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评价郑州市地铁一号线运营前的公共场所卫生现状,为卫生行政审批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设施设计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卫生标准,采用国家计量认证检测仪器,随机抽取郑州市地铁一号线5个站点的公共场所进行卫生学评价,检测指标为微小气候、空气污染物、中央空调系统卫生学检测及生活饮用水检测等。结果郑州地铁一号线站厅、站台和车厢温度指标部分监测点不合格;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比较严重,合格率仅为6.67%;积尘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0%;送风中真菌总数合格率为80%;其他指标均合格。结论郑州地铁一号线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除可吸入颗粒物外其它指标基本符合运营条件,建议在运营前对公共场所进行一次系统的清洗和消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郑州市地铁一号线运营前中央空调系统卫生现状,为地铁运营提供卫生管理依据和建议。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卫生标准,采用国家计量认证检测仪器,随机抽取郑州市地铁一号线5个站点的中央空调系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抽查的郑州地铁一号线站点的部分监测项目不合格,站厅、站台送风中真菌总数合格率均为80.00%;积尘中细菌总数合格率均为90.00%;可吸入颗粒物合格率均仅为6.67%;β-溶血性链球菌、军团菌均未检出,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郑州市地铁一号线个别地铁站空气中细菌霉菌总数及可吸入颗粒物不合格,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建议郑州市地铁站在正式投入运作前排查空气细菌真菌总数及可吸入颗粒物不合格原因,采取相关措施以确保乘客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郑州市地铁一号线运营前的微生物污染现状,为地铁运营提供卫生管理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标准和规范的检验检测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地铁一号线5个站点进行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抽查的郑州地铁一号线站点的站厅、站台、车厢的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均达到100%;站厅、站台真菌总数合格率均为80%,车厢真菌总数合格率为100%;β-溶血性链球菌、军团菌均未检出,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郑州市个别地铁站空气中细菌总数及真菌总数不合格,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建议郑州市地铁站在正式投入运作前排查空气细菌真菌总数不合格原因,采取相关措施以确保乘客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室内空气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广州地铁三号线18个地铁站的站厅、站台和3列列车车厢的室内空气进行卫生监测.结果 部分地铁站和车厢的温度、噪声、照度、空气细菌总数不合格:(1)候车区少数检测点温度高于标准,车厢大部分检测点温度低于标准; (2)噪声超标情况较严重,超标率车厢(100%)>站台(66.67%)>站厅(36.67%); (3)少数站厅检测点照度低于标准; (4)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站厅(14.44%)>站台(7.78%)>车厢(6.67%).结论 广州地铁三号线室内空气质量存在一些卫生问题,有待改进.客流量是导致理化指标超标和空气细菌污染物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加强地铁站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对于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轨道交通卫生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广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的卫生状况,并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卫生学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广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各3个站点,每个站点的站台各选取2点作为监测点,每个站台监测点在列车进站时和驶离后2 m in分别监测一次。在每个监测点检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度、噪声、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醛、空气细菌总数等卫生学指标,并参照《公共交通等待室卫生标准》和《地下铁道车站站台噪声限值》进行评价。结果温度、湿度、风速、噪声是主要超标指标,一号线湿度、风速、噪声超标率分别为22.2%、47.2%、13.9%,二号线温度、湿度、风速、噪声超标率分别为16.7%、11.1%、11.1%、2.8%。结论在微小气候和噪声的控制方面,轨道交通二号线优于一号线;不稳定的微小气候、噪声是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需要重视的卫生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地铁一号线地铁站的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一号线地铁站的站厅、站台及其室外对照进行卫生监测。结果部分地铁站的室内噪声的监测结果均值达不到卫生标准的要求;站厅的室内照度、CO2高于站台,而站厅的室内甲醛、IP低于站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厅的温度、湿度、风速、噪声、CO和空气细菌总数略低于站台。上午监测的温度、湿度、照度、CO2低于下午,而上午监测的甲醛、空气细菌总数高于下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风质量和人流量对地铁站室内的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地铁五号线车站空气质量现状,为地铁卫生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及合理建议。方法对广州地铁五号线全线24个车站的站台、站厅各取5个点进行监测。监测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度、噪声、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甲醛、空气细菌总数。结果 21个车站噪声监测均值超过卫生标准(超标率为87.50%)。3个车站甲醛监测均值超过卫生标准(超标率为12.50%)。站台CO2的监测均值高于站厅,相对湿度、PM10、照度低于站厅(P<0.05)。换乘车站CO2、甲醛、空气细菌总数、照度的监测均值高于非换乘车站,风速低于非换乘车站(P<0.05)。高架车站温度、CO、PM10的监测均值高于站厅,CO2、甲醛低于站厅(P<0.05)。结论噪声、甲醛是地铁需要重视的空气卫生学问题。换乘车站是地铁改善空气的重点场所。