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几种生态因子(温度、盐度、饵料密度和放养密度)对花尾胡椒鲷早期仔鱼(4日龄)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尾胡椒鲷仔鱼的最适温度为(28±1)℃,仔鱼存活率为84 0%,生长最快.最适盐度为30,仔鱼存活率为86 2%.升高或降低盐度,仔鱼的存活率均下降.最适饵料密度为20~30个·mL-1,仔鱼存活率为78 5%,此时仔鱼的摄食量较大并且均达到饱和状态,体长增长率大.最适放养密度为5~10尾·L-1,仔鱼存活率为81 0%.  相似文献   

2.
延迟投饵对花尾胡椒鲷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1年4月至5月在集美大学海水养殖试验场对延迟投饵的花尾胡椒鲷仔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盐度24.0—24.8,温度18.5—22.8℃时,仔鱼4日龄开口.开口当天投饵,仔鱼未摄食.仔鱼延迟投饵1、2、3、4d时,投饵后2h内的摄食率分别为65%、60%、25%、15%,投饵后2h内平均每尾仔鱼的摄食量分别为0.95、0.80、0.35、0.20个轮虫,而延迟投饵5d、6d的仔鱼的摄食率均为0。完全投饵组6日龄、8日龄仔鱼的全长分别比完全饥饿组仔鱼长0.068mm和0.222mm.在仔鱼开口后4d内,各组仔鱼的死亡率差异不大;开口4d后,各组仔鱼死亡率差异越来越大;开口后第6d,延迟投饵0—3d的仔鱼的存活率在43.3%以上,而延迟投饵4d以上的各组仔鱼的存活率均低于16.7%.花尾胡椒鲷仔鱼在开口后第4d进入PNR期.  相似文献   

3.
不同饵料条件下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及存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种饵料设计成8组,分别投喂花尾胡椒鲷15日龄仔鱼,24d后测定其全长和成活率.结果表明:投喂桡足类,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生长最快,全长增长达3.85倍,体重增长达83.5倍;投喂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 鱼糜,花尾胡椒鲷仔稚鱼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达89%~93%.投喂枝角类,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生长也较快,全长增长达3倍,体重增长达37.2倍;投喂桡足类、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以及轮虫 鱼糜,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成活率也较高,均在60%以上.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轮虫,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生长最慢,全长增长分别为1.3倍和2.2倍,体重增长分别为2.2倍和14.6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平均成活率最低,分别为1%和2%.投喂桡足类、轮虫 枝角类和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 鱼糜的试验组,分别有80%、73%和40%的个体发育至幼鱼阶段,其余各组全部个体仍停留在稚鱼阶段.可以认为,桡足类、枝角类、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以及鱼糜是花尾胡椒鲷仔稚鱼较适宜的饵料.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花尾胡椒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tus)胚胎发育与孵化温度的关系,实验共设10个温度梯度组,实验结果表明:花尾胡椒鲷胚胎发育的适温范围为18-30度,最适温度范围为21-27度,在35度下,胚胎发育终止于尾芽期,而9-15度各组的胚胎发育终止于原肠期,24度试验组的孵化率最高,为96.5度,政党仔鱼孵出率也最高,为95.3%,在24度条件下孵化,初孵仔鱼平均全长最大(1.885mm),而卵黄囊体积最小,统计结果表明,孵化温度T与孵化时间H呈明显的曲线关系,相关方程为:H=0.0896T2-6.1123T+118.86,R2=0.9986,温度与积温S的相关方程则为:S=0.896T3-6.1123T2+118.86T。  相似文献   

5.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对海水仔鱼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海水仔鱼对HUFA的营养需要,亲鱼的HUFA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海水仔鱼的存活率,海水仔鱼对HUFA的需要量因种而异,一般为其饵料干重的1.2%-6%。海水仔鱼不但对HUFA的总量有一定的需要,而且对DHA、EPA和AA的比例及各自的需要是也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饥饿对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育水温(25±0.5 )℃、盐度31~32 条件下,斜带石斑鱼仔鱼孵化后第3天开口并进入摄食期,孵化后5.5 d,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不可逆点(PNR期),几乎与此同时,卵黄囊和油球耗尽,仔鱼混合营养期为2~3 d,从初次摄食到进入PNR期的时间为2.5 d;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发生率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此后逐步上升,高峰期出现在卵黄囊接近耗尽时,此后迅速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发生率为76.7%;饥饿仔鱼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4~6 d,至第8天,饥饿仔鱼全部死亡;卵黄囊期仔鱼的生长可以分为3个期相:初孵时的快速生长期,卵黄囊消失前后的慢速生长期,以及在不能建立外源性摄食后的负生长期。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技术扩增了我国南方重要养殖石鲈科鱼类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和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tus)线粒体DNA(mtDNA)的16S rRNA基因片段,纯化后分别进行EcoRⅠ、MseⅠ、PstⅠ、SacⅠ和HindⅢ等5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分析.酶切结果为:斜带髭鲷16S rRNA扩增片段被MseⅠ和SacⅠ两种内切酶酶切,花尾胡椒鲷16S rRNA扩增片段只被MseⅠ酶切.两者在MseⅠ和SacⅠ酶切图谱的差异可作为区分两者的遗传标记.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斜带髭鲷和花尾胡椒鲷的遗传相似度为86.94 %,遗传差异为13.06 %.进化上,两者分化年代大约为1.98×106年前.  相似文献   

