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叠溪地震和汶川地震在松坪沟地区诱发的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重点剖析了地质灾害的的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并得到以下认识:两次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均沿松坪沟呈带状分布,主要集中在三段斜列式断层附近,其中,叠溪地震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区,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全区均有分布;松坪沟内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主要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断裂带性质及与发震断裂的距离、地震活动强度等4个方面,地形越陡,地层岩性风化程度越严重,距活动断层距离越近,地震加速度越大,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高,灾害的规模也越大,危害也越严重;两次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在平面上有一定的重合,叠溪地震对山体斜坡造成隐蔽性损伤,降低了岩体的强度,为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南秦巴山区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陕南28个县(区)的县域地质灾害区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其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得出结论:地质灾害沿主要河流、断裂、交通干道两侧一定范围内呈"带状"分布;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于年平均降雨量小于1 000mm的区域,灾害点密度随年平均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年平均降雨量小于800mm的区域灾害点密度最大;多数滑坡主要发生倾角范围在为20°~40°范围内;崩塌主要发生在多数崩塌倾角范围为40°~60°范围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于中低山区;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泥盆系和元古宇地层岩性区;断裂的规模越大,对其两侧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也越大,深大断裂凤镇-山阳断裂带灾害点密度最大;宝成铁路两侧1km范围内灾害点密度最大。分析结论为陕南移民搬迁提供可靠的地质灾害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山洪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重庆市山洪灾害发育规律可进一步指导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根据2013~2015年度重庆市山洪灾害调查成果,结合影响山洪灾害发生的地貌、高程、坡度、降雨及河网密度因素,探讨了山洪灾害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 m高程、15°坡度以下的低海拔小起伏山区与丘陵区和1 000~1 300 mm降雨区是山洪灾害高发区,随河网密度增加,山洪灾害频率增多。另外,长江干流沿线和主要支流区是山洪灾害高发区,境内华蓥山系、方斗山、铁峰山及七曜山斜坡-河谷带是山洪灾害的次高发区,渝东北等高海拔区山洪灾害低发。由此得出,重庆市山洪灾害发育受地形、降雨及河网密度等多因素叠加影响,境内长江干、支流沿线是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研究成果可为重庆市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数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白龙江流域舟曲段地质灾害沿江成带分布,经常堵路断江,尤其是舟曲县城周边由于城镇集中、人口众多,周边的泥石流沟道一旦暴发,将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区内地质灾害频发与其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密不可分,是各种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地质角度分析了县城周边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国内每年均有不同的地质灾害发生,给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安居乐业造成了不利影响.水文地质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地下水不规则运动及变化给灾害防御工作造成极大的难度.为了避免水文地质对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唐山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下水异常运动引起的各种灾害类型,且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国内每年均有不同的地质灾害发生,给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安居乐业造成了不利影响。水文地质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地下水不规则运动及变化给灾害防御工作造成极大的难度。为了避免水文地质对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唐山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下水异常运动引起的各种灾害类型,且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金阳县地质灾害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总结了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类型及规模,分析了引发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及灾害分布发育特征,最后对本次地质灾害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9.
贵州处于我国地势第二台阶东部边缘的一部份,区内河谷发育,地质环境条件极其复杂,加之贵州充沛的大气降雨和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贵州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因素。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泥石流等,具有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规模大、造成的灾害严重、危害性大的特点;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矿山集中地区,尤其是煤矿集中区和工程建设活动强烈的地区;从地貌及岩性条件来看,滑坡多发育于地形坡度较大的顺向坡碎屑岩分布区,崩塌则大多发生于地势陡峻的上陡下缓、上硬下软的地质结构基岩分布区,泥石流多分布在碎屑岩和工程建设集中地区,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则主要分布于地下开采的矿区。因此,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的历史数据,结合广西环境地质特征,对广西地质灾害发育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频繁、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的5~8月是广西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广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崩塌和滑坡为主,发生规模以小型为主。崩塌主要分布在柳州、桂林、贵港、河池等地。滑坡主要分布在梧州、南宁、柳州、桂林等地。