适当增加新风供给、加强新风过滤,对提高地铁空气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客流量和室外环境对地铁空气质量的影响,为开展疾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 17220-1998)的要求对广州某具有代表性的地铁线路站厅、站台、列车和新风亭取风口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车站、列车和新风亭多数监测指标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但客流高峰期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噪声、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指标更容易超标。客流高峰期与非高峰期站厅、站台和列车车厢的相对湿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细菌总数监测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厅与新风亭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臭氧监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客流量和室外环境是影响地铁空气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客流高峰期地铁卫生状况相对较差,室外污染物可以通过新风亭等污染地铁空气,加强地铁相关卫生设施设计和卫生管理,对于改善地铁空气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安市地铁2号线运营前17座车站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状况。[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对17个车站站台、站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细菌总数、噪声、照度进行监测。[结果]16号地铁站温度均值以及9、10号地铁站PM10均值超标,其余14个地铁站各项卫生指标均合格。17个车站站厅温度、CO2、甲醛值均高于站台;相对湿度、噪声、照度水平均低于站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市地铁2号线运营前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状况良好,建议地铁开通后加强卫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西安市地铁2号线运营前17座车站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状况. [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对17个车站站台、站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细菌总数、噪声、照度进行监测. [结果]16号地铁站温度均值以及9、10号地铁站PM10均值超标,其余14个地铁站各项卫生指标均合格.17个车站站厅温度、CO2、甲醛值均高于站台;相对湿度、噪声、照度水平均低于站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安市地铁2号线运营前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状况良好,建议地铁开通后加强卫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地铁车站竣工验收时的空气卫生质量和评估集中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方法参照《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9672—1996)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对深圳市地铁2号线17座车站进行相关物理、化学、生物指标的检测(验)。结果①17座车站站厅站台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风速、CO、CO,、照度均值合格率和项次合格率均为100%;甲醛均值合格率100%,项次合格率为96.47%(164/170);PM10均值合格率为82.35%(14/17),项次合格率78.23%(133/170);噪声均值合格率为100%,项次合格率95.29%(162/170);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均值合格率为100%,项次合格率为98.82%(168/170)。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空调工况)合格率为88.24%(15/17),新风量(通风工况)合格率为100%;新风道、送风管和回风管积尘量合格率为100%;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β-溶血性链球茵等指标合格率为100%;冷冻水和冷凝水嗜肺军团菌未检出。结论深圳市地铁车站竣工验收时空气卫生质量较好,集中空调系统运行正常,基本符合有关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刘隆华  曾青 《职业与健康》2009,25(5):519-520
目的为了准确掌握普通(绿皮)旅客列车硬座车厢在严重超员情况下空气质量及微小气候,以便合理制定客车超员率,确保运输安全和广大旅客身体健康。方法对1625次列车进行6次全程监测。结果旅客列车硬座车厢在严重超员时,车厢平均温度过高(26.2℃),湿度过大(61.2%),空气质量恶化,二氧化碳浓度超标率为33.30%,在冬季气候变冷,车窗都关闭的情况下,细菌总数和可吸入颗粒均超标严重,平均超标率分别为0.15%和0.49%。结论绿皮无空调列车在旅客严重超员的情况下空气污浊,细菌总数超标,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含量增加,给某些疾病的传播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地铁站公共区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某3个地铁站站厅站台层公共区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监测评价,以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现场调查分析地铁站公共区空调通风排气设施;对3个地铁站站厅站台层公共区均采用梅花布点,每天上下午各1次,连续3天,对空气菌落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进行卫生监测评价。结果 3个地铁站公共区均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通风工况设计新风量>30m3/人.h,有机械排气措施。3个地铁站站厅站台公共区空气菌落总数3天检测结果均值均未超标,检测点的合格率均为100.0%,站厅与站台菌落总数污染程度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2个车站站厅公共区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结论 3个地铁站公共区集中空调系统基本符合卫生要求;但2个车站站厅公共区检出致病微生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Kim KY  Kim YS  Kim D  Kim HT 《Industrial health》2011,49(2):242-248
