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性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用于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评价的PMV模型、PMV修正模型和适应性热舒适模型,指出了3种模型的不足之处.对天津地区1栋办公建筑在过渡季节自然通风情况下的室内热环境和CO2浓度进行了测试和主观问卷调查,得到了室内热环境相对室外热环境的变化规律和人们的热评价结果,认为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模型应当综合考虑热环境因素、个人行为因素、空气龄及人们长期的生理适应和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2.
自然通风作用下中庭建筑热环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杨建坤  张旭  刘东  黄艳 《暖通空调》2005,35(5):26-29
以上海地区一实际建筑为例,应用K-ε两方程湍流模型、零方程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双层玻璃幕墙中庭建筑内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了不同室内负荷下适用自然通风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自然通风在过渡季节能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较好地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  相似文献   

3.
4.
为解决夏季商场中庭建筑能耗过高、热舒适性差的问题,以西安某大型商场为例,利用热线风速仪、TSI室内空气品质测试仪及红外线温度计对中庭建筑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CO浓度和CO2浓度等五项参数进行了实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中庭温度升高、CO2浓度降低,而风速、相对湿度及CO浓度无明显变化规律。通过PMV和PPD评价指标对室内热环境进行了分析,并从温室效应、烟囱效应等角度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庭的存在对建筑通风与热环境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武汉地区某教学楼中庭内的温度场与室外微气候进行了现场实测,对所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整合,并应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中庭垂直温度梯度等参数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能够很好地吻合,且中庭内的垂直温度梯度对自然通风影响很大,中庭外窗的充分开启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和节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人体热舒适评价指标及自然通风热舒适评价指标,探讨了建立适合我国自然通风热舒适的评价模型,对进一步研究自然通风热舒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城市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上海、长沙自然通风建筑内进行的人体热舒适调查研究,并结合有关文献中北京和天津热舒适研究的成果,对我国目前不同城市自然通风建筑内热舒适状况进行探讨。结果认为,我国自然通风建筑内热中性温度均略高于ASHRAE推荐范围,采用实测的舒适温度作为空调温度可节约大量的能量。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通风可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减少建筑能耗,并能保证一定的热舒适性。理论分析了自然通风热压作用下某大学建于20世纪30年代大礼堂的通风量、通风路径和人体热舒适性情况。结果表明,热压作用下的中和面高度变化较小,气流流向稳定,在非极端气候下,通风量大,室内的热舒适性及空气品质良好。一些经典建筑的设计理念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依然能够为现代节能建筑所参考。  相似文献   

9.
重庆自然通风热舒适模型的建立及热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飞  张华玲 《暖通空调》2012,42(1):61-64,42
在分析国内外自然通风热舒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地区潮湿的气候特点,对现有自然通风热舒适评价模型进行了湿度修正.采用电子温湿度记录仪对重庆地区村镇典型住宅的室内外热湿参数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利用该模型对村镇住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村镇住宅室内和室外相对湿度高于70%的时间分别占全年总时间的95.4%和87.2%,室内温度高于28℃且相对湿度高于70%的时间达1 196 h;全年舒适时间为3 838 h,占全年总时间的43.8%;现有评价模型与修正模型的舒适时间相差405 h,其中空调季相差342h,且温度越高,相对湿度对热舒适的影响越大,说明在温度较高时应考虑相对湿度对热舒适的影响,但修正模型的可靠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自然通风环境下的热舒适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鉴于自然通风环境下的PMV实际热舒适调查结果有较明显的偏差,热舒适研究领域提出了两种新的模型:PMV修正模型和适应模型。对这两种模型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对自然通风环境和空调稳态环境参数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以建立一种适用于自然通风环境的集总参数模型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定量分析绿地结构及其模式对夏 日室外温湿度、风速的影响,综合运用三维非静 力模式ENVI-met对住宅区绿地改造前后进行 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NVI-met模拟结果与实 况接近,能较好反映温湿度变化情况;“中心+ 宅间”绿地模式中,增加高大乔木及场地树阴, 改造后温度平均降幅0.2~1.13 ℃;改造后相对 湿度提升1.61%~5.87%,且上午较下午显著; 改造后由于缺失通风廊道而导致风速降低。 UTCI结果显示改造后的居住区热舒适下午改 善效果较上午明显,平均降幅0.72 ℃。因此,基 于现有场地约束性条件对小区内现存绿地的布 局、形态结构、植被搭配及通风廊道的营造,是 现阶段针对老旧小区人居热舒适提升的可行性 方法。  相似文献   