广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与地形地貌、岩土特征、降水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自然因素是诱发地质灾害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关于叶绿素a(Chl-a)与水质因子关系的研究成果多是基于分析水华发生后水质资料的现状,以我国南方某水库2003年2月—2009年12月的水质资料为基础,分析水华(2006年)前后水库Chl-a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Chl-a与总氮(TN)、总磷(TP)、pH值、透明度(SD)和溶解氧(DO)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华发生前(2003—2005年)叶绿素a峰值主要出现在夏季,水华发生后(2007—2009年)叶绿素a峰值集中在冬季出现,冬季发生水华的可能性增加;水华发生前Chl-a与TN、TP、SD、pH值、DO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水华发生后Chl-a与TP、SD、pH值、DO的相关关系显著增强,表现为直接或间接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分布是评价河流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基于典型水文年丰、枯两季调查,分析了漓江流域中、下游典型河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布格局、摄食类群及其与水力要素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典型河段群落结构中腹足纲个体占优,优势物种为中华圆田螺和短沟蜷;丰水期底栖动物密度为829 ind/m2,枯水期为264 ind/m2;②摄食类群中刮食者占优势,且滤食者、收集者和捕食者枯水期的相对丰度高于丰水期,刮食者枯水期的相对丰度低于丰水期,摄食类群中游的相对丰度大于下游;③典型河段生物多样性呈现空间异质性,且中游明显低于下游;④流速、底部剪切力及底质粒径是影响漓江底栖生物枯水期分布的主要因素,水深和层流层厚度则是影响丰水期分布的主要因素,分选系数、层流层厚度是底栖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可为变化水力条件下漓江水生态修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新疆奎屯河流域是我国地下水受砷影响较为严重的一个区域,为了查明该区地下水中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砷含量异常的原因,于2017年在研究区采集地表水、潜水和承压水样品51组,2019年在典型高砷区采集承压水样品16组,2个钻孔沉积物样品45组。通过地下水及沉积物的测试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研究区高砷地下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砷含量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砷浓度从南向北逐渐升高,与海拔呈负相关;垂直方向上,高砷地下水主要分布在>80 m深层含水层中。地下水中砷含量空间分布与古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封闭的地质、干旱的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有关;地下水砷含量分布异常主要有3个原因,即高pH值、高HCO3-、低Eh的地下水环境,沉积物的粒径、色度、局部沉积环境,施用含砷农药、化肥的人为活动。研究成果可为奎屯河流域地下水砷富集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与气候因子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黄河流域6个水资源区1961—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水面蒸发量和年天然径流量数据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气候因子和天然径流量的多时间尺度波动周期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气候因子的主要波动周期为3、7、18 a,年天然径流量的主要波动周期为3、6、18 a;年均气温与年天然径流量的波动周期呈负相关关系,小波互相关能量聚集尺度为6 a和18 a;年降水量与年天然径流量的波动周期呈正相关关系,小波互相关能量聚集尺度为3 a和6 a;年水面蒸发量与年天然径流量的波动周期呈负相关关系,小波互相关能量聚集尺度为3、12、20 a。由此可见,气候因子的波动周期对水资源量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Google Earth遥感影像,测量了拉萨河流域451个局部河段的河流水面宽度,得出了10个主要河段的平均河宽。研究中,分别点绘了10个主要河段的平均河宽与5种地形结构因子(河流纵比降、弯曲度、凹度、河流上游集水面积、流域平均坡度)的相关图,采用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4种函数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在5种因子中,河流水面宽度与上游集水面积相关性最好,当用线性函数拟合时确定性系数达到了0.81;河流的纵比降与河宽的相关性也较好,当采用指数函数与幂函数拟合时,两者的确定性系数均为0.76。研究探讨拉萨河流域河宽和地形结构因子的相互关系对认识青藏高原河流地貌特征规律以及提高无资料流域河流流量和总水量预测的能力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城市多水源供水工程中配水系统不同组成方式存在的不足,通过改进“供水水库+调节水 库”联合供水方式,创新地提出了一种井库流量补偿式配水系统。配水系统在调节水库库岸增设配水 井,上游供水水库输水管道接入配水井后再向下游水厂供水,配水井设连通闸与调节水库连通,配水井 与调节水库之间供水流量可相互补偿,在常规的供水水库单独供水、调节水库单独供水、供水水库和调 节水库联合供水配水方式基础上,还具有供水水库向调节水库和下游水厂同时供水的功能。配水井是 井库流量补偿调节的中枢,配水井的布置以及体型对系统调节的稳定性及效率影响巨大,结合千岛湖配 水工程水工模型试验成果,提出了一种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嘉陵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特征及其变化原因,基于1956—2000年嘉陵江流域13个气象站点逐日观测资料以及流域逐年径流数据,运用广义互补相关原理模型,分析嘉陵江流域实际蒸散发量ETa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实际蒸散发量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广义互补相关原理理论模型适用于嘉陵江流域,且ETa估算精度高,平均绝对误差为6.79 mm,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42%;②1961—2000年嘉陵江流域实际蒸散发量时间分布上呈现缓慢降低趋势,下降速率达-5.3 mm/(10 a),空间分布表现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最大值649.86 mm,出现在甘肃省迭部县;最低值188.26 mm,位于四川省松潘县;③1961—2000年嘉陵江流域日照时数和日较差的下降导致辐射能量项的降低,致使实际蒸散发量减少,日最高温、日最低温、实际水汽压的增加以及2 m风速的下降造成空气动力学项的减少,缓解了实际蒸散发量的减弱。首次将广义互补相关原理理论模型运用到嘉陵江流域ETa的计算,取得了较好的估算精度,为嘉陵江流域的水资源评价、制定正确的水资源规划及未来实现水资源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安徽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的氟为研究对象,通过130个水样的相关指标测试后发现:氟在水平分布上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西北部氟浓度均值在2.0 mg/L以上;垂向分布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深度在20~30 m处的氟临界值约为1.63 mg/L.含氟矿物的不断溶解是浅层地下水中氟的主要物质来源.此外,气候、地形地貌及径流条件,水化学类型以及地下水的环境介质是造成氟浓度富集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勉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出发,以2008年为现状年,对勉县2010、2015和2020年水资源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充分考虑"挖潜"和"节水"工程进一步完善配套情况下,到2020年,在保证率为95%时,全县水资源供需达到平衡,能够满足勉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20.
西南水电站建成后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栖动物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转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库的修建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收集水电站建成后的底栖动物及其环境因子的数据,采用灰关联方法确定底栖动物的关键环境制约因子,计算分析得到总磷与底栖动物关联度最高,关联度0.6828。通过有效控制关键环境因子,促进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维持,对于维系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