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发病病因、诱因、临床特点及治疗,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457例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比例显著增加;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及扩张型心肌病;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病主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老年人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常不典型,并发症多,易致漏诊、误诊;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病时间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冬高夏低。结论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基础病因为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并呈多病因并存。主要发病诱因是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危重,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认识心力衰竭的病因和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 ̄2005年12月住院心衰患者共300例进行分析。结果病因中高血压排第一位。结论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成为主要病因,关注病因对心力衰竭的预防、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瑛 《中外医疗》2007,26(20):8-8
目的 进一步认识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和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住院心衰患者共150例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病因中高血压排第一位.结论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成为主要病因,关注病因对心力衰竭的预防、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死亡的239例CH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病例的病因以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为主,分别为46.4%、21.3%;心力衰竭后总的生存期为5年(2-10年),男性生存期4年(1-10年),女性生存期5年(2-15年);死亡方式依次为:泵衰竭144例(60.3%),其他并发症死亡44例(18.4%),猝死36例(15.9%),脑梗死8例(3.3%),死因未明3例(1.3%),脑出血2例(0.8%)。结论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是心力衰竭住院死亡的主要病因;心力衰竭主要死亡方式为泵衰竭和猝死。  相似文献   

5.
尹海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152-153
目的对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SCD)的临床病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本院心内科2005年1月。2010年1月期问,30例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心脏病猝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老年患者院内SCD的心源性病因是冠心病(40.0%)、风湿性心脏病(6.7%)、高血压心脏病(13.3%)。急性心肌梗死(AMI)(33.3%)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6.7%)。60%的院内SCD合并心力衰竭(HF)。心脏骤停即时检测示心室颤动占46.7%,室性心动过速占16.7%。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主要与患者的基础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合并症有直接关系,对于AMI、UAP及HF的老年患者应警惕其SCD的高度危险性,需客观分析、有所预见并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3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认识心力衰竭的病因和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心衰患者共300例进行分析。结果病因中高血压排第一位。结论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成为主要病因。关注病因对心力衰竭的预防、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临床病因.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05-2009年住院的307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依次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等.结论:心衰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肺源性心脏病占主要地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防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对降低心衰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近3年来78例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病种多,引起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前3位病因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痛,风湿性心脏病常与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等2~3种疾病并存;心功能Ⅲ级者最常见,共38例占48.7%,诱因以呼吸道感染为常见。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原发病常多种病因并存,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发病诱因是呼吸道感染,劳累、心律失常,心衰程度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翟见喜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40-141
目的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变化、药物治疗进展及转归。方法选取1991~1993年段组(A组)和2005~2007年段组(B组)共326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回顾性分析及比对。结果(1)心力衰竭主要病种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原发性高血压。两组比对冠心病从33.33%上升至53.30%(P〈0.01),风湿性心脏病由30.19%下降至16.17%(P〈0.01)。(2)住院期间治疗药物仍以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制剂为主,洋地黄制剂应用减少,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用明显增加。(3)住院期间症状改善率显著升高,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住院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病因从风湿性心脏病转变为冠心病,心衰治疗药物仍以传统药物为主,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用明显增加,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7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前四位病因分别为冠心病(37.1%),高血压(26.9%),肺心病(25.6%),风湿性心脏病(6.4%),常以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等2~3种疾病并存;心功能Ⅲ级者最常见,共38例,占48.7%;诱因以呼吸道感染(38.5%)为常见。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多种病因并存,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发病诱因是呼吸道感染、劳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程度重,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
吴自昌  蔡杰  梁月娥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158-160,163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人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及基础心脏病构成的特点。方法:按NYHA标准选取80岁以上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6例,均符合心功能≥Ⅱ级心力衰竭,按发病机制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75例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组231例,每组按年龄又细分为80~89岁组(HFrEF组51例,HFnEF组170例)及90~98岁组(HfrEF组24例,HfnEF组61例),进行心功能、病因及基础心脏病构成的分析。结果:在HFnEF组不同年龄组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P〈O.05),心功能整体好于HFrEF组;HFrEF组中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高血压性心脏病(P〈0.01),而HFnEF组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病率高于冠心病(P〈0.01);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多种心脏病合并情况较普遍,单一心脏疾病患者较少(P〈0.01)。结论:高龄心力衰竭病因复杂,以多种心脏疾病伴随出现为突出特点,应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待,临床中要多因素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资料与方法 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均为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有关文献标准,心功能分级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法。基本病因: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风心病,扩张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病因分布和诱因变化,为心衰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以来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5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因分布前三位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瓣膜病.而导致上述病因存在而反复入院的诱因关键在于受凉感冒、不规则用药、饮食、运动、精神因素、睡眠及生活质量等.结论 慢性心衰病因变化与生活质量、精神因素、医疗条件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诱因及药物治疗的状况.方法:对2009年辽宁阜新县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瓣膜心病.心力衰竭的诱因最主要的是感染、其次是劳累、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应用分别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结论:辽宁阜新县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及心律失常是常见的诱因.心力衰竭的药物应用主要为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结论:阜新县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和高血压;感染和心律失常是主要的诱因;心力衰竭应用最多的药物是ACEI利尿剂和地高辛.  相似文献   

15.
