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起,新的低能核素研制成功,B超、CT、三维治疗计划的应用,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发展很迅猛。我们肿瘤中心于2001年开展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至2005年12月,已完成313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粒子植入。手术配合是放射性粒子植入的重要环节,现将313例恶性肿瘤粒子植入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插植放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 ,近距离插植放疗新技术有可能取代早期前列腺癌的根治性手术。一、概况前列腺癌近距离插植放疗历史悠久 ,自Pasteau和Degrais 1910年开始应用镭针插植放疗治疗前列腺癌 ,此技术经历了不断演变。放射性同位素也由镭针变为金粒。至 2 0世纪 70年代 ,随着耻骨后路技术的发展 ,经耻骨后插植12 5 碘种子的放疗方法逐渐成为与前列腺癌根治术相当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到了 2 0世纪 80年代 ,由于在剂量学方面的原因该技术受到批评 ,主要是凭经验的手工插植可能造成靶区内剂量分布不均而形成较大的冷点与热点 ,不仅使热点周…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是适形放疗的一种,应用越来越普遍;随着资料的积累,其对肿瘤控制的长期疗效评价成为可能;生物化学指标和临床指标显示,早期前列腺癌组织间插植治疗同前列腺切除术、外放疗疗效相当;治疗后尿失禁和肠功能紊乱发生率低,大多数患者无勃起功能障碍;然而,组织间插植治疗的病例选择应慎重。粒子植入后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是否需联合其他治疗尚无定论;术后评价的标准化将使长期治疗效果更可靠,有利于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胰腺癌是目前公认的比较难治的肿瘤,原因主要是80%以上病人就诊时肿瘤已为局部进展期,手术的目的仅为解除黄疸。以往常规外照射,限于周围正常组织放射耐受量,达不到肿瘤根治剂量。近几年兴起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本文就粒子治疗胰腺癌作一介绍。一、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历史近距离治疗起源于1896年的巴黎,肿瘤内种植放射性粒子是近距离治疗的一种形式。1901年PirreCurie为Danlos特制了植入肿瘤的镭管;1909年Pasleau和Degrais在巴黎镭生物学实验室给前列腺癌病人经尿道导管植入镭囊;191…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103)Pd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癌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prostate brachytherapy,PB)亦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已成为一种有效且便于接受的治疗方法。103Pd是继125I之后进入临床使用的新型放射性核素。1103Pd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原理经超声或CT引导将103Pd粒子植入肿瘤体内,通过核素连续释放低能量γ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达到较好治疗肿瘤的目的。由于103Pd粒子剂量衰减迅速,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具有肿瘤局部剂量高而周围正常组织剂量低的特点。目前用于永久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粒子主要是125I和103Pd。Peschel[1]认为103Pd半衰期更短(17天),更适于治疗生长快、分化差和恶性程度高(Gleason评分>6)的前列腺癌。2103Pd粒子植入的操作方法前列腺癌粒子植入的标准术式是在模板和经直肠超声的引导下经会阴进行粒子植入。经会阴穿刺放射粒子永久植入近距离治疗(transperineal interstitial permanentbrachytherapy,TIPB)所需设备包括三维立体治疗计划系统、固定器、超声仪和粒子植入设备。2.1前列腺超声图像的采集患者首先固定体位,留置导尿管并...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癌(PCa)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又称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将放射性微粒直接植入前列腺内,从而近距离杀死癌细胞,而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较少的一种放射疗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包括短暂性和永久性植入治疗两种,PCa粒子植入治疗一般指的是永久性植入治疗.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属于放射治疗中的内放疗,是永久性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目前应用放射性粒子治疗适用于胰腺癌、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复发性直肠癌、肺癌及肺转移癌、前列腺癌、脑肿瘤、颌面部肿瘤、骨转移瘤等恶性肿瘤已经取得较好疗效,可以明显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亦可使许多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放射性粒子植入是在CT或超声的导向下,将放射性粒子精确地植入肿瘤区域,放射性粒子植入区域与肿瘤外形高度一致,可让肿瘤靶区得到相当高的根治剂量,确保最大限度的杀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起,新的低能核素研制成功,B超、CT、三维治疗计划的应用,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发展很迅猛.我们肿瘤中心于2001年开展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至2005年12月,已完成313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粒子植入.手术配合是放射性粒子植入的重要环节,现将313例恶性肿瘤粒子植入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永久性粒子植入已经成为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一种选择。研究表明在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生物指标的5年控制率上,粒子种植治疗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相当。然而治疗所引起的生活质量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治疗副作用对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出血性直肠炎、腹泻、性功能障碍、尿路刺激症状及尿失禁。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后,超过47%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尿失禁。与其相比,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治疗后出现尿失禁的几率显著下降,Botchers等报道0%-40%。本文就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治疗后泌尿系统并发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103Pd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放射性^103Pd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超声或cT引导下^103Pd粒子植入。3例硬膜外麻醉,17例局部麻醉。中位肿瘤周边剂量为122.84Gy(97.31~182.78Gy)。^103Pd粒子活度为1.4~1.8mCi。原发肿瘤边缘植入靶区外放1cm,转移瘤边界以影像学为准。根据治疗计划实施粒子针插植,利用Mick植入器后退式植入粒子。6例术后3~4周加用外放疗,剂量45~50Gy,每次2Gy。