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络糖泰防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临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谱(DPN)的有效复方通络糖泰对实验性DPN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及糖醇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G),通络糖泰高剂量组(HG,相当于成人公斤体重用药量的10倍)及低剂量组(LG,相当于成人公斤体重用药量的5倍),正常对照组(NG)。动物模型用四氧嘧啶塑造。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由水蛭,白芥子,冰片,延胡等组成,具有活血祛痰,通络止痛,养阴清热功效的通络糖泰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64例的临床疗效,并与达美康合肌醇治疗DNP65例的临床疗效作比较。结果表明,在改善症状,提高拇趾振动觉与右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以及降低全血组织胺与红细胞山梨醇方面,TG优于RG;  相似文献   

3.
通络糖泰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寻找中医药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 ,我们拟定了通络糖泰这一处方进行了实验研究。选用STZ糖尿病大鼠作模型 ,分为糖尿病模型组、通络糖泰组、肌醇组和对照组。用药观察 4周后测定大鼠的神经电生理和AR活性。实验结果 :使用通络糖泰和肌醇后 ,糖尿病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 ,AR活性降低 ,且通络糖泰组与肌醇组比较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通络糖泰有更好地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和降低AR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138例糖尿病患者(无临床并发症35例、并发症103例)和31例健康体检者血浆PAI-1水平,同时将血浆PAI-1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素、体重和年龄等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138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并发症组患者血浆PAI-1水平明显高于无临床并发症组(P<0.01).血浆PAI-1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素、体重等因素有关与患者年龄无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水平显著增高,尤其是伴有血管病变的患者,PAI-1活性增高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络糖泰方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SNCV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名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的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都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加弥可保口服,每次0.5mg,每日3次,治疗组在保持原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使用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为主要功效的通络糖泰方中药汤剂,每次150mL,每日3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的变化,并对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显示入选DPN患者中,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5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显效率为25%,总有效率为75%,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FPG、2hPG、HbA1c、SNCV等指标有所下降,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两组治疗前后SNCV没有显著改变。结论:通络糖泰方通过整体调节,能够有效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糖脂代谢,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从而起到早期防治DPN的作用,其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络糖泰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建立由高脂饲料喂养的DP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通络糖泰方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88、1.44、0.72 g·kg~(-1)·d~(-1)),西药组(100 mg·kg~(-1)·d~(-1)二甲双胍+0.2 mg·kg~(-1)·d~(-1)弥可保)。并选用Wistar大鼠设为正常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4周后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测大鼠坐骨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结果】通络糖泰各剂量组可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血清MBP水平,提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最显著。【结论】通络糖泰方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神经脱髓鞘病变,改善神经结构和传导功能,从而达到防治DPN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全国部分省市的调查1980年为0.67%;1996年为3.21%;2002年为4%~5%。目前DM患病率还在继续增加。King等预测其患病率在2025年将达到5.4%,约3亿多人。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糖尿病肾病(Dia.bedc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主要的严重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N患者肾脏的结构变化主要包括: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细胞肥大以及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堆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在功能上则表现为高滤过、高灌注状态,以及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改变。光镜下可见上皮细胞从基底膜脱落、上皮细胞足突融合、系膜区增宽、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固有细胞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胞饮的血浆蛋白颗粒等。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生发展除与高血糖、高血压、肥胖、冠心病、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尚与纤溶系统功能受损、遗传因素、种族等有关。本文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n LM  Li XW  Huang LW  Li 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3):344-348,i00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肾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mRNA表达与肾脏细胞外基质蓄积的关系.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KKAy小鼠和C57BL-J小鼠,分别于16、20和24周处死.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不同周龄的KKAy小鼠及参照组C57BL/J小鼠的血浆PAI-1活性,RT-PCR法检测小鼠肾皮质tPA mRNA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皮质PAI-1 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皮质层粘连蛋白表达.结果不同周龄KKAy小鼠肾皮质层粘连蛋白表达均高于同龄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KKAy小鼠与C57BL/J小鼠血浆PAI-1活性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肾皮质tPA mRNA水平却显著降低,以16周时最为显著,仅为C57BL/J小鼠的47%,随周龄的增加,其差异逐渐减小.原位杂交显示KKAy小鼠PAI-1mRNA可在肾脏多部位表达,并以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表达为主,且明显高于同龄C57BL小鼠.结论2型糖尿病KKAy小鼠早期肾病时,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蓄积可能和tPA mRNA表达下调及PAI-1 mRNA表达上调所致的纤溶酶降解细胞外基质作用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4例,按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DN组(UAER<20 μg/min)、DN微量蛋白尿组(20 μg/min 200 μg/min),选正常对照组26例.