8.
舟山沿海条石鲷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6年5月20日从嵊山海域采捕的22尾野生条石鲷为亲鱼,通过采取室内营养强化、人工催产等措施,于当年5月30日和6月8日共获受精卵6.05×105粒,孵出仔鱼4.8×105尾,在水温22~25℃、pH 7.8~8.2,海水盐度29~30,光照强度2 000~5 000 lx条件下,使用海水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饲喂,至7月7日共培育获得平均全长3.3 cm和2.0 cm的2批条石鲷鱼苗2.18×105尾,育苗成活率达45.4%。  相似文献   

9.
眼斑拟石首鱼仔鱼对微粒子配合饲料的摄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8日龄的眼斑拟石首鱼仔鱼分别投喂轮虫、新研制的微粒子饲料(MDA)和商品用微粒子饲料(MDB).结果表明,轮虫组仔鱼的存活率最高(56.0%),其次是MDA组(15.5%),最低为MDB组(1.2%),无给饵仔鱼至8日龄全部死亡.各组仔鱼的生长并无显著差异.随后对10-20日龄的仔鱼分别投喂轮虫、MDA、MDA+1/3轮虫和1/3轮虫,MDA+1/3轮虫组仔鱼的存活率和平均全长明显优于1/3轮虫组.研究认为,MDA可作为眼斑拟石首鱼仔鱼阶段所用的生物饵料轮虫的部分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
唐鱼仔鱼对饥饿的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延迟投喂对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探讨唐鱼仔鱼对饥饿的应对策略.结果显示,在水温26.0±1.0℃条件下,唐鱼仔鱼在孵出后的2.5~3 d开口摄食,5 d卵黄消耗完毕.18~25 d,延迟投喂0~3 d仔鱼的存活率在80.4%~93.3%间变动,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延迟投喂4 d,仔鱼的存活率下降至50%;延迟投喂5 d,仔鱼的存活率极显著下降,只有30.0%左右.延迟投喂6 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为0,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唐鱼仔鱼的不可逆点(PNR)为孵出后的9 d.延迟投喂2 d开始,仔鱼的生长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延迟投喂3 d是仔鱼的生长低谷,延迟4~5 d,仔鱼反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25 d内,延迟投喂5 d仔鱼恢复到与正常投喂组接近的生长水平.由此提出关于仔鱼应对饥饿对策的“存活与生长交易临界点”和“生存机遇期”两个观点,并对它们的生态学意义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长期饲喂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脂饮食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C)给予普通日粮,高脂组(TUF)给予富含n-3PUFA的高脂日粮。喂养16周,记录采食量及体质量,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评价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TUF组体质量与NC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础血糖及胰岛素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葡萄糖输注率(GIR)显著低于NC组(P=0.031)。结论长期过量摄入n-3PUFA导致大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用3种不同质量浓度梯度(分别为T0组:0 mg/L;T4组:400 mg/L;T8组:800 mg/L)牛磺酸强化的轮虫(Brachionus plica tilis)对3~20日龄的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 tus)仔鱼的投喂效果.结果表明,T8组的仔鱼平均全长((8.5±0.8)mm)和成活率(70.5%)都明显高于T0组(平均全长:(6.3±1.0)mm;成活率:28.4%)和T4组(平均全长:(7.0±0.8)mm;成活率:27.4%),T0组和T4组之间生长和成活率并无显著差异;T8组仔鱼的耐干露及耐高盐度(65)能力明显比T0组和T4组强,即仔鱼的抗应激能力受轮虫强化剂牛磺酸的质量浓度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以白栎叶粉为叶因子的天蚕半纯饲料的数种配方。配方Ⅰ、Ⅱ适用于饲育1~3龄稚蚕,4龄开始改用鲜叶育,其幼虫总的存活率为61.54%~65.63%,幼虫历期为39.48~40.40天,茧层量为0.3558~0.3982g。配方Ⅸ适用于全期育,幼虫总的存活率为52.83%,历期53.53天,茧层量0.1826g。