12.
长春市属于典型的寒地城市,冬季 雾霾现象频发,居民室外热舒适度差,这些 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健康,导致公 共空间活力严重不足。因此,城市既需要加 强通风减弱雾霾,又需要增加静风区以保证 居民室外热舒适度,这就形成了极其现实的 矛盾。在此背景下结合《长春市总体城市设 计》风环境专题,通过识别、分析各种风环 境问题,利用CFD模拟法和网络语义分析法 结合的主客观评价法与文献综述法分析解 决对策。形成“中心城区尺度—人行尺度”的 应对策略,中心城区尺度将通风廊道与自然 山水格局耦合以优化通风廊道构建,并在大 黑山脉山区构建引风廊道改善城市通风。人 行尺度采用主客观结合分析方法,提出改善 热舒适度策略。最终从不同视角改善城市风 环境,提升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13.
长沙地区中庭自然通风建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地调查了长沙3处中庭建筑,并根据风压与热压原理,对其实际通风与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长沙等北亚热带城市,只要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正确运用控制策略,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通风。  相似文献   

14.
以建筑室外环境为研究对象,探讨植被、铺装、建筑等空间要素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推导出舒适环境的绿化策略,为人们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南平某一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与通风实测,全面评价了该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通风对室内热舒适的影响。实测分析结果表明:(1)该住宅在夏季时段室内风速较小,室内风速大于等于0.2m/s(即一般情况下的风感阈值)的情况,无论主卧室或者客厅均达不到50%;(2)该住宅夏季时段在完全自然通风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影响建筑中庭热舒适度的几个因素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庭在建筑设计中是常用的一种空间形式,它具有艮好的采光、通风效果,并起到了丰富建筑空间的作用,但从人对中庭的热舒适度方面考虑甚少。该文通过调研,从建筑设计角度分析总结了影响建筑中庭热舒适度的因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雁  李欣蔚 《室内设计》2016,(2):96-101
渝东南土家族人民生活在气候湿 热的武陵山区,当地土家族的聚落在选址 布局、空间形态中反映出利用自然通风进行 除湿、降温的技术策略。本文以典型的渝东 南土家民居聚落——黔江后坝乡为例,利用 Ecotect与CFD软件进行通风模拟研究,分 析其利用自然通风进行除湿、降温的技术 经验,提出有利于组织通风的典型聚落空 间形态,以及其中典型单体——“吊脚楼” 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庭空间作为空间枢纽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而伴随着建筑巨构化和城市立体化的时代背景,中庭空间因其特有的城市属性,越来越趋于朝着城市化趋向进行发展.中庭空间城市化形态主要表现在整合城市交通、延续城市文脉、作为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过渡等方面.本文通过对其形态分析,总结了中庭空间城市化设计手法,试图为当代设计师在新时代更好地运用中庭空间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启高先生是我国建筑热工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创建了我国南方地区自然通风建筑隔热降温设计理论。围护结构隔热计算理论依据的提出、边界条件的确定、隔热性能的选择,以及蓄水屋面和空气层隔热性能的优化.都反映了陈启高先生以适应气候条件为前提、以建筑热工观测为手段,最大可能地利用气候降温条件、材料性能以及合理组合改善室内热环境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公共建筑中庭物理环境舒适度不 足,且建筑集成化物理性能模拟较缺失。基于中 庭物理环境待优化的目的,通过Grasshopper建 立集成参数化模拟平台,以光环境、热环境、风 环境舒适性为评价维度,以全年热舒适小时数、 采光系数、全天然自然采光百分比、眩光指数、室 内平均风速为优化指标,对京津冀地区典型二、 三、四向中庭的层高、中庭天窗比、窗墙比、窗台 高度、走廊宽度等设计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模 拟,并基于上述模拟最优解集运用Odeon对语言 传输指数进行进一步筛选,分别获得优选设计参 数指标,并获得以光热舒适性为目的的中庭设计 参数建议。所提出的集成化模拟流程和可为建 筑设计初期的中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