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元鹏 《城市建筑》2023,(10):157-161
借鉴已有的城市韧性研究及分析框架,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4个维度、20个具体指标的城市雨洪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使用AHP-熵值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郑州市2016—2021年的雨洪灾害韧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城市雨洪灾害韧性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应的韧性提升对策,为城市相关部门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气候变化与城镇化的共同影响下,雨 洪灾害成为当前城市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国内 外学者对城市雨洪灾害风险治理的研究日益增 多,但通常从复杂系统工程的局部出发,缺乏对 多维视角的综合性探讨。回顾数十年来国内外 研究进展,总结出当前国际上主要的几类研究 视角:以雨洪设施为主的治理、以规划为重要手 段的政策治理、防灾技术治理及保险、激励、法 规、宣教等其他治理措施,同时也包括治理中的 多主体参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与国外 在治理思维、治理方法和治理保障等方面的差 异,提出五个方向的研究展望:融合人工与自然 的雨洪设施优化研究,兼顾韧性与协调的规划 政策治理研究,贯通数据、方法与应用的防灾技术研究,统筹市场、法规与教育的体制机制研究,完善角色与路径的主体互动参与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城市雨洪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一方面,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雨洪灾害的应对,出台了包括建设韧性城市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及其对城市雨洪灾害甚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日益重视。但是,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如何贯彻落实韧性城市建设理念,在规划编制的具体操作实践方面尚无明确的行政指南或导则。从规划视角,阐述城市雨洪灾害韧性、城市雨洪灾害风险等关键概念的内涵,在借鉴城市雨洪灾害韧性应对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规划实践体会,基于风险治理的过程、要素、主体、层级、灾种等五维体系,尝试提出气候变化背景下规划视角的城市雨洪灾害韧性应对的基本思路和通用框架。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加剧雨洪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如何有效降低雨洪灾害风险,成为规划设计技术转型和优化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梳理研究国内外雨洪韧性规划设计相关实践案例经验,总结国内外规划实践在雨洪风险评估、干预对象和设计策略方面的差异和优缺点。然后,选取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和厦门新机场片区的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方案为案例,分析城市涉水空间的雨洪韧性规划设计经验。接着,结合系统统筹城市涉水空间的理念,从多灾种风险评估、多维度干预对象和多功能设计策略三个维度提出雨洪韧性规划设计方法优化。最后,对雨洪规划干预技术韧性化和智慧化做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极端雨洪灾害日趋频繁和我国城市持 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提出了 以海绵城市理念,推进蓝绿灰基础设施结合,系 统构建雨洪韧性城市体系的框架,从空间管控、 工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构建思路, 并建立了雨洪韧性城市的风险适应、风险防治及 灾害应急实施策略与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我 国多个新区规划建设案例从理想蓝绿空间结构、 洪涝统筹治水体系和功能复合的用地布局等角 度探讨了构建和谐“人水城”关系的规划解决方 案,以动态发展的全过程视角制定目标,多专业、 多角度、多手段制定治水方略,推进海绵城市理 念的落实,实现城市雨洪韧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使城市面临诸多挑战,为解决城市的水文灾害等问题,改变传统蓄滞洪区防洪建设思路,将韧性城市理念引入蓄滞洪区景观设计,是蓄滞洪区景观建设在城市防洪方面的一种创新性探索。以韧性城市蓄滞洪区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韧性城市概念与理念和蓄滞洪区概念与现有问题,并将韧性城市理念与蓄滞洪区景观设计结合进行关联分析,提炼出基于韧性城市理念下的蓄滞洪区景观设计原则与景观生态韧性设计策略和景观雨洪韧性设计策略,促进城市蓄滞洪区景观生态和雨洪的韧性建设,以期为今后的蓄滞洪区建设在提升生态韧性和雨洪韧性方向上提供新的思路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戴伟  刘博新 《中国园林》2023,39(7):53-58
城市雨洪灾害的产生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等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证实,单一依靠市政改造雨水管网的传统做法工程成本高、改造难度大,实际效果不理想。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 S)倡导对生态系统的最小干预,将灰蓝绿基础设施有机结合,为城市雨洪韧性规划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采用“理论研究+应用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将Nb S理念应用到城市雨洪韧性规划中的切入点,提出Nb S视角下城市雨洪韧性规划的一些思考;其次,应用MIKE FLOOD模型,对场地雨洪风险进行评估;最后,结合应用案例特点,以堤防岸线、水系网络、水位管理为抓手,阐述了Nb S理念在城市雨洪韧性规划中的具体方案。结果表明,Nb S视角下的城市雨洪韧性规划方案具有可行性,以期共同推动Nb S实施行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城市洪涝现象的频繁发生,城市雨洪问题愈发受到人们关注,分析我国城市雨洪控制现状,建立三级生态化雨洪控制体系。将城市雨洪控制范围自源头覆盖至最后的收纳水体,集成了调蓄雨洪、消减峰流量、消减径流体积、延长汇流时间、控制污染物等多种功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型雨洪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雨洪管理的理念和技术相对落后,不符合现代城市雨洪综合利用和管理的新要求。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在雨洪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他们的经验和方法对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科学的城市雨洪管理应该以专项规划为引导,以先进的预报、模拟、监测、控制等技术为支撑。在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生态工程,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将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美化与雨洪的防、滞、排、用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文明和亲水宜居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
11.
