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膀胱冲洗频率与速度的最佳选择及与尿路感染的关系,为预防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取2010年3月-2010年12月医院骨科病房脊髓损伤需长期留置导尿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膀胱冲洗频率:试验组2次/每周,对照组1次/2 d;试验组再分为A组,膀胱冲洗速度以80~100滴/min速度冲洗,B组,以120~150滴/min速度冲洗,分别于留置导尿后第14、21、28天进行尿细菌培养检查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尿路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膀胱冲洗速度A、B组尿路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需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其膀胱冲洗频率越频繁,尿路感染率越高,而增加膀胱冲洗速度对尿路感染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骶3神经电针预防脊髓损伤后尿路感染情况,并研究分析在不同的电针刺激强度对患者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电针刺激骶3神经的方式预防脊髓损伤后产生的尿路感染,根据不同的患者调节适当电针刺激强度,对照组未使用电针刺激骶3神经,通过是否使用电针刺激骶3神经及电针刺激强度观察患者尿路感染,并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结果显示尿路感染的例数均呈减少的趋势,治疗组患者在经电针刺激骶3神经后尿路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特别是在1、2个疗程后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电针刺激骶3神经预防脊髓损伤的患者尿路感染有明显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医院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康复期治疗及尿路感染的预防起到一定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62例腰椎脊髓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的因素,比较尿路感染发生率,单因素分析影响尿路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尿路感染27例,感染率为43.5%;脊髓损伤程度、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频率、尿路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有低蛋白血症是影响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脊髓损伤程度、尿管留置时间和尿路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是影响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期间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生理性膀胱冲洗与被动性膀胱冲洗对脊柱损伤患者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性。方法收集骨科2010年3-12月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共83例,将主动增加饮水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生理性膀胱冲洗),未增加饮水量者作为对照组(被动性膀胱冲洗),对各组尿路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感染率为63.0%,观察组感染率为32.4%,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饮水量2000ml组,感染率为61.5%,2500ml组为28.6%,3000ml组为10.0%,结果显示,每日保持饮水>2000ml对预防尿路感染有重要意义。结论对于住院脊髓损伤留置导尿患者,积极地增加每日饮水量,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比被动性膀胱冲洗法预防尿路感染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膀胱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尿潴留、尿路感染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甚至是引起截瘫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加强脊髓损伤后膀胱的康复护理的目的就是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保护肾脏与膀胱的功能,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1病因外伤、血管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医源性损伤等多种病因均可导致脊髓受损[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路感染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分期抗菌治疗,并对观察患者尿培养、尿常规数据和信息。结果:100例患者中治愈率为89%(89/100);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规则抗菌疗法对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患者治愈率相对较高,未出现任何肝肾功能不良的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脊柱术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9例脊柱术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病手术3例,胸椎狭窄症手术3例,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手术3例.并对治疗预后做出客观评价分析.结果 9例患者经治疗后随访(2.0±1.6)年,3例患者4周内所有症状消失,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4例12周内症状基本改善;1例12周内完全恢复;1例症状改善不理想,有部分不全瘫表现,随访2年症状有所改善.结论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中少见,没有特异性诊断指标.发生后应尽早予大剂量甲泼尼龙、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以及高压氧等治疗,以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郭瑞 《现代养生》2014,(16):94-94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路感染(RUTI)细菌检验结果,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以促进医院临床的合理用药。方法:针对RUTI患者的尿路标本实施具体的细菌鉴定,完成相关的药敏试验。对病原菌具体的分布情况进行相关性研究,以及相关病原菌针对较为常见抗菌药物具有的耐药率实施系统分析。结果:导致患者出现RUTI的重要病原菌便是大肠埃希菌以及粪肠球菌等。其针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大肠埃希菌针对氨苄西林表现了较高的耐药率以及粪肠球菌针对克林霉素表现了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对疾病病原菌进行系统的检测,针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术和留置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80例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出现尿潴留患者分别采用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定期尿液培养进行尿路感染率比较,采用间歇性导尿术同时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并分别于留置导尿、间歇性导尿后15、30 d取患者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间歇性导尿15、30 d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1×10 CFU/ml)发生率分别为32.6 %和31.5%,明显低于留置导尿尿路感染发生率(100.0%),P<0.05;尿道细菌的种类相似,主要是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蘸、葡萄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等.结论 间歇性导尿术能降低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控制尿路感染、维护和促进排尿功能恢复均具有蕈要意义,但对尿道细菌的种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丙泊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溶栓疗法、动脉搭桥术、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建立和推广,使缺血器官、组织更快地重新获得血液供应,明显减少了细胞损伤,提高了临床疗效。但是,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中也发现,恢复血液循环后,部分动物和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规则抗菌疗法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根据病情分为难治组及对照组,给予规则分期抗菌治疗方法,观察尿常规、尿培养情况.结果 共86例患者,治愈75例,治愈率为87.21%,有效7例,有效率为8.14%,其中有2例患糖尿病,3例有肾结石,1例为肾移植术后,均为病情的维持期,无效4例,无效率为4.65%,其中2例为肾结石伴肾功能不全,2例为肾移植术后;治愈的75例患者治疗疗程为24~120周,平均(52.3±22.4)周,治疗期为6~76周,平均(21.3±16.3)周,巩固期为5~14周,平均(6.13±2.41)周,55例按计划完成治疗,31例不同程度过渡到巩固期.