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专业化院前急救对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实行专业化院前急救前后两种情况下各42例猝死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专业化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为23.8,较非专业化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成功率7.1有显著提高(P<0.05);而且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车载设备的配备、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我们常能见到突发疾病或创伤的事件,面对伤病人员,人们大多束手无策,认为能做的只有拨打120电话。然而,很多情况是,在120救护车到达之前,伤病者已失去了生的机会。令人扼腕。本刊组织急救与复苏系列文章,旨在教给大家一些急救办法,以备急用。 本系列文章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崔书章教授、副主任柴艳芬教授组写并审定。如果您有相关的需求请拨打电话或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电话:23312548 E-mail:kjyyqywy@yahoo.com.cn  相似文献   

3.
努力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骤停是最严重而紧急的临床状况,如何正确、合理运用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以提高CPR的成功率,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尤其是急诊工作者困惑和争论的问题。虽然“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科学治疗推荐意见国际共识”和“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发表已有3年之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的因素。方法: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间692例心肺复苏病例,logistic回归分析院前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对成功率的因素影响,进一步对比分析我院2012年前后在影响抢救成功因素上的变化。结果:120响应时间在小于3min的情况下,反应的时间在小于10min的情况下和在抢救现场积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肺复苏抢救失败率。结论: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大力普及心肺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5.
梁凤  郭慧  张彦红 《新疆医学》2007,37(5):175-177
当前,心肺脑复苏已成为国内外、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研究热点,复苏成功率的提高仍是临床医学上的难题之一。我院急诊科自2003年起,对全科医护人员实施规范化院内急救培训,笔者通过对2003年~2006年中102例CPR患者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规范化院内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在现实生活中,时常有人因猝死、溺水、急性呼吸衰竭、急性中毒、脑外伤、脑卒中、休克、呼吸道窒息以及许多不明原因产生的心跳呼吸骤停,据不完全统计,这些病例大约70%均发生在医院之外,如不及时快速准确有效地加以抢救,患者将失去生命。所以,在院前急救中,快速准确地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原因,尽早地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患者尽快恢复有效的呼吸和循环功能,保护脑组织供氧,是保障生命、为下一步院内的抢救奠定基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723例心肺复苏病例。将病例组分为成功组(117例)和失败组(606例),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对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比分析我院2010年前后在影响抢救成功率因素上的变化。结果:120的响应时间在小于3min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在小于10min的情况下和在抢救现场积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肺复苏抢救失败率,分别为OR:0.65,95%CI:0.43-0.99;OR:0.64,95%CI:0.42-0.98;OR:0.6l,95%CI:0.39—0.96。,2010年后较2010年以前相比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达到18.2%,且出车时间(大于3rain率降为24.8%)、到达现场时间(大于10min率降为17.1%)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达到82.9%:气管插管率69.9%、电击除颤率50.1%、复苏药物使用率89.2%)等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大力普及心肺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护理与心肺脑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心搏骤停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行气囊面罩通气心肺复苏护理44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心脑肺复苏护理44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GCS评分、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状况。结果:研究组复苏4日、8日的GCS评分、心理及生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5.45%(42/44),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0.45%(3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行心脑肺复苏护理的效果优于心肺复苏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8):143-145+149
目的观察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急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所接受的急救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心肺复苏护理)与观察组(心肺脑复苏护理)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后不同时间点GCS评分以及抢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总有效率、复苏当天、复苏第3天以及复苏第7天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急救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11.
专业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9例院前心肺脑复苏患者,按专业院前急救和非专业院前急救进行分组,从呼救-到达现场期间(CRI)、院前应用急救技术及复苏成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专业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18.4%,非专业院前急救成功率2.5%(P<0.05)。专业院前急救CRI、急救设备、应用急救技术方面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专业院前急救可明显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成人心肺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闯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7):327-329
1 心脏停搏的诊断对意识消失、无心电监测的病人 ,大动脉 (颈动脉或股动脉 )搏动消失即应诊断为心脏停搏。有心电监测的病人 ,心电图显示心搏停止、心室颤动 (室颤 )或室性心动过速。在临床实践中当有血压低或血压测不出 ,脉搏、血氧或呼吸末CO2 突然消失 ,即使是有心电活动存在 (如 :无脉性心电活动 )也可能表示心搏停止的征象。2 成人复苏2 .1 基本生命支持 (BLS)在无心电监测情况下 ,见到病人意识消失 ,便应想到心脏停搏。在场第一人即应同时呼救和对病人病情进行估计。一旦明确病人不能唤醒 ,便应立即实施复苏的A、B、C措施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因素,探讨目前救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对策。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救治的229例OHCA并行CPR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苏结果分为复苏成功组(71例)和复苏失败组(158例)。采用Utstein模式回顾性分析影响OHCA患者复苏成功(ROSC)的相关因素,通过与现阶段国内研究数据对比,寻找目前我区救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HCA患者ROSC的因素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有无第一目击者、有无即刻CPR、有无6 min内CPR、有无院前急救、首次监测心律类型、电除颤次数、电除颤时间、CPR总时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P=0.020)、有无6 min内CPR(P=0.002)为OHCA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复苏成功率降低约27.3%(95%CI:0.557~0.950),有6 min内CPR者复苏成功率较无6 m...  相似文献   

