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黎明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中期较成熟的作品之一,本文试图从音乐材料入手,分析动机主题在奏鸣曲各部分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以此来了解作曲家创作的思维过程和构架作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贝多芬32首编号1的钢琴奏鸣曲列表中可以看到,截止至1802年,他已完成了前20首。在后人对贝多芬的创作进行分期中,一般都将1803年作为其第二阶段(或称中期阶段)的起点,那么《第21钢琴奏鸣曲》便属于第二阶段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3.
《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98年,也是斯克里亚宾以演奏金奖毕业后留校任教钢琴的那一年。细细分析他的创作思路以及他在作品中如何体现自己非凡的钢琴造诣,是指明我们日后演奏之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首奏鸣曲共有四个乐章,要较好地掌握演奏本身,首先要完全地、透彻地了解作品各部分的内容,以及各部分所表达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是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音乐巨匠,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给人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音乐财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对于钢琴乐曲的风格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720年,鲁德维克·迪·朱斯蒂尼为第一架新式钢琴创作了12首奏鸣曲,被后人认为这是第一部出版的钢琴作品,可见钢琴奏鸣曲的重要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从巴洛克时期到19世纪的钢琴奏鸣曲发展。  相似文献   

6.
《F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是卡巴列夫斯基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和声特点、调性特点几个方面对这首作品做了分析,从而总结出这部作品的创作特点,论证了卡巴列夫斯基继承古典主义均衡、理性的思想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创新,使之具有20世纪音乐特征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7.
当今贝多芬奏鸣曲被各音乐高校作为音乐分析的教学谱例。为了使学习者在展开部的学习中立刻掌握要领,所以总结出一些常规的规律。但是,这些规律如果把它当成一种套路,这对掌握贝多芬奏鸣曲是没有意义的。贝多芬奏鸣曲的展开部除了一些常规的规则外还有许多复杂的变化形式,只有分析出作曲家在作品中的个性创作,才能达到分析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8.
了解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表情特征,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诠释其作品的内涵和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9.
多梅尼可·斯卡拉蒂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杰出的古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他创作了五百多首古钢琴奏鸣曲。从其奏鸣曲的创作材料来看,具有体裁的多样性、内容的民俗性、音响的模仿性等特点,为其奏鸣曲增添了丰富多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莫扎特奏鸣曲KV·330创作前后的陈述,通过对莫扎特创作钢琴奏鸣曲三个时期的详尽概述,阐明了作者创作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思想和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的创作风格横跨古典和浪漫两个时期。早期的奏鸣曲虽然具有古典时期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但也显示出他的求变之意。OP.10,No.3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这部作品在结构、织体、动机的构造与运用上都具有强烈的独特性,与传统古典时期的古典奏鸣曲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2.
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是舒曼于1838年2月创作的一部较为成熟的作品,是一部描写儿时情境的回忆录。其创作灵感来自于舒曼对恋人克拉拉的思念之情,由此而触发了他音乐创作的激情,于是乐思泉涌创作了这首诗意而柔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民族音乐学家贝拉·巴托克,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编纂的钢琴曲集《小宇宙》,以独特的创作风格、丰富的音乐语言、系统的训练方法,在创作领域和钢琴教学领域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当今的业余钢琴教学中,《小宇宙》越来越多地被广大钢琴教师所采用,如何更好地使用这套钢琴教材,以及它在业余钢琴教学中的地位、意义等,本文试做粗浅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素有"钢琴诗人"之称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把叙事曲这一体裁第一次运用在器乐作品中,开创了一个新的器乐体裁形式。本文通过介绍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创作背景,分析其音乐内容及演奏方法,试使演奏者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音乐风格,进一步加深对这首作品音乐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弗朗兹·李斯特(Ferenc Liszt,1811-1886)是19世纪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13首交响诗,本文从他的交响诗《前奏曲》出发,分析其交响诗创作中的传记性特点,以此来探寻李斯特注重音乐形象与文学形象对应性的创作特点,以及作品中对他自己生活的写照。  相似文献   

16.
门德尔松作品却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擅长用音乐来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作品以精美、纯净、高雅见长。《随想回旋曲》是他早期的作品,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乐曲。乐曲充分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将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用钢琴表现了出来,也体现了其古典和浪漫的完美结合。作者用了回旋曲式的结构,将精灵的顽皮、可爱呈现出来。通过对这首作品的仔细分析,更好的理解门德尔松的创作特点,在演奏时,能更好的将情感与作品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笔者演奏及教学的心得,分析和论述了贝多芬编号33,119,126钢琴小品集的音乐特征、和声与调性变化以及音乐处理等,以期帮助演奏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德语国家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一,他的艺术歌曲《魔王》更是深受听众爱戴。他创作《魔王》时的思想情感是:歌德的语言文字、《魔王》生动的故事激发了舒伯特的创作冲动;年龄的成熟给予作曲家更加丰富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贝多芬浪漫的气息感染了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萨蒂创作的钢琴组曲《六首戈诺希安舞曲》,取材于戈诺索斯城居民的祭祀仪式上的圆舞曲和踏步舞。作曲家在该作品中,以"建筑块料"方式来作曲,即作为作品实体的短小的乐句,兴之所致的被互相替换和重复。其中的第4—6首创作于1889—1897年(1—3首创作于1890年),这三首作品在和声的复杂性及对伴奏音型织体的使用上,较之《六首戈诺希安舞曲》的前三首更成熟。因此,与前三首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分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就是要用钢琴这一外来西洋乐器来体现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和音乐内涵,传达本民族的精神、意韵和风格。黎英海古曲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能够从创作至今30余年仍为人们所喜爱,是与它扎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分不开的。本文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入手,对这首钢琴艺术精品的创作特色和价值取向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演奏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