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玉莲 《吉林医学》2016,(4):952-953
<正>针对结肠造口术前定位目前存在的问题,对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造口定位的时间,定位的心理支持,造口位置的选择,造口定位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结肠造口术前定位护理予以展望。近年来,随着国内造口治疗师(Enterostomal Therapist,ET)的发展,结肠造口术前腹部定位工作已经逐步在临床开展。但是,目前肠造口定位在医疗、护理教科书上无操作常规,各大医院临床上相对缺乏造口师的术前定位的干预,国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造口专科护士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造口专科护理干预小组,并进行相关造口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以我科2015年1月至12月出院的15例肠造口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以2016年1月至12月出院的17例肠造口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肠造口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造口专科护士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7.6%)明显低于对照组(53.3%),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94.1%)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造口专科护士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肠造口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并不理想.近年来人们也在不断地尝试着采取多种形式对肠造口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出仍须进一步加强对造口患者的护理干预,重视对肠造口患者实施社区及家庭护理干预以能更有效地提高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吴贞华  张莉  毛小英 《当代医学》2011,17(20):113-115
目的探讨造口访问对提高结肠造口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将入院拟行肠造口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由护士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安排2名造口访问者在病人术前1~2天及术后4~7天探访病人,干预的内容包括为向病人及家属提供咨询、情感支持、造口自我护理、自我形象、社会支持等。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评病人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口访问能有效提高结肠造口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40例肠造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患者加强造口周围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有效预防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获得提高,实现生理、心理的全面康复,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加强肠造口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有效预防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肠造口患者护理效果的干预作用.方法:对我院自2010 年1 月~2011 年5 月45例低位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 例,对照组20 例.实验组采用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在出院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 组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围手术期对直肠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责任护士工作满意度、对术后3 个月健康心理恢复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较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增强患者对直肠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快速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更利于术后健康心理恢复,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不良例数发生率,提高肠造口患者自理水平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肠造口患者自理水平”为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肠造口患者自理水平低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 肠造口患者自理不良例数发生率由活动前45%降至活动后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用来解决临床护理中的问题,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运用PDCA循环方法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共同参与管理,增强护理团队的影响力,提高护士及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探讨PERMA积极心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造口接受度、心理困扰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践表明,PERMA积极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对造口的接受度,降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困扰,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了解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的生活质量,运用护理干预,缓解各种因素对其的影响,以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对2007年6月至此2011年6月50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及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及分析.根据存在护理问题对病人制订并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心理疏导、手术知识宣教、造口后合理饮食、造口自我护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结果 患者在心理调适、掌握肠造口护理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肠造口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切口上,以排泄粪便,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治疗措施之一.美国每年急诊手术约10万例,至今已有肠造口75万例;我国估计每年新增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约10万例,目前累计约100万例因患大肠疾患或外伤接受肠口手术[1].肠造口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必要手段,肠造口的存在及造口手术引起的生理、病理变化导致了病人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的改变,从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2].肠造口的并发症及排便方式、身体外形的改变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有很大的影响.结肠造口患者既要面对癌症的挑战,又要承担人工肛门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由此可产生恐惧、悲观、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本文就肠造口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及护理干预等进行综述,旨在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肠造口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造口不适感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造口不适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后的患者出现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肠造口。结果:出现肠造口渗血3例,造口皮肤粘膜分离4例,发生造瘘口狭窄者1例,回肠造口回缩者发生粪水性皮炎5例,造瘘口水肿者4例,造口旁疝3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造口并发症而言术前的详细检查和精确的造口定位也是必不可少的,加上心理护理及术后健康教育也十分重要,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和社区护士造口知识培训也尤为重要,通过上述处理以减轻肠造口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运用心理干预,缓解各种因素对其的影响,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对62例直肠癌肠造口患者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资料收集. 结果 患者经过心理干预,各种疾病症状和治疗引起的反应程度普遍呈下降趋势.疲乏感,恶心呕吐,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通过对直肠癌造口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其建立规律排便,提高其自理能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造口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对进行肠造口术的患者配偶在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在住院期间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干预前后,肠造口患者配偶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维度和总均分方面有改善,且差异显著(P<0.01),而在敌对和精神病性方面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肠造口患者家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延续性护理是临床护理方法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其主要是指在患者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家庭随访、宣传教育以及网络随访等诸多方式对患者继续进行护理干预,其中也包括对肠造口的护理干预,最大可能地保证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研究了该护理方法的理论知识,同时阐述了目前国内应用的延迟护理的形式和内容,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造口治疗师全程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肠造口的41例患者由造口治疗师实施全程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以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肠造口手术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粪水渗漏、粪水性皮炎、造口旁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造口治疗师对肠造口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可以降低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直肠癌Miles根治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减轻其心理负担。方法 前瞻性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117例行Miles根治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BS量表评估其自我感受负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SPBS评分影响因素。结果 117例直肠癌Miles根治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SPBS评分为(37.52±1.47)分,处于中度水平。不同受教育程度、家庭亲密度评分、月收入水平、社会支持水平、生活质量、术前肠造口教育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SP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程度、生活质量、家庭亲密度评分、社会支持水平、月收入水平、术前肠造口教育是肠造口患者SPBS评分升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直肠癌Miles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SPBS评分处于中等水平,主要与受教育程度、家庭亲密度评分、月收入水平、社会支持水平、生活质量、术前肠造口教育有关,建议临床据上述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减轻心理压力,降低SPBS评分,促进其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 each‐back法对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26例肠造口患者按照医院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09)和实验组(n=117),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评估‐教育‐评价阶段式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采用 T each‐back法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及护理技能培训。结果实验组患者及家属造口护理操作达标率及对肠造口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实验组患者发生造口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 each‐back法可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对护理干预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专人护理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肠造口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30例肠造口患者实施专人护理,安排一位高年资的护士专门负责该患者的健康宣教及造口护理工作。包括术前肠造口定位、术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造口护理、出院随访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由当班护士完成所有的术前术后护理、出院随访,观察两组在掌握造口健康知识时间、掌握造口袋粘贴技术时间、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掌握造口健康知识时间、掌握造口袋粘贴技术时间、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专人护理可以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童凤玲  陈秋星 《安徽医学》2014,(12):1743-1745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病区急诊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72例急诊肠造口患者按时间段分成两组,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36例未采用目标管理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间36例施行临床护理目标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反复更换造口袋产生的费用、更换造口袋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护士护理能力,患者家属自主护理能力及对护士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5 d内造口袋使用的费用及更换造口袋次数少于对照组,护士和家属自行护理的能力高于对照组,造口周围出现粪汁性皮炎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肠造口护理中实施目标管理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增强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