史斌  刘弘涛 《室内设计》2022,(2):100-106
廓清不同灾害应对理念在规划应用 中的逻辑与特点,对防灾减灾规划框架的建 立与实施意义重大。回顾总结了综合防灾减 灾、灾害风险管理、韧性、安全等4种理念 的内涵,从系统认识角度将其归纳为“行为 导向”与“功能导向”两类。不同理念指导 下的规划在目标、对象、内容及实施效益方 面存在差异,但也具有风险“识别—分析— 评价—处置”的潜在规划编制逻辑。遵循城 市系统中存在的“结构—涨落—功能”作用 关系,建立了“功能需求整合—风险评价衔 接—空间系统组织—规划实施控制”的防灾 减灾整合框架,提出了防灾减灾规划应满足 的多功能目标、风险评价路径、空间系统组 织思路以及规划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典型滨海城市厦门市为例,进行 风暴潮灾害情景下的灾害影响分析及应急避难 场所分布、可达性、服务性进行评价,为滨海城 市在风暴潮灾害情景下的城市韧性建设提供一 定的参考。结果表明在1.08 m及4.92 m海洋增水 情况下厦门市将分别有331和632个重要城市基 础设施处于灾害风险中。根据应急避难场所可 达性及服务评价,现有的82处大型应急避难场 所和234处其他紧急避难场所不能有效覆盖和 服务灾害风险区域,对此提出了一些应急避难场 所优化和增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地城市受地形高差限制,步行交通连通性较差,往往导致开敞空间支离破碎。由于地形地质原因,次生灾害发生频率较高。针对山地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分析防灾开敞空间的构成要素,对各构成要素进行初步分类。综合探析影响山地城市防灾空间布局的因素,提出山地城市防灾开敞空间构成及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提出山地城市防灾开敞空间的优化策略及适合山地城市自身特征的评价标准,为山地城市防灾开敞空间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密度沿海城市受到风暴潮和极端降雨引起的洪涝灾害冲击。文章基于韧性理论构建城市空间洪涝风险指标体系,制定该评价框架的实施路径;基于水文软件Mike21、GIS平台及其空间网络分析插件sDNA,复合“天鸽”台风风暴潮与极端降雨情景,整合深圳湾地区的路网和土地利用进行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和适应能力等多源数据;通过GIS栅格计算得到各要素层分析及洪涝风险评价可视化地图,结果显示,潮、洪、涝突破刚性标准加剧了危险性,高密度城市环境增大了危险区域的暴露度,路网和土地利用布局具有一定脆弱性,需完善应急疏散和避难场所规划以增强适应能力;根据评价地图识别高风险片区,从路网和土地利用等城市空间物质要素出发,提出应对洪涝灾害的适应性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军  叶勇 《室内设计》2016,(4):73-78
近年来我国村镇地区灾害频发、 损失严重,编制综合防灾规划的意义重大, 但具体编制工作仍举步维艰。本研究认为 村镇综合防灾规划具有独特性,不能完全 照搬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村镇综合防灾规 划的困境在于指导性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编 制体系不够完善、管理实施困难。本文借鉴 了美国和日本地方综合防灾规划的经验,指 出我国村镇综合防灾规划对策在于完善规 划法律体系、完善规划编制体系、突出规划 的实施性、重视防灾避难空间建设、探索规 划实施的新机制等,并以神农架松柏镇为例 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海运贸易和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欧洲港口逐渐进入区域物流网络,成为中转配送环节。在此过程中,港口与港口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港口之间及航运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区域合作联运在市场竞争中也逐渐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对港口与港城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国港口与港城的建设和管理应注重适应现代物流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以其雨量不均、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多发等特点,塑造了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本文以黄土沟壑区古城防洪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黄土沟壑区古城与当地水土的适应性机制,总结了黄土沟壑区古城雨洪治理系统的规律与特点,指出适水土而生深刻地反映了黄土沟壑地貌下真实的人地关系,对确保古城可持续发展以及今天的城市水系治理、防洪防灾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就我国当前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合理编制和实施进行探索,为城市的安全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刘滨谊  温全平 《中国园林》2003,19(10):66-69,T001
在我国,防洪规划一般都是由水利部门编制,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排洪安全。以石家庄市滹沱河为例,探讨了多学科合作,编制科学合理的生态性的防洪规划,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滨水地带性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