The exposure level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irborne bacteria and fungi were assessed in the workers' activity areas (station office, bedroom, ticket office and driver's seat) and passengers' activity areas (station precinct, inside the passenger carriage, and platform) of the Seoul metropolitan subway. Among investigated areas, the levels of airborne bacteria and fungi in the workers' bedroom and station precincts were relatively hig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airborne bacteria and fungi between the underground and above ground activity areas of the subway. The genera identified in all subway activity areas with a 5% or greater detection rate were Staphylococcus, Micrococcus, Bacillus and Corynebacterium for airborne bacteria and Penicillium, Cladosporium, Chrysosporium, Aspergillus for airborne fungi. Staphylococcus and Micrococcus comprised over 50% of the total airborne bacteria and Penicillium and Cladosporium comprised over 60% of the total airborne fungi, thus these four genera are the predominant genera in the subway station.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站厅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地铁车站内站厅与站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状况。方法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持续14个月监测地铁车站内站厅和站台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结果 地铁车站内站厅与站台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和挥发有机物富集系数存在随着时间而下降的趋势,甲站台与甲站厅的TVOC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站厅和乙站厅的CO2浓度白天与晚上有显著差异(P<0.05),乙站台的VEF浓度白天与晚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和挥发有机物富集系数与室内换气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南宁市地铁1号线车站内氡浓度水平以及γ射线辐射水平,评价其对地铁工作人员造成的辐射剂量。方法 采用闪烁瓶法和瞬时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地铁1号线氡浓度水平和γ射线瞬时剂量率进行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推荐的评价方法估算地铁工作人员受到氡及其衰变子体以及γ辐射水平造成的人均年有效照射剂量,评价其卫生学效应。结果 南宁市地铁1号线全线氡浓度水平均值为18.5 Bq/m3,地铁氡及其子体给工作人员造成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133 mSv/a,地铁站地表γ射线辐射水平均值为0.097 μSv/h,所造成的地铁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0.194 mSv/a,二者造成的总剂量为0.327 mSv/a。结论 南宁市地铁1号线氡浓度水平和γ射线瞬时剂量率不会对地铁工作人员和乘客造成额外明显的受照负担。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地铁车站空气污染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轨道交通系统4个月份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状况,为疾病预防、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及合理建议。[方法]分别选取上海市轨道交通具有代表性的6个车站,每个车站分站台、站厅共取8个点进行监测。于2009年5月、7月、11月及2010年1月4个月份分别连续监测3个工作日,每日3个时段。在每个监测点监测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碳(CO2)、空气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等空气卫生学指标。同时对相应的新风量进行测定。[结果]上海市地铁的地下车站细菌总数及CO2浓度年超标率均高于地上车站。地下车站PM。。浓度在1月份及11月份超标率分别为4.13%、3.13%;地上车站PM10浓度在1月份超标率为1.75%。地上车站细菌总数在7月份为(30.1±7.7)个/皿,显著高于其他监测月份;真菌总数在1月份最低,为(9.4±1.2)个/皿,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M,。浓度在1月份为(0.161±0.001)mg/m^2,高于其他监测月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下站细菌总数在5月份为(21.5±4.1)个/皿,显著低于其他各月份;真菌总数在5月份为(13.6±1.6)个/皿,显著低于其他月份,在7月份为(37.1±8.6)个/皿,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M10浓度在1月份高于其他月份,为(0.168±0.003)mg/m^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2浓度未见季节性差异;溶血性链球菌只有在11月份的监测中检出1例,检出率为0.049%。[结论]上海市轨道交通系统车站PM10在1月份污染严重,地下站微生物超标现象较地上站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深圳地铁运营前卫生状况本底资料。方法依照相关方法,对深圳市地铁1号线延长站环境空气及空调系统的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检测地铁站空气样本504份,细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分别为100%、98%;检测地铁站空调系统样本237份,空调送风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分别为43%、47%、97%;风管内表面的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分别为100%、100%、100%;12份冷却水未检出嗜肺军团菌。结论地铁站空调系统微生物污染程度较重,地铁站空气及空调系统中存在β-溶血性链球菌,建议地铁公司在运营前做好对地铁站空气和空调系统的消毒工作,以确保乘客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上海市地铁车站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分布状况。 方法 对地铁车站站台环境和室外环境中的细菌、真菌进行采样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车站内细菌菌落数低于室外对照点,真菌菌落数则高于室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铁车站内颗粒粒径在4.70 μm以上的微生物数量低于室外对照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铁车站空气中微生物主要附着于0.65~4.70 μm粒径的颗粒物上。 结论 由于5.00 μm以下的颗粒可以进入到人体下呼吸道,富含致病微生物的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地铁车站内粒径在5.00 μm以下的微生物气溶胶应成为重点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