结论 采用规则抗菌疗法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疗效可靠,治愈率高,且未见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The authors studied all patients (121)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National Paraplegic Center of Toledo, during a 6-month period,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 (SCI). We obtained a clinic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redictive equation dependent on different risk factors (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level of SCI, sex, etc.).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main clinical-UTI risk factors were: (1) age, (2) hospitalization period, and (3) SCI category. We also achieved a mathematical model that we can use when the patient is admitted to this Center (in this case we do not include hospitalization time). This model enables us to predict clinical UTI depending on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part of the nationwide French prevalence survey of 2001) was organiz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NIs) and the resistant flora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rehabilitation units. Two hundred and eighty-six patients were included from two hospitals in the 'Hospices Civils de Lyon' group.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ose with and without a spinal cord injury (SCI). Seventy-eight (27.3%) patients had an SCI. They were younger and more often characterized by a low Activity of Daily Life score, bladder incontinence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more common in these patients. The NI prevalence rate was higher in the SCI group (21.8% vs 4.3%, P<0.00001), particularly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s, 19.2% vs 3.4%, P<0.00001). There w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risk factors and NI acquisiti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nly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NI acquisition was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odds ratio (OR): 11.64,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2.53-53.65, P=0.002]. Marginally significant factors were chronic kidney or liver disease (OR: 5.84, 95%CI: 0.80-42.68, P=0.082) and SCI (OR: 2.97, 95%CI: 0.61-14.60, P=0.179). The prevalence of antibiotic-resistant micro-organisms was high (nine cases of resistant organisms for 31 infection sites), bu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The high rate of NIs, especially UTIs, in SCI patients was not due to an independent effect of SCI but was probably due to the high number of risk factors. These high-risk patients need targeted NI surveillan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定向抗菌药物应用预防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前列腺切除术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行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实施常规抗感染措施,观察组患者术前5d实施肛拭子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定向抗菌预防术后尿路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症状、尿细菌定量培养及术后尿路感染率。结果术后尿路感染率对照组20.0%、观察组1.67%,对照组尿路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2h内发热率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16.67%,48h后两组患者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检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前列腺切除手术的患者采取定向抗菌药物应用预防术后尿路感染,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真菌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聚维酮碘膀胱灌注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例真菌性尿路感染均长期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对7例真菌性尿路感染采用0.25%聚维碘酮溶液膀胱灌注,保留5~8 min,观察尿中真菌清除情况.结果 7例尿路真菌感染均得到控制,尿液真菌培养阴性,尿中白细胞消失;1例灌注3d后出现下腹部针刺样疼痛,但可耐受.结论 长期留置尿管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是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聚维酮碘膀胱灌注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17.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重建与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造成的相关症状的治疗及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57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插管导尿及TDP理疗仪等.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及Barthel指数小便功能项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小便功能项评分为(8.93±6.27)分、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3.7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16±6.82)分、67.86%(1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能有效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发生顽固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机制,为该类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127例TURP术后顽固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尿液培养资料。结果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后顽固性尿路感染占6.43%;127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有61例存在手术及局部解剖结构的异常,占48.03%,多伴有糖尿病等合并症;在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主要地位,103株,占81.10%,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β-内酰胺酶测定阳性率达61.41%,对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敏感性,为98.43%。结论 TURP术后顽固性尿路感染有其全身和局部诱因,规范手术操作去除诱因,依据尿培养药敏结果指导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此类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