和76.00%、57.41%和80.00%,治疗组各指标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MCV、SCV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MCV、S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廉便易行,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肌电图诊断作用。方法:从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24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A组(10年)、B组(1~10年)、C组(1年)各80例,观察三组患者腓浅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传导速度(MCV),以及胫神经H反射、尺神经f波等情况。结果:A组正中神经MCV异常率、腓总神经MCV异常率、腓浅神经SCV异常率、尺神经SCV异常率与B组、C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长者其胫神经H反射、尺神经f波异常率均显著高于病程短者(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建议综合患者的神经肌电图异常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及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差异。结果观察总有效率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MPs(11.25±2.67)ng/L、IL-6(8.09±0.83)ng/mL、CRP(9.64±1.39)mg/L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胫神经、尺神经MCV分别为(48.21±3.58)m/s、(42.49±3.66)m/s、(46.77±4.11)m/s,正中神经、胫神经、尺神经SCV分别为(45.63±3.19)m/s、(38.29±4.12)m/s、(45.46±2.49)m/s,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痹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糖痹汤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予西药合安慰剂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检测双侧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及双侧胫神经SCV和MCV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结论糖痹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足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治疗仪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溪等穴位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后,2组TCSS总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MCV、SCV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中药足浴治疗。  相似文献   

7.
焦生福  薛淑萍 《新中医》2019,51(4):159-162
目的:观察采用消渴宣痹汤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渴宣痹汤足浴治疗,1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MCV (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及S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MCV (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及SCV (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较治疗前提高(P 0.05),研究组MCV (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及SCV (正中神经、腓总神经)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T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TC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研究组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1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消渴宣痹汤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药物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用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4与对照组86例。对照组予甲钴胺片500μg/次,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穴位注射治疗,穴取双侧太溪、昆仑、三阴交、足三里、丰隆、阳陵泉、合谷、曲池、肾俞。进针得气后注射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0.5~1.0 ml。40天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肌电图机检测两组的双侧正中神经以及胫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度(MCV)。结果:①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与胫神经的MCV及SCV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比较治疗后的MCV及SCV提高水平,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神经症状以及神经电生理,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联合硫辛酸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稳定运动量、严格控制饮食及西药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硫辛酸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益气通络方颗粒剂,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SCV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益气通络汤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N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CV、SCV均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MCV、SCV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方案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中药泡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配合中药泡足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肌张力及神经发射情况;测量两组患者的肌电图,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运动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神经如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均得到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中药泡足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α-硫辛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气通络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MCV、SCV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P0.05);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MCV及SCV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联合经络氧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护理,治疗组予以系统护理结合经络氧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双侧正中神经、腓神经、尺神经及胫后神经的传导速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指标(采用SF-36量表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前有提高,治疗组患者双侧正中神经、腓神经、尺神经及胫后神经的传导速度提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也较对照组患者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联合经络氧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确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最终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硫辛酸及甲钴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治疗,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及感觉神经(MCV、SCV)传导速度。结果:两组肢体运动及感觉神经(MCV、SCV)传导速度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00rag、维生素B12 500ug肌肉注射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MCV、S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腓总神经MCV、胫神经SCV、腓总神经SCV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足浴护理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与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足浴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神经传导速度(SCV)、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增加足浴护理后,患者MCV、SCV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VAS评分显示,观察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34%,对照组则为3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增加足浴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MCV与SCV的传导速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文 《河北中医》2008,30(9):949-95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甲钴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組治疗前后MCT、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2组治疗后MCV、S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苍柏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苍柏逐瘀汤,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TCS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双侧正中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明显改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柏逐瘀汤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正己烷中毒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2例正己烷中毒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参照组给予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15%,25/26)明显高于参照组(61.54%,16/26);实验组治疗6个疗程后腓浅神经、胫后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SCV、MCV均明显比参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GF+针灸可有效改善正己烷中毒致周围神经病变病情,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0.
邓柳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4058-4059,4063
目的探讨针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继续控制血糖治疗,应用相同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治疗前后对照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MCV、SCV及SSR均有显著变化,且2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的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SSR潜伏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缩短,波幅均明显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提高更显著。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