14.
当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后,初级心肺复苏是现场的重要急救措施.目的 浅谈初级心肺复苏急救体会.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初级心肺复苏急救.结论 除非环境危险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不要轻易搬动患者.争分夺秒地启动心肺复苏过程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专职化院前急救对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急救的患者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68例经专职化的院前急救和52例非专职化院前急救的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经专职化院前急救的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22.1%,非专职化院前急救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7.4%,专职化院前急救的效果显著优于非专职化院前急救,P0.05,并且专职化的院前急救从出发时间、路程中所用的总时间到车载设备、急救技术较之非专职急救有明显提高。结论:专职化院前急救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院前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影响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我科2006年8月~2009年8月抢救的猝死病例,分析猝死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结果 3年中共收治院前及院内猝死患者63例,其中院前40例,院内23例.院内发生猝死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者.心血管疾病复苏成功率较高.结论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普及CPR知识,加强全民意识,加强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1 过敏性反应的急救与复苏。过敏反应看起来彼此相似,但它不完全是由抗原一抗体介导的反应。过敏性反应缺乏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其特征是发生于再次暴露于致敏原的数分钟内。过敏反应的年发生率现在还不清楚,最近美国一项报告估计平均为30/10万,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在医院急诊科内其发病率在1/2300,致命性过敏反应,全球年发病率在154/100万,主要在住院病人中统计。  相似文献   

18.
心跳骤停(CA)后,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CPCR)的成功率,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心肺复苏(CPR)开始的时间是 CPCR 成功的关键。为此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人群中的 CPR 初级技术的普及和急救中心网络的建立。文献报道标准化 CPR 术总的成功率仅达10%左右,综合性医院抢救成功率约为14%~25%。又有报道,CA 后4min 内施行 CPR 术,8~10min 内得到全面抢救者,CPR 成功率可达40%以上,12min 尚未采取有效措施者 CPR 成功率几乎为零。本组8例,为院内目击心跳骤停者,CPR 成功率已高达75%,但CPCR 成功率仅为12.5%,痊愈出院者仅为1例。其中改进的措施是:①增加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以100次/min 为好,深度为3~5cm 为宜。早期可撞击式地按压;②早期电击除颤,即使在心脏按压无效的情况下也可电击起搏;③超标准肾上腺素1~2mg/次,3~5min 可重复给药,直至循环功能恢复。紧急时可气管内给药;④早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有助于提高 CPR 中的药物应用效应;⑤循环恢复后及时脑部降温、控制高血压、给予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保护脑肾功能;⑥根据血气分析,给予适量5%NaHCO_3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原则上“宁酸、勿碱”。根据我们的经验,在 CPCR 过程中,应废除心内“三联针”,放弃“正肾”,慎用“异丙肾”。呼吸兴奋剂应在自主呼吸恢复后1h 再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4月—2013年1月底期间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2014年4月间采用心肺复苏器进行复苏的患者29例作为观察组,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有效率以及存活率,记录在实施心肺复苏10 min、30 min后,患者血气分析变化,并对结果应用SPSS17.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气结果在抢救10 min后比较,PaO2(kPa)(t=3.275,P=0.028)、PaCO2(kPa)(t=-2.449,P=0.036)、SaO2(%)(t=4.661,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30 min后,PaO2(kPa)(t=4.389,P=0.007)、PaCO2(kPa)(t=-3.468,P=0.030)、SaO2(%)(t=5.943,P=0.003),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在患者无效率方面比较,(χ2=10.52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肺复苏器实施心肺复苏,能够提高心输出量,增加心肺脑供血,提高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1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 1.1 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 目前将心脏停搏分为3个时期:(1)电活动期,为发病的前4分钟,大部分患者此时表现为室颤.此期特点是对除颤的反应好,患者若能在此期内接受CPR,一般出院生存率较高;(2)循环期,出现在发病后4~10分钟,此期内需要高质量CPR为心、脑等重要脏器在除颤前提供氧合血液, 从而增加有效循环,改善患者预后;(3)代谢期,常始于发病10分钟以后,目前几乎没有针对该期的有效治疗措施.研究发现,生存率与心脏停搏持续时间成反比,每延迟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心脏停搏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心脏停搏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心脏停搏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心脏停搏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0%,且患者可能已"脑死亡",心脏停搏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1].大部分院外心脏停搏患者都不能在电活动期(4分钟内)得到治疗,而往往是在循环期才得到抢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