潘华林   《中国医学工程》2012,(5):114-1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数是与其他疾病共存的,诱因多为呼吸道感染,而基础病因主要是冠心病、心脏病、糖尿病等。60例老年病人经过医院的治疗,有49例患者完全治愈出院,8例患者病情好转,占95%,其他3例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症状复杂没有明显治疗效果,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应以病因及诱因治疗为基础,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老年心房颤动的病因分布及危害性.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7年6月住院的52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高血压14例(26.92%),冠心病11例(21.15%),冠心病+高血压11例(21.15%);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脑梗死多见.结论 高血压、冠心病是老年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关注其病因、加强抗凝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回顾性研究商丘市睢阳区中心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病因。结果:3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中冠心病10例、肺心病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高血压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主动脉夹层1例、急性心肌炎2例、其他1例。入院后2~3周猝死率最高,达66.7%,夜间猝死比例较高。结论:高血压、心力衰竭、基础性心脏病等合并症是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应当对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保持高度的警惕,需要对其病因进行客观的分析,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原因,为CHF的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治慢性心衰患者295例,分析引起心衰的病因。另回顾分析慢性心衰患者35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心衰的病因,将两个时间段引起心衰的病因进行对照。结果:295病例中引起心衰的主要病因,风湿性瓣膜病(35.93%)、冠心病(29.49%)、高血压(12.88%)、肺源性心脏病(8.47%);357例临床资料中冠心病(50.70%)、风湿性心脏病(14.29%)、高血压(12.60%)、肺源性心脏病(11.20%)。结论: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等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要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347例,对患者年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呼吸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别占32.0%和26.8%.而轻度心力衰竭组的冠心病构成比和LVEDD显著低于重度心力衰竭组(P<0.05),高血压心脏病构成比、呼吸衰竭构成比及LVEE均显著高于重度心力衰竭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的发病受多因素影响,在救治患者时应注意综合考虑其相关的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在心血管疾病住院病人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临床心力衰竭的诊断率、符合率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法:分析数据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2000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的住院病人,包括CCU病房、心内科和心外科,资料完整可供分析1829人,并与1990年同期可比资料作横断面研究比较,结果:(1)同1990年可双资料比较:心血管住院人次增加3.7倍,心血管住院死亡数增加1.9倍:因心力衰竭住院人次增加7.1倍,心力衰竭住院总死亡人数增加9倍;(2)2000年住院心力衰竭的诊断率为23.9%,其中EF正常278例,EF≤50%160例,符合率仅36.5%;(3)2000年因心力衰竭死亡36例,占符合心力衰竭总数的22.5%,即为年死亡率。(4)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患与EF值不符合:高血压+心肌梗死50%;心肌梗死30.9%;高血压为7.2%;风心病7.5%;其它扩心病和先心病等4.3%。(5)原发心脏病诊断心力衰竭与EF值符合率,扩张型心肌病为95.7%;高血压为44.4%。心肌梗死为39%;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为29.4%;风心病为16%。结论: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住院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0年间心力衰竭的年死亡率增加4倍,死亡人数增加9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发生心力衰竭的比例居首位,若以单病种计算,引发心力衰竭发生的最主要病因是冠心病,其次为高血压、扩心病、及风心病和先心病。心力衰竭诊断符合率扩心病最高,其欠为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和Killip分级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之间有待临床进一步摸索明确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