术后行cT扫描,进行质量评估。术后24~48h拍x线片.观察是否粒子发生移位。结果20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肿瘤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前列腺癌术后PSA明显下降;局部控制率90%(18/20)。20例随访2~25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2例术后0.5、1年失访,12例死亡,6例生存。结论^103Pd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以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125)I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发展迅速,已逐渐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头颈部恶性肿瘤、颅内恶性肿瘤、肺癌、肝癌等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尚存在学科定位不明、从业者资质混杂、临床应用随意性大、操作技术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本文对~(125)I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实体瘤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历史 1093年,美国的 Alexnder Graham Bell首先提出:将放射活性源直接插入肿瘤组织中这一创新方法。从此开创了肿瘤近距离治疗新纪元。 1910年,Paschkis和Tittinger首次报道了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治疗。1914年,巴黎的Pasteau和Degais报道了经导尿管插入放射性镭治疗前列腺癌。1952年,Flocks等开展了术中胶体金插植治疗。 1977年, Court和 Chassagke介绍了人工合成 192铱后装技术。1983年,Holm等开创了经会阴…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在保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世界上每年约有130万人诊断为乳腺癌,而有40万人死于此病[1]。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已经上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或第二位,病死率居第四位或第五位[1]。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已成为共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创、保乳治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射频消融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微波治疗等均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治疗乳腺癌的新方法[2]。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乳腺癌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有其独特之处,尤其在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中有较大的优势。1治疗设备及条件1.1放射性核素放射性粒子植入根据植入时间分为短暂植入和永久性植入两种。短暂植入治疗使用的放射源主要为初始剂量率高的核素,如192Ir,60Co,137Cs,198Au,高活度125I,剂量率一般为0.5~0.7Gy/h。短暂植入治疗使用的核素由于释放高能量,临床应用应注意防护。永久植入治疗使用的放射源为初始剂量率低的核素,如125I,103Pd,剂量率一般为0.05~0.1Gy/h。这些核素由于释放的能量低,穿透力弱,临床操作易于防护,对医护人员的损伤很小[3,4]...  相似文献   

14.
125I粒子对家兔小肠的损伤及大网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肠癌、肝癌、胰腺癌等腹部恶性肿瘤[1],如何减轻其对小肠的放射性损伤成为关注的课题.我们通过观察125I粒子植入对家兔小肠的放射性损伤及大网膜包裹植入粒子防止损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导致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膀胱肿瘤,成为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包括等待观察、内分泌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外放疗、近距离放疗等。相对于根治手术而言,近距离放射治疗永久性粒子植入对患者的生理破坏更小。前列腺近距离放射治疗已经从一种新的、仅适用于低风险前列腺癌的微创治疗方法发展到一种标准的、合理有效的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方法。本文就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25)I粒子具有放射性低、精确度高、对周围正常组织创伤小及高度适形性等特点,可通过近距离照射杀伤癌细胞。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是微创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对于丧失手术治疗机会、体质较弱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NSCL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应用Prowess2.42治疗计划系统经直肠超声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5例,临床分期T2b 4例,T3 1例。Gleason评分7分3例,6分1例,9分1例。术前PSA5.3~8.7ng/ml。结果治疗后随访12—18个月。5例患者PSA明显下降,12个月后均低于0.5ng/ml;术后3个月开始前列腺体积缩小;术后短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IPSS评分上升,尿流率下降,但3个月后逐渐好转。患者未出现血尿、血便、直肠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26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适用于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疗效好,并发症少,并有较好的放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永久性放射性种子植入的前列腺癌近距离放疗(brachytherapy)在近10余年来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疗,由于这一方法具有良好的长期生存率、减少了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已经成为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综述前列腺近距离放疗的发展、技术、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的常见病,在美国其发病率已超过肺癌而占男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目前,仅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放射治疗(放疗)可以达到根治效果。近年来,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以其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的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近距离治疗是在B超或CT、磁共振成像(MRI)引导下,通过治疗计划系统的引导装置将放射源植入到前列腺内,以内放疗的方式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碘125(~(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胰腺癌治疗技术,临床实践显示,它对胰腺癌患者的疼痛缓解、肿瘤进展控制、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时间延长等方面具有良好疗效。笔者就~(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