分别测定PAI-1活性、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结果①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②血浆PAI-1活性在DN患者中升高,且随着DN的加重而呈递增趋势.③DN患者血浆PAI-1活性与UAE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I)、空腹胰岛素(FI)、三酰甘油(TG)、体质量指数(BMI)正相关.结论 PAI-1升高是DN的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高三酰甘油血症、肥胖可能是影响PAI-1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光亚  张素芬 《医学综述》2007,13(24):1972-1973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一种单链糖蛋白,起抑制纤溶活性的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因素,血浆PAI-1水平升高,纤溶活性下降,易致大血管病变,故降低血浆PAI-1水平可作为防治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研究方向。文章通过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基因、来源、调节因素等多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对照组以弥可保治疗,30 d为1疗程.结果:中医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脑内的纤溶酶原激活物主要是t -PA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PAI - 1)相互制约以维持正常血浆纤溶活性 ,PAI- 1水平及活性的变化对血循环中纤溶活性变化起重要作用 ,是脑血栓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文章概述了PAI- 1的结构、分布、活性及其表达 ,以及PAI- 1水平同脑血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退变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SP)表达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6只。无手术)。实验组行坐骨神经离断术(SCNT),于术后1、4、7、14和21 d取伤侧脊髓L4~6节段,观察前角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及tPA、PAI-1和NSP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实验组L4~6tPA、NSP表达增加,NSP在1 d内达峰值后逐渐下调,tPA水平则在7 d升达最高峰,此时前角外侧核神经元存活率开始减少(P〈0.01)。术后21 d,tPA仍未恢复正常水平(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61.6%。两组脊髓均未测到PAI-1表达。结论:SCNT后L4~6前角神经元退变,可能与损伤刺激脊髓灰质内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合成、释放tPA增加有关,同时,损伤也促使tPA抑制物NSP表达上调,后者可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窒息对胎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延迟剖宫产术”致胎鼠宫内窘迫,实验分5个组:空白对照组、窒息15min组、窒息30min组、窒息15min复氧30min组、窒息30min组。分别测试各组血浆t-PA和PAI的活性。结果 窒息后t-PA活性升高(P<0.05),窒息后复氧PAI活性升高(P<0.01)。结论 窒息可致血浆纤溶酶活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舒筋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十分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病变部位在周围神经,常呈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通常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针刺、灼热,有时伴痛觉过敏。随后有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近年来,我们采用舒筋通络汤治疗本病4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黄芪桂枝五物汤不同药物剂量观察疗效、毒副作用差异。方法:将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药物剂量按1两视为3g计算,每日1剂,连用8周;治疗组药物剂量按1两等于15g,每日1剂,连用8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腓神经传导速度(NCV),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证据。结论:经方考证剂量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黄芪桂枝五物汤不同药物剂量观察疗效、毒副作用差异。方法:将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药物剂量按1两视为3g计算,每日1剂,连用8周;治疗组药物剂量按1两等于15g,每日1剂,连用8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腓神经传导速度(NCV),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证据。结论:经方考证剂量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祥华 《黑龙江医学》2010,34(10):770-772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评定其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逐瘀通脉胶囊;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8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疗效评定;测定t-PA和PA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病死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ESS)、生活能力(AD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逐瘀通脉胶囊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1(PAI-1)的表达,旨在了解其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间关系,探讨其在人脑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增强化学发光蛋白印迹法,测定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41例和颅脑外伤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tPA及PAI-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PA蛋白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呈低表达,在低级别的人脑胶质瘤中呈高表达,而正常脑组织中亦有表达。正常脑组织和低、高级别脑胶质瘤组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A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病理级别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PAI-1蛋白则随着脑胶质瘤级别升高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在正常脑组织中水平极低甚至不表达。正常脑组织组、低级别组脑胶质瘤及高级别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1蛋白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理级别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PAI-1蛋白的高表达反映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tPA蛋白高表达可能是人胶质瘤组织分化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时新生鼠脑不同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一日龄新生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3个缺氧和复氧时间不同的实验组(n=4);体外培养鼠脑 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缺氧组;取鼠脑组织和培养液测t-PA活性。结果:在动物组中以缺氧缺血组的t-PA活性最高,随着复氧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1);缺氧时鼠脑微内皮细胞t-PA活性增高,而星形胶质细胞t-PA活性无变化。结论:缺氧导致新生鼠脑内t-PA活性增高;随着缺氧改善,t-PA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下降;缺氧时新生鼠脑内可能主要是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t-PA活性增高,降解微血管基膜,破坏微血管的完整性,最终导致脑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