此外,并讨论了配方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1年5月至6月间,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就饲养密度和饵料(卤虫无节幼体)密度对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并对各组间的差异性进行了方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饵料密度条件下,饲养密度小,仔稚鱼生长快,个体大,但成活率较低;饲养密度大,仔稚鱼成活率较高,但生长慢,个体小。在相同饲养密度条件下,饵料密度大,仔稚鱼生长快,个体大,但成活率较低;饵料密度小,成活率较高,但生长慢,个体小。饵料密度为0.5~1个/mL和1~2个/mL,成活率较高。饵料密度为2~4个 /mL,仔稚鱼个体长得快又大,但成活率较低。综合生长和成活率两项指标,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饲养密度和卤虫无节幼体的密度分别以10尾/L和1~2个/m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饥饿对锯缘青蟹(Scylls serrata)幼体存活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刚孵化的锯缘青蟹第一期蚤状幼体,经不同时间饥饿后再予投饵,结果表明,饥饿可显著降低幼体的存活率和延长其发育期,饥饿时间(t)和发育期长(D)呈线性关系9D=4.81+1.81t,r=0.96,P<0.01),对于青蟹蚤,幼体,起始饥饿时间超过4d,再予投饵,幼体均不能恢复到正常发育和蜕皮,即其“不可恢复点(point of no-return,PNR)”约为4d,若幼体孵化后马上投喂,但在投喂后不同时间间间使幼体饥饿,50%青蟹蚤;幼体达到“营养贮存饱和点PRS50(Point-of-reserve satura-tion)”的投喂时间为2.3d,约为正常发育期长4.5d的一半,对已通过PRS点的幼体,饥饿一般不影响其蜕皮和发育,甚至还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琦  丛斌  钱海涛 《河南科学》2012,(6):703-705
实验用聚合Cry1Ab和Cry1F基因抗虫玉米335YH、696YH的人工饲料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研究人工饲料中聚合基因玉米对其存活率和平均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用量处理下,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均低于38%,平均体重均低于45 mg,说明聚合Cry1Ab和Cry1F基因抗虫玉米种子能抑制供试亚洲玉米螟幼虫的生长和存活.335YH 25%用量和50%用量的致死性差异不大,但50%用量比25%用量抑制幼虫生长的效果更好.696YH品种对幼虫的致死性和抑制生长效果受剂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仔鱼的饥饿耐受能力及死亡不可逆点(PNR),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半刺厚唇鱼仔鱼摄食、生长、存活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6.5±3)℃的水温条件下:半刺厚唇鱼仔鱼在5 日龄卵黄囊消失并开口摄食,其基本不经历混合营养期,属于极易遭受饥饿胁迫鱼类;仔鱼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6 ~11 日龄,初次摄食期仔鱼的PNR发生在孵化后第15 d,仔鱼具有摄食能力的时间长达11 d,在到达PNR后部分仔鱼仍能存活3 ~4 d,其耐受饥饿的能力较强;9 日龄饥饿仔鱼全长出现负增长,17 日龄绝大多数个体因饥饿而死亡;仔鱼在PNR期未出现“胸角”,而鳔后室萎缩明显和第六条黑色素纵带发育显著滞后可作为鉴别半刺厚唇鱼饥饿仔鱼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研究了温度和盐度两个主要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两种主要的腐生性腹足类动物(西格织纹螺Nassarius siquijorensis和方格织纹螺Nassarius conoidalis)的幼体存活率.在6个不同温度条件(10,15,20,25,30和35℃)和7个不同盐度条件(0,5,10,15,20,25和30)下,经过观察分别得到两种幼体的24h和48h时的存活率.结果显示,当盐度〈10或者温度〈15℃时,Nassarius siquijorensis和Nassarius conoidalis均具有较高的幼体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南亚实蝇幼虫人工饲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成为麦麸800g、蔗糖300g、啤酒废酵母150g、饲料添加剂6.5g和水1.5L的人工饲料连续饲养南亚实蝇3代,与丝瓜饲养对照,研究人工饲料对南亚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F1蛹重与对照差异极显著,F2、F3则无显著差异,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羽化率和飞出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该人工饲料能充分满足南亚实蝇生长发育所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